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河北省自杀未遂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自杀未遂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2004年10月至2005年3月河北省精神障碍流调样本,以该样本为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8岁人群,共24000名,以回龙观医院北京心理危机与干预中心编制的自杀未遂调查表记录自杀未遂情况,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对各类精神障碍进行诊断。结果:(1)自杀未遂终生发生率为0.82%(95%CI:0.70~0.94);女性发生率为1.17%(95%CI:1.02~1.32),男性为0.47%(95%CI:0.38~0.56),女性明显高于男性(χ2=30.45,P0.001);城市发生率为0.45%(95%CI:0.36~0.54),农村为0.88%(95%CI:0.75~1.00),农村明显高于城市(χ2=5.26,P0.05)。(2)服毒药及治疗药为自杀的主要方式(78.2%),使用的药物或工具来源主要是放在家里(73.5%),最主要目的是解脱痛苦(73.5%),41.8%的自杀行为属冲动性,自杀未遂者中精神疾病患病率为52.9%。(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为女性(OR=2.19,95%CI:1.55~3.09)、小学教育程度(OR=1.88,95%CI:1.34~2.65)、年龄30~39岁(OR=1.66,95%CI:1.19~2.34)、离婚(OR=3.28,95%CI:1.57~6.89)、再婚(OR=4.57,95%CI:2.00~10.46)、精神疾病(OR=8.72,95%CI:6.37~11.95)。结论:加强农药及治疗药的管理、及时发现、治疗精神疾病对自杀未遂的预防具有重要作用,应对自杀未遂人群进行有效干预,防止再次出现自杀行为。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18岁及以上人群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青海省成年人群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及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青海省≥18岁人群12001人,用扩展的一般健康问卷(GHQ-12)筛查,将调查对象分为精神障碍高、中、低危险组,然后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患者版对不同比例的三组人群进行诊断检查。将计算出的患病率调整并推广至青海省370万成年人口。结果:11178人完成了调查。调整后精神障碍总的现患率(最近1个月)为18.04%,95%可信区间(95%CI)为15.99%~20.28%;患病率前三位的分别是酒精使用障碍(12.24%)、广泛性焦虑障碍(1.40%)和心境恶劣障碍(1.13%)。男性精神障碍总的现患率及酒精使用障碍的现患率均明显高于女性[(27.92%vs.7.47%,23.39%vs.0.30%;OR(95%CI)=4.80(3.81~6.05),OR(95%CI)=100.22(35.07~286.38)];农村与城市居民精神障碍总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33%vs.17.08%,OR=1.09,95%CI:0.76~1.56)。在有精神障碍的人群中,功能损害程度为中等到严重者占15.48%,但仅2.59%有精神障碍者曾经因心理问题在医疗机构就诊,仅0.94%曾在精神科就诊。结论:青海省酒精使用障碍是特别需要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3.
青岛市18岁及以上人群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青岛市≥18岁人群各类精神障碍的现患率和分布特点,为制定全市精神卫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青岛市≥18岁居民4800人。首先由精神科护士用扩展的一般健康问卷(GHQ-12)进行筛查,将调查对象分为精神障碍高、中、低危险组;然后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患者版对不同比例的三组人群进行精神科检查。根据调查设计特征将计算出的患病率进行调整并推广至全市成年人口。结果:4776人完成调查。调整后精神障碍总的现患率(最近1个月)为21.96%(95%CI为19.21%~24.99%)。最常见的特定精神障碍为广泛性焦虑障碍(5.41%)、酒精使用障碍(5.33%)、重性抑郁障碍(3.43%)和心境恶劣障碍(2.72%)。女性总的现患率略低于男性(OR=1.2,95%CI为1.1~1.3),男性酒精使用障碍现患率高于女性(OR=131.2,95%CI为72.6~237.2)。农村与城市居民在精神障碍总的现患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95%CI为0.6~2.3)。在有精神障碍的人群中,仅6.46%曾经因心理问题在医疗机构就诊,但36.97%精神障碍对其影响程度为中等到严重。结论:青岛市精神障碍的患病率较高,精神障碍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有必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和实施全面的精神卫生规划并定期评估其效果。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18岁及以上人群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山东省≥18岁人群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及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山东省5个地级市的5个区和15个县的10个街道和30个乡镇,共计20个居委会和60个行政村,抽取≥18岁人群23987人,由精神科护士用扩展的一般健康问卷(GHQ-12)进行筛查,将调查对象分为精神障碍高、中、低危险组,然后由精神科医生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患者版对不同比例的高、中和低危人群进行调查,作出有无精神障碍及具体诊断。结果:完成调查22718人,调整后精神障碍总的现患率(最近1个月)为19.48%(95%CI:17.48%~21.64%)。各类精神障碍现患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心境障碍(5.93%)、物质使用障碍(5.62%)、焦虑障碍(5.50%)、精神病性障碍(1.28%)。男性精神障碍总的现患率(22.78%)高于女性(16.17%)(OR=1.53)。城市居民精神障碍的现患率(18.88%)与农村(19.68%)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依次为酒精使用障碍(5.55%)、心境恶劣障碍(1.99%)、重性抑郁障碍(1.50%)和精神分裂症(1.12%)。有精神障碍者中仅10.53%曾因心理问题在医疗机构就诊,但仅7.69%曾在精神科就诊。结论:精神卫生问题,特别是酒精使用障碍、重性抑郁障碍、心境恶劣障碍和精神分裂症,已成为山东省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天水市18岁及以上人群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甘肃省天水市成年人群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及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甘肃省天水市≥18岁人群11359人为调查对象,用扩展的一般健康问卷(GHQ-12)进行筛查,将调查对象分为精神障碍高、中、低危险3组,然后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患者版对3组人群进行诊断检查。将计算出的患病率进行调整并推广至天水230万成年人口。结果:10249人完成调查,调整后精神障碍总的现患率(最近1个月)为17.90%(95%CI为15.72%~20.32%);患病率前三位分别是酒精使用障碍(3.16%)、重性抑郁障碍(2.73%)和未特定焦虑障碍(2.67%)。男性精神障碍总的现患率为15.85%,女性为20.08%;农村为17.33%,城市为20.59%;男女、农村与城市之间精神障碍总的现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95%CI)分别为0.75(0.52~1.07)和0.81(0.57~1.15)],但酒精使用障碍男性的现患率高于女性(6.00%vs.0.14%,OR=45.59,95%CI:17.98~115.57),农村居民低于城市居民(2.43%vs.6.57%,OR=0.35,95%CI:0.15~0.85)。在有精神障碍的人群中,功能损害程度为中等到严重者占37.10%,但仅8.58%的患者曾经因心理问题在医疗机构就诊,并且仅5.29%曾经就诊于精神科。结论:甘肃省天水市精神障碍的患病率较高。酒精使用障碍和重性抑郁是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天津市18岁及以上人群终生自杀未遂的发生率及特征,并探讨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2011年在天津市进行的精神障碍流行病调查样本,以18岁及以上且过去半年内在本地居住时间≥3个月的人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健康问卷(GHQ-12)对被试进行筛查,并根据得分进行精神障碍危险等级划分,进行DSM-IV-TR轴I障碍定式临床检查及终生自杀未遂行为的评估,完成分布特征、危险因素等分析,最终共有4438人完成本次调查。结果:76人报告有终生自杀未遂行为,调整后发生率为0. 75%(95%CI:0. 49%~1. 00%)。自杀的方法主要是服用治疗药(31. 9%)和使用工具(24. 3%),自杀未遂者中精神障碍的患病率为68. 7%,其中以情感性精神障碍为主(49. 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存在精神障碍的诊断(OR=5. 38,95%CI=2. 44~11. 83)、主观睡眠质量差(OR=3. 79,95%CI=1. 72~8. 35)、有宗教信仰(OR=4. 51,95%CI=1. 95~10. 45)、主观家庭经济状况差(OR=2. 79,95%CI=1. 35~5. 75)是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结论:社区人群中自杀未遂行为较高,多种因素与自杀未遂行为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天津市18岁及以上居民睡眠质量及相关因素。方法:调查对象来源于2011年7月-12月进行的天津市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项目,有11618名18岁及以上社区居民完成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睡眠质量的评估,以及一般健康问卷(GHQ-12)对是否可能存在心理障碍的筛查。PSQI总分7分为低睡眠质量。用χ2检验分析各变量组间低睡眠质量检出率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11618人中低睡眠质量980人,调整后天津市低睡眠质量的检出率为6.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47,95%CI:1.19~1.82)、年龄越大(30~39岁OR值1.72,95%CI:1.10-2.69;40~49岁OR值2.55,95%CI:1.66-3.91;50~59岁OR值4.41,95%CI:2.85-6.83;60~69岁OR值5.34,95%CI:3.32-8.59;70岁及以上OR值5.40,95%CI:3.21-9.08)、医疗花费为自费(OR=1.52,95%CI:1.15~2.00)、职业为失业/无业(OR=1.46,95%CI:1.05~2.03)或离/病退(OR=1.45,95%CI:1.02~2.06)、吸烟(OR=1.49,95%CI:1.22~1.83)、因躯体疾病难以从事日常工作或活动(OR=2.30,95%CI:1.85~2.85)、GHQ-12得分≥4分(OR=6.51,95%CI:5.46~7.46)为低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结论:天津市18岁以上居民低睡眠质量的检出率虽然较同类研究低,但睡眠问题依然值得关注。女性、年龄较大、医疗自费、无职业、有躯体疾病及可能存在心理障碍是低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了解山东省18岁以上人群的应对方式,分析影响人群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系统随机抽样法,抽取54个县(市、区)、98个街道(乡镇),共计98个村(居委会)的27913人,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积极应对得分平均(1.68±0.82)分,消极应对得分平均(1.09±0.63)分;常住农村、45岁以上、躯体健康状况差、心理健康状况不好、睡眠质量差的人群倾向于选择消极的应对方式;男性、已婚、受教育年限在7年以上、有医疗保障人群的倾向于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结论:城乡、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年限、医疗付费方式、身心健康状况及睡眠质量可能是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建议多关注农村居住、女性、中老年人、低受教育程度等特征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我国精神病人住院期间的自杀情况 ,九省市九所地市级以上专科精神病医院进行了协作研究。调查 1986~1995年 10年间住院的全部病人中的自杀自伤者。自行设计调查表 ,由各协作单位负责医师按要求根据住院病历资料逐项填写。本文报告自杀未遂者资料分析结果。自杀未遂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描述赤峰市焦虑障碍的患病率及其分布特点,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0年11月至2011年4月以多级抽样的方法在赤峰市≥18岁居民中取样,采用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表-3.0-计算机辅助访谈版(CIDI-3.0-CAPI)进行入户访谈,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为诊断标准诊断焦虑障碍,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28人完成调查,焦虑障碍12月患病率农村高于城市(4.62%vs.2.61%,P0.01),女性高于男性(4.92%vs.2.82%,P0.01),未婚离异或丧偶者高于已婚者(5.91%vs.3.70%,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受教育年限7~9年是焦虑障碍的保护因素,女性、未婚离异或丧偶是焦虑障碍的危险因素;焦虑障碍患者求助精神科医生的比例仅为3.1%。结论:焦虑障碍是赤峰市常见的一类精神障碍,而患者很少求助精神科医生。应该针对焦虑障碍开展精神卫生服务和知识普及,重点关注农村、女性及低文化水平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女性自杀未遂率显著高于男性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目的 :通过对男女自杀未遂者特征的比较 ,了解女性自杀未遂率显著高于男性的原因。方法 :由经过严格培训的调查员用自制调查表对综合医院诊治的病情较重的 3 2 6例自杀未遂病人进行调查 ,并做出精神科诊断 (根据DSM -IV诊断标准 ) ,然后比较男女自杀未遂者 (女 2 48例 ,男 78例 )的特征。结果 :男女自杀未遂者在平均年龄、家庭经济与环境状况、既往自杀未遂次数、自杀方式、自杀意图强度、负性生活事件数目及其对心理的影响程度、精神障碍总的患病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且男女自杀未遂者前三位常见的负性生活事件相同 :夫妻吵架或不和、生活规律的重大变化和经济困难。但与男性相比 ,女性接受正规教育的年限短 ,现婚的比例高 ,自杀前一直在工作的比例高 ,同住家人的平均年龄较小 ,自杀前一个月内与不同成年家属的接触天数之和较少 ,酒精依赖的患病率低 (P均 <0 0 5 )。结论 :农村地区病情较重的男女自杀未遂者多数与自杀有关的关键特征相似 ,因此需要进一步寻找导致女性自杀未遂率显著高于男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自杀未遂者实施社会心理干预,促进自杀干预工作的开展。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将某农村地区综合医院急诊室救治的115例自杀未遂者纳入研究。采用WHO健康量表、情绪稳定性量表、BECK抑郁自评量表等对115例被试评估后,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n=58)和对照组(n=57)。对干预组实施心理社会干预,包括在院时针对自杀预防的健康教育和出院后18个月内的7次入户随访干预,而对照组仅在住院时给予必要的情绪舒缓。出院后18个月时采用入组时的测查工具,加上生活质量量表、目前感觉状态自我评价量表、应付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对两组再次进行评估并比较。结果:出院后18个月内,干预组中1例自杀未遂,对照组中4例出现自杀行为(自杀未遂2例,自杀死亡2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8个月时,干预组WHO健康量表得分增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Beck抑郁量表、情绪稳定性量表减少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出院18个月时的自我感觉评价得分,应对方式量表中的解决问题得分,社会支持量表中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自责得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对农村自杀未遂者实施社会心理干预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其精神心理活动状况,降低绝望感,从而降低再自杀行为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服农药与其他方式自杀未遂留院观察者的特征。方法:本研究是横断面研究,以我国6省市9所市县级综合医院为研究现场,由经培训的调查员用自制调查表对留院观察的617例自杀未遂者及家属等知情者进行调查,主要了解自杀意图强度、生活事件、生命质量等,并由精神科医师做精神科诊断。诊断依据美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4版(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IV DSM-IV)进行。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自杀的危险因素。结果:617例被试以女性为主,占74%,平均年龄(33±13)岁,平均受教育年限(5.5±3.4)年。将被试分为服农药组468例,其他方式组149例,服农药组居住农村比例高(OR=4.7,95%CI=3.1~7.1)。控制居住地、性别和年龄后,服农药组受教育年限低(OR=2.6,95%CI1.6~4.1),家庭人均月收入低(OR=1.8,95%CI=1.2~2.8),生命质量高(OR=1.9,95%CI=1.2~2.8),前2天有急性严重生活事件影响(OR=2.6,95%CI=1.7~3.8),客观自杀意图强度低(OR=3.4,95%CI=2.2~5.1),诊断为精神障碍比例低(OR=0.4,95%CI=0.3~0.6),既往有自杀未遂史者所占比例低(OR=0.4,95%CI=0.2~0.6),但亲友或熟人自杀者所占比例高(OR=1.9,95%CI=1.3~2.9)。结论:服农药自杀者客观自杀意图强度低,且自杀前多存在急性严重生活事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房树人测验主要用于评估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探查其人格特质、人际关系、认同感及其情感状态.本研究探索房树人测验在中学生自杀调查中的应用情况,为中学生自杀问题评估提供新思路.方法:从长沙市4所中学选取1044名在校中学生(初中508名,高中536名),进行自杀问题评定(以是否认真想过结束生命来评定有无自杀意念,以是否不仅想过自杀,并做了具体计划来评定有无自杀计划)和房树人测验.结果:最近1月内中学生自杀意念和自杀计划发生率分别为24.0%和5.7%.自杀意念中学生绘画特征中更易出现枯树、月亮、动物、水,不易出现太阳,画面描绘不够细致,窗子也相对较小(OR=2.34、4.39、1.59、1.88、0.60、0.50、1.67).自杀计划中学生绘画特征中更易出现多栋房屋、月亮和画面尖锐部分,不易出现人物张口和太阳,窗子也相对较小(OR=2.70、4.02、1.87、0.19、0.44、3.93).结论:本研究中房树人测验的一些绘画特征的表现形式对中学生自杀问题评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厦门市心理危机干预热线来电者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及主要咨询问题。方法:将2009年3月至2011年2月的咨询来电,按照咨询的内容归为5类(家庭问题、恋爱与人际关系问题、工作学习和经济问题、精神疾病问题、其他生活事件),并分别按照性别、职业、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婚姻状况对不同咨询内容进行分组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无自杀危险因素来电者的相关因素。结果:具有完整信息的首次咨询来电共计1262例,其中家庭问题402例,精神疾病问题327例,恋爱和人际关系问题309例,工作学习和经济问题125例,其他生活事件99例。不同性别、职业、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婚姻状况的咨询问题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主要咨询精神疾病问题,女性主要咨询家庭问题;学生主要咨询恋爱和人际关系问题;年龄18岁人群主要咨询工作学习和经济问题,18~35岁人群主要咨询恋爱和人际关系问题,36~55岁人群主要咨询家庭问题,≥56岁人群主要咨询精神疾病问题;高中或中专及以下、现婚和离异或丧偶人群主要咨询家庭问题。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自杀危险因素咨询来电多为女性、有职业人群、18~35岁者和现婚人群;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业和婚姻状况为独立的危险因素,有职业人群、离异或丧偶人群出现自杀的可能性更大。结论:咨询内容与咨询者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和婚姻状况等因素有关,提示咨询员须具备良好的知识以及需要重点关注因职业或婚姻状况所引发精神疾病问题的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