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用Octopus-123视野计黄斑阈值程序检测早期AMD黄斑10°光敏感度,并讨论其对AMD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早期AMD患者68眼,正常对照40眼分别检测了中央10°范围视网膜光敏度、Amsler表和FFA检查.结果早期AMD病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LS有明显差异性.早期AMD病人MLS降低阳性率为50.77%,Amsler表检查阳性率为20%,FFA检查异常为35%.结论Octopus自动视野计黄斑阈值检查优于Amsler表中心视野检查及FFA检查,可为AMD的早期诊断提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用 Octopus- 12 3视野计黄斑阈值程序检测早期 AMD黄斑 10°光敏感度 ,探讨其对 AMD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早期 AMD患者 6 8眼 ,正常对照 40眼分别检测了中央 10°范围视网膜光敏度、Amsler表和 FFA检查。结果 早期 AMD病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ML S有明显差异性。早期 AMD病人 ML S降低阳性率为 5 0 .77% ,Am sler表检查阳性率为 2 0 % ,FFA检查异常为 35 %。结论  Octopus自动视野计黄斑阈值检查优于Amsler表中心视野检查及 FFA检查 ,可为 AMD的早期诊断提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Amsler表用于测定固视中心10°的视野,很多作者用来发现老年黄斑变性(SMD)的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NVMS),并用于SMD的早期视功能监测,认为Amsler表在SMD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Fine等指出对已行光凝治疗的视网膜下NVMS形成的患者,为了早期发现复发,可用Am-sler表每日监测中心视野。本文对103例(121眼)早期SMD及晚期SMD患者采用Humphrey视野分析仪黄斑阈值测定,比较黄斑光敏度与Amsler表检查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的微视野检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 (CNV)是一种直接威胁患者中心视力的眼底疾病 ,其视功能的检查对研究疾病过程、治疗效果判断都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常用的中心视力表、Amsler表、中心视野、电生理等检查方法结果往往比较粗略 ,并且由于不少CNV患者已经形成了偏心固视[1 ] ,即便是所谓的黄斑视野或局部电生理[2 - 4] ,由于检查方法是基于中心视力眼制定的 ,所以常不能准确反映黄斑的真实功能。MP- 1微视野计是一种新的视功能检查设备 ,既可以检测患者的固视点 ,又可以测量视网膜的光敏感度 ,并可将结果叠加在眼底彩色照片上 ,形象而直观。我们尝试…  相似文献   

5.
黄斑水肿常发生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葡萄膜炎患者,对视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微视野检查技术能精确、高效地评估视网膜特定区域的光敏感度,可协助客观地分析黄斑水肿的微结构改变和视功能下降的对应关系.作为视力检查的补充,微视野检查可检测黄斑水肿患者新的治疗手段带来的视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Octopus-123视野计对视力正常的可疑早期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光阈值短期波动(short-term fluctuation,SF)的检测意义。 方法 对可疑早期AMD患者51例66只眼,正常对照32人40只眼,进行黄斑光阈值SF、Amsler表和中心视力的检测。 结果 可疑早期AM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SF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且较中心视力及Amsler表检查更为敏感。SF与玻璃膜疣的数量、部位和性质有关。 结论 部分中心视力正常、眼底有玻璃膜疣的可疑早期AMD,视功能已发生改变。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19-120)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影响视功能,其诊断、随访需要适当的视功能检查,糖尿病黄斑水肿治疗的安全性需要精确地评估。视网膜成像技术的进步使当前眼科诊断产生巨大革新,使医师可以发现早期视网膜改变,并记录治疗效果。然而,将视功能的主观改变与临床变化相联系仍充满挑战。微视野计使获得眼底相关量化的视网膜敏感度成为可能,正在改变着当前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功能的研究。本文对微视野计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功能评估、早期诊断、治疗评价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微视野检查技术评价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前后的视功能变化.方法 12例13只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证实有CNV的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AMD)和高度近视患眼,在接受TTT治疗前后分别行微视野检查.结果 TTT治疗前,6眼有相对暗点,7眼有绝对暗点.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6眼TTT前检出相对暗点的患眼中,治疗后视力提高者4眼,1眼视力下降,1眼视力无明显变化;6眼中5眼TTT治疗后激光照射处视网膜的光敏度提高,1眼降低.所有被检出有绝对暗点的患眼治疗后视力均无明显变化,视网膜的光敏度不变.结论 微视野检查能客观评估TTT治疗CNV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Amsler(1953)首先提出对黄斑异常的早期诊断可用一种方格表检查。这种方格表以他的名命名为Amsler表。最近,Fine等强调指出列已行光凝治疗的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形成的患者,为了早期发现其复发,可应用Amsler表每日监测中心视野。本文报道1例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患者,一眼已有晚期老年性黄斑变性(SMD),另一眼视力已下降但Amsler表检查无异常。病例报告:患者女性,87岁。于84岁时,左眼出现视物变形,曾诊断为老年性黄斑变性。初诊时,矫正视力为,远视力:右20/30,左20/400,  相似文献   

10.
光动力疗法(PDT)是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1].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可以对PDT治疗前后CNV大小、视网膜厚度等形态结构变化进行观察.中心视力虽可以反映黄斑视功能,但CNV导致中心暗点的产生,使中心视力及基于中心视力的检查不能真实地反映黄斑视功能变化.微视野计可以对低视力及固视不良的黄斑疾病患者进行视野定量检测,在黄斑疾病的诊断及随访中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内界膜剥除术在黄斑裂孔手术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在提高黄斑裂孔手术愈合率中的作用得到普遍认可.但这种操作是否会带来对视网膜功能的影响值得商榷.因此,内界膜剥除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功能评估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微视野计(microperimeter)作为评估黄斑功能的一种重要检测手段,能够良好检测黄斑区视网膜的功能.本综述总结黄斑裂孔术后利用微视野检查评估内界膜剥除对黄斑区视网膜功能的影响,认为内界膜剥除术对视网膜功能有一定影响,既有机械损伤因素,也有染色剂毒性因素.并比较了微视野检查与其他视网膜视功能检查之间的区别,认为微视野与其他视网膜功能检查各有优缺点.第三代微视野计(MP-3)的问世将为微视野技术未来的应用带来前景.  相似文献   

12.
采用Humphrey视野分析仪黄斑阈值程序测定了104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者,6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病人的黄斑光敏度(MLS)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湿性较干性患者降低显著,Amsler表检查异常的下降明显,MLS与视力相关。认为该仪器在AMD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与年龄有关的黄斑变性(AMD)是60岁以上老年人低视力和致盲的首要原因,由于早期诊断可用氩缴光光凝减轻中心凹外的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所致的视力障碍。因此,早期诊断AMD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仅对国内外近年来有关AMD的早期诊断方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尤其是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眼电生理、Amsler方格表及静态视野、对比敏感度、色觉、光觉和玻璃体荧光光度测定等检查对AMD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白内障是晶状体混浊导致的视觉障碍性疾病。虽然白内障为眼前段疾病,但是眼底疾病的存在会对患者整体的视觉效果产生影响,因此白内障评估的关键部分之一就是视网膜检查。微视野计的出现使获得眼底相关量化的视网膜敏感度成为可能,使医生可以发现白内障患者细微的视网膜改变,并记录诊疗过程中的变化。本文对微视野计在白内障视功能评估、人工晶状体的选择、治疗评价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微视野计在白内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也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单剂量枸橼酸西地那非片对早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男性患者视功能的急性效应。方法:早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男40例,年龄58~86(平均71)岁,前瞻性随机接受安慰剂或者枸橼酸西地那非片(Viagra;Pfizer Inc,New York,NY)100mg,单次口服。受试者双眼在接受药物之前及之后9h内特定的时间间期进行视力、Amsler方格表及辨色力检查。结果:与安慰剂相比,服用枸橼酸西地那非片后视功能检查均未有明显改变。视力和辨色力检查在基线水平上未见有统计意义或临床相关的改变,Amsler方格表检查未见临床相关的改变。服用枸橼酸西地那非片与短暂的轻度至中度头痛和面红有关。结论:单次口服100mg枸橼酸西地那非片,在早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男性样本人群中,耐受性良好,未对视觉产生显著急性效应。  相似文献   

16.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视觉电生理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视觉电生理检查是一种客观的定性的视功能检查法,在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疗效判定、预后评估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在常规电生理检测方法中, 局部视网膜电图(L-ERG)是较理想的视功能测定法,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图形视 觉诱发电位(P-VEP)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振荡电位可能是新的敏感指标。多焦电生理检测作为新的视功能测定方法,可对AMD患者病变部位的视功能进行定量检测,先于形态学的改 变发现AMD的视功能异常,是AMD早期诊断、病情监测、预后及疗效判断的有价值工具。(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328-330)  相似文献   

17.
夏群  龙力  卢颖毅  戴虹  楮德发 《眼视光学杂志》2004,6(3):172-174,178
目的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的双眼视功能状况,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本组40例(45只眼)患者分别进行视力检测、屈光矫正、眼前节及眼底检查;并且采用Amsler表检查患者的中心10 °视野有无视物变形,用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患眼的抑制性暗点;采用同视机三级画片检查患者的双眼同时视功能、融合功能和远距离立体视功能.21例(25只眼)行SLO微视野检查.9例进行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并裂孔填充手术.检查结果用SPSS 1.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患眼矫正视力为0.2~1.0(平均0.41),对侧健康眼的矫正视力为0.3~1.5(平均0.82),患眼的平均矫正视力下降与健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Amsler表检测显示82.2%的患眼有视物变形和(或)中心暗点,<立体视觉检查图>和SLO的微视野检查显示分别有71.05%和72.0%的患眼抑制性暗点呈阳性,裂孔分期愈高暗点阳性率愈高(P<0.01).采用同视机检查40例患者中,10例(25.0%)双眼同时视功能丢失,20例患者(50.0%)无中心融合功能或融合不稳定,22例患者(55.0%)的远立体视功能>800".双眼视功能的受损程度除与裂孔分期的早晚有关外,还与视力的良莠、病程的长短及裂孔径的大小显著相关(r=-0.66、-0.57、-0.33,P<0.05).9例行玻璃体切割并裂孔填充术的患者,术后除1例由Ⅳ期裂孔转变为Ⅱ期裂孔外,其余8例裂孔封闭,4例视力提高1~2行,3例视力无变化,1例下降;术前有双眼融合功能者2例,术后增加至4例;有立体视功能者由术前的2例增加至术后3例.结论黄斑裂孔不仅损害患眼中心视力,还严重损害患者的双眼视功能.双眼视功能的受损程度除与视力的好坏有关外,还与裂孔分期的早晚、病程的长短、裂孔直径大小及有无中心抑制性暗点等因素相关.病变早期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有望重建或改善患者的双眼视功能.  相似文献   

18.
视野检查是眼科临床主要的视功能检测手段之一.如今常规的计算机视野检测已得到普遍应用,在青光眼、视神经病变等眼病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对于一些较早期的眼部病变,通过常规的计算机视野检测仍然无法发现最早期的视野缺损变化.因此,反映不同眼疾视功能损害特征的短波长视野、运动觉视野、倍频视野、高通分辨和模型辨别视野、自动瞳孔视野、闪烁视野、微视野等多种新型视野检查方法被相继开发.本文对这些新型视野检查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微视野计是一种新型的无创性视功能检查设备,包括局部视网膜功能检查和注视点检查,该技术在直视眼底条件下,定量、定位地检测中心20°-40°视野范围局部视网膜功能,测量注视点及评价其稳定性.该检查的最大特点是可实现视网膜形态与功能的对应,在黄斑疾病的诊断和随访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微视野计的检查原理、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弱剂量光动力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SC )的疗效。方法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氰绿脉络膜血管造影及相干光断层扫描检查确诊的138例(138只眼) CSC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和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弱剂量光动力治疗,比较各组间的视力恢复情况、平均光敏感度、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范围以及Amsler表检查。结果治疗后2周,观察组视力恢复情况、平均光敏感度、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范围以及Amsler表检查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10周后视力恢复情况、Amsler表检查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性( P >0.05);10周后观察组均光敏感度、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范围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复发率低,无明显的副作用。结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弱剂量光动力治疗CSC疗效明显,无明显的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