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尤其是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使口腔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感染率增加。本文旨在对HIV感染相关的HPV口腔流行病学特征和基因型分布等方面的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牙周机械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疱疹病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纵向观察慢性牙周炎患者(chronic periodontitis,CP)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龈沟液中两种疱疹病毒检出率的变化,分析疱疹病毒与牙周炎症的关系,为评价牙周炎治疗效果及判断预后提供一个微生物学手段.方法 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n-PCR)技术,检测13例CP患者牙周机械治疗前、治疗后2周、2个月、4个月时龈沟液中的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EB病毒1型(Epstein-Barr vires-1,EBV-1),并分析两种病毒检出率的变化.结果 CP患者在牙周机械治疗后2个月和4个月的菌斑指数、探诊深度和出血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但治疗后4个月的菌斑指数、探诊深度和出血指数均较治疗后2个月显著升高(P<0.05).CP患者治疗前HCMV、EBV的检出率分别为42%(33/78)、14%(11/78);EBV阳性位点多伴有HCMV感染,11个EBV(+)的位点中9个位点伴HCMV(+).HCMV、EBV检出的位点多是深牙周袋位点,14个深牙周袋位点中13个HCMV(+);11个EBV(+)位点中9个为深牙周袋位点.CP患者在治疗后2周时HCMV、EBV的检出率降至最低(分别为8%、0);治疗后2周、2个月、4个月HCMV和EBV的检出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HCMV在治疗后2个月的检出率(15%)较治疗后2周时(8%)回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3).结论 疱疹病毒感染在CP发病中可能有一定作用;CP患者在牙周机械治疗后疱疹病毒的变化早于临床指标的变化,治疗后2个月内即应开始定期复查、复治.  相似文献   

3.
近来在牙周炎患者炎症位点研究中,发现人巨胞病毒、EB病毒和多种疱疹病毒共同感染的情况,且疱疹病毒检出率与龈下牙周致病菌数量及牙周临床指数间存在相关关系。因此,本文就疱疹病毒与牙周炎的相关关系及其致病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慢性牙周炎是人类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目前其公认的主要致病菌为牙龈卟啉单胞菌。在牙周病位点中可检测到多种病毒株,病毒和细菌病原体联合作用的感染机制复杂,牙龈卟啉单胞菌与多种病毒有交互作用的特性,牙周病的迁延不愈以及与多种系统性疾病相关的特性可能与此相关。本研究就牙龈卟啉单胞菌对病毒相关性疾病的促进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牙周病连同病毒性疾病感染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近来在牙周炎患者炎症位点研究中,发现人巨胞病毒、EB病毒和多种疤疹病毒共同感染的情况,且疤疹病毒检出率与龈下牙周致病菌数量及牙周临床指数间存在相关关系.因此,本文就疱疹病毒与牙周炎的相关关系及其致病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逆行性牙髓炎中疱疹病毒和五种牙周致病菌的关系。方法:采集38例逆行性牙髓炎患牙的龈下菌斑和牙髓组织样本,应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样本中5种牙周致病菌:伴放线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A.a),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P.i),福赛坦氏菌(Tannerella forsythensis,T.f),齿垢密螺旋体(Treponema denticola,T.d)的检出率.同时应用巢式PCR方法检测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EB病毒1型(Epstein-Barr virus-1,EBV-1)的检出率.应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和相关性检验。结果:龈下菌斑和牙髓组织中EBV-1和HCMV混合感染的检出率具有相关性。牙髓组织中检出3~5种致病菌的样本中EBV-1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未检出致病菌的样本(P〈0.05),且疱疹病毒阳性样本中感染3~5种牙周致病菌的样本所占比例高于感染两种及两种以下致病菌样本的比例。结论:EBV-1和HCMV之间,以及牙周致病菌和疱疹病毒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协同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来在牙周炎患者炎症位点研究中,发现人巨胞病毒、EB病毒和多种疱疹病毒共同感染的情况,且疱疹病毒检出率与龈下牙周致病菌数量及牙周临床指数间存在相关关系。因此,本文就疱疹病毒与牙周炎的相关关系及其致病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9.
慢病毒载体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逆转录病毒载体,能稳定且高效地转染分裂细胞和非分裂细胞,已成功应用于临床,并逐渐应用于其他生物医学领域。本文从慢病毒载体的分子构造、遗传毒性、细胞工程应用及转基因动物模型应用方面就慢病毒载体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人乳瘤病毒16型和EB病毒感染与口腔鳞癌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为21例口腔鳞癌及癌旁正常组织成对标本中的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和EB病毒(EBV)DNA作检测。结果口腔鳞癌和癌旁正常组织HPV16DNA阳性率分别为52.4%和14.3%,EBV为85.7%和33.3%,HPV16和EBV均为阳性者分别为47.6%和9.5%,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间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口腔粘膜HPV16或EBV感染均与口腔鳞癌发生有关。HPV16和EBV在口腔粘膜感染可能有协同致口腔鳞癌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口腔科病毒交叉感染状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目的 对口腔科的病毒交叉感染情况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分别应用5种不同的消毒方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阳性血清污染的口腔科器械进行消毒处理,分别检测消毒前后HBsAg、HBV-DNA和抗-HCV、HCV-RNA的情况。结果 5种消毒均能有效清除所污染病毒的特异性蛋白(HBsAg、抗-HCV)和核酸(HBV-DNA、HCV-RNA)。结论 消毒后的器械不应该是口腔科病毒交叉  相似文献   

12.
13.
巨细胞病毒(CMV)是一种常见的机会性感染病毒。近年来研究表明,CMV感染与机体免疫状态密切相关,机体免疫功能缺陷或抑制的患者,CMV可引起口腔阿弗它样溃疡,急性牙周炎等口腔病损。本文就与CMV感染有关的口腔损害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侯炜  龙星 《口腔医学》2000,20(4):180-181
目的:研究口腔鳞癌与人乳头瘤病毒(HPV)、孢疹病毒I型(HSV-I)和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关系。方法:采用斑点杂交和PCB技术检验32例口腔鳞癌、14例口腔白斑和10例正常口腔粘膜中HPV16、HSV-I及HCMVDNA。结果:在正常口腔粘膜、白斑及口腔鳞癌中HPV16、HSV-1及HCMVDNA感染率分别为0%、35.7%、50.0%、40.0%、50.0%、43.3%和0%、14.3%、28.1%,口腔鳞癌及白斑组织中HPV16-DNA的检出率均高于正常口腔,且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但HSV-I和HCMVDNA在口腔疾患中的检出率与正常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HPV16感染与口腔鳞癌的发生相关;HSV-I和HCMV可能参予口腔鳞癌的发生及发展,并且与HPV16有协同致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人乳头瘤病毒和人巨细胞病毒与口腔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人乳头瘤病毒(HPV16)DNA和人巨细胞病毒(HCMV)DNA,探讨HPV16和HCMV与口腔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HPV16DNA和HCMVDNA,采用2%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检测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HPV16DNA和HCMVDNA。结果:6例口腔白斑中,HPV16DNA的阳性率为16.7%,HCMVDNA为16.7%,16例口腔鳞癌组织HPV16DNA的阳性率为31.3%,HCMVDNA为25%,例正常组织均未检测出。结论:4HCMV与HPV16在口腔癌的发生中具有协同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17.
[摘要]随着病毒转染技术的发展,运用病毒转染骨组织细胞的方法来研究骨组织代谢及其相关的基因治疗已经越来越热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运用病毒在体内外转染骨组织细胞的研究进展,为选择最合适的病毒载体及最佳的转染方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研究骨组织细胞的调控机制及代谢提供更有效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RT-PCR在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检测及分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抗体检测及RT-PCR对89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进行基因检测,比较其阳性率,同时对6种野生型MuV基因型进行研究。结果:其中28例检测为阳性结果,RT-PCR可以检测出0.001 TCID50的流行性腮腺炎病毒,27例(96.4%)可以检测到腮腺炎病毒的RNA,仅仅8例(28.6%)在血清中检测到腮腺炎IgM。在阳性标本中可以检测出G1、G2、H1、H2、D1和C等基因型。结论:RT-PCR技术在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治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病毒性肝炎与牙科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性肝炎为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可通过血液、唾液等体液传染.近来发现数种新的肝炎病毒,并发现多数肝炎病毒可在牙科中传染。本文通过对不同种类肝炎病毒与牙科关系资料的分析,分别对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特点及其与牙科感染的关系加以综述,提示牙科医务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病毒性肝炎在牙科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20.
HIV感染者牙周炎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对艾滋病患者广泛应用了高活性抗病毒治疗,病人的寿命得以延长,同时也发现(HIV)感染者牙周病的发病及进展情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如非典型性牙周病减少,而更多的是常见牙周病。HIV^+,患者牙周病的发生发展与细菌、病毒、真菌等多种微生物感染有关,虽然其细菌组成与HIV^-患者牙周病的组成相似,但病毒与真菌的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