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女,57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伴胸骨后疼痛1个月于2010年3月行胃镜检查,发现食管距门齿25 cm处半球形隆起,表面黏膜光滑完整,诊断为食管间叶源性肿瘤(图1).10 d后超声内镜发现食管距门齿25 cm处一隆起性病变,表面有深溃疡,食管隆起呈中等偏高回声,回声不均匀,累及黏膜层及黏膜下层,分界不清楚,超声内镜诊断食管中段溃疡增生性病变性质待定,早期食管癌可能,炎性肉芽肿不排除(图2).病理组织学诊断食管黏膜慢性炎,鳞状上皮轻度增生.20 d后第3次胃镜检查发现距门齿25 cm处食管后壁一直径约1.0 cm大小不规则隆起,中央结节样改变(图3),病变形态与前2次胃镜检查报告所描述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60岁,因上腹不适在我院行电子胃镜检查,镜下见食管距门齿约27cm处右前壁一直径约0.7cm半球形隆起突向腔内,表面黏膜尚光滑,略有透明感,局部色微蓝,钳触之有韧性(图1)。胃镜诊断:食管黏膜下肿物。超声内镜检查发现食管距门齿27cm处隆起位于第3层,  相似文献   

3.
<正>食管淋巴管瘤临床较少见,其诊断在普通内镜检查时常难以明确,需切除后经病理组织学结果证实。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消化科2015年3月诊断1例,现报道如下。患者男,43岁,主诉既往体健,无消化道肿瘤家族史,因上腹部疼痛2个月来院就诊,于2014年10月8日收入院。胃镜检查示:食管距门齿25 cm处可见一处直径约0.6 cm广基黏膜下隆起,表面黏膜光滑(图1),食管下段黏膜粗糙,齿状线尚清晰,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45岁,因反复剑突下疼痛2个月入院.胃镜检查示:食管中段距门齿约25 cm处见一包块样隆起,表面光滑,活检钳探查滑动感不明显(图1).超声内镜检查示:病变来源于固有肌层,呈均匀低回声,病变最大切面2.0 cm×2.5 cm(图2).拟行保留食管黏膜内镜下切除术.术中内镜先端安装透明帽,内镜用二氧化碳(CO2)泵持续泵入CO2气体,首先于包块上段食管注射0.2%美蓝使局部黏膜隆起,三角刀沿食管纵轴线性切开表面黏膜长约2.5 cm(图3),沿切口进入黏膜下进行包块分离,分离过程中可见包块来源于固有肌层的纵行平滑肌(图4),完整切除包块后可见浆膜层(图5),采用Olympus HX-610-090型钛夹夹闭食管黏膜切口(图6),整个手术过程顺利,无病变残留.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30岁,因吞咽不适3个月、发现食管黏膜下占位1个月于2012年2月13日收入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胃镜检查见距门齿30~ 35 cm处食管黏膜下隆起,约5 cm×3 cm大小,表面光滑.超声内镜(EUS)示起源于食管固有肌层的低回声病灶.行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ling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①以生理盐水冲洗食管后标记病变,于距肿瘤上缘6 cm(距门齿24 cm)处食管黏膜下注射甘油果糖靛胭脂,纵行切开黏膜层至黏膜下层,建立隧道上口;②建立黏膜下隧道并逐渐下行以完全暴露瘤体,分离瘤体周围肌层组织;③切除肿瘤送病理检查,行隧道内止血,钛夹关闭隧道口.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47岁,因“反复上腹痛2年余,伴反酸3个月”来我院行胃镜检查。胃镜检查发现距门齿36cm处食管下段后壁一直径约8mm的半球样隆起,黏膜表面光滑(图1)。行超声内镜检查发现黏膜层一大小约8mm×5mm低回声灶,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呈筛孔样(图2),超声内镜诊断为食管下段间质瘤,用圈套器将病灶电切(图3)。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示:肿瘤组织由基底细胞样癌细胞构成,胞浆少,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36岁,2005年1月因吞咽困难伴胸痛1年在我院行电子胃镜检查,食管上段距门齿18~26 cm处可见3个大小不等的椭圆形及半球形隆起突向腔内,表面尚光滑,色灰白,致管腔狭窄(图1).胃镜诊断:食管上段多发隆起性病变性质待查.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62岁,2003年3月无诱因出现进食后胸骨后不适,伴嗳气,我院胃镜检查发现:“食管距门齿28 cm处可见一1.0 cm×4.0 cm梭形隆起,表面光滑,中央无溃疡形成,有黏膜桥形成”。超声内镜提示“病变沿食管走形向下逐渐增粗,向腔内突出,边界无法探及,内部回声不均匀。起源似来源于黏膜层”,诊断为食管息肉,建议定期复查。此后患者多次复查胃镜,皆无明显变化,内镜下仍诊断食管息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59岁。因进食梗阻感2个月余伴腹痛8d入院。10年前曾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行修补术。食管吞钡X线检查示:食管下段黏膜呈颗粒状微细改变,形态表现类似胃小区。内镜检查示:距门齿35cm处食管下段黏膜呈桔红色,桔红色的黏膜累及食管全周,与胃黏膜无明显界限并呈全周性地向食管侧延伸,齿状线上移。部分区域黏膜略隆起,表面呈粗糙颗粒状,伴有浅糜烂。内镜诊断:Barrett食管,癌变待排。取活检提示为: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65岁,因吞咽困难伴消瘦半年余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及冠心病史.胃镜检查示:食管距门齿30 cm可见粘膜下肿块突向腔内,表面光滑,顶部可见糜烂,有赘生物样隆起,质脆易出血.活检示:(食管)小块鳞状上皮组织,稍有细胞增生.消化道钡餐透视示:食管中段扩张,食管下段见稀钡分流及一6.0 cm×4.3 cm×6.0 cm巨大充盈缺损,粘膜未见中断.CT示食管下段管壁增厚,有结节样肿块影,拟诊平滑肌瘤.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71岁,因近1个月出现低热并感背痛及吞咽困难前来就诊。患者无盗汗、乏力及体重下降,无呕血及黑便。既往有间断热近1年,体温在38℃左右,每次抗炎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曾拍胸片未发现异常病变。患者否认结核病史。来院食管镜检查:食管距门齿23~25cm处左侧壁见大小约1.8cm×2.2cm椭圆形溃疡性病变,底部覆白苔,边缘黏膜隆起,取材质脆,弹性差(图1);距门齿27cm处左侧壁见形状不规则憩室,底部光滑。内镜诊断:食管溃疡,性质待定;食管憩室。病理结果:食管溃疡,其中可见类上皮结节和郎罕氏巨细胞(图2)。考虑为结核溃疡,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62岁,吞咽困难1个月。上消化道钡剂造影:食管下段可见充盈缺损,黏膜破坏,食管壁僵硬,钡剂尚可通过,食管轻度扩张。胃镜示:距门齿35cm处食管前壁可见一息肉状隆起物凸出管腔,大小约0.6×0.6×0.4cm,表面溃烂,覆盖白苔、血痂,管壁僵硬,扩张度差。距门齿40cm处贲门口后壁可见一息肉状隆起物,大小0.4×0.5×0.3cm,表面粗糙不平,充血、糜烂、触之出血。贲门口扩张受限,胃镜通过困难,胃底未见异常,胃体下部前壁可见一隆起物,大小约0.3×0.3×0.2cm,顶端凹陷溃疡,表面覆盖白苔,周围肿胀;胃角光滑,胃窦黏膜红白相间,幽门圆形,十二指肠球部未…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因进食有异物感至我院就诊。行胃镜检查,于食管距门齿23cm处,见一0.6cm×0.5cm×0.4cm大小卵圆形黏膜下隆起,表面光滑,灰白色,质地稍韧,固定,界清。内镜下予高频电切除病灶。术后病理诊断:食管腺淋巴瘤。术后2年内镜复查,原病灶处创面光滑,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51岁.因咽部异物感1年,咽下固体食物困难2个月前来就诊.行胃镜检查于食管上段距门齿25 cm处见一隆起性病变,约2.5 cm×1.5 cm,表面黏膜完整、光滑、无糜烂,活检钳推之有一定活动度,质地较硬.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69岁,因吞咽不适2个月入院。胃镜检查示:食管距门齿29~34cm处黏膜充血肿胀,表面粗糙,累及食管2/3周,碘染色阴性。病理活检提示: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超声内镜及食管cT未见局部及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2岁,吞咽不适2个月,在外院内镜检查时发现食管中段肿物。入我院后,查体全身皮肤未见黑色素瘤。Fujinon EG 485 ZW 变焦放大胃镜检查发现:食管中段距门齿26cm 处可见2.5cm×2.0cm 的肿物,表面呈现黑褐色调,有结节感,高低不平,肿物表面黏膜光滑,似有膜样覆盖物,基底部有相连的蒂样隆起(图1)。碘染色后可见肿物呈深染,未见不染色区(图2)。采用20MHz 频率的 Fujinon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72岁,因上腹不适1个月,加重伴呕吐1d入院,既在于1982年诊断为胃黏液腺癌,行胃毕Ⅱ式手术治疗,并全程化疗后定期随访无复发现象。查体:除上腹压之不适外无其它异常。胃镜检查示:距门齿28~32cm可见不规则隆起新生物,边界不清,表面溃烂,质地硬,活检易出血(图1);残胃吻合口黏膜充血水肿,前壁可见片状平坦糜烂,边界不清,质地略硬,活检易出血(图2)。病理诊断为:食管中分化鳞状细胞癌,残胃印戒细胞癌。临床诊断为食管胃同时异时性重复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56 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1月余于2007 年10 月入院.3 a前胃镜检查诊断反流性食管炎.此次入院行电子胃镜检查示距门齿30 cm 处黏膜不规则增生隆起,表面充血水肿糜烂,阻塞管腔,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鳞状细胞癌.住院后行PET/CT检查示食管明显扩张,中段食管壁不均匀增厚,肿块上下径约12 cm,呈不均质放射性浓集,最高标准化摄取值为12.0,主动脉窗、隆突下、双侧肺门均见融合成团的肿大淋巴结,与增厚食管壁界限不清,包裹胸主动脉及左主支气管,食管裂孔增大.临床诊断:胸中段食管鳞癌并多发淋巴结转移;食管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  相似文献   

19.
息肉样毛细血管瘤(polypoid form of capillary hemangio-ma),多发生在皮肤和黏膜表面,而胃肠道则罕见,我院自1972年以来,胃镜检查4万余例,仅发现1例,结合文献复习予以讨论。 患者男,74岁。钡餐示胃窦黏膜粗糙,1999年6月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见食管上段距门齿24cm有一白色隆起病变,约5mm×6mm,表面轻度糜烂(图1)。同年10月钡餐示食管上段息肉样隆起病变,约10mm×10mm(图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76岁。吞咽梗阻感4个月,无明显进行性加重。钡餐透视:食管中段有一椭圆形4 cm长充盈缺损,表面光滑,诊断为食管平滑肌瘤。胃镜检查:距门齿25~29 cm处食管右侧壁有一肿物隆起,充满全食管腔,整体表而光滑,局部表面稍糜烂,见图1。镜身能从肿物左及前、后壁间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