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进行研究,探讨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胃肠科发生的96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造成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主要原因是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结论:在对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时,要严格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才能有效控制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洪风华  周新泽 《江苏医药》1998,24(11):852-852
近年来实验研究证实,肿瘤坏死因子(TNF)在脓毒症休克病理变化中起重要的介导作用。作者自1995年3月至1997年3月对30例胆道梗阻患者减黄手术前后血清TNF的变化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其变化的临床意义,兹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实验对象1.胆道梗阻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8~75岁(平均56岁)。其中良性梗阻ZI例,包括胆管结石18例,胆管狭窄3例;恶性梗阻9例,包括胰头癌3例,胆管癌3例,壶腹部癌3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学证实。2.正常对照组20例,男11例,女喇,年龄18~5三岁(平均29岁)。二、手术方式良性梗阻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糖尿病患者施行消化道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对43例患有糖尿病的消化道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1例术中低血糖,2例切口感染,术中及术后无一例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水盐代谢紊乱、低血糖昏迷,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瘘、胸腹腔感染、泌尿系感染。结论:围手术期建立完善的血糖、尿糖监测制度,严格控制血糖、尿糖水平是糖尿病患者施行消化道手术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类生存质量的改善,诊疗技术的提高,围手术期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的检出率并非少见,已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现将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素芳 《淮海医药》2002,20(3):232-233
目的 报道85例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 一般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保暖。认真做好入院评估,观察病情,以了解消化道梗阻的部位;术前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和营养不良;留置8号硅胶胃管,吸出聚积的气体和液体。术后护理;重点是呼吸管理、给予正确的卧位、保持胃肠减压通畅,加强营养。伤口护理,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建立门诊随访制度,内容包括:近期疗效、远期生存质量。结果 85例新生儿在气管插管麻醉下行手术治疗,除1例食管胸膜瘘患儿死亡外,其余84例均无护理并发症治愈出院。结论 虽然新生儿对手术的耐受力较低、抗感染能力差,但高质量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龄胃肠道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6年10月治疗的70岁以上高龄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72例围手术期处理。结果 并存心脏病23例,高血压20例,糖尿病15例,呼吸系统疾病12例,贫血11例,肾功能异常8例,低蛋白血症45例。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15例,心功能不全5例,肠瘘2例,切口裂开4例,切口感染6例。术后死亡2例,愈合后将近出院时出现脑梗死及肺栓塞死亡2例。结论 高龄患者营养状况差,并存病多,增加了手术风险,但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并存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对30例并存糖尿病的胸部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46.67%)恢复顺利,16例(53.33%),发生并发症,死亡3例(10%)。结论:应用胰岛素有效控制血糖是并存糖尿病肿瘤病人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的关键,以保持血糖在7.0-10.0mmol/L水平的轻度增高状态为佳。  相似文献   

9.
10.
王芹  杨旭  王元钊  叶妮  王轶 《河北医药》2015,(3):451-453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康复的应用价值。方法 78例消化道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快速组(FT组,n=39)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n=39),分别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并观察其对患者术后康复各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的影响。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术后经肛门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患者均明显提前(P<0.05),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P<0.05),尿潴留、肺部感染及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余术后并发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择期手术的消化道肿瘤患者疗效确切,可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 Malignant bowel obstruction (MBO) is a common complication of advanced cancer, occurring most frequently in gynaecological and colorectal cancer. Its management remains complex and variable. This is in part due to the lack of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for the clinicians involved. Although surgery should be considered the primary treatment, this may not be feasible in patients with a poor performance status or advanced disease. Advances have been made in the medical management of MBO which can lead to a considerable improvement in symptom management and overall quality of life.

Areas covered: This review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a prompt diagnosis of MBO with early introduction of pharmacological agents to optimize symptom control. The authors summarize the treatment options available for bowel obstruction in those patients for whom surgical intervention is not a feasible option. The authors also explore the complexities involved in the introduction of parenteral hydration and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in this group of patients.

Expert opinion: It is not always easy to distinguish reversible from irreversible bowel obstruction. Early and aggressive management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pharmacological agents including corticosteroids, octreotide and anti-cholinergic agents have the potential to maintain bowel patency, and allow for more rapid recovery of bowel transit. A combination of analgesics, anti-emetics and anti-cholinergics with or without anti-secretory agents can successfully improve symptom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irreversible bowel obstruction.  相似文献   

12.
术后早期肠内免疫营养对胃恶性肿瘤病人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术后早期肠内免疫营养对胃恶性肿瘤病人免疫、炎症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42例胃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为免疫营养组(研究组)和常规营养组(对照组),于术后第2天开始,分别给予等氮、等热卡的肠内营养支持,并于术前1d、术后1d和术后9d分别检测IgG、IgM、IgA、CD4、CD8、CD4/CD8、IL-1a、IL-2、IL-6、IL-10、TNF-α,并观察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肠内营养结束后,研究组IgA、CD4、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胃恶性肿瘤病人手术后早期使用肠内免疫营养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在无法行手术治疗的恶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恶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8例和生长抑素组(治疗组)32例,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加用生长抑素(6 mg/d持续静脉泵入)3~12 d。比较两组的近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腹痛腹胀缓解率分别为81.25%、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恢复排便排气比率分别为71.88%、5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恢复肛门排气时间(4.5±1.5)d,明显早于对照组(6.8±2.1)d(P〈0.05);治疗组胃肠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256±152)ml/d、(489±198)ml/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部平片显示肠管积气积液减少消失,治疗组(84.38%)明显优于对照组(67.86%)(P〈0.05);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KPS评分分别为(58±10)分、(41±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恶性肠梗阻,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15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方法,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全肠外营养、糖皮质激素和生长抑素的应用,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探讨。结果保守治疗组全部治愈,平均治愈时间21d,无一例肠坏死;手术治疗组痊愈1例,死亡1例。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尽可能采用非手术治疗,但怀疑有肠绞窄或继发腹腔脓肿应采用手术治疗。多数病例采用保守疗法可治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恶性肠梗阻的检查方式和治疗方案。方法对52例恶性肠梗阻进行无肠道准备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42例癌性病因和10例非癌性病因恶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案。结果磁共振成像对52例恶性肠梗阻的定位和病因符合率均为100%、96.2%(50/52);MRI的良恶性判定准确率为100%。10例非癌性病因药物治疗有效率100%,42例癌性病因经手术或置入可扩式的支架,梗阻完全缓解14例,症状改善25例,无效2例。结论无肠道准备方式磁共振成像对于恶性肠梗阻检查简便、诊断准确,治疗方案的制定应综合因素,进行规范、个性化手术或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刘刚  王育红  张炎 《中国新药杂志》2012,(12):1377-1380
目的:探讨应用生长抑素(商品名思他宁)非手术治疗恶性肠梗阻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70例非手术治疗的恶性肠梗阻患者分为研究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研究组给予思他宁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检测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细胞免疫指标(CD 4+,CD 8+及CD 4+/CD 8+)、体液免疫指标(IgMI,gA和IgG)以及血清免疫调节因子(IL-1I,L-6和TNF-α)的变化,并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0 d的检测结果显示,研究组CD4+及CD4+/CD8+值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IgMI,gA和IgG值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血清IL-1I,L-6和TNF-α的浓度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恶性肠梗阻患者应用生长抑素治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同时能明显改善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翟超  陈平  刘涛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7):990-99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术后炎性肠梗阻的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术后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结果.结果:23例经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痊愈,1例手术治疗后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一般发生在腹部手术后2周左右,有典型肠梗阻表现,首选保守治疗,手术应谨慎.  相似文献   

18.
妇科肿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病原因、治疗及预防。方法对南阳市中心医院妇科2006年1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23例妇科肿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均经保守治疗1~4周后,症状消失,治愈出院。结论正确认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发病原因及保守治疗的方法;早期诊断,规范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实验方法,考察胆道支架技术对恶性胆道梗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7例恶性胆道梗阻病人采用经皮胆道支架置入术(EMBE)治疗。结果:单支架植入298例,双支架植入118例。支架植入成功率97.42%。对于恶性胆道梗阻导致的黄疸,解除率为85.11%;总有效率93.44%。结论:1.胆道支架植入技术在临床上应用成功率高,且对黄疸疗效确切。2.应用介入疗法可使梗阻胆管充分引流。3.支架植入技术联合抗肿瘤治疗可提高胆道肿瘤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技术检测108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及17例健康正常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并作比较分析。结果与健康正常人比较,妇科恶性肿瘤患者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NK细胞百分率、CD4+/CD8+比值明显升高(P<0.05),CD3+、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CD19+(B淋巴细胞)在两组间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检测可作为细胞免疫功能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