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1):3697-3699
目的探讨电针对肿瘤并发抑郁状态患者生活质量、HAMD评分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60例恶性肿瘤伴抑郁状态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肿瘤相关的治疗复查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电针针刺百会、印堂、四神聪治疗两个疗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KPS评分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IL-2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IL-6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以改善患者KPS及HAMD评分,同时可以降低IL-2水平,但对IL-6含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理情行为疗法(REBT)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观察其对患者情绪、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将80 例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新型抗抑郁药盐酸氟西汀,每天20 mg;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REBT,每次20 min,每周3 次。疗程均为8 周。分别在治疗前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Barthel 指数(BI)对患者的抑郁障碍、认知功能和ADL3 个方面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MMSE 和BI 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观察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MMSE、BI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BI 变化与睡眠障碍因子分变化正相关(P<0.05),观察组BI 变化与睡眠障碍因子分变化和躯体化因子分变化均呈正相关(P<0.05)。两组抑郁改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疗效有优于对照组的趋势。结论REBT 结合抗抑郁药较单用该药能更好地改善卒中后患者的抑郁症状、认知功能和ADL,且REBT 改善情绪障碍中躯体化症状和睡眠障碍可能与ADL 的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9):3406-3407
目的分析早期抗抑郁治疗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从收治的脑梗死后抑郁患者中抽取80例,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研究组(早期抗抑郁治疗)各40例,观察比较治疗状况,如神经功能、抑郁状况等。结果治疗前组间HAMD评分、CSS评分、B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HAMD评分、C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后抑郁患者早期接受抗抑郁治疗,可显著改善其抑郁症状,利于神经功能康复,进而改善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黛力新联合丙戊酸钠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将56例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治疗前后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HAMD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黛力新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优于黛力新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度洛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58例随机分为度洛西汀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28),治疗前、治疗后4周及6周分别予HAMD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SNFD)评分.结果 治疗4周及6周后,治疗组抑郁症状改善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SNFD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度洛西汀可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状态及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共鸣火花结合电针、心理疏导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 将6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采用共鸣火花结合电针、心理疏导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心理疏导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2、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患者的睡眠质量及日常生活活动.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其抑郁症状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HAMD评分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共鸣火花结合电针、心理疏导治疗能更加明显地改善脑卒中后抑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路径对脑卒中抑郁症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8例脑卒中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路径.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干预后2周、4周、8周进行评分比较,用中风症状积分量表于8周后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并对全部病例随访1年,比较两组复发率、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在干预后2周、4周、8周HAMD抑郁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患者脑卒中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1年后复发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中医护理路径可明显提高卒中后抑郁症康复效果,改善抑郁症,降低复发率、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并发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住院脑卒中并发抑郁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并于干预前后行HAMD、FMA、BI量表评分.结果 实验组HAMD评分改善(P<0.01),FMA、BI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并发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是有效的.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stroke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Methods Stroke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4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40 cases) randomly, routine treatment were performed in two groups,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carried out in experimental group in addition to routine treatment. Two groups scored with HAMD、FMA and BI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tested. Results The score of HAMD was improved(P<0.01),scores of FMA and BI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obviously(P<0.05).Conclusions Nursing intervention is effective for the treatment and recovery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联合文拉法辛治疗老年性脑梗死后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老年性脑梗死后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康复组及联合组,每组40例。每组予常规治疗,药物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予抗抑郁药物文拉法辛治疗;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行早期康复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早期康复联合文拉法辛治疗。治疗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12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程度。结果:治疗后4、12周,3组HAMD及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BI评分高于治疗前(均P0.05或0.01)。治疗后4周,药物组HAMD评分高于联合组(P0.05),BI评分显著低于联合组(P0.01);康复组HAMD及NIHSS评分显著高于联合组(P0.01),BI评分低于联合组(P0.05)。治疗后12周,药物组HAMD及NIHSS评分高于联合组(P0.05),BI评分显著低于联合组(P0.01);康复组HAMD评分显著高于联合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联合文拉法辛治疗能显著改善老年性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抗抑郁药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女性重度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76例女性重度抑郁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分别实施抗抑郁药治疗、抗抑郁药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临床效果、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分、不良反应和复发率。结果:2组患者HAMD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6、8周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1 d WMS评分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1、2周WMS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女性重度抑郁症患者采用抗抑郁药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达到明显治疗效果,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SRI类抗抑郁药物联合常规脑血管病治疗方案对卒中后抑郁(PSD)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PSD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脑血管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SSRI类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评分(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认知功能评分(MMSE)以及Barthel指数(BI)。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45%(P0.05);治疗后2组的HAMD及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MMSE评分及BI指数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6.82%,对照组无不良反应。结论 SSRI类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与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应用能够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状态,促进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目的探讨高压氧 (HBO)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 (PSD)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6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治疗组加用HBO治疗 ,观察并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C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评分变化。结果 1个月后 ,治疗组的HAMD评分和CSS、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P <0 .0 1) ,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则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HBO治疗可以促进PSD患者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逍遥散联合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逍遥散联合百忧解辅以心理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及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方法将85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百忧解配合心理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逍遥散.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Barthel指数(MBI) 、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 对患者进行评定,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HAMD评分和S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 ,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 .结论逍遥散联合百忧解并配以心理疗法治疗PSD不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而且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针刺治疗脊髓损伤(SC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9例SCI后NP患者分成对照组、针刺组和联合组,各3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基础治疗,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联合组在针刺组基础上进行rTMS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对3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估。结果:治疗6周后,3组患者VAS、HAMD和HAM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SF-36量表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针刺组VAS、HAMD和HAMA评分较对照组均有降低(P<0.05),SF-36量表各项评分较对照组均有升高(P<0.05);联合组VAS、HAMD和HAMA评分较针刺组和对照组均有降低(P<0.05),SF-36量表各项评分较针刺组和对照组均有升高(P<0.05)。结论:rTMS联合针刺治疗SCI后NP患者,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疼痛现象,且在改善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肌肉关键点穴位埋线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5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普通针刺组(42例)和穴位埋线组(43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普通针刺组加用针刺治疗,穴位埋线组加用肌肉关键点穴位埋线疗法,共治疗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MAS、FMA及BI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周后,穴位埋线组患者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FMA、BI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而普通针刺组较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FMA、BI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与普通针刺组相比,穴位埋线MAS降低及FMA、BI升高更明显(P<0.05)。此外,穴位埋线组治疗1周后的各项评分与普通针刺组治疗4周后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整个治疗过程2组患者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普通针刺及穴位埋线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而穴位埋线治疗起效更快、频次更少、作用时间长、疗效持久。  相似文献   

16.
电针联合巴氯芬对控制脑卒中痉挛状态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与巴氯芬联合治疗脑卒中高痉挛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脑卒中单侧偏瘫伴痉挛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针组各29例,均常规给予口服巴氯芬片,中频电刺激患肢痉挛拮抗肌,抗痉挛体位练习及功能训练。电针组同时加用电针刺激,上肢取劣势侧伸肌,下肢取劣势侧屈肌。结果:治疗2个月后,电针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上下肢痉挛评分均明显降低;Barthel评分明显提高(均P<0.01)。结论:电针联合巴氯芬能有效控制脑卒中所至高痉挛状态,有利于患者运动训练的进行,使ADL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家属支持辅导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诊疗和护理,同时对观察组患者家属实施同步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属支持辅导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西酞普兰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毅  徐瑞玲 《中国康复》2006,21(3):174-175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喜普妙)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SD)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PSD患者60例随机分为喜普妙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接受常规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营养脑细胞等治疗,并配合功能康复指导,喜普妙组每天增加1次口服喜普妙片20mg。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喜普妙组的HAM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ADL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则无显著改变。结论:喜普妙治疗可以促进PSD患者抑郁症状改善和神经功能的康复,而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