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南京市城区居民膳食状况以及膳食模式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方法 2007年6—9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法,对南京市2个城区7个社区3376名30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调查。利用膳食平衡指数(DBI)构建膳食模式。结果超重肥胖患病率在性别(χ2=14.983,P=0.000)、年龄组(χ2=35.925,P=0.000)、受教育程度(χ2=23.946,P=0.000)及家庭总收入(χ2=16.979,P=0.000)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与理想膳食模式相比,非理想膳食模式中超重肥胖比例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性别分层后,男性非理想模式中超重肥胖比例较高,是理想膳食模式的1.335倍(95%CI 1.003~1.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经多因素调整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OR=1.339,95%CI1.004~1.786,P=0.047)。结论膳食模式与超重肥胖之间存在相关,理想膳食模式对控制人群的超重肥胖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上海社区成年人群超重肥胖与不同膳食模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1535名18岁以上成年人进行膳食频率问卷调查。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标准诊断超重和肥胖。利用因子分析确定主要的膳食模式,继而讨论对超重肥胖有潜在影响的膳食模式。结果因子分析得到4种主要的膳食模式,分别是西方食物型膳食模式、高蛋白高钙型膳食模式、水果零食型膳食模式和主食蔬菜型膳食模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无论是否控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混杂因素,主食蔬菜型膳食模式高4分位数组(Q4)相对于低4分位数组(Q1)都显示较高的肥胖患病风险(调整前OR=2.76,P0.01;调整后,OR=2.67,P0.01)。碳水化合物在三大营养素供能比中的贡献率结果显示,主食蔬菜型Q4组远高于Q1组(43.9%vs.34.3%,P0.01),主食蔬菜型Q4组能量的平均摄入水平是Q1组的1.96倍。结论主食蔬菜型膳食模式是肥胖的危险因素,其原因可能与主食蔬菜型膳食模式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成都市学龄儿童膳食模式与其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选取1 010例成都市7~12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儿童的基本信息、膳食数据及生活方式信息。通过因子分析法建立儿童的膳食模式。同时对儿童进行体格测量,计算儿童的体重指数(BMI)并判断其超重肥胖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膳食模式与超重肥胖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提取了成都市儿童的3种膳食模式:模式1与饮料、冰淇淋、西式快餐等的高摄入量相关;模式2以豆类、薯类、全谷物、乳类及其制品等为主要食物;模式3与蔬菜、水果的高摄入量相关。在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模式2得分越高,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越低(OR值: 0.59, 95%CI: 0.39~0.90, P = 0.04);模式1和模式3与儿童超重肥胖无关。结论 儿童的膳食模式会对其超重肥胖产生影响,应加强对儿童青少年的营养教育,指导其选择健康的膳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上海社区成年人群超重肥胖与不同膳食模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1535名18岁以上成年人进行膳食频率问卷调查。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标准诊断超重和肥胖。利用因子分析确定主要的膳食模式,继而讨论对超重肥胖有潜在影响的膳食模式。结果因子分析得到4种主要的膳食模式,分别是西方食物型膳食模式、高蛋白高钙型膳食模式、水果零食型膳食模式和主食蔬菜型膳食模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无论是否控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混杂因素,主食蔬菜型膳食模式高4分位数组(Q4)相对于低4分位数组(Q1)都显示较高的肥胖患病风险(调整前OR=2.76,P<0.01;调整后,OR=2.67,P<0.01)。碳水化合物在三大营养素供能比中的贡献率结果显示,主食蔬菜型Q4组远高于Q1组(43.9%vs.34.3%,P<0.01),主食蔬菜型Q4组能量的平均摄入水平是Q1组的1.96倍。结论主食蔬菜型膳食模式是肥胖的危险因素,其原因可能与主食蔬菜型膳食模式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3种常用统计学方法构建上海市社区成年居民膳食模式,并鉴定与超重肥胖有关的膳食模式。方法 对上海市2012年冬至2014年秋膳食调查中,2 812名研究个体4个季度4 d的24 h膳食回顾调查数据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以及综合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合法来确定主要的膳食模式,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讨论其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控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运动情况、能量等混杂因素后,因子分析中水果饮料型膳食模式相对于传统型膳食模式显示较高的超重风险(OR=1.25,P=0.04),高蛋白型膳食模式相对于主食型膳食模式显示较低的肥胖风险(OR=0.77,P=0.01);而采用综合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的结合法则显示,传统型膳食模式相对于均衡膳食模式显示较低的肥胖风险(OR=0.82,P=0.04)。结论 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以及两者结合法均可用来分析膳食模式,为进一步鉴定疾病相关膳食模式提供帮助,因子分析和结合法比聚类分析则相对更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儿童膳食模式和认知状况与肥胖、超重的相关性,为预防儿童肥胖、超重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17年2月-2019年2月随机抽取杭州市278例7~12岁儿童为调查对象。观察比较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儿童肥胖、超重情况及儿童膳食模式因子载荷,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膳食模式、认知状况与肥胖、超重的相关性。结果 278例儿童肥胖检出率为8.63%(24/278),超重检出率为11.51%(32/278)。男生肥胖、超重率均明显高于女生,父母亲BMI≥25 kg/m^2儿童的肥胖、超重率均明显高于父母亲BMI<25 kg/m^2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儿童的3种膳食模式:模式1与饮料、油炸食品、西式快餐等的高摄入量有关,模式2与豆类、薯类、乳类及其制品等的高摄入量有关,模式3与水果、蔬菜等的高摄入量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膳食模式2的得分越高,其肥胖、超重率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膳食模式1、3得分与其肥胖、超重之间的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高的膳食认知水平可以明显降低其肥胖、超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膳食模式、认知状况与其肥胖、超重发生情况有一定相关性,提高儿童膳食认知水平,加强儿童合理膳食模式教育,可以有效降低其肥胖、超重率,对预防儿童肥胖、超重,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泸州市青少年膳食模式与超重和肥胖的关系,为青少年的膳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于泸州市抽取3 869名青少年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膳食习惯,并通过膳食频率法获取调查对象近1年内摄取各种食物的频率以及每次的摄入量;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泸州市青少年的膳食模式,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讨青少年膳食模式与超重肥胖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泸州市青少年存在3种膳食模式,分别为蔬菜水果膳食模式,速食食品膳食模式以及主食肉类膳食模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与速食食品膳食模式高分组相比,随着分值的降低,肥胖发生的风险增加(中高分组OR=0.59, 95% CI: 0.36~0.97, P=0.041;中低分组OR=0.60, 95% CI: 0.36~0.99, P=0.046)。结论  青少年的膳食模式和肥胖之间有相关性,相关部门应加强健康教育和膳食干预,优化青少年膳食模式,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中国7城市学龄前儿童膳食模式与超重肥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国7城市学龄前儿童膳食模式与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采取立意抽样和整群随机抽样选取7城市学龄前儿童801名,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其一般人口社会学情况,采用24h膳食回顾法收集膳食资料。结果:共确定了3种膳食模式:模式1与猪肉、动物内脏、油类、盐/咸味食品、豆类、大米类、薯类以及蔬菜类的高摄入量相关;模式2与动物内脏、水果类、油类、盐/咸味食品的高摄入量相关;模式3与动物内脏、家禽类、面粉类的高摄入量相关。膳食模式受地域、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是否挑食、外出就餐次数、体力活动、是否超重肥胖等因素影响。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模式1是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OR=2.060),模式3在一定范围内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OR=0.432)。结论:膳食模式与超重肥胖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长沙市岳麓区18~64岁成年居民膳食模式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针对性开展营养教育和营养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2020年中国居民食物消费状况调查中的调查对象基本信息、过去一个月食物制品食用频率资料、过去一周在外就餐资料,以及膳食数据和身高体重数据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饮食习惯的超重/肥胖率差异;运用因子分析法建立膳食模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膳食模式与超重/肥胖的关系。结果 共计278名居民纳入调查分析,平均年龄(41.03±12.01)岁,超重89人(32.01%)、肥胖11人(3.96%)。因子分析共提取6种膳食模式,分别为传统膳食模式、动植物蛋白模式、奶类果蔬模式、小吃零食模式、西方膳食模式和速食酒饮模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水果奶类模式(OR=0.242, 95%CI:0.096~0.607,P=0.003)、速食酒饮模式(OR=0.345, 95%CI:0.134~0.889,P=0.028)与成年居民超重/肥胖发生风险呈负相关,小吃零食模式(OR=2.894, 95%CI...  相似文献   

10.
田颖  江国虹  常改  杨溢  李志红  高捷  柳红梅 《职业与健康》2009,25(24):2662-2665
目的了解天津市居民超重(肥胖)患者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分析天津居民超重(肥胖)与膳食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已经建立的天津市慢性非传染病综合示范社区中随机抽取1542户,共2886人,分别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并采用称重法和24h回顾法对调查对象进行膳食调查。结果能量、蛋白质、脂肪摄入越高,人群超重(肥胖)的患病风险越高。随着膳食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的增加,人群患超重(肥胖)风险降低。膳食纤维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膳食纤维日摄入量不低于20g,可以降低患超重(肥胖)的风险。每天摄入蔬菜、水果≥500g可以预防超重(肥胖)。热能和16种营养素摄人量中,热能、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锌、铁、膳食纤维、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与每人每天营养素标准供给量(RD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膳食宝塔相比,超重肥胖患者膳食中蔬菜水果、奶类、豆类摄入不足,鱼虾类、畜肉类摄人过多,食盐和油脂的摄入量严重超标。结论天津市居民膳食结构与肥胖率升高有内在联系,所以要针对性地改进膳食结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广东省成人居民膳食模式与血清尿酸的关系。方法 使用 2015 年广东省慢性病及营养监测数据,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东省成人居民进行个人基本情况调查、一般体检、实验室检查和膳食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广东省成人居民的膳食模式,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各膳食模式与血清尿酸的关系。 结果 本次研究得到5种广东省成人居民膳食模式:盐酱油膳食模式、水果奶类膳食模式、糖类水产类膳食模式、红肉谷薯类膳食模式、酒饮料膳食模式。不同膳食模式的广东省成人居民血清尿酸差异和高尿酸血症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血清尿酸均值最高的膳食模式为酒饮料膳食模式(355.31 μmol/L),均值最低的膳食模式为水果奶类膳食模式(329.26 μmol/L),高尿酸血症检出率最高的膳食模式为糖类水产类膳食模式(30.07%),最低的膳食模式为水果奶类膳食模式(23.1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糖类水产类膳食模式(OR=2.25,95%CI:1.19~4.27)和酒饮料膳食模式(OR=2.76,95%CI:1.34~5.71)均为高尿酸血症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水果奶类膳食模式可能与血清尿酸水平的降低及较低的高尿酸血症检出率有关,是预防高尿酸血症提倡的膳食模式。糖类水产类膳食模式和酒饮料膳食模式与血清尿酸水平升高密切相关,是高尿酸血症患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膳食模式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性。方法开展膳食调查和一般情况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和膳食模式分析超重与肥胖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557名调查对象提取4种膳食模式:主食型膳食模式,占31.24%;动物型膳食模式,占28.01%;植物型膳食模式,占21.01%;"蛋豆"型膳食模式,占19.74%。4种膳食模式在超重、肥胖组和正常组的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5,P<0.05)。膳食模式分析则显示,植物型膳食模式与超重、肥胖的发生呈负相关(OR=-1.80,P>0.05)结论超重、肥胖的发生发展与特定膳食模式有关。  相似文献   

13.
14.
分析宁夏银川、吴忠两市7~18岁儿童青少年膳食知识水平和饮食模式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控制提供合理的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3年9月在银川、吴忠两市抽取儿童青少年3 910名,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0.1%,5.8%.男生超重、肥胖率(12.5%,7.4%)均高于女生(7.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4.86,17.70,P值均<0.01).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的超重率分别为13.8%,10.3%,6.9%,肥胖率分别为11.1%,5.2%,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 206.27,3 540.96,P值均<0.0l).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青少年高膳食知识水平可降低超重肥胖的发生率(OR=0.71,95%CI=0.52~0.97,P=0.03).因子分析共确定3种饮食模式:模式1与油炸食品、高能量零食、含糖软饮料、西式快餐、在外就餐有关;模式2与鲜奶、早餐、蔬菜、水果有关;模式3与吃饭速度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肥胖在模式3中的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吃饭速度适中与超重和肥胖呈负性相关(OR=0.59,95%CI=0.47~0.74).结论 儿童青少年膳食知识水平及饮食模式与超重肥胖存在一定的关联.提高儿童青少年知识水平可降低超重肥胖率,改变饮食行为方式可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探讨孕前超重/肥胖孕妇膳食模式特点及膳食摄入状况。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分娩的147名具有完整产检资料,年龄18~45岁的单胎,孕前超重/肥胖(BMI≥24 kg/m~2)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食物频率法和24 h膳食回顾法在孕早期对超重/肥胖孕妇进行膳食调查,最后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孕前超重/肥胖孕妇的膳食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获得5个膳食模式,分别为水果蔬菜模式(以蔬菜类、水果类、豆制品和奶制品为主)、咸菜/泡菜模式(以咸菜、泡菜和甜点类为主)、海鲜禽蛋模式(以虾蟹、贝类、鱼类和禽蛋类为主)、主食模式(以米面类和肉类为主)、果汁饮料模式(以各种果汁饮料、坚果类为主),并计算出各膳食模式孕妇平均摄入量,然后与膳食宝塔推荐摄入量进行对比。结论超重/肥胖孕妇水果摄入量超高。建议备孕妇女注意控制体重,注意合理、适当膳食摄入,对孕妇进行个体化管理指导,养成科学的膳食习惯,避免孕期增重过多、妊娠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并使用儿童青少年膳食指数评价成都市中小学生的膳食质量,分析膳食整体质量与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 以当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为依据,结合我国儿童饮食特点,选择12个元素构成儿童青少年膳食指数.参照平衡膳食宝塔的推荐摄入量,对成都市l 997名7~15岁儿童青少年膳食摄入状况进行评分.同时比较不同膳食质量水平的调查对象间身体成分指标——体脂百分比(PBF)、脂肪组织指数(FMI)和去脂组织指数(FFMI)的差异.结果 调查人群平均膳食指数得分为(59.36±11.50)分,其中13 ~ 15岁年龄组膳食整体质量最差.比较不同膳食质量水平组的身体成分指标,以7~9岁儿童中等膳食质量水平组的PBF最高(P=0.04),10~12岁儿童高膳食质量水平组的FFMI最低(P=0.002).结论 建立的膳食指数评价体系能反映儿童青少年膳食质量水平,成都市儿童青少年的膳食状况有待提高;膳食整体质量与超重/肥胖存在一定程度相关,但尚需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学龄前超重、肥胖儿童家庭膳食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学龄前超重、肥胖儿童家庭膳食情况,分析其家庭膳食结构和营养,提出合理膳食建议。【方法】以市区两所幼儿园3~6岁超重、肥胖儿童90例为对象,随机抽取同年龄正常体重儿童66例为对照组,进行4 d家庭膳食调查,使用儿童青少年营养评估软件系统进行运算,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各项膳食结构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超重或肥胖儿能量摄入量、蛋白质摄入量和脂肪摄入量高于体型正常儿,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则低于体型正常儿;超重或肥胖儿谷类提供的能量低于正常体型儿,优质蛋白质摄入量高于正常体型儿。【结论】超重及肥胖儿童家庭膳食营养配餐不合理,家庭膳食中应适当减少动物性食品,合理增加谷类、薯类、豆类食品和绿色蔬菜、水果是降低超重或肥胖儿童体重,预防儿童肥胖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成年居民超重、肥胖流行情况及其与主要慢性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朝阳区13个街乡18岁以上常住居民共39 000人进行问卷调查和身体测量。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居民间超重率及肥胖率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BMI人群的主要慢性病指标的差异,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超重肥胖与慢性病的关系。结果 朝阳区成人超重率为38.97%,肥胖率为19.66%;城市居民超重率(χ2 = 114.74,P<0.05)、肥胖率(χ2 = 373.83,P<0.05)低于农村居民;男性超重率(χ2 = 101.55,P<0.05)、肥胖率(χ2 = 22.37,P<0.05)高于女性,超重组患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的风险是正常组的1.50~1.84倍,肥胖组患病风险是正常组的2.06~3.20倍。超重、肥胖组患1种、2种、3种疾病的聚集率均高于体重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朝阳区居民超重肥胖流行状况严重。随着BMI水平的升高,成人患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风险升高,应积极开展超重肥胖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江苏省镇江市≥35岁居民超重肥胖现状及其与高血压患病的关系,为高血压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在镇江市7个辖市区监测点抽取的2 520名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镇江市≥35岁居民的超重率、肥胖率和腹型肥胖率分别为37.9%、11.0%和54.6%;其中男性超重率(42.1%)高于女性(34.1%),男性肥胖率(9.5%)高于女性(1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腹型肥胖率(54.5%)与女性(5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年龄居民比较,居民超重率和腹型肥胖率均随年龄的增长呈增高趋势(P<0.05);镇江市≥35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38.3%,男、女性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42.1%(506/1 203)、34.8%(458/1 317);不同体重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比较,超重(45.1%)、肥胖(62.3%)居民均高于正常体重居民(27.9%),腹型肥胖居民(47.2%)高于非腹型肥胖居民(2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调整年龄和性别后,超重、肥胖、腹型肥胖居民患高血压的危险性分别为正常体重居民的2.06、4.67、2.19倍(OR=2.06、4.67、2.19),既超重肥胖又有腹型肥胖的居民患高血压的危险性是体重正常且无腹型肥胖居民的3.17倍(OR=3.17)。结论镇江市≥35岁居民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率较高,既超重肥胖又有腹型肥胖的居民患高血压的风险最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体型人群中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治疗控制率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对江苏省成年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t检验、F检验分析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OR值及95%CI。结果 江苏省成年居民BMI≥24/中心性肥胖率高达47.6%。BMI≥24/中心性肥胖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分别为51.2%、60.6%、54.3%,均高于其他体型人群。BMI<18.5/非中心性肥胖人群的高血压治疗控制率最高,为60.0%。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调整年龄、收入、文化程度及吸烟饮酒状况后,与BMI = 18.5~23.9/非中心性肥胖相比,BMI≥24/中心性肥胖的人群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3.111倍(aOR = 3.111,95%CI = 2.665~3.632)。BMI = 18.5~23.9/中心性肥胖人群以及BMI≥24/中心性肥胖人群高血压治疗控制不良风险显著增加,调整OR值分别为0.362(95%CI = 0.155~0.845)和0.579(95%CI = 0.394~0.851)。结论 江苏省成年居民BMI≥24/中心性肥胖率较高,且高血压患病风险最高,中心性肥胖增加高血压治疗控制不良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