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永存动脉干的外科治疗顾承雄周其文王盛宇陈长城杨俊峰永存动脉干较少见,占先天性心脏病1%~4%。1992年7月至1996年7月,我们共收治这类病儿3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儿均为男性,年龄4岁。术前都有明显发绀,经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室造影检查确定I...  相似文献   

2.
手术治疗I型永存动脉干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 8年和 2 0 0 1年 ,我们手术治疗了 2例I型永存动脉干病儿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例 1 男 ,9岁 ,体重 2 0kg。生后 4个月发现心脏杂音 ,发育迟缓。查体 :血压 12 0 45mmHg(1mmHg =0 133kPa) ,股动脉枪击音、甲床毛细血管搏动征阳性 ,胸骨左缘第 3~ 5肋间闻及 2 VI级收缩期杂音和舒张期泼水样杂音。X线胸片示双肺血增多 ,左、右心室大。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缺损 (室缺 )直径 2 5cm ,动脉干骑跨在室缺上 ,右跨约 40 %。动脉干内径 3 8cm ,升主动脉内径 3 5cm。动脉干瓣 4个瓣叶 ,有舒张期反流。动脉干可见分…  相似文献   

3.
小儿永存动脉干外科诊治19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19例小儿永存动脉干(PTA)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1989年1月至2002年6月外科手术纠治19例PTA。病儿2月龄~5岁;体重3.5—16.0kg。按Van Praagh分型,A1型8例,A2型9例,A3及A4型各1例。右室-肺动脉流出道重建用涤纶生物瓣管道和同种带瓣肺动脉各2例,同种带瓣主动脉11例,近1年的4例未用外管道。结果 手术死亡率10.5%(2,19例)。晚期死亡1例。结论 PTA易早期并发肺血管梗阻性疾病,应在1岁以内行纠治术。手术需防止室间隔缺损残余分流;离断肺动脉和修复动脉干缺损时,应避免损伤动脉干、瓣膜及冠状动脉口;如条件许可,A1型及A2型可不用外管道重建右室-肺动脉流出道,避免了因更换管道而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永存动脉干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报道1989年1月至1993年12月外科治疗先天性永存动脉干6例。按VanPraagh分型,I型2例、II型4例。I型中伴主动脉弓中断1例,按Celoria等分类为A型。伴其它心内畸形3例。手术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1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技术处理主动脉弓中断。手术5例成功,随访7个月~4年8个月,疗效良好。1例术后肺动脉高压并发感染,自动出院后失访。作者主张永存动脉干一旦确诊宜早期手术。并对I型、II型的手术方法,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Yu Y  Zhu L  Li G  Zhang J  Yang J  Liu M  Wu M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10):631-632
目的 总结儿童永存动脉干外科治疗经验。 方法 近9 年来共收治永存动脉干5例,年龄3~12 岁,平均6-3 岁。Ⅰ型2 例(肺动脉均起于动脉干远侧),Ⅱ型2 例, Ⅳ型1 例。肺循环时间和肺动脉排空时间均无明显延长。手术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进行,室间隔缺损(VSD) 补片缝合于动脉干瓣环并使其环缩。右心外管道采用缝制自体新鲜心包瓣涤纶人工血管4 例,同种异体主动脉1 例。 结果 术毕肺动脉压均明显下降,跨外管道压差7~35 mm Hg。2 例术后早期死亡与肺动脉病变无关。存活3 例中1 例并发低心排出量和呼吸功能不全,2 例术后恢复顺利。分别随访114、96 和34 个月,心功能均为Ⅰ级,1 例术后8 年死于外管道梗阻。 结论 儿童永存动脉干仍可有手术指征; 带自体心包瓣人工血管远期效果良好; 纠正动脉干瓣关闭不全,防止VSD 残余漏,避免过大的跨外管道压差和缩短手术时间,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采用自体肺动脉和外管道连接右心室的两种不同手术方法,以选择更佳的手术方案。方法2000年2月至2006年9月,我院共收治23例永存动脉干患者,手术年龄为1.5~63.3月龄。根据右心室切口与肺动脉连接的方法不同分为两组,组Ⅰ:18例,采用自体肺动脉连接右心室;组Ⅱ:5例,采用外管道连接右心室至肺动脉。3例合并主动脉弓中断。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患者的早期生存情况、术后生存时间、再手术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或团体t检验分析患者远期肺动脉生长情况以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术后随访17例,随访时间2.14±1.97年(32.00d~6.95年),随访中无死亡。总生存率为91.30%(21/Z3),生存时间的95%可信区间为5.55~7.15年。1例因术后右室流出道梗阻(RVOTO)再次手术。组Ⅰ生存率为94.44%(17/18),组Ⅱ为80.00%(4/5)。术后组Ⅰ主肺动脉与右心室吻合口直径早期为1.01±0.26cm,远期为1.32±0.45cm(P=0.019);组Ⅱ术后主肺动脉与右心室吻合口直径早期为1.46±0.77cm,远期1.26±0.21cm(P=0.581);两组吻合口、左右肺动脉开口处血流速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Ⅱ近远期左、右肺动脉开口直径均大于组Ⅰ。组Ⅰ早期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62.82%,远期为69.87%(P=0.026);组Ⅱ早期LVEF为58.17%,远期为64.00%(P=0.029),两组患者术后远期心功能均较术后近期明显改善。无因动脉干瓣膜反流而再手术者。结论永存动脉干手术成功率高,术后生存率及随访结果满意。采用自体肺动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使吻合口具有生长性,术后肺动脉及分叉处梗阻率低,术后心功能良好。术后早期死亡与合并主动脉弓中断及动脉干瓣膜反流有关。  相似文献   

7.
自体肺动脉连接右心室纠治婴儿永存动脉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估自体肺动脉连接右心室方法纠治婴儿永存动脉干的疗效。方法  2 0 0 1年 11月至 2 0 0 2年 7月 ,5例病婴采用自体肺动脉连接右心室方法纠治永存动脉干。 5例病婴为 2~ 9月龄 ,体重 3 5~ 8 0kg ,平均 (5 5± 1 6 )kg。永存动脉干I型 3例 ,II型 2例。结果 手术无死亡。术后随访 10~18个月 ,超声心动图显示室间隔缺损修补后无残余分流 ,肺动脉至右室流出道无残余梗阻 ,除 1例共同瓣轻度反流 ,余 4例均无明显反流。结论 自体肺动脉直接连接至右心室切口 ,完全由自体组织连接 ,使其能生长 ,不引起远期梗阻或狭窄 ,避免了再次手术的痛苦和危险 ,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但手术时间尚短 ,仍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5个月27 d。发现心脏杂音1个月。查体:心率140次/分,律齐,胸骨左缘第3、第4肋间可闻及3/6级收缩期粗糙吹风样杂音,P2>A2,P2亢进。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永存动脉干(PTA,考虑为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年龄22岁,体重49kg,活动或劳累后心慌、 气促、呼吸困难22年,以“先天性心脏病”收入院,查体:消 瘦,口唇未见紫绀,杵状指、左侧胸廓膨隆、心尖搏动弥散,于 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侧2 cm心尖部可闻及Ⅱ-Ⅳ级舒张期 隆隆样杂音,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Ⅲ或Ⅳ级收缩期较 粗糙杂音,肺动脉瓣第二音亢进。心电图示左心室高电压,  相似文献   

10.
病人,女性,65岁.因右下肢发凉,麻木伴疼痛8天于2020年9月29日入院就诊.体格检查:双下肢对称,未见明显肿胀及皮肤破溃改变,右下肢皮肤颜色苍白,以小腿及足部为著.皮温低,足趾触痛(+),右股动脉搏动正常,右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未触及,左侧股动脉、足背动脉可触及.右下肢感觉及运动功能均减退.  相似文献   

11.
1267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内直视术中对永存左上腔静脉(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cava,PLSVC)的外科处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门市中心医院2007年7月至2019年10月21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PLSV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12例,室间隔缺损3例,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永存动脉干患儿外科矫治的早中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8年5月27例在我科接受外科治疗的永存动脉干患儿的临床资料、外科手术方法、早期死亡率及中期随访结果。其中男14例、女13例。接受手术中位年龄3个月(13 d至11岁),6个月者10例(37.0%)。中位体重5.4(3.2~21.2)kg。结果手术死亡3例(死亡率11.1%),30 d存活率88.9%。手术主要并发症包括室间隔开窗2例,Ⅲ°房室传导阻滞1例。存活患儿平均随访时间1~76(24.5±19.3)个月,随访期死亡3例,失访2例。随访发现:中度及以上肺动脉狭窄7例,包括肺动脉主干狭窄3例,左右肺动脉开口狭窄各2例;中度主动脉瓣反流1例。全组暂无再次干预病例。1年和5年生存率均为76.1%(95%CI 59.2%~92.9%)。结论永存动脉干的治疗仍面临挑战。早期一期根治手术风险较低,早中期效果满意;而患儿年龄偏大,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和/或共干瓣反流者,死亡风险较高。部分患儿仍存在较高的晚期右心室流出道或左/右肺动脉分支再梗阻风险,需要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4.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2月~2007年2月,我科共完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286例,现总结其外科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孤立性腹腔干动脉夹层(ICAD)CTA表现特点、诱发因素、治疗策略及其临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急诊入院的15例ICAD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A特征,按照Kim分型法分为内膜型(Ⅰ型)和血肿型(Ⅱ型)。出院后定期随访并复查CTA,分析各分型ICAD影像学...  相似文献   

16.
三房心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永存第五弓残存伴狭窄合并主动脉弓中断的外科治疗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8年5月,共手术治疗永存第五弓残存伴狭窄合并主动脉弓中断5例,手术年龄1.8~108.0个月,体重3.7~31.0kg。3例患者术前存在慢性心功能不全及反复呼吸道感染,5例患者均一期纠治第五弓狭窄/及合并的心血管畸形。结果手术死亡2例,1例术后并发心功能不全,肺动脉高压危象,严重肺部感染,依赖呼吸机,撤机困难,家属放弃治疗;另1例合并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死于反应性肺动脉高压危象、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左心功能衰竭。术后随访3例,随访时间55.67±48.64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无并发症发生。其中1例患者已随访8年,恢复正常学习,心脏磁共振成像(MRI)提示:第五弓与降主动脉连接处(Gore—Tex补片扩大修补处)轻度狭窄,直径9.3mm。结论永存第五弓残存伴狭窄合并主动脉弓中断患者手术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径路,操作简便,暴露清楚,剖面小,有利于术后恢复。由于该病晚期亦出现体动脉高压,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总结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32例6 kg以下低体重婴幼儿先心病外科治疗情况。结果全组32例患儿中术后死亡3例,死亡率9.38%。余患儿随访30 d~24个月,无远期死亡,生长发育良好。结论6 kg以下婴幼儿先心病应掌握好手术时机,重视麻醉、体外循环管理,做好围术期处理,可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10 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手术治疗104例体重10 kg以下(6-10kg)平均8.5 kg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其中有室缺52例,房缺9例,主肺间隔缺损2例,动脉导管未闭22例,三房心1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2例,法乐氏四联症16例。结果 术后死亡3例(2.9%)。随访3-36月,恢复良好,紫绀患儿均发绀消失,心功能Ⅰ-Ⅱ级,生长发育良好。结论 对于体重小于10 kg的先天性心脏病儿进行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主动脉缩窄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8年至2003年9月,我们共对76例主动脉缩窄(CoA)病儿行手术治疗,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