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临床使用双氯芬酸钠结合中药熏眼辅助治疗泡性结膜炎的效果。方法:治疗组有临床确诊为泡性结膜炎的56例患者,给予1g/L双氯芬酸钠结合中药熏眼辅助治疗。对照组有28例患者,给予1g/L氟米龙滴眼液临床常规治疗。分别记录患者的症状及临床体征评分,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评价其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异物感、眼痒、流泪及眼痛等症状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后的患者无副作用,并且无复发现象(P>0.05)。结论:临床双氯芬酸钠结合中药熏眼辅助治疗泡性结膜炎疗效显著,可以作为治疗泡性结膜炎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0.1%氟米龙滴眼液与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协同治疗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患者(88例)的临床资料,视其药物治疗方案的不同给予分组,分别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点眼,1滴/次,4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0.1%氟米龙滴眼液点眼,1滴/次,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d,观察两组入选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同时对比两组入选者治疗前后眼压水平,统计两组入选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入选者症状、体征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05、12.007,P=0.000、0.000);两组入选者治疗前后眼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5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1%氟米龙滴眼液与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协同治疗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患者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炎治疗在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作用,比较抗炎药物1g·L-1氟米龙滴眼液和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的抗炎作用。方法将48例(96眼)在我院门诊诊断为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6例32眼),对照组单纯使用人工泪液+抗生素滴眼液+睑板腺局部物理治疗,激素治疗组和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1g·L-1氟米龙滴眼液、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1个月,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进行症状评分、视力、裂隙灯检查(睑缘评分等)、泪膜破裂时间检测、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泪液分泌试验检查以及眼压检测;并做对比分析。结果 (1)治疗前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两两比较,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3组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泪液分泌试验、睑缘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1个月分别行配对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提示3种治疗均有效;(3)治疗后1周及1个月:抗炎药物组(激素治疗组和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症状评分和睑缘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以上各项指标均值抗炎药物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激素治疗组与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组相比: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和睑缘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以上各项指标均值前者优于后者。结论抗炎治疗对睑板腺功能障碍有效,皮质类固醇激素可以显著改善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抗炎效果优于非甾体抗炎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0.1%双氯芬酸钠透明质酸钠滴眼液辅助治疗急性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临床评价.方法 对90例(180只眼)急性变态反应性结膜炎患者.包括季节性与常年性变态反应性结膜炎,随机分成三组.A组:对照一组,单用0.05%依美斯汀滴眼液;B组:对照二组,0.05%依美斯汀滴眼液联合0.1%普拉洛芬滴眼液;C组:试验组0.05%依美斯汀滴眼液联合0.1%双氯芬酸钠透明质酸钠滴眼液,三组每种用药均为每日3次.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1d、4d、7d、14d随访,评估眼痒、流泪、畏光、异物感等症状与睑结膜乳头和滤泡、分泌物、结膜充血、结膜水肿、角膜缘改变、角膜上皮改变、球周组织水肿等体征,评价有效率及治愈率,并观察用药后眼部不适及副反应.结果 三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治疗前症状与体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与C组的治疗有效率在治疗后第1天分别为6.7%、56.7%与60.0%,第4天分别为20.0%、100.0%与96.7%,第7天分别为53.3%、100.0%与100.0%,第14天分别为73.3%、100.0%与100.0%.治疗第14天治愈率分别为10.0%、73.3%与63.3%.两两比较各随访时间点的有效率与治愈率,A组与B组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A组与C组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而B组与C组在治疗后各随访时间点的有效率与治愈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8、0.147、0.058、0.0405>0.05).各试验组未见用药后的眼部不适及副反应.结论 非甾体类消炎药能快速、有效缓解急性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的症状与体征,其中,0.1%双氯芬酸钠透明质酸钠滴眼液与同类进口滴眼液的疗效相当,是一种有效、安全又经济的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的辅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5.
沈剑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157-159
目的::探讨氯雷他定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效果,以改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预后。方法:选取过敏性结膜炎患者154例158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氯雷他定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症状和体征积分进行比较,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患眼症状积分和体征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患眼眼痒、流泪、畏光、烧灼感以及异物感积分分别为1.03±0.10、0.83±0.10、0.62±0.06、0.80±0.05和1.10±0.09分,结膜充血水肿、分泌物、睑结膜乳头滤泡、角膜缘改变、角膜上皮改变以及眼睑和球周组织水肿得分分别为0.95±0.08、0.63±0.05、1.32±0.13、0.67±0.06、0.72±0.06和0.55±0.0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患眼显效、总有效率分别为30.4%和68.4%;观察组分别为50.6%和86.1%,观察组患者患眼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身使用氯雷他定的基础上给予双氯芬酸钠眼液点眼,可以更好地缓解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治疗效果,而且给药方便,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李昆  李鹏  刘擎 《国际眼科杂志》2024,24(6):1000-1004

目的:评价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联合氟米龙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0-06/2022-08于我院就诊接受治疗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115例230眼,在常规使用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治疗的同时根据是否联合使用氟米龙滴眼液分为观察组(56例112眼)和对照组(59例118眼)。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 wk后评估两组患者的眼部临床症状和体征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并记录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眼部症状和体征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BUT均长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3.6% vs 5.1%)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联合氟米龙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眼部症状与体征,延长泪膜破裂时间,降低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提高疗效,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安全性和有效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王江维  刘茂雄  洪利  李双 《国际眼科杂志》2023,23(12):2092-2095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氟米龙滴眼液治疗儿童重度混合型春季角结膜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2-03/09于我院门诊就诊的重度混合型春季角结膜炎儿童患者50例100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25例50眼给予0.1%氟米龙滴眼液联合0.05%环孢素滴眼液(Ⅱ)治疗; B组患者25例50眼给予0.02%氟米龙滴眼液联合0.05%环孢素滴眼液(Ⅱ)治疗。治疗1mo,观察两组患者SPEED问卷评分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泪膜破裂时间(TBUT)、泪液分泌试验(SⅠt)、眼红分析、非侵入式泪河高度(NIKTMH)、角膜光密度等眼部参数,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1mo,两组患者SPEED评分、FL评分及眼红分析结果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TBUT、SⅠt及NIKTMH结果均无差异(均P>0.05),但角膜不同深度、不同直径范围角膜光密度具有差异性(均P<0.05)。治疗1mo,两组患者眼压无显著差异(16.21±2.90mmHg vs 16.05±2.75mmHg,P>0.05),且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0.1%氟米龙滴眼液可有效治疗儿童重度混合型春季角结膜炎,效果优于0.02%氟米龙滴眼液。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流行性角结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方法,将120例226眼流行性角结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应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总疗程为14d,观察两组用药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指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75.0%,痊愈率分别为85.0%和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与单纯使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相比,其治疗流行性角结膜炎的临床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0.02%氟米龙滴眼液治疗急性结膜炎后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患急性结膜炎后经确诊的干眼症患者189例(285眼),将其随机分成A组91例(136眼)和B组98例(149眼)。A组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B组用玻璃酸钠和0.02%氟米龙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 of tear film,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iuo—rescencestaining,FL)、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Itest,SIT)。结果两组患者自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减轻,部分病例症状消失。A组痊愈32例(48眼,35.29%),好转43例(69眼),总有效率86.02%,无效16例(19眼)。症状最快5d缓解,8d内症状缓解率42.6%。B组痊愈76例(121眼,81.21%),好转22例(28眼),总有效率100%。症状最快2d缓解,8d缓解率78.2%。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9,P〈0.01),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9,P〈0.01)。结论玻璃酸钠联合0.02%氟米龙滴眼液治疗急性结膜炎后干眼症疗效确切,明显优于单纯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进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分别应用双氯芬酸钠与氟米龙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收治的220例(440只眼)高度近视并行LASIK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双氯芬酸钠治疗组11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氟米龙组11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氟米龙滴眼液治疗。治疗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屈光度,术后炎症反应及患者满意度比较采用t检验,主观症状和弥漫性角膜基质炎的发生率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早期视力均接近或达到正视状态,随着时间推移,部分患者出现屈光回退。术后10 d、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双氯芬酸钠组屈光度分别为(-0.14±0.59)D,(-0.36±0.37)D,(-0.47±0.58)D和(-0.52±0.51)D,高于氟米龙组的(-0.05±0.43)D,(-0.27±0.52)D,(-0.43±0.68)D和(-0.46±0.61)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1.47,0.47,0.79;P>0.05)。两组术前眼压较为一致,术后10 d、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双氯芬酸钠组眼压分别为(10.3±2.4)mm Hg(1 mm Hg=0.133 k Pa),(12.4±2.0)mm Hg,(13.3±3.5)mm Hg和及13.6±3.6)mm Hg,均低于氟米龙组的(13.5±3.2)mm Hg,(12.7±2.3)mm Hg,(13.4±4.9)mm Hg和(13.9±5.1)mm Hg,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1.03,0.17,0.50;P>0.05)。双氯芬酸钠组弥漫性角膜基质炎的发生率为7.3%(8/110),低于氟米龙组的4.5%(5/1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0.842,P>0.05)。两组患者术后主观症状以无症状者居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0.556,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应用于高度近视眼患者LASIK术后安全有效,在术后屈光度,眼压及弥漫性角膜基质炎发生率方面与氟米龙无显著差异,特别适用于不适合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