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左室训练术治疗先天性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CTGA)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5月至2011年5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对24例左心室退化的cCTGA患者行左室训练术,其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0.17~22.00(3.73±4.35)岁;体重5.10~61.00(15.71±10.95)kg。主要合并畸形:三尖瓣关闭不全(TR)23例(轻度11例、中度7例、重度5例),限制型室间隔缺损18例,房间隔缺损5例,卵圆孔未闭5例,动脉导管未闭4例,肺动脉瓣轻度狭窄5例,主动脉弓缩窄1例。术前经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或心导管检查确诊,形态学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mLVEDD)8~32(21.56±6.60)mm,形态学左心室(mLV)后壁厚度2~7(4.29±1.52)mm,形态学左心室与形态学右心室(mRV)压力比(PmLV/mRV)0.12~0.65(0.41±0.12)。手术均采用胸骨上端小切口或胸骨正中切口,在全身麻醉下完成肺动脉环缩术。结果术毕测压PmLV/mRV 0.57~0.93(0.76±0.10);全组患者无住院死亡,出院时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双心室结构和功能良好,室间隔位置较术前略向mRV侧移位,mLVEDD较术前略增大,TR较术前减轻。术后随访1~35个月,无远期死亡。所有患者一般情况好,生命体征平稳,心功能分级(NYHA)Ⅰ~Ⅱ级,mLVEDD 14~40(26.17±7.11)mm,mLV后壁厚度4~9(4.95±1.44)mm,PmLV/mRV 0.52~0.98(0.72±0.16),TR较术前明显减轻,其中14例患者完成二期心房大动脉双调转术。结论左室训练术应用于左心室退化的cCTGA患者安全有效,mLV压力负荷及后壁厚度增加,mLV腔扩大,且TR显著减轻。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的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天性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ongenitally corrected 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ccTGA)指房室(atrioventricular,AV)和心室大动脉(ventriculoarterial,VA)连接的不一致,ccTGA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大多数ccTGA病儿合并其他心脏畸形。ccTGA临床表现和自然病程的变化取决于其合并的畸形。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分期双调转解剖矫治术治疗先天性左心室退化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CTG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1年5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4例左心室退化CCTGA患儿经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6例;年龄2.5~72.0(34.4-24.0)个月;体重5.1~23.0(12.7±4.9)kg。术前经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或心导管检查确诊。主要合并畸形:三尖瓣关闭不全13例,限制型室间隔缺损10例,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7例,动脉导管未闭4例,肺动脉瓣轻度狭窄4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在全身麻醉下完成一期左心室训练术,在体外循环下完成二期心房大动脉双调转术,平均间隔时间0.67~34.0(10.23±9.47)个月。结果一期左心室训练术后无住院死亡,随访结束时形态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mLVEDd)及形态左心室(mLV)后壁厚度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室间隔位置较术前略向形态学有心室侧(mRV)移位,三尖瓣关闭不会(TR)较术前减轻,跨肺动脉环缩带压差显著增加(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无显著变化;形态左心室压力与形态右心室压力比值(PmLV/PmRV)显著增大(P〈0.05)。二期心房大动脉双调转术住院死亡2例,死亡率14.3%(2/14);死亡原因:严重心律失常、循环衰竭、猝死。术后早期并发症:肺部感染6例,房性心律失常2例,胸腔积液2例,气胸、膈肌麻痹行膈肌折叠术、气道出血、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腹膜透析、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二次气管内插管各l例。生存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2例,随访时间2~8年。随访期间死亡1例,死亡率8.33%(1/12),死亡原因:严重心律失常、循环衰竭。心功能I级8例,Ⅱ级3例。主要晚期并发症:左心功能不全3例,主动脉瓣中度关闭不全3例,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1例。结论分期双凋转解剖矫治术治疗左心室退化CCTGA早期临床疗效满意,中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但术后左心功能不良和新出现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应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动脉调转术治疗心室大动脉连接异常的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总结动脉调转术(ASO)治疗心室大动脉连接异常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手术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04年8月,60例病儿实施ASO,早年(2000.1—2003.5)42例,近期(2003.6—2004.8)18例;其中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49例、Taussig-Bing畸形7例、矫正性大动脉转位(ccTGA)4例;年龄1—6个月15例、7~12个月14例、1-3岁6例、〉3岁6例,其中〉6月龄的TGA/VSD或TGA/PDA18例。行大动脉调转术,同期矫治合并畸形;ccTGA病儿先行心房转流术,后行ASO。结果全组手术死亡10例(16.7%),其中早年9例(21.4%)、近期1例(5.6%),死亡率明显下降(P〈0.05)。生存病儿随访0.5—56.0个月,心功能恢复良好,无死亡及并发症。结论ASO应用于TGA、Taussig-Bing畸形以及ccTGA能取得良好的手术结果。针对国内TGA/VSD或TGA/PDA病儿就诊较晚、年龄较大,肺动脉压力较高等特点,如心导管检查显示肺小动脉阻力不高,ASO仍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使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TGA)不仅从生理上,而且从解剖上得到了纠正。方法:资料为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9例CTGA患者,年龄2-16个月,体重3.1-11kg。术前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造影检查,心排血量和心功能测定,9例患者均施行Double-Switch术,合并的其它畸形都予以纠治。结果:9例患者均存活,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示左、右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小婴儿CTGA应尽可能早期选做Double-Switch术,使心功能尽可能适合机体的循环机制。  相似文献   

6.
7.
Double Switch术治疗先天性矫正性大动脉转位二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Wu QY  Wang XQ  Guo Y  Guo SX  Yang XB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8):604-606
目的 介绍解剖矫治先天性矫正性大动脉转位的手术特点。方法 2例矫正性大动脉转位患者,1例9个月,合并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行Senning加动脉调转术;1例23岁,合并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三尖瓣关闭不全,行Rastelli加Senning术。结果 2例患者全部成活,其中1例术前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安装永久起搏器,术后超声检查心室功能正常,心内隧道和心外管道通畅。无三尖瓣反流。结论 Double Switch手术是一种理想的治疗先天性矫正性大动脉转位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双调转术治疗先天性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4月至2003年4月,我们应用双调转手术治疗4例先天性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CTGA)病儿,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的手术纠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17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的手术纠治,通过两种不同方法的比较,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防止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方法室间隔缺损修补:10例经右心房二尖瓣或解剖左心室切口,缝针经室间隔缺损置于室间隔左侧面;7例经解剖右心室切口缝针直接缝于室间隔左侧面。结果经解剖左心室修补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为40%,而经解剖右心室的发生率为14%。14例伴不同程度的肺动脉流出道梗阻,除1例作瓣交界切开,余13例均采用同种带瓣主动脉管道连接。手术死亡2例,死亡率11.76%。结论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的室间隔缺损修补经解剖右心室修补为好,肺动脉高压是手术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临床资料患者,女,72岁。体检发现心脏杂音20余年,因活动后胸闷、气促半个月余人院就诊。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入院体检:心率9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13/66mmHg;神智清楚,自主体位,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无怒张,颈动脉搏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动脉环缩术在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形态学左心室功能锻炼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手术治疗矫正型大动脉转位患者89例中行肺动脉环缩术1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除1例12岁外,其余为3~42(16.40±11.67)个月;体重6~32(11.70±7.20)kg。所有患者均经超声心动图和心血管造影检查确诊。结果 11例行肺动脉环缩术患者无死亡,术前肺循环与体循环压力比(Pp/Ps)值0.3~0.6(0.44±0.09),术后为0.6~0.8(0.7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三尖瓣反流轻度2例(18.2%),中度5例(45.4%),重度4例(36.4%);术后无反流2例(18.2%),轻度反流7例(63.6%),轻-中度反流2例(18.2%)。11例中5例术后(15.20±8.31)个月行二期双心室解剖纠治术,其中1例死亡;余6例行单纯肺动脉环缩术后随访(18.83±3.43)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三尖瓣反流轻微2例(33.3%),轻度3例(50.0%),中度1例(16.7%)。结论矫正型大动脉转位通过肺动脉环缩术可减轻三尖瓣反流,锻炼形态学左心室功能,为二期解剖纠治做好准备,手术效果较好。但术后必须定期随访,观察术后形态学左心室功能和三尖瓣反流情况。  相似文献   

12.
双调转术治疗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心内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双调转手术治疗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TGA)合并心内畸形的经验。方法2002年4月至2004年6月,行双调转手术治疗cTGA合并心内畸形病儿7例,其中男6例,女1例;年龄4—15岁,平均8.4岁。SLL型6例,IDD型1例。合并室间隔缺损6例,右室双出口1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2例,肺动脉狭窄6例;3例SLL型为右旋心,1例IDD型为左旋心。手术方式包括改良Senning+Rastelli 4例,Mustard+Rastelli+双向Glenn手术、Senning+Rastelli手术、改良Senning+Switch手术各1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为cTGA合并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行改良Senning+Switch手术者,死因为左心功能衰竭。早期主要并发症有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房室分离各1例,胸腔积液和低蛋白血症2例。随访2—24个月,恢复良好,复查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X线胸片显示,窦性心律5例,结性心律1例,心功能均为Ⅰ级。结论双调转手术可以达到解剖矫治cTGA合并心内畸形,早期手术死亡率低,中、远期心功能效果良好。SLL型病例采用改良Senning心房内调转手术效果优于Senning和Mustard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TGA)患者行形态三尖瓣置换术的手术适应证及其术后中远期结果。方法1997年9月至2007年9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收治cTGA患者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16~51岁(33.3±12.8岁),体重47~90 kg(60.9±14.7 kg)。单纯形态三尖瓣关闭不全10例,合并室间隔缺损3例,合并室间隔缺损及肺动脉瓣狭窄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形态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形态三尖瓣置换术后机械瓣功能不良1例。术前形态右心室射血分数为56.2%±11.6%,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12例,Ⅲ级6例。18例cTGA患者均施行形态三尖瓣置换术。术后随访患者的心功能、形态右心室射血分数等指标。结果手术死亡1例,死于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术后发生瓣周漏2例,分别于术后7 d和30 d行瓣周漏修补术后治愈。随访16例,随访时间57.0±40.7个月;随访时形态右心室射血分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8%±9.2%vs.56.2%±11.6%;t=2.062,P〉0.05),心功能分级(NYHA)Ⅰ~Ⅱ级12例,Ⅲ级4例,与术前比较心功能分级Ⅲ级者所占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32,P〉0.05)。结论cTGA形态三尖瓣置换术能防止形态三尖瓣关闭不全对形态右心室功能的进一步损害;其中远期结果满意;随访期间,形态右心室功能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14.
1993年7月至2004年12月我们连续对21例合并右心室发育不良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病儿实施了一个半心室矫治术,临床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介绍一种改良REV手术治疗合并室间隔缺损(VSD)、肺动脉瓣狭窄(PS)的复杂型大动脉转位或右心室双出口(DORV)。方法 2005年9月~2006年2月我院收治3例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经典REV手术的基础上,我们改良了REV手术,保留了肺动脉瓣和瓣环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2例痊愈,1例同时用体外膜式氧合器(ECMO)进行抢救后死亡。痊愈患者分别随访4个月和1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肺动脉瓣跨瓣压差分别为15mmHg和5mmHg,结果满意。结论 保留肺动脉瓣的改良REV手术对治疗合并VSD、PS的复杂大动脉转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TGA)患者行形态三尖瓣"瓣中瓣"法置换术的方法及其术后早中期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收治11例cTGA患者,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37.8±11.7)岁;体重(73.0±11.3)kg。均采用保留全瓣及瓣下结构即"瓣中瓣"法行形态三尖瓣置换术,同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4例,肺动脉瓣成形术1例,功能右心室流出道疏通术4例,冠状动脉-肺动脉瘘修补术1例。术后随访患者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心胸比率、形态右心室的射血分数及其舒张期末内径、形态左心房舒张期末内径。结果 11例患者均生存并得到随访,随访(13.0±10.6)个月。术后随访时心胸比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4±0.06 vs.0.57±0.09,t=1.581,P0.05),形态右心室射血分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8%±9.0%vs.54.9%±9.5%,t=0.712,P0.05),形态右心室舒张期末内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4.3±7.5)mm vs.(56.9±9.2)mm,t=0.988,P0.05],形态左心房舒张期末内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1±8.9)mm vs.(53.4±11.1)mm,t=3.286,P0.05],术后心功能分级较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40,P0.05)。结论 cTGA形态三尖瓣"瓣中瓣"置换术保留了形态右心室的几何结构形态,阻止了形态三尖瓣关闭不全对形态右心室功能的进一步损害;形态左心房功能及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术后早中期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合并异位心及左室流出道狭窄的矫正型大动脉转位患者姑息性分流术后的二次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9年5月连续性收治的姑息性分流术后合并异位心及左室流出道狭窄的矫正型大动脉转位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双心室发育均衡,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一个半心室组,行一个半心室矫治术者24例,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个半心室修补术在双心室修补术后急性右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2年6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5例先天性心脏病行双心室修补术后出现急性右心功能不全,急诊在非体外循环下加做双向Glenn手术(即转换手术方式为一个半心室修补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7~18个月;体重6~13 kg。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1例,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狭窄2例,法洛四联症合并三尖瓣狭窄2例。术后加强心肺功能维护,重点控制肺动脉压。结果急诊双向Glenn手术后72 h平均肺动脉压12~18 mm Hg。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3~182 h,ICU滞留时间2~13 d。住院期间死于肺动脉高压危象1例。4例患者出院时静息不吸氧状态下经皮血氧饱和度为93%~99%,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地提高。随访4例,随访时间6个月至4年,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3例,Ⅱ级1例。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腔静脉肺动脉吻合口通畅,无血栓形成。结论一个半心室修补术可作为双心室修补术后发生急性右心功能不全的补救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将同种带瓣主动脉经过适宜处理后,用以治疗18例合并肺动脉狭窄的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TGA)患者,其中内脏正位(SLL)型14例,内脏反位(IDD)型4例,均合并室间隔缺损(VSD)。方法手术缝闭肺动脉瓣口,修复VSD,用经过冷冻处理的同种带瓣主动脉管道连接功能右心室和肺动脉。结果术后测压:右心室收缩压为3.3~6.4kPa(25~48mmHg),右心室-肺动脉压差0.66~3.0kPa(5~22mmHg),右心室/左心室压比值0.3~0.6。结论采用同种带瓣主动脉能使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更接近于人体正常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20.
病儿男,3岁。体重12kg。生后即全身发绀。查体:胸骨左缘2~4肋间可闻及收缩期3/VI级粗糙吹风样杂音。X线胸片示心影增大,心胸比率0.55,两肺血偏少。心电图示右心室肥厚。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及右心室造影检查示主动脉(前)、肺动脉(后)呈前、后位,中度肺动脉瓣狭窄,主肺动脉及分支发育好,膜部室间隔缺损1.8cm,左心室发育好。术前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完全型大动脉转位(D-TGA),肺动脉瓣狭窄,室间隔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