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4年3月,收治1例双手10指缺损的患者,采用双足 甲瓣联合髂骨再造双手拇指、双足第2足趾再造右示指及左中指、双侧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SCIPF)修复双足供区的手术方式进行修复。根据DASH上肢功能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术后6年半,双手功能改善明显,而双足的功能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带蒂髂骨皮瓣治疗指缺损再造的临床应用李春生徐正波徐康保陈秋生胡玉辉我院自1987年用带蒂髂骨皮瓣治疗各型手指缺损55例,除2例因感染失败外,其余均取得了满意疗效。临床资料自1987~1997年,应用带蒂髂骨皮瓣再造指55例,男33例,女22例。年龄最...  相似文献   

3.
1 数字医学的概念及发展现况 在当今数字化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数字化技术和与医学、电子学、机械工程学等多种学科相结合产生了数字医学新兴学科,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医疗领域的不断深入与拓展,推动了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改变着医学的面貌。以医院为研究对象的数字化医学体系主要研究数字化技术如何强化医院管理和服务的效率及效果。实现医疗资源共享、远程会诊等。另外数字医学还将人体作为研究对象,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医疗设备仪器等其他科技结合,逐步建立了一个可视、可触摸、可感受的“虚拟人”体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指动脉岛状皮瓣与超薄腹部皮瓣在末节指再造中联合应用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指动脉岛状皮瓣转位置于掌侧,超薄任意腹部皮瓣修复大部分缺损创面,进行末节拇、手指再造10例。结果再造指全部成活,经5~12个月随访,2例需二期整形,再造指腹、指端两点辨别觉6-10mm,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指动脉岛状皮瓣与超薄腹部皮瓣联合应用为末节指再造提供一种较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数字医学技术在肝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数字医学技术在肝癌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2月至7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64排螺旋CT扫描数据,其中肝细胞癌9例,胆管细胞癌2例.将收集的数据输入自主研发的医学图像处理系统进行程序分割、三维重建,然后把重建的三维模璎导入到FreeForm Modeling System进行平滑,利用系统的力反馈没备进行肝癌的手术治疗及肝动脉化疗泵放置的仿真研究.以三维苇建模型及仿真手术的结果用于术前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并与术中结果相比较.结果 11例患者重建的肝脏、肝动脉、门静脉、肿瘤模型相巨空间结构清晰,可轻松地观察剑肿瘤的血供类型,计算出肿瘤占肝脏的体积百分比;在建立的仿真环境中,使用PHANTOM操纵"仿真器械"及"仿真化疗泵"仿真肝切除术及肝动脉置泵的过程,整个过程有力的感受,与临床手术过程相符,可实时指导临床手术.结论 数宁医学有助于充分了解肝脏血管变异情况及肝脏管道与肝癌的空间结构关系,有助于肝癌切除的彻底性,又可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肝组织,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风险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陈竹生  程宁新  王原路 《中国美容医学》2003,12(2):198-199,T008
目的:探讨创伤性耳郭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转移扩张后的耳后皮瓣覆盖支架行全耳郭再造。结果:21例创伤性耳郭缺损获得修复,外形好,无并发症。结论:该方法能获得足够的血运良好的无毛皮肤覆盖支架,再造耳的外形轮廓较理想。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迅猛发展,随着信息技术对各个领域的不断渗透,数字医学应运而生。借助数字化技术手段,医学科研人员不断研究信息化条件下医学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让数字医学成为本世纪医学科学技术的核心和发展方向,尤其在骨科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介绍数字医学的发展概况及其在骨科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骨增量技术对牙槽骨严重缺损的重建修复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口腔科门诊2018年 3月-2022年3月收治的49例牙槽骨严重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全口曲面X线断层摄片和锥形束CT摄 片结果对牙槽骨缺损的类型进行确定,针对不同类型缺损实施对应的骨增量技术进行牙槽骨植骨修复治 疗。参照Enemark分级方法评估牙槽骨缺损的植骨修复效果,统计治疗后患者牙齿松动度的改善情况及患 者对修复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49例患者牙槽骨严重缺损植骨存活率为97.96%,植骨成功率为91.84%;治 疗后生理松动占比高于治疗前,Ⅰ、Ⅱ、Ⅳ度松动占比低于治疗前(P <0.05);患者满意度为95.92%。 结论 根据牙槽骨缺损的类型以对应骨增量技术对患者实施牙槽骨重建修复复合种植治疗可提高植骨的存 活率和成功率,缓解牙齿松动,改善牙齿功能,治疗效果理想,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指缺损修复与再造的治疗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手指缺损在手外伤中常见,严重影响手的握、捏、抓等功能。拇指功能约占全手功能的一半以上,拇指缺失或(及)其他四指全部或部分缺失,都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指缺损所致手功能丧失和畸形,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从理论上说,任何手指的任何缺损都有修复再造的必要。因此,选择合适的方法修复、再造拇指或其他四指,  相似文献   

11.
手四指以上缺损的多趾移植再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趾移植再造拇,手指治疗单手4指以上的指缺损以恢复手的基本功能,方法;自1980年11月起应用吻合血管的双侧第2趾,单侧第2,3趾,及一侧第2趾与对侧第2,3趾游离移植一期再造拇,手指33例72指,成活71指,成活率98.6%。术后随访21例46指。结果:按国际手外科联合会Nakamura Tamai综合功能判断标准,优良率71.4%。  相似文献   

12.
显微外科技术在乳房再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乳房再造的目的是为了矫正乳腺癌局部治疗后所造成的乳房及胸壁的畸形,给病人以形体及心理的双重治疗。病人的病情及局部处理手段直接影响到再造的时间、方式的选择,从一开始,整形外科医生要成为乳腺癌治疗队伍中的一员,要与肿瘤外科医生、肿瘤内科医生、肿瘤放射科医生、病理专家、护士及心理学医生等其他队伍成员密切合作。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医学技术在肝胆管结石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数字化医学技术在肝胆管结石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2月至9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收治的14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64排螺旋CT扫描数据,其中男性3例,女性11例,年龄37~65岁,平均48岁.将收集的数据导入医学图像处理软件进行程序分割、三维重建.重建后的模型再导人到FreeForm Modeling System,并利用自主研发的仿真器械进行仿真手术研究.术前根据三维重建及仿真手术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并与术中所见相比较,术后通过逆行T管造影检查结石是否有残余,评价三维重建及仿真手术的价值.结果 14例肝胆管结石三维重建模型中显示左肝胆管结石7例,右肝胆管结石2例,左右肝胆管结石5例.其中6例合并肝外胆管结石;胆管绝对狭窄6例,相对狭窄8例.三维模型诊断与临床诊断一致.术前仿真多种手术方式,仿真手术过程使用的仿真器械有力反馈的感觉.结论 数字医学技术有助于诊断结石的分布、胆道狭窄部位及程度.仿真手术可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从而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数字医学中CT三维重建技术对腹腔镜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5年12月我院32例非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行腹腔镜下置管灌洗引流术的临床资料,其中CT三维重建组14例,CT常规扫描组18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二次手术率等指标。结果 31例腹腔镜下完成手术,CT常规扫描组1例中转开腹,无死亡。与CT常规扫描组相比,CT三维重建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113.2±24.5)min vs.(138.6±29.6)min,t=-2.591,P=0.015],术中出血明显减少[(112±22)ml vs.(156±32)ml,t=-4.393,P=0.000]。2组术后排气时间[(4.1±1.4)d vs.(4.3±1.2)d,t=-0.435,P=0.667]、术后住院时间[(22.0±4.8)d vs.(23.0±3.6)d,t=-0.674,P=0.5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1%(1/14)vs.16.7%(3/18),P=0.613]和二次手术率[7.1%(1/14)vs.11.1%(2/18),P=1.000]无显著性差异。32例均顺利出院,无死亡。32例术后随访(12.6±5.3)月(3~24个月),无复发。结论术前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清晰显示胰腺坏死部位和胰周积液范围,胰腺周围复杂的解剖结构,对于选择手术入路、明确清除范围、规避胰周脏器及血管损伤有帮助,从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穿支皮瓣在组织器官缺损修复和再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介绍5种穿支皮瓣在乳房、舌等器官再造,肿瘤切除或外伤等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05年6月~2006年6月,应用游离或带蒂的穿支皮瓣修复组织缺损和器官再造31例。其中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修复头颈部恶性肿瘤16例,包括恶性黑色素瘤9例,鳞癌4例,基底细胞癌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肿瘤累及舌并行3/4舌切除再造舌3例;最大供瓣范围为26cm×15cm。腹壁下动脉系统穿支皮瓣(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 flap,DIEP)乳房再造10例,游离横形腹直肌肌皮瓣(free transverse rectus abdominis myocutaneous flap,FTRAM)2例,其中9例为单侧,3例为双侧;择期再造9例,即期3例,即期再造者行保留皮肤的乳腺切除术。臀上动脉穿支皮瓣(superior glute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SGAP)、臀下动脉穿支皮瓣(inferior glute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IGAP)再造乳房各1例。胫后动脉比目鱼肌带蒂穿支皮瓣(pos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PTA)15cm×5cm修复小腿中下段缺损6cm×4cm伴骨外露1例。供瓣区直接缝合27例,3例ALT皮瓣和1例PTA皮瓣应用刃厚皮片覆盖供瓣区。结果应用游离皮瓣30例,带蒂皮瓣1例。皮瓣完全坏死1例,为ALT皮瓣修复肿瘤切除后颈部缺损,吻合血管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与甲状腺上动脉,术后6d行坏死皮瓣清除,应用右侧胸大肌肌瓣加游离植皮术修复创面。1例双侧DIEP者部分脂肪液化,2例FTRAM乳房再造者术后2周腹部疼痛。PTA带蒂皮瓣远端静脉回流障碍,皮瓣远端2cm×1cm坏死,经换药愈合。所有患者获随访3~6个月,余各皮瓣成活良好,质地柔软,供区无并发症,供区植皮均成活。结论尽管穿支皮瓣存在血管变异,对解剖及手术操作技术要求高等不足,但在修复重建外科中仍代表最重要的进步,能以最小的供瓣区代价达到最高效的修复再造。  相似文献   

16.
指动脉岛状皮瓣在手指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2003年8月~2004年11月,我科应用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25例,皮瓣面积(2.0~3.0)cm×(1.5~3.0)cm。结果25例皮瓣全部成活。手术时间60~90 m in,平均75 m in。术中出血量25~40 m l,平均32 m l。2例植皮面1/3面积坏死,换皮后愈合。23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3.5月,皮瓣色泽红润,质地正常,外形佳,皮瓣两点分辨觉为6.5~8.8 mm,平均7.5 mm,温、痛觉恢复良好,手指感觉运动功能均满意。结论指动脉岛状皮瓣手术操作简单,疗效满意,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7.
指动脉背侧支逆行皮瓣在指端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简单、有效、可靠的方法利用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与掌背动脉终末支形成的指背动脉网,设计指固有动脉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方法根据指背动脉网构筑的解剖特点设计以近节及中节手指固有动脉背侧支逆行皮瓣修复指端缺损46例。结果42例皮瓣顺利成活,4例出现静脉危象,2例皮缘部分坏死,经拆线换药后愈合。随访3~12个月,皮瓣柔软,外形佳,感觉运动恢复良好。结论该皮瓣血运可靠,不损伤指固有动脉及神经,手术操作简单,是修复指端缺损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吻合血管的腓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具有诸多优点,已成为下颌骨重建修复的主要手段。然而,传统意义上的游离腓骨皮瓣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手术,缺乏个性化的设计与精确的手术引导,往往难以达到精确的修复重建效果。个性化和精准化功能重建概念的提出,以及数字医学技术在临床上应用,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途径。数字医学技术在腓骨...  相似文献   

19.
2001年3月—2004年12月,我院应用带(足母)趾腓侧皮瓣的第二趾移植再造手指37例(59指),术后再造手指外形及功能较满意。1.一般资料:本组37例,男28例,女9例;年龄15~52岁,平均28.6岁。伤情:全部患者均为2~5指毁损,其中再造2指  相似文献   

20.
作者自 1993年 3月以来 ,利用趾、第二趾采用吻合足背动脉 -桡动脉方式重建血液循环再造拇 (手 )指 10 2例 ,其中 11例术中发现有血管变异。目前大部分学者采用自体静脉移植或腕上切断桡动脉 ,游离远端翻转和跖底动脉吻合提供再造手指的血供。我们试用吻合趾 -指血管方法 7例 ,全部取得成功本组男 5例 ,女 2例。年龄 2 0~ 49岁。拇指 °缺损 3例 , °2例。食指近节以远缺如 2例。切取同侧或对侧趾、第二趾。游离后断蒂前趾端血运不能恢复 ,确定第一跖背动脉有变异 ,不足以供给移植趾足够血供 ,改用趾 -指血管吻合 ,血管蒂长度有限 ,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