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Dennis  T.  Ko  Muhammad  Mamdani  David  A.  Alter  徐成斌 《美国医学会杂志》2005,24(5):259-264
背景:心血管治疗(如他汀治疗)对二级预防的益处已被充分证明,但是在最有可能从中获益的病人中并未获得最佳应用。从理论上讲,积极应用这些有效治疗应该与基线心血管危险相关。目的:研究医生治疗积极性与患者基线心血管危险的关系。设计、地点及参试者:使用多个互联的保健管理数据库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这些数据库覆盖了安大略140余万老年居民。研究共包括396077例年龄≥66岁,正在接受内科治疗,截至1998年4月1日仍然存活的有心脏病史或糖尿病史韵病人。基线心血管危险用危险校正指数推导产生,据此模拟3年随访死亡概率。主要观察指标:应用他汀的可能性,在校正年龄、性别、社会经济状况及城乡居住状况后,按基线心血管危险进行分层。结果:在该二级预防队列中,仅有75617例病人(19.1%)曾予他汀处方。66~74岁的病人按基线低危、中危和高危进行分组,校正后给予他汀处方的概率分别为37.7%、26.7%和23.4%。年龄每增加1岁,预期3年死亡危险增加1%,而处方他汀类药物的可能性降低6.4%(校正后优势比,0.94;95%可信区间,0.93~0.95)。年龄与基线危险共同影响他汀类处方的概率(P〈0.001)。结论:我们发现,随着基线心血管危险以及预期死亡概率的增加,他汀类药物的处方逐渐减少。因为治疗的获益取决于基线危险性,所以他汀类药物的最大获益只有纳入了最高危的病人后才可能被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2.
背景:肺动脉导管(pulmonary artery catheterization,PACs)已用于指导多种疾病的治疗。但是最近的研究认为,PACs可能会增加住院患者的死亡率。 目的:确定使用PAC是否安全。是否会改善重症患者和心力衰竭复发住院患者的临床预后。设计、地点及参试者:充血性心力衰竭与肺动脉插管作用评估研究(Evaluation Study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and Pulmonary Artery Catheterization Effectiveness,ESCAPE)是一项随机对照试验。试验于2000年1月18日至2003年11月17日在26家医院中的433例患者中进行。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根据临床诊断和PAC指导治疗,另一组仅根据临床诊断指导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目标均为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症状缓解,PAC组的目标还包括肺毛细血管楔压降至15mmHg和右心房压力降至8mmHg。治疗药物无特殊规定,但是不鼓励使用影响心肌收缩力的药物。 主要观测指标:主要终点为出院后6个月内的存活天数,次要终点包括运动耐力、生活质量、生化指标以及超声心动图改变。 结果:疾病的严重程度通过以下指标加以评估:左心室平均射血分数,19%;收缩压,106mmHg;血钠浓度,137mEq/L;血尿素氮,35mg/dL(12.40mmHg);血肌酐,1.5mg/dL(132.6μmol/L)。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颈静脉压和水肿均明显缓解。使用PAC对主要终点出院后6个月内存活天数(133天比135天;风险比[hazard ratio,HR],1.00;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82~1.21;P=0.99)、死亡率(43例[10%]比38例[9%];优势比[oddsratio,OR],1.26;95%CI,0.78~2.03;P=0.35)以及住院天数(8.7天比8.3天;HR,1.04;95%CI,0.86~1.27;P=0.67)无明显影响。PAC组患者住院不良事件更为常见(47[21.9%]比25[11.5%];P=0,04)。未见到与PAC使用相关的死亡事件,住院和30天总死亡率没有差异(10[4.7%]比11例[5。0%];OR,0,97[95%CI。0.38—2.22];P=0.97)。两组患者运动和生活质量均获改善,PAC组具改善更趋明显,这一趋势在随机后各时间点均达到显著水平。 结论:住院期间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降低容量负荷的治疗(不论是否使用Pac)均能显著改善充盈压升高引起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在仔细进行临床评估的基础上加用PAC可增加预期不良事件的发生,但对总死亡率和住院率没有影响。将来的试验应该研究、验证特殊治疗策略的非介入评估方法。以便根据患者存活时间和生存质量评估结果来制定更好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卡维地洛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影响。方法2004年8月至2006年8月门诊及住院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5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3组,3组均接受利尿剂、硝酸酯类药物、ACEI类及地高辛常规治疗,有急性心力衰竭的在急性心力衰竭控制后分组治疗。卡维地洛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上述2种药物。所有患者检查TC、LDL-C、C-反应蛋白(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治疗2个月后复查。对所有患者2年来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统计患者住院次数、住院总日数及病死率。结果各组与治疗前相比较,TC、LDL-C、CRP均有不同程度降低,LVEF则有明显提高;联合治疗组治疗2个月后TC、LDL—C、CRP显著低于卡维地洛组(P〈0.05)。联合治疗组LVEF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组和卡维地洛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住院次数、住院总日数、病死率均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卡维地洛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估计男性和女性糖尿病患者致死性冠心病的相对危险。设计: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汇总分析。数据来源:自1966年至2005年3月间Embase和Medline确认并发表的研究,加上源自亚太队列研究协作组的研究,采用正文词组与MeSH主题词相结合的策略进行检索。综述方法:对入选研究的要求为报告有或无糖尿病的男性与女性致死性冠心病的相对危险比较的估计值。如果对估计值仅做年龄调整(而其它因素来经调整——泽者注),则将该研究排除在外。结果:总共纳入37项2型糖尿病和致死性冠心病的研究,涉及447064例患者。糖尿病患者的致死性冠心病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5.4%比1.6%)。与无糖尿病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发生致死性冠心病的总的相对危险,女性为3.50,95%可信区间为2.70~4.53,显著高于男性患者(2.06,95%可信区间1.81~2.34)。在除外8项仅根据年龄调整的研究后,两性之间危险的差异大大减小,但仍然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汇集29项经多因素调整估计值的研究,总的相对危险比(女性比男性)为1.46(1.14~1.88)。结论:糖尿病相关的致死性冠心病相对危险,女性比男性高出50%。这种额外的冠心病危险可以通过女性糖尿病患者具有更多不利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特点以及倾向于对男性患者更注重治疗的可能偏差来解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立普妥)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强化降脂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70例中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阿托伐他汀30mg/d)和对照组(阿托伐他汀10mg/d),观察患者服药前及服药后12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药物不良作用。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后,治疗组TC、L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发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血管重建、冠心病死亡者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血ALT轻度升高者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阿托伐他汀30mg/d能降低TC、LDL-C水平,明显减少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冠心病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口服氟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组单用氟伐他汀治疗,观察患者心力衰竭、心绞痛、心律失常及死亡等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心力衰竭、心绞痛及死亡的发生率明显减低。结论:冠心病发病存在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等若干危险因素,氟伐他汀联合应用缬沙坦为心血管系统提供更好的保护作用,且无严重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高龄冠心病患者进行强化降脂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70例高龄(1〉75岁)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阿托伐他汀30mg/d)和对照组(阿托伐他汀10mg/a),观察患者服药前及服药后12个月血脂、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药物不良作用。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后,治疗组TC、L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发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血管重建、冠心病死亡者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血ALT轻度升高者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高龄冠心病患者,阿托伐他汀30mg/d能降低TC、LDL—C水平,明显减少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是心血管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冠心病、周围血管病、心血管死亡以及各种原因死亡在高血压患者中均明显升高。与血压正常人相比,高血压男性患者的心衰和脑卒中的危险比(RR)分别为4.0及3.8,女性也相似。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增加一倍,其危险比在男女间分别为2.0及2.2,是高血压的常见和致命性后  相似文献   

9.
David  A.  Morrow  James  A.  de  Lemos  Michael  A.  Blazing  顾佳 《美国医学会杂志》2006,25(4):230-230
背景: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就诊时B型心钠素(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浓度升高可影响其远期死亡率。目前,鲜有资料涉及BNP系列随访检测。 目的:明确ACS患者进入研究时(出院前)BNP浓度、门诊随访4个月时BNP浓度、门诊随访12个月时BNP浓度是否与临床预后有关。 设计、地点及患者:对4497名非ST段抬高ACS患者和ST段抬高ACS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这些患者参加了Atoz试验的Z阶段研究,该研究于1999年至2003年在41个国家的322所急救医院展开。 主要观测指标:2年内全因死亡人数以及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新发病例数。 结果:在进入研究时(出院前)有4266名患者提供了BNP结果,在第4个月时有3618名患者提供了BNP结果,在第12个月时有2966名患者提供了BNP结果。随访期间,230人死亡,163人新发CHF。对患者的年龄、性别、肾功能、高血压、心力衰竭病史以及糖尿病进行校正后发现,BNP水平升高(〉80ps/mL)会继发死亡和CHF,无论是在进入研究时(111[21%]比246[7%];校正后的风险比[hazard ratio,HR],2.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2.0—3.3)、在第4个月时(34[19%]比125[4%];校正后的HR,3.9;95%CI,2.6—6.0)、还是在第12个月时(19[11%]比37[1%];校正后的HR,4.7;95%CI,2.5~8.9)均是如此。BNP水平在第4个月时才有所升高的患者出现死亡或新发CHF的危险增加(10[15%]比105[3%];HR,4.5;95%CI,2.3~8.6)。有些患者在进入研究和第4个月时BNP水平均〈80pg/mL,有些患者在进入研究时BNP水平有所升高。而在第4个月时BNP水平〈80ps/mL,与前者相比,后者出现死亡或新发CHF的危险略有增加(HR,1.7;95%CI,1.0~2.9)。 结论:ACS患者在门诊随访时定期检测BNP水平可预示死亡和新发CHF的风险。BNP水平不断发生改变,可影响远期临床预后,也为改进ACS患者治疗决策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2008AHA/ASA指南中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变化为:基于SPARCL研究证据,新指南进一步扩大了他汀强化干预人群。2006年指南建议:脑卒中合并冠心病或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病的患者,他汀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目标值为〈100mg/dl,对合并多种危险因素的极高危患者LDL—C〈70mg/dl。而2008年指南建议: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或TIA的患者,即使无冠心病病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抗精子抗体(AsAb)与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在不孕、流产中的作用及二者关系,进一步 揭示不孕、流产的病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同时检测345例不孕、流产妇女血清中的AsAb与 EMAb,按AsAb检测结果分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EMAb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原发不孕及自然流产妇女中, AsAb(-)组EMAb阳性率高达16.67%和19.51%,而AsAb(+)组EMAb阳性率高达43.64%和42.86%,显著高于 AsAb(-)组(P<0.01,P<0.05)。继发不孕妇女中AsAb(-)组EMAb阳性率为18.18%,AsAb(+)组EMAb阳性率 为32.2%,二者无显著性差异(0.01>P>0.05)。结论原发不孕及自然流产妇女中因个体免疫反应差异使某些 人易对体内、外物质发生免疫反应而产生抗体,从而导致不孕或流产。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本题选择N,N′-二甲基亚硝基脲(DMNU),N,N′-二乙基亚硝基脲(DENU),及其类似物N,N′-二甲基亚硝基硫脲(DMNTU)、N,N′-二乙基亚硝基硫脲(DENTU)为代表,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水解反应速度、脂溶性(HPLC的logk′值)、水解产物和致突变能力。证明了硫脲的脂溶性大于脲的脂溶性。DMNTU对TA100菌株的致突变能力最强,其它较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联合抚触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黄疸及睡眠的影响。方法将经阴道顺产分娩的正常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水疗联合抚触组)50例,对照组(单纯沫浴组)50例。①测定两组10日、28日的体重、身长、上臂围;②观察记录胎便转黄时间,测定皿清胆红素;③记录24h睡眠时间。结果两组新生儿10日、28日体重、身长、上臂同增长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5日时,胎便转黄时间及黄疸指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睡眠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水疗联合抚触可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能加速胎粪的早排出,减轻生理性黄疸程度,有效地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0.
论述足月妊娠分娩的发动和维持依靠气的推动、温煦、气化、固摄功能和血的营养、濡润功能。顺利分娩既要气血充足,还要气顺血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调补气血,是促进产程,预防难产的重要手段。实验研究结果阐明调补气血中药加强产力、促进产程主要是从改善产妇全身情况,提高机体抗应激、抗疲劳、耐缺氧能力,即所谓使产妇气血充足调和,充分发挥气血在分娩过程中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