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行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36例;25~72岁,平均(44.7±15.3)岁。结果:37例行腹腔镜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肿瘤直径(44.6±20.3)mm;12例采用Kimura法行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LSPDP),肿瘤直径平均(29.5±20.2)mm。21例良性、交界性及低度恶性肿瘤行腹腔镜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肿瘤直径平均(47.5±21.2)mm,其中8例肿瘤直径≤40 mm,13例>40 mm;10例良性、交界性及低度恶性肿瘤患者行LSPDP,肿瘤直径平均(45.8±16.3)mm,其中8例肿瘤直径≤40 mm,2例>40 mm。两组患者肿瘤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良性、交界性及低度恶性胰腺肿瘤患者,肿瘤直径>40 mm时,多与脾脏动静脉关系密切,不宜实施Kimura法保留脾血管LSPDP(χ~2=4.763,P=0.029)。49例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患者中46例发生生化漏,3例B级胰瘘,无C级胰瘘发生,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风险。37例腹腔镜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3.4±0.8)d,术后平均住院(11.6±2.8)d;12例LSPDP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3.3±0.8)d,术后平均住院(10.2±2.0)d。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P=0.61;t=1.68,P=0.10)。结论:对于胰体尾良性、交界性或低度恶性肿瘤,选择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是安全、可靠的,患者创伤小,术后康复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下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LSPDP)在治疗胰腺体尾部良性肿瘤的可行性及手术技巧。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期间行LSPDP治疗7例胰腺体尾部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均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218.57 min(120~30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35.71 m L(50~300 m 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2.14 d(7~21 d)。术后2例B级胰瘘,经充分引流后出院;1例脾下极局灶性梗死,经保守治疗后治愈。术后病理诊断:胰腺浆液性囊腺瘤4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3例。术后随访12~48个月,均未出现脾梗死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结论对胰腺体尾部良性肿瘤患者行LSPDP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对胰体尾部良性肿瘤进行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评估。方法:2008年2月至2010年6月对5例胰体尾良性肿瘤病人施行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结果:5例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204(115~29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10(200~45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4(10~21)d。术后1例病人发生胰漏,延迟拔管后治愈出院。术后病理诊断为胰体尾浆液性囊腺瘤3例,黏液性囊腺瘤1例,胰岛细胞瘤1例。结论:对胰体尾部的良性病变行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是微创、安全的,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腹腔镜保留脾脏(LSPDP)与不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LDPS)治疗胰体尾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1年3月至2018年6月行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31例胰体尾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组(LSPDP组,n=14)与脾脏切除组(LDPS组,n=17),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LSPDP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优于LD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胰瘘发生率、门静脉血栓发生率、腹腔积液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例患者术后随访6~81个月,平均(28.26±19.21)个月,无肿瘤复发转移。结论:由经验丰富的腹腔镜外科医生有选择性地行腹腔镜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治疗胰腺良性或交界性肿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en-preserving distal pancreatectomy,LSPDP)在治疗胰体尾部占位性病变中的安全性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6月至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97例胰体尾部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将其分为LSPDP组60例与腹腔镜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laparoscopic distal pancreatectomy with splenectomy,LDPS)组37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9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无围手术期死亡。LSPD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LDPS组〔(190.83±66.39)min比(224.46±83.23)min,P=0.030〕,但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45.35 m L比54.92 m L〕、术后住院时间〔(8.38±4.06)d比(9.76±4.54)d〕、总并发症发生率〔23.33%(14/60)比13.51%(5/37)〕及并发症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术后86例患者获访,随访时间3~54个月,中位数为18个月。随访期间,2组肿瘤患者均无肿瘤复发、转移及死亡,其他良性疾病患者的预后良好。结论对胰体尾部占位性病变,LSPDP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脾胰体尾切除术(LSPDP)治疗胰腺良性与交界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8年8月间收治的21例良性与交界性胰体尾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2例行LSPDP,9例行脾切除的腹腔镜胰体尾整块切除术(LDPS)。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术中输血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7d的白细胞数量与中性粒细胞比例以及术后1、3d的腹水淀粉酶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LDPS组术后2周及3个月的血小板水平明显高于LSPDP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DPS和LSPDP均可用于良性及交界性胰体尾肿瘤,相对于LDPS,LSPDP在稳定血小板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2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2005年9月~2008年6月,对26例胰腺体尾部肿物行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术前25例诊断为胰腺体尾部良性肿物,1例不除外恶性,肿物中位直径5cm(1.2~10cm)。结果所有手术均在全腹腔镜下完成。15例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10例保留脾动静脉,5例未保留脾动静脉),10例行胰体尾加脾切除,1例既往行胰体尾及脾切除者行胰体部切除。手术中位时间268.5min(129~400min),中位出血量100ml(50~800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9d(6~21d)。无胰漏或脾梗死发生,2例包裹性积液,均保守治疗治愈,1例引流管口感染。26例中位随访时间15.5月(1~35个月),均无复发。结论胰腺体尾部良性肿物行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下,对胰体尾部肿瘤患者进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我院2008年2月—2010年4月对4例胰体尾良性病变施行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结果: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235(115~30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00(100~45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2.8(10~21)d,术后有1例患者产生胰瘘,延迟拔管,治愈后出院。术后病理诊断为胰体尾浆液性囊腺瘤2例,黏液性囊腺瘤1例,胰岛细胞瘤1例。结论:对胰体尾部的良性病变行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是微创并安全的,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Kimura法保留脾脏的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9年3月Kimura法保留脾脏的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11例资料。均为胰体尾部单发病灶,直径2.0~5.0 cm,平均3.5 cm。结果1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25~185 min,平均155 min;出血量35~100 ml,平均65 ml,术中均未输注血制品;围手术期无死亡,无腹腔出血、B级或C级胰漏、脾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6~12 d,平均7.8 d。11例随访1~32个月,中位数16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转移及脾梗死。结论Kimura法保留脾脏的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17例施行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按Kimura法完成12例,按Warshaw法完成5例。全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18±60)min,术中出血量为(136±114)m L,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为(1.4±0.6)d,术后首次进流食时间为(2.0±0.8)d,术后住院时间为(13.4±5.7)d。术后发生生化漏3例,B级胰瘘3例。术后发生脾局灶性梗死2例。术后病理:胰腺浆液性囊腺瘤2例,黏液性囊腺瘤7例,实性假乳头状瘤3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3例,胰岛素瘤2例。术后随访5~26个月,平均13个月,无肿瘤复发,未发现脾梗死,发现胃周静脉曲张1例,但未破裂出血。结论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安全、可行、创伤小及恢复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治疗胰体尾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于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保脾组(n=11)和腹腔镜切脾组(n=28)。经倾向性得分配对后,两组各10例纳入研究,比较两组术中情况及术后近远期并发症情况等。结果保脾组与脾切除组手术时间[(175.3±47.6)minvs(187.6±56.7)min,P=0.15]、切除病灶直径[(31.6±3.7)mmvs(35.8±5.7)mm,P=0.0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保脾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切脾组[(45.5±13.4)mLvs(105.9±34.7)mL,P<0.001]。两组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80%vs100%,P=0.531)、胰漏发生率(40%vs50%,P=0.650)无统计学差异。保脾组术后白细胞(WBC)峰值[(10.6±4.7)×109/Lvs(15.3±5.9)×109/L,P<0.001]以及术后近期血小板(PLT)峰值[(534.0±149.4)×1012/Lvs(718.0±200.9)×1012/L),P<0.001]低于切脾组,生活质量(QOL)评分[(39.3±8.3)vs(27.0±9.5),P<0.001]优于切脾组。无一例发生爆发性感染。结论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和腹腔镜切脾胰体尾切除术具有相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更高,血液稳定性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LSPDP)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9年4月行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83例胰体尾局部病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将行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的35例患者设为LSPDP组,腹腔镜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LDPS)48例患者为LDPS组。数据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分析,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术中术后各项指标用( ±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LSPDP组在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优于LDPS组(P<0.05),其余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3~65个月,成功随访的80例患者均无肿瘤复发或转移或死亡病例。 结论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与腹腔镜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同样安全可行,且其具有保全脾脏功能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钙化性胰腺炎的分型与手术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21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9例,女22例;中位年龄为43岁,年龄范围为10~78岁。Ⅰ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选择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全切除术、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勺式切除术,合并胰周假性囊肿行假性囊肿外引流术。Ⅱ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选择行胰体尾+脾切除术、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Ⅲ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选择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勺式切除术,合并胰周假性囊肿行假性囊肿外引流术。Ⅳ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行胰管盆式内引流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疼痛复发或再发胰腺炎、血糖情况、新发糖尿病及腹泻。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情况:48例Ⅰ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患者中,1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时间为(6.8±1.9)h,术中出血量为(398±110)mL;8例因胰管不扩张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全切除术,手术时间为(3.7±0.8)h,术中出血量为(137±62)mL;25例胰管扩张均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勺式切除术,手术时间为(3.9±1.5)h,术中出血量为(123±58)mL。8例Ⅱ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患者中,2例行胰体尾+脾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5.1 h,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00 mL;6例行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手术时间为(2.7±0.8)h,术中出血量为(145±39)mL。49例Ⅲ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患者,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时间为(7.2±1.4)h,术中出血量为(415±98)mL;45例因胰管扩张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勺式切除术,手术时间为(4.3±1.1)h,术中出血量为(135±47)mL。16例Ⅳ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患者均行胰管盆式内引流术,手术时间为(3.3±1.3)h,术中出血量为(150±27)mL。(2)术后情况:48例Ⅰ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患者中,1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9±1.1)d、(3.5±1.1)d、(14.8±2.7)d;术后3例发生并发症,其中2例发生消化道出血(1例胃镜下止血后痊愈,1例经介入治疗后痊愈),1例发生A级胰瘘,延迟拔管后愈合,无胆瘘发生。8例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全切除术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0±0.5)d、(2.5±0.4)d、(9.5±2.5)d;术后1例发生A级胰瘘,延迟拔管后胰瘘愈合。25例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勺式切除术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4±0.8)d、(2.5±1.3)d、(9.8±3.1)d;1例发生消化道出血,经介入治疗后痊愈,1例发生A级胰瘘,延迟拔管后愈合。8例Ⅱ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患者中,2例行胰体尾+脾切除术患者术后平均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平均进食流质食物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0 d、3.5 d、14.0 d;围术期未出现任何并发症。6例行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5±0.5)d、(2.5±0.7)d、(8.5±1.5)d;术后2例发生A级胰瘘,延迟拔管后胰瘘愈合。49例Ⅲ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患者中,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2±0.8)d、(4.1±1.2)d、(15.3±2.4)d;术后1例发生A级胰瘘,延迟拔管后愈合,无出血、胆瘘发生。45例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勺式切除术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5±1.6)d、(2.8±0.9)d、(10.1±2.8)d;术后1例发生胰肠吻合口出血,再次手术后愈合,1例发生A级胰瘘,延迟拔管后愈合,1例发生B级胰瘘,予以穿刺置管、反复冲洗后愈合。16例Ⅳ型慢性钙化性胰腺炎行胰管盆式内引流术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6±0.7)d、(3.3±0.5)d、(10.4±3.0)d;术后1例发生腹腔内少量出血,表现为桥襻引流管引流少量暗红色液体,予以去甲肾上腺素氯化钠溶液冲洗后愈合。(3)随访情况:121例患者中,113例(Ⅰ型44例、Ⅱ型7例、Ⅲ型46例、Ⅳ型1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5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4个月。随访期间13例(Ⅰ型5例、Ⅱ型1例、Ⅲ型6例、Ⅳ型1例)术后疼痛复发或再发胰腺炎,55例(Ⅰ型15例、Ⅲ型40例)腹痛明显改善,45例(Ⅰ型24例、Ⅱ型6例、Ⅳ型15例)未诉腹痛。37例(Ⅰ型13例、Ⅱ型2例、Ⅲ型17例、Ⅳ型5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20例(Ⅰ型6例、Ⅱ型2例、Ⅲ型12例)血糖恢复正常,17例(Ⅰ型7例、Ⅲ型5例、Ⅳ型5例)血糖需要药物控制;术后新增5例(Ⅰ型4例、Ⅲ型1例)糖尿病患者。3例(Ⅱ型1例、Ⅲ型2例)患者术后发生腹泻。2例Ⅲ型患者死亡,其中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18个月因胰腺癌死亡,1例行保留胰十二指肠勺式切除术后5个月因再发重症急性胰腺炎死亡。结论慢性钙化性胰腺炎为良性病变,治疗应尽量保留胰腺功能组织;不同类型的慢性钙化性胰腺炎应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外引流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合并感染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肝胆胰外科接受腹腔镜下感染性胰腺假性囊肿外引流术的病例资料共20例(男性15例,女性5例)。结果 全组病人平均手术时间为46.3 min,平均住院时间11.2 d。术后出现胰液外渗并腹腔感染1例、胰瘘形成3例、肺部感染2例。所有病人术后均康复出院。胰腺假性囊肿引流管放置时间平均45.5 d(36~92),拔管后有3例胰腺假性囊肿复发,需行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术。结论 腹腔镜下外引流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合并感染是一种安全可行、创伤小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治疗中的优势及价值。方法 通过回顾分析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2015年6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26例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者的手术及临床资料,比较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差异。结果 腹腔镜组15例,开腹组11例,两组均成功完成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两组手术时间[(230.27±23.52)min vs(174.18±20.95)min]、术中出血量[(116.87±37.42)mL vs(172.45±27.74)mL]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分别t=6.284,-4.152,P<0.05);在术后住院时间[(7.25±2.40)d vs(9.93±1.56)d]、引流管拔除时间[(6.61±1.61)d vs(8.89±0.54)d]、胃肠通气时间[(2.90±0.64)d vs(4.35±0.90)d]方面,两组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分别t=-3.224,-4.374,-4.484,P<0.05)。两组患者术后胆瘘、胰瘘、胆管炎、切口感染、术后出血等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虽然腹腔镜手术治疗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手术时间较长,但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机器人与腹腔镜肿瘤剜除术治疗胰头部胰岛素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施行腹腔镜或机器人胰头部胰岛素瘤剜除术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住院时间及胰瘘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2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术中输血、术后出血、C级胰瘘、严重感染、二次手术及死亡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证实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随访期间,临床症状完全缓解,无肿瘤复发。机器人组与腹腔镜组相比,术中出血量[(65.0±43.18)mL vs.(89.09±118.08)mL]、手术时间[(146.81±84.15)min vs.(171.36±57.71)min]、术后住院时间[(6.70±1.42)d vs.(9.55±5.52)d]、B级胰瘘发生率(9.1%vs.2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11例患者中4例中转开腹,中转率36.36%;机器人组11例患者无一例中转开腹,两组中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胰头部胰岛素瘤切除术安全、可行,手术成功率可能更高,具有一定的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总结全腹腔镜下二级脾蒂离断法原位巨脾切除术的手术要点和临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6月48例实施巨脾切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全腹腔镜下二级脾蒂离断法原位巨脾切除)和开放组(开腹传统法)。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留置腹腔引流管情况、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4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其中观察组25例均成功在全腹腔镜下完成二级脾蒂离断法原位脾切除术,无中转开腹,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开放组长(130.40±63.60 min vs 99.13±33.97 min,P=0.038),术中出血量更少(75.20±50.67 mL vs 206.09±116.77 mL,P=0.000),术后住院时间更短(8.24±2.20天vs 11.00±3.49天,P=0.002);观察组留置腹腔引流管的例数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拔除引流管的时间相当;两组间脾窝积液、切口感染和发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后胸腔积液少于开放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腹腔出血,腹腔感染,门静脉系统血栓,胰瘘,胃瘘,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无门静脉系统血栓及肝功能衰竭并发症,胸腔积液已吸收。结论 全腹腔镜下二级脾蒂离断法原位巨脾切除安全可靠,与开腹传统方法比较,术中出血更少,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