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自恋与网络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经济困难量表、自恋人格问卷及少年网络攻击行为评定量表,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中学32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女生隐性自恋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42),高中生在自恋总分(P=0.000)、显性自恋的权欲感因子(P=0.000)和优越感因子(P=0.015)及隐性自恋的易感质因子(P=0.000)得分都显著高于初中生;男生在网络攻击行为总分(P=0.012)和反应性攻击(P=0.005)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家庭经济困难与自恋(r=0.233)、自恋与网络攻击行为(r=0.194)显著相关(P0.01)。结论自恋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网络攻击行为存在性别差异,家庭经济困难能够显著预测自恋,自恋能够显著预测网络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不同性度(男性化、女性化)女性的愤怒表达方式和抑郁的差异,探讨女性抑郁易感性。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50(CSRI-50)测评性度,选取男性化女性和女性化女性各200名,用状态-特质愤怒表达量表修订版(STAXI-Ⅱ)评估愤怒表达方式(分为内部表达、外部表达、控制内部表达及控制外部表达),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及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BDI-Ⅱ)评估焦虑、抑郁水平,并用相关及回归分析探讨愤怒表达方式与抑郁的关系。结果:女性化女性愤怒内部表达得分高于男性化女性[(19.2±3.9)vs.(18.4±4.3),P<0.05],而控制愤怒内部表达得分低于男性化女性[(21.5±4.2)vs.(23.7±4.4),P<0.001]。女性化女性STAI、BDI-Ⅱ总分均高于男性化女性[(107.3±18.7)vs.(92.4±16.2),(18.9±11.3)vs.(11.4±8.6),均P<0.001]。愤怒内部表达得分与BDI-Ⅱ总分呈正相关(r=0.29,P<0.001),控制愤怒内部表达得分与BDI-Ⅱ总分呈负相关(r=-0.27,P<0.001)。结论:本研究提示,与男性化女性相比,女性化女性更倾向于抑制愤怒,并可能与抑郁的发生有相关。这一发现为今后女性抑郁易感性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122名初中工读学生情绪反应与表达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初中工读生与普通初中生情绪反应、表达的不同特点.方法:运用自编中学生情绪评定问卷和修订的Spielberger状态-特质愤怒表达问卷对833名普通中学初中生和122名工读学校初中生进行测量研究.结果:(1)中学生情绪评定问卷的七个分问卷的α系数分别为:0.74、0.82、0.77、0.83、0.85、0.78、0.71,状态特质愤怒表达问卷的四个分问卷的α系数分别为:0.91、0.78、0.79、0.93.(2)初中女生的恐惧、悲伤感和愤怒、正性情绪表达、负性情绪表达评分显著高于男生(3.7±0.9/2.9±0.9,F=73.77,P<0.001;4.3±0.8/3.6±1.1,F=29.93,P<0.001;4.0±0.7/3.8±0.8,F=21.71,P<0.001;3.5±0.8/3.1 ±0.8,F=17.48,P<0.001).(3)初中工读生的恐惧和愤怒、悲伤、愤怒控制评分显著低于普通学生(2.8 ±1.0/3.3±1.0,F=5.50,P<0.05;3.5±1.2/4.1±1.0,F=3.85,P<0.05;2.1±0.6/2.5±0.7,F=25.55,P<0.001),而状态愤怒、特质愤怒、愤怒表达评分显著高于普通学生(2.4±1.0/1.9±0.8,F=28.82,P<0.001;2.5 ±0.7/2.1±0.6,F=25.13,P<0.001;2.3±0.6/1.9 ±0.6,F=32.86,P<0.001).正性情绪表达的性别与组别的交互作用显著(F=6.07,P=0.011),具体为男生中工读学生的正性情绪表达评分低于普通学生(3.5±0.8/3.9 ±0.7,P=0.018),而女生中差别不显著.结论:初中工读学生的情绪反应与情绪表达,尤其是愤怒情绪反应与表达存在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网络攻击行为及特质愤怒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442名大学生(男226人,女216人;年龄16~25岁),采用儿童心理虐待量表(PMS)、少年网络攻击行为评定量表(AOABS)及特质愤怒量表(TAS)进行测试,使用Bootstrap方法检验特质愤怒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和网络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PMS、AOABS、TAS得分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r=0.44、0.37、0.48,均P0.01)。儿童期心理虐待对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的直接效应为0.27;儿童期心理虐待通过特质愤怒对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的间接效应显著,其95%的可信区间为[0.15,0.34]。结论:大学生的儿童期心理虐待、网络攻击行为与特质愤怒之间关系密切,特质愤怒在儿童期心理虐待与网络攻击行为的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聋哑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特点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制订聋哑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个性化教育计划并实施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选取广东省两所特殊学校聋哑生共105名,根据经济和地域因素抽取两所普通学校学生104名作为对照组,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RESE)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CSSMSS)进行调查.结果:聋哑生RESE的3个维度得分及CSSMSS的问题解决、寻求支持、合理解释和忍耐因子得分均低于普通生[如,问题解决(3.5±0.9)vs.(3.9±0.9),均P<0.05],而CSSMSS的幻想/否认因子得分高于普通生[(2.4±0.5)vs.(2.3±0.6),p<0.05].聋哑生RESE的表达积极情绪自我效能感与问题解决、寻求支持和忍耐正相关(β=0.24、0.37、0.22;均P<0.05),调节痛苦情绪自我效能感与合理解释和幻想/否认正相关(β=0.28、0.21,均P<0.05),调节愤怒情绪自我效能感与问题解决、寻求支持、忍耐和发泄情绪正相关(β=0.29、0.23、0.34、0.30,P<0.05).结论:聋哑初中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低于普通初中生,问题解决、寻求支持、合理解释和忍耐的使用少于普通初中生,但幻想/否认的使用多于普通初中生;聋哑初中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越高其应对效果越积极.  相似文献   

6.
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生活事件和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重庆市348名农村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1)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6.2%;(2)农村留守中学生MHT总分、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因子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学生[如,MHT总分(42.7±1.1)vs.(33.6±1.6),P=0.004];(3)留守组学生的人际关系、受惩罚、健康适应因子分[(8.8±0.4)vs.(7.6±0.5)、(7.9±0.4)vs.(6.3±0.6)、(4.4±0.2)vs.(3.0±0.3),P=0.031、0.027、0.000]及幻想、退避、合理化等消极应付方式因子分[(6.2±0.6)vs.(3.9±0.2);(7.3±0.2)vs.(4.8±0.2),P=0.008、0.006、0.000]均高于非留守组;(4)相关分析表明留守中学生MHT总分与消极应付方式和生活事件量表中除丧失因子外各因子均呈正相关(r=0.26~0.48),生活事件量表中丧失因子与MHT各因子相关性最低,应付方式问卷中解决问题因子与MHT身体症状、冲动倾向呈负相关(r=-0.21~0.33);(5)生活事件和应付方式各因子能解释MHT总分、学习焦虑、冲动倾向、身体症状、对人焦虑因子中36%~53%的变异.在生活事件中,人际关系、学习压力事件对心理健康水平影响较大.消极应付方式中幻想因子对MHT总分最具有预测力,单独解释量达61%.而学习压力因子对学习焦虑最有预测力,单独解释量为38%.结论: 农村留守中学生存在较多心理问题,生活事件和应付方式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生活事件中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因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预测指标;积极应付方式和消极应付方式都与心理健康相关,但消极应付方式对其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学生的应对倾向在成就目标与考试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12~20岁中学生508人(女生301人,男生206人,1人信息缺失;初中生269人,高中生239人),于期末考前1周完成考试焦虑量表(TAS)、成就目标量表(AGS)与特质应对量表(TCSQ),评定中学生的考前焦虑、成就目标倾向和应对倾向的程度(TAS得分>20分为重度考试焦虑).采用LISREL8.80统计分析中介效应ab的估计值及显著性检验.结果:TAS平均分为(16.8±5.4),重度考试焦虑检出率为30.9%.重度组女生得分高于男生[(24.3±3.1)vs.(23.2±2.0),P<0.05],重度组初中生与高中生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0±3.1) vs.(23.8±2.4),P>0.05].TAS分与成就目标、应对倾向因子分的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 =0.09~0.41,P<0.05).消极应对分别中介了掌握回避与考试焦虑的关系(中介效应为0.05,P<0.05;占总效应12%)、成绩回避与考试焦虑的关系(中介效应为0.06,P<0.01).消极应对分别与掌握回避、成绩回避共同解释考试焦虑方差的5.3%与3.9%.结论:中学生对考试的担忧可能源自回避式成就目标;应对倾向可能有一定程度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藏族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特点及其与自我和谐的关系。方法:从甘肃某藏族聚居区选取2所藏族中学,选取1149名藏族中学生(男生586人,女生563人),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自我和谐量表(SCCS)评估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的态度和行为以及学生自我与经验的协调程度。结果:SCCS总分低于选项中值[(2.8±0.3)中值3分];EMBU正性因子得分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0.3)vs.(2.7±0.4),P0.05],男生SCCS自我灵活性因子得分高于女生[(2.9±0.5)vs.(2.8±0.5),P0.05];EMBU正性因子与SCCS之间呈负相关(r=-0.20,P0.01);多重线性回归显示,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因子与SCCS负向关联(β=-0.16,P0.01),母亲拒绝和否认因子与SCCS正向关联(β=0.16,P0.01)。结论:本研究提示,藏族中学生具有较高程度的自我和谐水平,父母教养方式的变化与藏族中学生自我和谐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日常皮质醇节律与其学校适应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方便选取北京市一所普通小学四年级学生,经家长和儿童同意,66名儿童自愿参加了本研究。在学校通过同伴提名法和教师评价儿童行为问卷法,收集儿童的学习问题、攻击破坏性、害羞敏感性和同伴接受性数据;儿童在学校期间共收集6次唾液样本,每次大约间隔45min。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唾液样本中的皮质醇水平,以获得儿童日常皮质醇节律数据。结果:女生同伴接受性得分高于男生[(0.31±0.81)vs.(-0.51±0.94),P0.001],而学习问题和攻击破坏行为得分低于男生[(-0.13±0.95)vs.(0.42±1.08),(-0.28±0.71)vs.(0.46±1.10),均P0.05];皮质醇的变化峰值与儿童的害羞敏感性呈正相关(r=0.28,P0.05),与同伴接受性呈负相关(r=-0.30,P0.05);在学校期间皮质醇的变化速率与攻击破坏行为、害羞敏感呈正相关(r=0.26,0.34;P0.05或0.01),与同伴接受性呈负相关(r=0.33,P0.01)。结论:学校日常皮质醇的变化幅度和变化速率可作为反映儿童学校适应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农村2~3岁留守儿童行为问题、人格发展趋势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选取2~3岁农村留守儿童300例,非留守儿童330例,使用儿童行为量表(CBCL)测查行为问题,幼儿人格发展量表(PSYC)测查人格发展趋势。结果: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与非留守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2%vs.13.8%,P0.05)。留守儿童PYSC总分[(133±31) vs.(138±31)]及探索主动性[(34±10) vs.(36±10)]、独立性[(38±10) vs.(39±10)]因子得分均低于非留守儿童(P0.05)。PSYC总分与社交退缩得分呈负向关联(β=-4.12,P0.01),与年龄呈正向关联(β=9.50,P0.05)。结论:2~3岁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无明显差异。留守儿童的人格发展趋势差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人格发展趋势与社交退缩负向关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目睹火灾对初中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焦虑及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距某特大火灾现场200米某中学六年级及初一、初二3个年级全体387名学生为研究组,抽取另一区与研究学校性质、等级相匹配的某中学六年级及初一、初二3个年级全体480名学生为对照组,对全体被试施测埃森儿童青少年创伤问卷(ETI-KJ)中文版、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结果:研究组PTSD及疑似PTSD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SCARED量表广泛性焦虑及躯体化/惊恐因子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DSRSC量表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焦虑(SCARED总分≥23分)、抑郁(DSRSC总分≥15分)症状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OR=1.90)、既往经历创伤(OR=5.67)及来自目睹火灾学校(OR=1.61)者更易出现PTSD症状。结论:目睹特大火灾的初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广泛性焦虑、躯体化/惊恐等症状,在进行灾后心理支持及危机干预时需重视目睹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一套适用于中国的标准化音乐刺激材料库。方法:从音乐网站、论坛等收集到预期能引起积极、中性和消极情绪的音乐199首,请音乐专业人士及乐感较好的若干小组成员依据诱发情绪的明确性、音乐的熟悉度和声音的质量三个标准筛选出78首音乐。征集160名在校大学生,对音乐的愉悦度、唤醒度和表达性进行自我报告的9点量表评分。结果:三维度的各评分段均有一定数量音乐材料分布,中、高分段音乐数量偏多,占总数70%以上;愉悦度、唤醒度和表达性评分两两之间具有较高正相关(r=0.85~0.90,均P0.01),唤醒度对表达性与愉悦度关系的调节效应显著(β=-0.17,P0.01);在对3个维度的评分上,男生组和女生组均呈较高正相关(r=0.95~0.99,均P0.01),但男生愉悦度和唤醒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女生(均P0.05);聚类分析将音乐聚为3类,分别可引发预期的积极、中性和消极三种情绪。结论:本研究初步编制了一套情绪音乐库,可作为情绪刺激材料,但仍有待扩充和更细致的评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学前期和学龄期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儿童的睡眠行为的特点和差异。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ASD儿童84名和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儿童91名,使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和一周睡眠日记,由儿童主要照顾者记录儿童的睡眠情况。依据CSHQ总分大于41分为睡眠不良,以具体条目中睡眠行为发生频率超过2晚/周的标准界定睡眠行为问题,分3~5岁和6~12岁两个年龄段比较ASD与对照组儿童在睡眠行为和习惯上的差异。结果:3~5岁ASD组儿童CSHQ的睡眠潜伏期[(2.1±0.8)vs.(1.6±0.7)]、睡眠持续情况[(5.4±1.7)vs.(4.8±1.3)]得分高于对照组,入睡困难(77.6%vs.49.0%)、睡眠量不足(63.3%vs.42.9%)、夜醒哭闹(34.7%vs.12.2%)及日间疲乏(36.7%vs.10.2%)的比例较对照组高(均P0.05)。6~12岁ASD儿童平时睡眠总时长短于对照组[(8.68±0.76)h vs.(9.33±1.00)h],CSHQ的入睡抵触[(10.1±2.8)vs.(8.6±2.5)]、睡眠潜伏期[(1.7±0.7)vs.(1.4±0.6)]与睡眠焦虑[(5.4±2.0)vs.(4.5±1.9)]得分高于对照组,入睡困难(54.3%vs.31.0%)、睡眠量不足(60.0%vs.35.7%)、与父母同睡(65.7%vs.38.1%)、入睡需陪伴(68.6%vs.35.7%)的比例较对照组高(均P0.05)。结论:ASD儿童普遍存在睡眠总量少、入睡困难等问题,学龄前期以夜醒后哭闹和白天疲倦较为突出,而学龄期则以睡眠焦虑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州市城乡居民心理健康知识现状及对精神疾病的态度。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0年9月-11月间抽取广州市1023位15岁及以上城市居民和1089位农村居民,采用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问卷和对精神疾病态度问卷进行调查,实际调查市民878名,农民800名。比较市民与农民样本的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对精神疾病的态度,分析问卷得分的相关因素。结果:本次调查中,市民样本心理健康知识回答正确率为64.1%,农民样本为60.2%。市民样本知识问卷的答题正确率及得分高于农民样本(均P0.01),态度问卷的得分低于农民样本(P0.01)。总样本教育年限、职业和态度问卷得分与知识问卷得分相关;教育年限长、职业为专业技术人员者知识问卷得分高(β=0.17、0.12,均P0.001);职业为无业、态度问卷得分高者知识问卷得分低(β=-0.06、-0.09,均P0.01)。教育年限、职业和知识问卷得分与态度问卷得分相关,教育年限长,职业为农民、学生或家庭妇女者态度问卷得分高(β=0.06、0.24、0.09,均P0.05),职业为工人、知识问卷得分高者态度问卷得分低(β=-0.07、-0.09,均P0.01)。结论:广州市城乡居民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均达到国家精神卫生规划的要求。城乡居民心理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存在差异,城市略高于农村;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对精神疾病的态度更包容。  相似文献   

15.
哈尼族中学生文化适应及与学校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哈尼族中学生文化适应特点及与学校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从红河州3个哈尼族聚居县中,方便选取3所高中和2所初中,采用随机整群和多层取样法,抽得650名学生,获得有效问卷621份。用哈尼族中学生文化适应问卷(3个维度:主流文化认同、学校教育认同、汉语熟悉程度)和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评定问卷进行测查。结果:(1)哈尼族中学生文化适应总分高于选项中值[(3.79±0.65)中值3分]。(2)不同性别、家庭住地、年级学生的文化适应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女生文化适应得分高于男生[(3.85±0.61)vs.(3.74±0.68),P0.01];农村学生的学校教育认同得分高于乡镇学生[(3.89±0.75)vs.(3.64±0.69),P0.05],县城学生的汉语熟悉度得分高于乡村学生[(3.96±0.98)vs.(3.47±0.82)、(3.53±0.90),P0.05];数据点折线图显示,哈尼族中学生文化适应问卷总分及3个维度分均随年级递升呈曲折变化趋势。(3)文化适应问卷总分及其3个维度与学校生活满意度均呈正相关(r=0.52、0.44、0.51、0.29;P0.01)。多元逐步回归显示:学校教育认同、主流文化认同是影响哈尼族中学生学校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β=0.38、0.25)。结论:本研究提示,女性和家庭居住地在城镇的哈尼族中学生有较高的文化适应水平,同时较高的文化适应水平与较高的学校生活满意度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国内心理咨询师培训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取方便取样。选取北京地区3家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的464名学员为研究组,另选取企事业单位员工207人为对照组。用工作相关的抑郁、焦虑与愤怒量表、倦怠量表(BM)、职业应激量表(OSS)和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心理咨询师培训学员工作相关的抑郁和BM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而来自上司的社会支持得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倦怠在社会支持和职业应激与工作相关的负性情绪间的中介作用显著。结论:心理咨询师培训学员工作相关负性情绪体验程度较高。倦怠可能是社会支持、职业应激和工作相关负性情绪的中介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平衡功能特点及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选取35例符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目前药物治疗处于稳定期的门诊患者,及35例年龄、性别与病例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采用人体动静态姿势控制测试仪测试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动静态平衡能力,包括感觉组织能力测试、单腿站立测试、走直线测试。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表现量表(PSP)对病例组进行评定。结果:感觉组织能力测试中,病例组在6种状态下的平衡分及平均平衡分、视觉感觉分、前庭感觉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单腿站立测试中,病例组在左侧及右侧单腿站立闭眼情况晃动速度大于对照组,维持平衡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走直线测试中,病例组速度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平衡功能各项测试指标与PANSS各项评分及PSP评分未发现明显相关(r0.24,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动静态平衡功能明显差于正常对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工作记忆存储能力特征。方法:对26名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ADHD儿童和39名年龄及性别与之匹配的正常儿童,进行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背数测验变式、方块图敲击试验变式和Kaufman儿童能力评估成套测验的寻找位置和手动作分测验测试,测查言语工作记忆和视空间工作记忆存储能力。结果:ADHD组在10 s后背数测验[(5.5±1.3)vs.(6.8±1.5)]、倒背数字[(3.3±1.1)vs.(4.1±1.0)]、方块图敲击试验[(4.4±1.1)vs.(5.1±0.8)]、10 s后敲击试验[(3.4±1.3)vs.(4.1±1.1)]、手动作测试[(8.5±3.3)vs.(10.4±3.1)]得分均低于正常组(均P0.05),两组在顺序背数测试[(6.6±1.0)vs.(7.1±1.0)]和寻找位置测试[(10.3±2.8)vs.(11.5±2.8)]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10 s后背数测试(β=0.31)、方块图敲击测试(β=0.29)、10秒后敲击试验(β=0.24)的得分高低与是否患ADHD相关(P0.05)。结论:ADHD儿童可能存在语音环信息保持能力损害和空间序列性信息存储能力缺陷。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假想和真实情境下高低特质焦虑个体对积极和消极事件的预测模式。方法:两个研究分别以205名和164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均采用两因素实验设计,分别在实验室假想情景和真实事件(四六级考试)中,先填写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的特质焦虑分量表,然后对未来事件发生可能性、情绪强度进行预测和实际评估。结果:在假想情景中,高特质焦虑组预测积极事件发生可能性的评分低于低特质焦虑组[(1.8±1.2) vs.(3.1±0.9);P<0.01]。在真实情境下,低特质焦虑组实际未通过考试后的难过程度的评分高于预测评分[(6.2±2.2)vs.(4.4±2.1);P<0.01];高特质焦虑组实际通过考试后的开心程度的评分低于预测评分[(5.8±3.0)vs.(7.8±1.7);P<0.05]。结论:高低特质焦虑水平的个体对未来事件的情绪预测会受到事件本身情绪效价的影响,他们对情绪事件的预测模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表达性团体辅导对受地震影响但未出现严重心理创伤的儿童的作用。方法:方便选取绵阳市某小学三、四、五年级学生,通过面谈及儿童孤独量表(CLS)和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筛选,确定有一定程度孤独感和社交焦虑者共12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60)和对照组(n=60)。实验组接受7次表达性团体辅导,对照组处于常态。团体辅导前后采用CLS和SASC对两组进行测量,并对实验组在团体辅导后用自编表达性团体辅导观点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团体辅导前,两组SASC和CL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团体辅导后,实验组SASC和CL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01),实验组CLS得分低于量表理论平均分(P0.001);团体辅导后,实验组SASC和CLS得分低于团体辅导前(均P0.001),而对照组团体辅导前后SASC和CL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团体辅导后,实验组对表达性团体辅导有较多正性评价。结论:表达性团体辅导能够从整体上缓解受地震影响但并未出现严重心理创伤儿童的孤独感和交往中的焦虑感,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