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总结70例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及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麻醉处理,并探讨其围术期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3年6月至2011年4月共完成70例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及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孕周26~42(33.52±3.98)周,出生体重640~2500(1713.30±522.43)g。手术时日龄4~55(26.50±15.72)d,体重650~2712(1963.20±454.72)g。其中52例为早产儿。所有患儿均在全麻下完成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其中非CPB手术34例,CPB下手术36例,其中心脏不停跳3例,深低温(<20℃)10例。结果术中死亡5例(7.14%),术后早期死亡(72h内)7例(10%),放弃治疗3例(4.29%)。CPB时间35~326(129.0±76.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7~173(77.8±47.3)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2~648(116.9±128.1)h。16例延迟关胸,7例术后出血,心包填塞,需再次开胸止血。结论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实施简单或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是安全和有效的;低体重儿可实施早期手术治疗;良好的麻醉管理有助于降低围术期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术后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低体重儿和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低体重儿和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2001年1月至2005年3月、完成36例低出生体重儿心脏手术。孕期31~40周,平均34周,其中24例为早产儿,出生体重700~2500g,平均2010g。手术时日龄4~68d,平均15·5d;手术时体重900~2500g,平均2120g。动脉导管未闭15例,室间隔缺损10例,肺动脉闭锁5例,主动脉缩窄3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2例,完全性大动脉错位1例。18例需要在体外循环下手术。结果4例(11·1%)术后早期死亡。体外循环72~198min,平均(99±31)min;主动脉阻断46~158min,平均(76±18)min;深低温停循环6~35min,平均(19±8)min;术后机械通气12~240h,平均(74·4±96·2)h。8例术后并发症,2例需再手术或介入治疗。结论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实施简单或复杂的先心病手术都是安全和有效的;低体重儿可实施早期手术治疗;对强心、利尿等心功能支持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例早期实施根治性手术效果优于延期手术或减状手术。  相似文献   

3.
低出生体重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预后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低出生体重儿(LBWI)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手术的围术期管理体会,分析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2例低体重先心病手术病儿,出生体重855~2 500g,平均(2 168.41±416.16)g;孕26.57~40.43周,平均(36.23±3.00)周。手术年龄1~86d,平均(28.90±25.14)d,手术时体重1 790~3000 g,平均(2465.95±319.17)g。8例为非体外循环手术,14例为体外循环手术,常规改良超滤。结果5例病婴术毕延迟关胸。术后呼吸机支持,联合用药改善心功能。术后呼吸机使用5~1 080h;重症监护室滞留1~56 d;总住院12~85d。术后并发低心排出量综合征(LCOS)12例,肺部感染4例,肺动脉高压危象1例,房性早搏1例,左膈运动障碍1例。术后住院死亡3例,病死率13.64%,死因均为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LCOS)。单变量危险度分析显示,早产、低出生体重、导管依赖型先心病、复杂畸形和深低温信循环是发生LCOS或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LBWI先心病应早期手术,有利于减少因低氧血症和压力、容量负荷过重导致的器官功能二次损伤,从而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心脏病低出生体重儿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低出生体重儿术后护理经验,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对17例出生6 h至50 d、体重1.1~2.5 kg的先天性心脏病低出生体重儿术后重点做好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预防感染.结果 14例患儿术后恢复良好出院,3例因并发多脏器衰竭死亡.结论 术后根据低出生体重儿的病理生理特点实施针对性专科护理,有利于患儿平稳渡过围术期,并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5.
低体重婴幼儿因先天性心脏病需手术治疗者 ,往往术前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 ,且心脏扩大 ,心功能减退 ,或合并有营养不良、贫血。我院 1994年 3月~ 2 0 0 0年 6月共施行 12kg以内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 4 5例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4 5名患儿 ,男 17例 ,女 2 8例 ,年龄 8个月~4岁。其中 ,小于 1岁者 3例 ,1~ 2岁者 9例 ,大于 2~ 4岁者 3 3例。体重 7 5~ 12kg。病种 :单纯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 2 2例 ,两种以上缺损 6例 ,法洛四联症 2例 ,心内膜垫缺损 2例 ,左室 右房通道 1例 ,肺动脉狭窄 1例 ,合并有肺动脉高压 (PH)…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人工通便对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方法 将30例低出生体重儿按出生后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予早期人工通便即出生2 h即予腹部按摩后行人工通便;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通便,即出生20h观察出生后首次排便时间,以后如24 h仍未排便,即予腹部按摩后行人工通便.结果 两组首次排胎便时间、胎便排净时间、光疗时间和腹胀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早期人工通便可促进胎便及早排出,促进肠蠕动,使早期胃肠喂养顺利,促进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人工通便对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方法将30例低出生体重儿按出生后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予早期人工通便即出生2h即予腹部按摩后行人工通便;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通便,即出生20h观察出生后首次排便时间.以后如24h仍未排便.即予腹部按摩后行人工通便。结果两组首次排胎便时间、胎便排净时间、光疗时间和腹胀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早期人工通便可促进胎便及早排出,促进肠蠕动.使早期胃肠喂养顺利.促进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侯同秀 《护理学杂志》2004,19(10):15-16
为探讨低出生体重儿并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及护理特点,回顾性分析92例并有胃肠功能障碍的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胃滞留36例,腹胀67例,胃肠出血54例,呕吐38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6例.出生体重低、胎龄小及出生有缺氧窒息史者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提出对低出生体重儿应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其胃肠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低出生体重患儿开胸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3年6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行开胸心脏手术的低出生体重(≤2.5 kg)患儿121例,男80例,女41例,手术日龄3~84 d,出生体重1.05~2.50 kg,手术日体重1.13~2.70 kg,ASAⅢ或Ⅳ级。根据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分为两组:机械通气7 d的延长组(PMV组,n=40)和≤7 d的非延长组(N-PMV组,n=81)。收集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和术前、术中和术后资料,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和二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影响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结果与N-PMV组比较,PMV组深低温停循环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前机械通气、术后延迟关胸、再次气管插管、非计划再次手术明显增多(P0.05),术后24 h乳酸浓度最大值明显升高(P0.05),术后贫血、术后败血症明显增多(P0.05)。二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败血症(OR=26.511,95%CI 1.326~530.217,P=0.032)和术后延迟关胸(OR=6.573,95%CI 1.293~33.401,P=0.023)是低出生体重患儿开胸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低出生体重患儿开胸心脏术后造成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原因较多,术后败血症和延迟关胸是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理特征及护理要点进行综述:认为护理人员应重点观察极低出生体重儿各器官功能的特点.从而进行针对性个体化护理。同时对其父母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以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率和存活质量.改善远期成长目标。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姑息性手术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策略,提高其治疗效果及生存率。方法回顾性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04年1月至2011年5月95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接受姑息性手术的临床资料,男62例,女33例;年龄1个月~37岁。施行改良Blalock-Taussig shunt(B-T分流术)12例,改良Brock’s手术23例,双向Glenn手术55例和肺动脉环缩术(Banding手术)5例;对术式的选择、手术效果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共死亡10例,总病死率为10.5%(10/95),其余患者顺利出院。主要并发症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低氧血症和肺部感染等。随访5个月~6年,心功能(NYHA)Ⅰ~Ⅱ级。9例行改良Brock’s手术后患者已完成根治术,6例双向Glenn手术后患者完成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讨论由于相当部分患者错过了最佳手术干预时机,而影响手术效果;在姑息手术方式的选择策略上,需根据患者肺动脉发育状况、心内畸形特点、最终治疗目标等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右腋下直小切口在婴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采用右腋下直小切口施行婴儿心脏直视手术3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1例、女178例,年龄3~12(8.2±3.1)个月,体重4.5~11.2(7.8±4.5)kg。行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290例,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16例,VSD+ASD修补术34例,VSD修补术+二尖瓣成形术(MVP)4例,肺动脉瓣狭窄(PVS)交界切开术9例,ASD修补术+PVS交界切开术6例,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PAPVC)4例和部分房室管畸形(PECD)6例均行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死亡6例(1.6%)。术后发生右肺不张3例,右侧气胸2例,肺部感染16例,切口液化12例,Ⅲ°房室传导阻滞1例,脑气栓1例,二次开胸止血3例。术后6个月至1年门诊随访295例,发现VSD残余漏4例,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2例。结论在婴儿常见先心病直视手术中,采用右腋下直小切口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需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熟练掌握手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手术应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可行性。方法2010年7月~2012年3月,采用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68例年龄6—15个月婴幼儿先心病。体重6.5~12kg。房间隔缺损27例(其中合并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3例,合并肺动脉瓣狭窄1例,合并永存左上腔1例),室间隔缺损37例,(其中合并永存左上腔3例,右室流出道狭窄1例),部分性房室管畸形4例。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经右腋下4—6cm小切口手术修补。结果全组无围术期死亡。体外循环时间(21.6±10.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6.8±7.5)min;术后渗出胸液量(21.9±9.3)m1,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8.5±2.5)h,术后住院时间(5.4±0.7)d。术后1个月复查无残余分流。结论小切口手术对婴幼儿简单先心病效果确切,术后出血少,美观,隐蔽,不影响胸骨发育,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影响婴儿心脏手术后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影响先天性心脏病婴儿行心脏手术后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以采用适当的治疗措施加以干预,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12月期间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98例在体外循环(CPB)下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婴儿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将98例患者分为两组,无并发症组(n=40):男24例,女16例,年龄7.60±0.40个月,体重7.80±0.30 kg;有并发症组(n=58):男42例,女16例,年龄6.20±0.40个月,体重6.70±0.20 kg。记录两组患者的围术期临床指标,包括术前空腹血糖、肌酐、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改良超滤或零平衡超滤、术后血糖水平、乳酸浓度、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根据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风险校正评分(RACHS-1)对患者进行手术风险分级。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婴儿手术后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围术期因循环衰竭死亡1例(1.02%)。需2种正性肌力药物支持〉48 h 37例次,机械通气时间〉24 h 29例次,需二次气管内插管5例次,气管切开1例次,发生院内感染31例次,切口感染4例次,肾功能衰竭3例次,肝功能异常1例次。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750,P=0.012)、脉搏血氧饱和度(OR=0.840,P=0.005)、主动脉阻断时间(OR=1.040,P=0.008)和术后血糖水平(平均血糖水平〈8.33 mmol/L的患者术后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升高约5倍;OR=5.051,P=0.011)是影响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婴儿近期预后的危险因子。结论年龄、术前脉搏血氧饱和度和主动脉阻断时间与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婴儿患者术后近期不良预后有关。现有证据尚不足以证实围术期高血糖是不良预后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1754例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术后10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的发生原因和转归,提出正确的防治方案。方法手术中立即发生CAVB8例;其中6例立即再次阻断主动脉重新修补,2例使用心外膜起搏和异丙肾上腺素处理,其中1例术后第7天再次手术重新修补缺损;手术后3~4天由于CAVB发生心源性昏厥2例,均安置临时心内膜起搏器。结果全组患者无住院死亡,全部康复出院未留置永久性心内膜起搏器。结论CAVB的发生与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的位置和手术操作有关;正确认识房室传导组织的解剖是防止损伤的关键,术中一旦发生CAVB应果断拆除原修补缝线,重新修补缺损;术后安置心外膜或心内膜临时起搏器对防止心源性昏厥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对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 围术期血浆内皮素(ET) 的变化。 方法 将67 例行心肺转流术(CPB)的CHD 患儿按疾病种类不同分为3 组,室间隔缺损(VSD) 组、肺动脉高压(PH) 组和肺动脉狭窄(PS) 组;10 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对前3 组手术前后血浆ET 变化进行动态观测。 结果 PH 组和PS组术前ET 值即有升高,术后7 天仍较对照组为高;CPB30 分钟时各组ET 值均较术前为低;术前血浆ET 值与PS和PH 程度呈线性相关;PS组CPB 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与术后1 小时ET 值明显相关。 结论 CHD 患儿手术前、后血浆ET 值均有变化,血浆ET 水平可作为监测肺动脉压力变化及CHD 手术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19.
前列腺素E1治疗先心病并肺动脉高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解前列腺素E1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对29例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H)病儿,用前列腺素E1(PGE1)进行治疗。用量为每分钟100~200ng/kg,每天持续治疗4~5小时,连续用药4~7天。结果:用药后肺内核素计数、动脉血氧饱和度、右心射血指数皆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CHD合并PH的病儿,其心(主要是右心)、肺功能皆有异常,应用PGE1治疗后可明显改善其心、肺功能,而且用药时间越长,这种改善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