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右腋下垂直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方法.方法 2003年11月~2006年6月,采用右腋下小切口在心脏不停跳下施行心脏手术135例;其中室间隔缺损(VSD)68例,房间隔缺损(ASD)61例(ASD合并左上腔静脉4例),VSD+ASD 5例,冠状动静脉瘘1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平均住院时间8 d.术后发生右肺不张2例,右侧气胸1例,切口液化2例.术后随访122例,随访时间1个月~2年,除2例VSD患者术后发生残余漏外,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对单纯ASD、VSD患者选择右腋下垂直小切口,在心脏不停跳下施行心内直视手术,安全可靠、手术时间短、创伤轻、恢复快、切口美观.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右腋下直小切口在婴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采用右腋下直小切口施行婴儿心脏直视手术3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1例、女178例,年龄3~12(8.2±3.1)个月,体重4.5~11.2(7.8±4.5)kg。行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290例,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16例,VSD+ASD修补术34例,VSD修补术+二尖瓣成形术(MVP)4例,肺动脉瓣狭窄(PVS)交界切开术9例,ASD修补术+PVS交界切开术6例,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PAPVC)4例和部分房室管畸形(PECD)6例均行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死亡6例(1.6%)。术后发生右肺不张3例,右侧气胸2例,肺部感染16例,切口液化12例,Ⅲ°房室传导阻滞1例,脑气栓1例,二次开胸止血3例。术后6个月至1年门诊随访295例,发现VSD残余漏4例,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2例。结论在婴儿常见先心病直视手术中,采用右腋下直小切口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需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熟练掌握手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224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总结右腋下小切口径路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经验,并探讨其相关的问题。方法22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右腋下小切口径路经第3或第4肋间进胸,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术,其中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168例,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48例,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6例,右心室双出口(DORV)和埃布斯坦综合征(Ebsteinsyndrome)矫治术各1例。结果全组术后死亡1例(0.45%),死于急性肺水肿。发生并发症13例(5.8%)。右腋下小切口径路手术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与同期胸骨正中切口径路手术患者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胸腔引流量较胸骨正中切口径路少(P<0.01)。术后随访214例,随访时间2个月~7年,除3例患者术后早期心功能稍差(射血分数<0.50)和2例VSD患者术后发生轻度残余漏外,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对具有该术式适应证的患者经右腋下小切口径路行心内直视手术,有安全可靠、术中出血少和美观等优点,但对TOF以及复杂先心病患者慎用本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主动脉缩窄(CoA)或主动脉离断(IAA)合并心内畸形的诊断及手术方式选择。方法2003年1月至2010年3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术治疗14例小儿CoA(9例)或IAA(5例)合并心内畸形[包括室间隔缺损(VSD)、房间隔缺损(ASD)、房室隔缺损(APSD)等畸形,但不包括单纯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0.7~12.0(3.2±4.5)岁;体重5.5~25.5(10.2±5.5)kg。分期手术3例,经胸骨正中切口径路一期手术矫治11例。结果手术死亡2例,其中1例为分期手术,二次手术行VSD修补术后死于急性左心衰竭;1例术前诊断为VSD+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前未发现IAA,术后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随访12例,随访时间6~84(32±22)个月,患者恢复良好。复查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胸主动脉轻度狭窄2例,继续随访观察。结论多层螺旋CT和核磁共振成像是目前诊断CoA和IAA的首选检查方法。经胸骨正中切口径路一期手术治疗CoA或IAA合并心内畸形婴幼儿,可获较好的显露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右腋下直切口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2001年3月~2008年10月,我科采用右腋下直切口(切口自腋后线腋窝下缘斜向前下至腋中线第5肋间全长4~8cm,在第4肋骨上缘切开肋间肌,经第4肋间进胸)进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其中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165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403例,ASD合并VSD35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3例,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6例。结果心脏阻断时间(25.0±5.5)min,402例(65.6%)不输血,术后住院(6.0±4.5)d,住院期间无死亡。420例(68.6%)随访5~80个月,平均30个月,经心脏超声证实均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和死亡。结论采用右腋下直切口治疗单纯ASD、VSD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输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切口隐蔽,美观,易为病人所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右腋下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3012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右腋下小切口在心脏直视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1年11月至2008年7月我们采用右腋下小切口施行心脏直视手术3012例,男1834例,女1178例;年龄8个月~78岁,平均年龄12.4岁。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999例(干下型109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677例(同期行三尖瓣或二尖瓣成形术107例、行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29例),法洛三联症矫治术43例,法洛四联症矫治术35例,右室双腔心矫治术33例,房室管畸形矫治、肺动脉瓣狭窄交界切开、右心室流出道狭窄疏通、三尖瓣下移畸形行11/2心室矫治或三尖瓣置换术等共123例,二尖瓣成形术28例,二尖瓣置换术74例。结果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早期死亡5例(0.17%),死亡原因分别为灌注肺、鱼精蛋白严重过敏、术中损伤左冠状动脉、低心排血量及脑血栓昏迷。二次开胸止血8例(0.26%),切口感染6例(0.20%),肺不张、灌注肺、低心排血量、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等并发症24例(0.79%);ARF患者均经连续床旁血液滤过治疗痊愈,其余患者经对症支持治疗痊愈。通过门诊复查、电话等形式随访1~82个月,共随访2765例,失访247例;3例室间隔缺损出现小型残余漏,2例二尖瓣成形术后出现轻-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Ebstein畸形行三尖瓣成形术后出现轻-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其他患者无异常。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应用于心脏直视手术,有创伤小、失血少、切口美观等优点,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通过右腋下垂直切口矫治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先天性心内畸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通过右腋下垂直切口同时行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畸形矫治和PDA结扎术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0.5~6.1岁,男25例、女9例。结果手术切口长度3.0(3.0,3.5)cm,手术时间110.0(90.0,121.0)min,体外循环时间45.5(38.8,63.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2.5(14.8,34.8)min,出血量20.0(13.8,20.0)mL,住ICU时间17.0(5.5,22.3)h,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为4.0(2.0,6.0)h,住院总费用为4.6(3.9,5.1)万元。围手术期和随访期间均无死亡和二次手术。中位随访时间636.0 d。随访期间有1例患者存在残余分流,未发现新发的脊柱侧弯、漏斗胸或鸡胸等胸廓发育异常。女性患者在随访期间无双侧乳腺发育不对称。所有患者的父母或监护人均对右腋下垂直美容切口满意。结论通过右腋下垂直切口同时进行先天性心内畸形矫治及PDA结扎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和美容学结果。  相似文献   

8.
微创手术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间隔缺损(ASD)是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畸形。多年来,在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减少手术中的损伤,使术后切口瘢痕更为美观隐蔽。我院自1998年3月至2004年11月,对21例ASD患者采用右前外侧乳下小切口/胸腔镜辅助下腋下小横切口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下修补手术,收到满意的手术和美观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6例,女15例,年龄8~32岁(平均15岁)。其中中央型17例,下腔型3例,上腔型1例。2.手术方法: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双腔气管插管。①胸腔镜辅助下腋下小横切口(3例):左侧卧位,右胸垫高60°~75°,全身…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右腋下小切口开胸手术治疗心内畸形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7-12间对19例心内畸形合并PDA患者实施经右腋下小切口开胸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心脏停搏27~73 min,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出院前心脏彩超无动脉导管残余分流,均康复出院。随访1~8 a,患者生长发育及生活正常,心脏彩超无主动脉-肺动脉间异常分流。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开胸施行心内畸形合并PDA术,切口隐蔽美观,手术过程顺利,中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微创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外科2006年4月至2013年12月施行微创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205例VS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2例、女93例,年龄4个月~62(10.2±12.5)岁,无合并其它心内畸形,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筛查,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引导,胸骨下段小切口或左胸第3肋间胸骨旁小切口行VSD封堵术。术后密切随访病情,定期随访心电图、胸部X线片(后前位+左侧位)、超声心动图。结果全组患者无死亡。封堵成功200例(97.6%),封堵失败转行体外循环下手术修补5例,术后并发VSD残余漏3例,无新发主动脉瓣及三尖瓣反流、封堵伞脱落、二次开胸、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溶血等并发症。结论微创经胸小切口VSD封堵术安全、有效,技术日臻成熟,临床应用值得推广,但仍需注意团队医师间配合以及指征把握。  相似文献   

11.
微创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附46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报告经右侧腋下小切口,在心脏不停跳下修补房间隔缺损的手术方法及结果。方法1997年1月至2000年3月,为46例房间隔缺损经右侧腋下小切口,在心脏不停跳下完成了缺损修补术,其中1例功能性单心房,2例部分型肺静脉(右侧)畸形引流,3例中度肺动脉高压。结果平均切口长度(7.2±1.1)cm。平均体外循环时间(30.3±7.8)分钟。术后所有患者无房水平分流及手术相关并发症,37例随访3月~2.4(1.3±0.6)年。所有患者心功能良好,无并发症。结论右侧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美观、微创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胸部不同切口治疗小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比较胸部不同切口治疗小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结果.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采用胸部不同切口治疗小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1 669例,并根据胸部不同切口分成正中胸骨切口组(Med组),胸骨下段小切口组(Pt组)和胸部右侧切口组(Rat组),其中行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245例, 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1 005例,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419例.结果 ASD修补术中,Rat组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Med组和Pt组(P<0.05);VSD修补术中,Rat组术前肺动脉高压的比率低于 Med 组和Pt组(P<0.05),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则高于Med组和Pt组(P<0.05);TOF根治术中,Med组术前血红蛋白浓度、动脉血氧饱和度分别高于及低于Rat组和Pt组(P<0.05),术中跨肺动脉瓣环补片比率却高于Rat组和Pt组(P<0.05).结论 手术切口的选择应当保证心内畸形的矫正,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并发症,保证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小儿全胸腔镜辅助下手术(TTS)与常规体外循环胸骨正中切口(MS)心内直视手术的优缺点。方法147例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TTS组:在全胸腔镜辅助下行ASD和VSD修补术;MS组:在常规体外循环下经MS行ASD和VSD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血常规改变、术后胸腔引流量、输血量和肺功能指标的改变。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TTS组术后当天出现VSD残余漏1例,经TTS再次修补治愈;MS组术后因胸腔引流量增多行二次开胸止血1例。41例患者随访3个月,复查未闻及心脏杂音,超声心动图(UCG)提示:VSD、ASD修补效果良好,无残余分流。TTS组患者住院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胸腔引流量、输血浆量和红细胞量与MS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较MS组长,住ICU时间较MS组短(P<0.01)。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和第1秒用力呼出量(FEV1)等肺功能指标分别与本组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TTS行ASD和VSD修补术与常规体外循环胸骨正中切口手术一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移植的乳内动脉平均流量测定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比较胸部不同切口治疗小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结果.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采用胸部不同切口治疗小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1 669例,并根据胸部不同切口分成正中胸骨切口组(Med组),胸骨下段小切口组(Pt组)和胸部右侧切口组(Rat组),其中行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245例,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1 005例,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419例.结果 ASD修补术中,Rat组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Med组和Pt组(P<0.05);VSD修补术中,Rat组术前肺动脉高压的比率低于 Med 组和Pt组(P<0.05),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则高于Med组和Pt组(P<0.05);TOF根治术中,Med组术前血红蛋白浓度、动脉血氧饱和度分别高于及低于Rat组和Pt组(P<0.05),术中跨肺动脉瓣环补片比率却高于Rat组和Pt组(P<0.05).结论 手术切口的选择应当保证心内畸形的矫正,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并发症,保证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1539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估右腋下小切口在小儿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1年11月-2008年12月右腋下小切口施行小儿VSD修补术1539例。在腋中线和腋前线之间以第4肋间为中心做一直或斜行切口,经第4肋下缘骨膜下进胸,心包的右侧缘固定在开胸器上,按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并完成心内操作。结果153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阻断循环时间11-48 min,(22.8±11.4)min;CPB时间27-64 min,(33.0±14.9)min。术后24 h内死亡2例(0.13%,2/1539):1例死于鱼精蛋白严重过敏;1例术中损伤左冠状动脉,未及时发现,致左心室术中保护不良,开放循环后复苏困难,被迫再次阻断,切开升主动脉探查才发现,术后4 h死于重度低心排血量。血管切口感染3例,肺不张9例,灌注肺5例,低心排血量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此29例均经过治疗痊愈出院。1446例随访6-91个月,(47.0±11.2)月,5例出现小型残余漏,其他患者无异常。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小儿VSD,微创、安全、疗效满意,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右腋下小切口在小儿心内直视手术的应用解剖及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在小儿心内直视手术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 方法 2000年9月~2003年9月我们采用右腋下小切口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14例,测量皮肤切口、肋间切口、显露主动脉、肺动脉、右肺静脉及右心切口长度. 结果皮肤切口、肋间切口、显露主动脉、肺动脉长度分别为(5.6±0.6)cm、(7.4±1.2)cm、(2.1±0.8)cm、(2.0±0.6)cm.患儿全部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术后24 h胸腔引流(120±31)ml,术后住院(8.4±1.2)d.患儿无胸骨畸形,切口疤痕小且隐蔽. 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显露好,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具有较好的美容效果且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右或左前外胸部小切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结果.方法 2010年4月到2012年12月,6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右或左前外胸部小切口的方法完成手术,其中男22例,女41例;年龄30.6岁.手术包括房间隔缺损修补术38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9例,部分心内膜垫缺损矫治术3例,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1例,Ebstein畸形矫治术1例,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1例.结果 手术切口长度2.5~7.0 cm,平均(4.76±0.95) cm.全组无中转大切口开胸手术,无手术死亡.体外循环36~209 min,平均(76.38 ±29.97) min;主动脉阻断0~ 138 min,平均(33.49±31.50) min.气管插管2~37 h,平均(10.53±6.13)h;监护室停留4~42 h,平均(14.93±7.65)h;术后住院2~ 14天,平均(5.42±1.98)天.9例输血,54例未输血.随访1 ~32个月,平均(13.75 ±8.91)个月,超声心动图提示所有患者无残余漏,一般情况佳.结论 胸部小切口微创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直切口行先天性室(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8月在我院行室(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10.3±5.2)个月,体重(8.2±3.5)kg。结果 34例(89.5%)患者经右腋下小直切口封堵成功,术中失血量(19.5±13.4)ml,封堵手术时间(58.4±28.5)min。有4例(10.5%)室间隔缺损患者,因主动脉瓣脱垂,封堵未成功,改为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术中未发生其他严重不良事件。术后拔管时间(3.9±1.6)h,术后ICU留置时间(1.8±0.8)d,住院时间(3.2±0.5)d。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经右腋下切口行先天性室(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是一种可行、有效、微创、安全的治疗方法,其早期随访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矫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先天性主动脉缩窄(CoA)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1994~2001年共收治45例CoA合并心内畸形患者,其中一期手术组26例,分期手术组19例。23例合并有中~重度肺动脉高压(平均肺动脉压56mmHg):心内畸形以室间隔缺损(VSD)最常见(36例,80%),一期组选择单纯正中切口21例,左外侧和正中双切口5例。分期手术组平均间隔105d行二期手术矫正心内畸形。结果 两组分别死亡2例。24例术后上下肢动脉压差消失,10例平均动脉收缩压差均小于10mmHg平均随访29个月。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无假性动脉瘤或主动脉再狭窄。结论 选择一期或分期手术矫治CoA合并心内畸形,手术结果无明显差异,一期手术中选择左外侧和止中双切口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右侧腋下直切口(right vertical infra-axillary thoracotomy,RVIAT)矫治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6~2018年,我中心连续收治7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畸形患儿,其中男4例、女3例,平均年龄(5.3±4.5)岁,平均体重(18.0±11.2)kg。3例患儿合并房间隔缺损,4例合并室间隔缺损。结果所有患儿经RVIAT完成心脏手术,在进行心内手术前游离出动脉导管并结扎。平均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35.1±4.6)min和(25.4±5.3)min。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无残余分流或心律失常,无出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平均随访(18.0±8.0)个月,随访中未发现残余分流、心律失常等。结论 RVIAT完成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矫治达到了满意的美容效果,未增加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