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DD)儿童的视觉注意广度缺陷与阅读困难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是45名3~6年级儿童,包括15名DD儿童、15名生理年龄匹配正常发展儿童(CA组)和15名阅读水平匹配正常发展儿童(RL组)。使用视觉图形测评任务测量视觉注意广度(VAS),记录反应时、正确率,并计算辨别力d'值。结果:DD儿童的视觉注意广度任务d'值低于CA儿童[(0.1±0.3) vs.(0.4±0.4),P0.05],但与RL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0.3) vs.(0.2±0.2),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DD儿童的视觉注意广度任务的d'值和其句子朗读正确率呈正相关(r=0.58,P0.05)。结论: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视觉注意广度缺陷可能与其较低的阅读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汉语发展性阅读困难(DD)儿童汉语简体字双字符复合词加工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特征。方法:抽取新疆某地区2所小学3~5年级儿童进行筛查,共筛出18例DD儿童,年龄匹配26例正常对照(CA)儿童。使用ERP测量方法,让DD组和CA组儿童识别真词、反向非词和随机非词,比较两组儿童反应时、正确率、P200和N400的差异。结果:行为学结果显示DD组真词、反向非词和随机非词的反应时均长于CA组,正确率均低于CA组(均P<0.01)。ERP结果显示未发现P200效应,但有N400效应。DD组真词、反向非词和随机非词中N400平均振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A组随机非词的N400平均振幅比真词和反向非词的N400平均振幅更负(均P<0.05)。CA组随机非词的N400平均振幅比DD组更负(P<0.05)。结论:汉语发展性阅读困难儿童存在语素意识缺陷,复合词加工与N400有关,发展性阅读困难儿童缺乏N400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阅读相关认知技能缺陷.方法:以47名四、五年级阅读障碍儿童和43名正常儿童为对象,系统考察了儿童的命名组词、阅读理解和阅读流畅性等阅读能力以及语音意识、语素意识、正字法意识及快速命名等阅读相关认知技能.结果:①阅读障碍儿童在所有阅读能力和阅读相关认知技能测验中均显著落后于正常儿童.②不同阅读相关认知技能对阅读能力的不同方面存在不同影响.③语音意识、语素意识、正字法意识及快速命名相结合能有效地预测儿童是否患有阅读障碍.结论: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在语音意识、语素意识、正字法意识及快速命名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缺陷,这可能是导致他们阅读能力落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王敬雯  王莹  赵帅 《校园心理》2022,(4):311-315
文章主要从言语认知和一般信息加工两个层面介绍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认知特点。其中,在言语认知层面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存在语音、语素、正字法和快速命名缺陷;在一般信息加工层面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存在视听觉、工作记忆和执行功能缺陷。从认知特点方面介绍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相关研究进展,供该领域研究者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发展性阅读障碍(developmental dyslexia,DD)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其元语言意识缺陷[1]。元语言意识包括语音意识、正字法意识和语素意识[2]。以往拼音文字研究普遍发现DD儿童表现出显著的语音意识困难[3]。但汉语研究对DD儿童是否存在语音加工问题存在争议[4-5]。在正字法意识方面,国外研究发现部分DD儿童存在正字法加工技能困难[6]。国内研究表明正字法意识缺陷对DD的贡献程度比拼音文字背景下更大[1]。DD的语素意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视觉空间注意与汉语阅读的关系。方法:依据识字量测试和瑞文智力测试得分筛选出阅读障碍(DD)儿童55例,并按年龄、智力匹配同年龄正常对照组(CA)儿童66例。采用数字划消测试测查两组儿童视觉空间注意能力。对所有被试进行阅读流畅性、阅读准确性、语音意识、语素意识等测试。结果:汉语DD儿童的注意划消得分低于CA儿童[(29.6±6.8) vs.(32.3±6.3),P0.05]。相关分析表明视觉空间注意与阅读流畅性(r=0.31,P0.01)和阅读准确性(r=0.31,P0.001)呈中度正相关。多重回归的结果表明语素意识和快速命名可以预测儿童的阅读准确性(β=0.4,P0.01;β=-0.39,P0.01)与流畅性(β=031,P0.01;β=-0.50,P0.01)。结论:视觉空间注意缺陷可能是引起汉语阅读障碍的原因之一,并且这种缺陷与阅读能力存在关系。  相似文献   

7.
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在快速命名时的眼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在进行字母、图片快速命名时的眼动特征与规律。方法依ICD-10诊断标准,从儿童发育行为门诊诊断遴选阅读障碍儿童20名,并按年龄、性别、年级匹配20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对他们进行颜色、数字、字母和图片快速命名测试,记录命名反应时间;采用Eyelink 2 High-Speed Eye Tracker眼动仪记录图片、字母快速命名时的眼动数据,比较两组儿童平均注视时间,平均眼跳幅度,注视次数,眼跳次数的差异。结果SRD组儿童颜色、数字、字母和图片的快速命名时间均长于对照组(44.9±16.1/28.5±3.9,P<0.001;22.3±6.5/16.8±4.3,P=0.001;58.1±32.3/33.1±9.0,P=0.001;54.2±20.4,41.3±7.0,P=0.003)。在字母快速命名中,SRD儿童的平均注视时间延长(342.8±64.2/309.7±42.8,P=0.038),注视次数和眼跳次数增多(126.1±60.1/92.9±21.5;149.4±78.8/95.2±21.5,P=0.011、0.003);在图片快速命名中,SRD儿童的平均眼跳幅度减小(2.9±0.6/3.7±1.0,P=0.10),注视次数和眼跳次数增多(118.0±52.2/98.9±20.3;137.8±58.9/106.9±19.2,P=0.039、0.016)。结论汉语SRD儿童存在快速命名障碍,在快速命名中存在异常的眼动模式,可能反映了其视觉空间和视觉注意缺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汉语发育性阅读障碍儿童存在的语言能力缺陷。方法:采用学习困难儿童筛查量表(PRS)、韦氏智力测验(WISC-R)和儿童读写能力家长问卷,从广州市某小学8-12岁儿童中,筛查出13位发育性阅读障碍的儿童,按年龄、性别、年级1∶1匹配正常对照组,应用语音技能、快速命名和词形加工测验等对两组儿童的语言能力进行测试。结果:阅读障碍组在语音技能测验中的辨声母、辨韵母、语音合成三项测验的正确数均低于正常儿童(5.8±2.1/8.8±1.2,5.3±2.7/7.0±2.6,3.7±2.6/5.8±2.7,t=-4.696、-2.690、-0.555,P<0.05);快速命名测验的两项分测验-颜色和数字快速命名测验时间均长于正常儿童(37.9±8.6/28.0±4.5,19.5±2.7/15.6±3.7,t=4.348、3.048,P<0.05);而词形加工测验中,汉字命名测验成绩明显低于正常儿童(31.8±4.6/35.7±2.8,P<0.05),辨真假字两组的成绩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存在语音意识缺陷和快速命名缺陷等语言能力缺陷。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在工作记忆训练前后的识字量和押韵判断的正确率及反应时,探讨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工作记忆训练的迁移效应。方法:选取32名阅读障碍儿童,采用双盲对照实验将其分为实验组16人和控制组16人,采用计算机自适应工作记忆干预软件。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儿童分别进行不同时长的工作记忆训练。结果:工作记忆训练后的实验组和控制组在识字量及押韵试次和非押韵试次的反应时上差异显著(t=2.06,2.20,3.36;P0.05)。结论:工作记忆训练对阅读障碍儿童可以产生有效的远迁移效应,改善阅读障碍儿童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听、视时距加工缺陷。方法:比较了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组(DD组)、生理年龄匹配组(CA组)、阅读年龄匹配组(RA组)分别在视、听觉时距二分任务中的表现。结果:DD组在视觉和听觉时距二分任务中的差别阈限值均较CA组及RA组大,但主观相等点则与CA组和RA组儿童无显著差异。进一步基于DD组数据的相关分析发现,视、听觉时距加工的差别阈限与阅读流畅性测验得分、语音意识测验得分、言语工作记忆测验得分(倒背任务)显著负相关,但是与言语短时记忆测验得分(顺背任务)无显著相关。结论:相对于CA和RA组,DD组在视、听时距加工中存在缺陷,为时间采样框架理论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学前期和学龄期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儿童的睡眠行为的特点和差异。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ASD儿童84名和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儿童91名,使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和一周睡眠日记,由儿童主要照顾者记录儿童的睡眠情况。依据CSHQ总分大于41分为睡眠不良,以具体条目中睡眠行为发生频率超过2晚/周的标准界定睡眠行为问题,分3~5岁和6~12岁两个年龄段比较ASD与对照组儿童在睡眠行为和习惯上的差异。结果:3~5岁ASD组儿童CSHQ的睡眠潜伏期[(2.1±0.8)vs.(1.6±0.7)]、睡眠持续情况[(5.4±1.7)vs.(4.8±1.3)]得分高于对照组,入睡困难(77.6%vs.49.0%)、睡眠量不足(63.3%vs.42.9%)、夜醒哭闹(34.7%vs.12.2%)及日间疲乏(36.7%vs.10.2%)的比例较对照组高(均P0.05)。6~12岁ASD儿童平时睡眠总时长短于对照组[(8.68±0.76)h vs.(9.33±1.00)h],CSHQ的入睡抵触[(10.1±2.8)vs.(8.6±2.5)]、睡眠潜伏期[(1.7±0.7)vs.(1.4±0.6)]与睡眠焦虑[(5.4±2.0)vs.(4.5±1.9)]得分高于对照组,入睡困难(54.3%vs.31.0%)、睡眠量不足(60.0%vs.35.7%)、与父母同睡(65.7%vs.38.1%)、入睡需陪伴(68.6%vs.35.7%)的比例较对照组高(均P0.05)。结论:ASD儿童普遍存在睡眠总量少、入睡困难等问题,学龄前期以夜醒后哭闹和白天疲倦较为突出,而学龄期则以睡眠焦虑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海洛因戒断者视听情绪一致和不一致条件下的情绪识别表现,研究其情绪面孔和声音刺激的整合加工特点。方法:选取男性海洛因戒断者32例(戒断组)和健康男性30例(对照组),采用视听情绪分类任务,要求被试忽略情绪声音而对情绪面孔的类型(愤怒、快乐)做出判断。结果:戒断组在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低于不一致[(670±66)ms vs.(687±77)ms,P<0.001];戒断组不一致条件与一致条件的反应时差值低于对照组[(32±31)ms vs.(17±21)ms,P<0.05];在愤怒声音下,对照组对愤怒面孔的反应时低于快乐面孔[(653±94)ms vs.(679±78)ms,P<0.05],而戒断组对两种面孔的反应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洛因戒断者表现出了情绪多通道整合促进效应,但其多通道整合加工能力弱于正常人;戒断者多通道整合受损可能体现在对愤怒声音不敏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功能孤独症儿童执行功能和心理推理能力的神经心理特征及其与儿童孤独症-核心症状的关系。方法:对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瑞文标准推理测试,智商≥70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20名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及年龄、性别匹配的22名正常儿童进行执行功能(复杂图形记忆任务、Stroop色字命名任务、数字字母连线任务、数字广度任务、汉诺塔任务、言语流畅性任务)和心理推理能力(表征变化任务、错误信念任务)测查,比较两组差异;并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ADOS)测查,将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评分与两组执行功能和心理推理能力差异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复杂图形记忆任务中即时细节记忆[(5.2±5.7)vs.(10.8±6.5)]、延时细节记忆[(5.1±6.1)vs.(11.3±6.4)]、言语流畅性任务正确数[(15.6±6.9)vs.(21.1±5.2)]、Stroop色字命名任务第1试耗时[(24.8±17.3)s vs.(16.3±4.1)s]和第4试耗时[(61.0±33.3)svs.(41.3±11.2)s]、汉诺塔完成情况[(5/15)vs.(16/6)]和错误步骤数[(3.7±2.2)vs.(0.8±0.9)]、表征变化任务中自我信念正确数/错误数[(15/5)vs.(22/0)]和错误信念任务正确数/错误数[(13/7)vs.(22/0)]的测试成绩均低于正常对照儿童(P0.05)。相关分析显示,复杂图形记忆任务成绩、言语流畅性任务成绩与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中言语交流、社会交往部分项目得分呈负相关(r=-0.45~-0.73,P0.05),Stroop色字命名任务、汉诺塔任务、表征变化任务、错误信念任务成绩与ADOS得分呈正相关(r=0.44~0.57,P0.05)。结论: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可能存在执行功能及心理推理能力的缺陷;执行功能与儿童孤独症三大核心症状均相关,心理推理能力与儿童孤独症社会交往障碍、刻板行为和局限性兴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工作记忆存储能力特征。方法:对26名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ADHD儿童和39名年龄及性别与之匹配的正常儿童,进行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背数测验变式、方块图敲击试验变式和Kaufman儿童能力评估成套测验的寻找位置和手动作分测验测试,测查言语工作记忆和视空间工作记忆存储能力。结果:ADHD组在10 s后背数测验[(5.5±1.3)vs.(6.8±1.5)]、倒背数字[(3.3±1.1)vs.(4.1±1.0)]、方块图敲击试验[(4.4±1.1)vs.(5.1±0.8)]、10 s后敲击试验[(3.4±1.3)vs.(4.1±1.1)]、手动作测试[(8.5±3.3)vs.(10.4±3.1)]得分均低于正常组(均P0.05),两组在顺序背数测试[(6.6±1.0)vs.(7.1±1.0)]和寻找位置测试[(10.3±2.8)vs.(11.5±2.8)]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10 s后背数测试(β=0.31)、方块图敲击测试(β=0.29)、10秒后敲击试验(β=0.24)的得分高低与是否患ADHD相关(P0.05)。结论:ADHD儿童可能存在语音环信息保持能力损害和空间序列性信息存储能力缺陷。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正中和尺掌-腕混合神经潜伏期差在腕管综合征(CT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常熟市中医院门诊诊断为CTS的患者47例(77只手掌)作为研究组,同时收集同时段在体检中心健康检查的志愿者46名(69只手掌)作为对照组,分别记录正中神经腕-拇短展肌的远端运动潜伏期(DML)、腕-中指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及正中和尺掌-腕混合神经潜伏期差(ΔDSL)。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腕-拇短展肌DML延长[(4.49±0.97)ms比(3.16±0.42)ms],腕-中指SCV减慢[(42.62±7.35)m/s比(60.65±6.70)m/s],SNAP波幅下降[(11.89±8.05)μV比(22.07±7.22)μV],正中和尺掌-腕混合神经ΔDSL延长[(0.84±0.34)ms比(0.23±0.10)m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腕-拇短展肌DML、腕-中指SCV、正中和尺掌-腕混合神经ΔDSL诊断特异度分别为97.1%、100%、98.6%(P>0.05),诊断敏感度分别为66.2%、59.2%、90.1%(P<0.05)。结论:正中和尺掌-腕混合神经ΔDSL用于诊断CTS是比较敏感的,尤其可以提高早期CTS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超重和体质量正常的儿童对不同种类食物的内隐态度。方法:从重庆市某中学初一年级学生中筛选出超重(含肥胖)儿童33名(男26名,女7名),按相应班级、年龄、性别选出匹配的正常体质量儿童33名(男26名,女7名)。所有儿童均完成外部情感西蒙任务。分别对男性和女性儿童完成外部情感西蒙任务的反应时间和错误率进行2(组别:超重组、正常体质量组)×2(食物种类:健康食物、不健康食物)×2(外在反应效价:积极、消极)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超重男性儿童对所有食物的反应时均短于正常体质量男性儿童[(686.7±32.6)ms vs.(760.8±32.6)ms,P0.05];超重男性儿童可能对所有食物按消极反应效价键的反应时长于按积极键的反应时[(702.4±32.9)ms vs.(670.9±34.5)ms,P0.01],正常体质量男性儿童对所有食物按积极键和消极键的反应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儿童反应时的组别主效应及外在反应效价与组别的交互作用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男性和女性儿童错误率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组别的主效应、外在反应效价的主效应、外在反应效价与组别的交互作用及外在反应效价与组别、食物种类间的交互作用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重儿童和正常体质量儿童对食物的内隐态度的差异可能存在着性别上的不同。超重男性儿童可能对所有种类的食物(健康和不健康食物)均持积极态度,而正常体质量男性儿童对所有食物均持中立态度;女性儿童体质量与对食物的态度之间无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吸毒劳教学员对亲密关系信息的认知加工特征。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以四川省某劳教所的60名男性吸毒劳教学员作为实验组,通过社会招募的方式选取60名无过往吸毒史的男性作为对照组,进行学习-测试的行为实验,来探查吸毒劳教学员与正常受试对亲密关系信息认知加工上的差异。结果:在判断和再认任务中,实验组在亲密关系图片上的正确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反应时长于对照组(均P0.001);实验组对亲密关系图片的再认正确率低于中性图片(P0.001)。结论:吸毒劳教学员对亲密关系信息的判断和再认能力要差于非吸毒人群,需要对其进行认知疏导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青少年对情感信息的注意选择特征。方法:通过临床诊断和心理测验选取接受住院治疗的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组和中学生对照组被试各25人,采用空间Stroop任务的变式进行研究。结果: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组对组成消极词的反应时长于积极词和中性词的反应时[(557.6±93.3)ms vs.(533.9±85.3)ms,(532.1±88.9)ms,P0.001],对照组对组成中性词的反应时长于消极词[(509.5±80.3)ms vs.(496.1±72.3)ms,P0.05]。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组对组成消极词的反应时长于对照组(P0.05),而对组成积极词和中性词的反应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青少年表现出对消极情感信息的注意选择偏向。  相似文献   

19.
聋儿的创造思维能力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聋儿与正常儿童创造思维能力的差异,探讨相关因素对聋儿创造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在沈阳和大连两地,方便选取4所特殊教育学校,随机抽取年龄8~16周岁的听力残疾学生122名;方便选取2所普通小学和2所普通中学,随机抽取年龄8~16周岁正常听力学生122名.用新编创造思考测验和瑞文测验联合型进行测试.结果:①聋儿组的语文流畅力、语文变通力、语文独创力、图形变通力得分及IQ值均低于正常儿童组[如,IQ值(101.05±1.196)vs.(105.01±1.102),P=0.030],而图形精进力得分高于正常儿童组[(3.24±0.40)vs.(1.96±0.22),P=0.006].②聋儿语文流畅力、语文独创力均与年龄呈正相关(β=0.310,0.301;P<0.001或0.01),语文变通力与双语教育年限呈正相关(β=0.308,P<0.001),图形流畅力、图形变通力、图形独创力、图形精进力均与手语使用年限呈正相关(β=0.321,0.308,0.228,0.456;P<0.01或0.05).结论:聋儿的语文创造思维能力和图形变通力差于正常儿童,图形精进力好于正常儿童,而图形流畅力、独创力与正常儿童无差异;手语是聋儿图形创造思维能力的主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表达性团体辅导对受地震影响但未出现严重心理创伤的儿童的作用。方法:方便选取绵阳市某小学三、四、五年级学生,通过面谈及儿童孤独量表(CLS)和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筛选,确定有一定程度孤独感和社交焦虑者共12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60)和对照组(n=60)。实验组接受7次表达性团体辅导,对照组处于常态。团体辅导前后采用CLS和SASC对两组进行测量,并对实验组在团体辅导后用自编表达性团体辅导观点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团体辅导前,两组SASC和CL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团体辅导后,实验组SASC和CL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01),实验组CLS得分低于量表理论平均分(P0.001);团体辅导后,实验组SASC和CLS得分低于团体辅导前(均P0.001),而对照组团体辅导前后SASC和CL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团体辅导后,实验组对表达性团体辅导有较多正性评价。结论:表达性团体辅导能够从整体上缓解受地震影响但并未出现严重心理创伤儿童的孤独感和交往中的焦虑感,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