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患有重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早产儿撤机后使用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的效果,以确定NHFOV是否可提高撤机成功率.方法 选择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胎龄28~35周、需要有创呼吸支持并且在生后3周内撤机的重度NRDS早产儿,共入选65例,撤机后随机分为NHFOV组(34例)和NCPAP组(31例),若应用这两种方式不能维持则需再次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主要观察指标为撤机成功率、失败原因分析以及使用无创呼吸支持后1、12、24、48、72 h血气中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aO2/氧浓度(FiO2).结果 NHFOV组撤机成功率为85.29%,高于NCPAP组的61.29% (P<0.05).两组总用氧时间、气胸、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颅内出血发生率(Ⅲ度及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撤机后的早产儿,使用NHFOV比NCPAP有更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呼吸暂停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呼吸暂停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6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和相关治疗及治疗效果.结果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5例,发生率为24.2%,早产儿发生呼吸暂停38例,发生率为61.3%(其中5例为呼吸窘迫综合征继发呼吸暂停).治愈32例,死亡7例,放弃治疗9例.结论 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主张早期使用固尔苏和nCPAP通气,对早产儿呼吸暂停应加强监护和巡视以早期发现早期处理,以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和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早期应用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asal 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 nHFOV)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作为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初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住院治疗的86例RDS早产患儿,随机分为nHFOV组(n=44)及nCPAP组(n=42)。分析比较两组患儿初始治疗失败率、呼吸支持治疗相关数据、病死率及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 nHFOV组初始治疗失败率、BPD发生率、总通气时间、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均明显低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后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 相似文献
4.
5.
探讨间歇正压通气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有创呼吸机脱机拔管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极低体重儿
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患儿在拔除气管导管后立即使用婴儿呼吸机进行间歇正压通气,对照
组使用面罩氧,比较两组机械通气相关指标、治疗后血气分析结果及乳酸水平变化情况及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
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拔管后呼吸暂停时间及拔管后发绀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p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O2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血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发生腹胀、胃潴留,呼吸道干燥及返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结论 鼻塞间歇正压通气能显著逆转缺氧及二氧化碳蓄积,利于顺利撤离有创呼吸机,且不增
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on-invasive high-frequency oscillation ventilation,NHFOV)与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肺部超声在极低出生体重儿无创通气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4月—2022年4月九江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极低出生体重儿需行无创通气治疗的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采用肺部超声及胸部X线检查。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肺部超声评分,不同X线分级下极低出生体重儿与肺部超声的相关性,肺部超声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使用无创通气监测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行肺部超声检查可见极低出生体重儿双肺评分为(28.69±7.58)分,左肺评分为(14.68±2.83)分,右肺评分为(14.21±3.10)分,双侧肺评分为(13.97±3.20)分;当X线分级越高,肺部超声评分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显示,二者呈正相关(r=0.859,P<0.05);R OC曲线结果表明,肺部超声在极低出生体重儿无创通气监测中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当肺部超声评分为12.75分时,预测敏感度为87.16%,特异度为63.79%,AUC值为0.870。结论 肺部超声在极低出生体重儿无创通气监测应用中预测价值较高,其预测结果与X线分级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NCPAP)治疗极低体重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确诊极低体重儿RDS24例,早期应用NCPAP,全部病例均加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同时行其他综合治疗,观察上NMCPAP前后4~6 h,24h,48h临床及血气变化.结果:RDS组治疗4~6 h后氧合已显著改善,FiO2下降,a/A上升,呼吸困难减轻,24h后FiO2继续下降,PaO2维持在稳定水平,a/A继续上升;PaO2治疗4~6 h开始下降,24h后差异更为明显.48 h后全部病例临床症状均基本消失,仅1例治疗无效行CMV通气.结论:早期应用NCPAP,早期配合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可有效治疗极低体重儿RDS,且并发症少,可很好改善极低体重儿RDS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11.
黄晓虹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6):654-655
目的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病及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取50例RDS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和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55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男性发病率较女性明显增高,剖宫产、前置胎盘、胎盘早剥、母亲患妊高征、宫内窘迫是RDS的易感因素;有胎膜早破史、母亲有产前感染史,发病率明显降低;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GC)、生后即预防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可预防和减少RDS的发病。低Apger评分,发病时间早,上机前低氧血症和酸中毒严重,Ⅲ级、Ⅳ级X线表现,并发肺出血和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影响RDS预后的高危因素。结论防治早产,避免RDS发病及影响预后的各种高危因素;预防性和治疗性应用PS可有效减少RDS发病率和降低RDS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和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5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HFOV组33例,DuoPAP组32例。比较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无创呼吸支持前、无创呼吸支持后1、12、24、48、72 h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氧合指数(OI),72 h内呼吸暂停发生率、有创呼吸支持率、无创呼吸支持时间、总用氧时间、猪肺磷脂注射液重复使用率、肺气漏、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两组患儿性别、出生体质量、发病时间、胎龄、产前使用激素情况、猪肺磷脂注射液使用时间、剖宫产率及RDS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PaC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O2、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PaO2、PaCO2及O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和时间在PaCO2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别和时间在PaO2及OI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NHFOV组呼吸暂停发生率低于Duo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HFOV组与DuoPAP组有创呼吸支持率、无创呼吸支持时间、总用氧时间、猪肺磷脂注射液重复使用率、肺气漏、BPD、NEC、PVL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RDS的初始治疗中,NHFOV与DuoPAP相比可以更好减少CO2潴留和呼吸暂停发生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安全有效的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积极有效的临床管理方法,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住的29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资料。结果29例患儿中21例治愈出院,3例好转后自动出院,5例死亡,抢救成活率82.8%。结论把握好呼吸管理、感染管理、胃肠道管理的治疗重点,可以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陕西医学杂志》2019,(11)
目的:探讨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初始治疗中的通气效果。方法:88例NRDS患儿,采用随机排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儿均常规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44例观察组采用nHFOV,44例对照组采用nCPAP,比较两组患儿实施不同通气方式对初始治疗效果、临床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在血氧分压(PaO_2)、pH值上显著比对照组高(t=11.603、5.616,P<0.05),在氧合指数(OI)、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上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t=11.92、10.017,P<0.05);观察组在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发作时持续时间、症状完全消失时间上显著比对照组低(χ~2=4.166,t=29.715,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1.36%)与对照组(18.18%)相比无统计学差异(χ~2=0.812,P>0.05)。结论:将nHFOV应用于治疗NRDS患儿,能显著改善临床OI指数、血气分析PaO_2、PaCO_2及pH值,减少呼吸暂停次数及时间,且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病及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对新生儿监护病房收治的发生RDS和未发生RDS的VLBWI各4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宫内窘迫及出生窒息是RDS的易感因素;有胎膜早破史、产前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生后预防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可减少RDS发生率;患儿上呼吸机前发生酸中毒和并发动脉导管未闭、肺出血及肺部感染是影响RDS预后的高危因素。结论:VLBWI发生RDS及预后受多因素影响,应避免VLBWI发生RDS的各种易感因素及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RDS发生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无创机械通气 (NIV) 用于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价值.方法 对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本院早期ARDS 30例患者,用NIV对患者进行呼吸支持.患者在出现气管插管指征时,则予以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最终28例患者完成NIV治疗,观察患者NIV前及后2h、8h、12h 生命体征、血气、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 (APACHE II ) 评分变化.结果 患者上机后2h、8h、12h pH、PaO2、SaO2、OI、APACHE II与上机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V能改善早期ARDS患者氧合状况,避免有创机械通气及并发症的发生,是早期ARDS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探讨无创高频振荡通气( NHFOV)在新生儿作为拔管后呼吸支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分析需要高频振荡辅助通气并应用NHFOV作为下一级呼吸支持治疗的2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统计应用NHFOV作为拔管后呼吸支持的成功率,并分析应用NHFOV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0例患儿中17例应用NHFOV成功拔管,成功率为85.0%。应用NHFOV血气二氧化碳均值为(44±3.8) mmHg;颅内出血率为5.0%,纠正胎龄36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为12.5%,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率为5.0%,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率为6.25%,产后糖皮质激素应用率为0。结论 NHFOV作为拔管后呼吸支持,具有较高的拔管成功率,并发症未见明显增加,推测NHFOV是一种新型的安全有效的呼吸支持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