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4.
随上颌窦提升术提出许多年来,该技术在各个方面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上颌窦提升术与上颌窦基本生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仍未得到广泛的重视,本文就这一主题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上颌窦解剖因素(上颌窦宽度、上颌窦角度、剩余骨高度)对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骨移植材料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纳入42例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并同期种植的患者,共计60个上颌窦底提升位点,骨移植材料采用自体骨与小牛骨混合物。术前、术后当天及术后6个月采用锥形束CT(CBCT)进行指标参数的测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上颌窦宽度、上颌窦角度、剩余骨高度3种解剖因素与术后6个月种植体根端骨吸收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窦底剩余骨高度为(4.46±1.55)mm,上颌窦宽度为(13.86±2.71) mm,上颌窦角度为78.09°±10.27°。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上颌窦宽度与根端骨吸收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上颌窦角度与根端骨吸收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剩余骨高度与根端骨吸收量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上颌窦宽度、上颌窦角度与根端骨吸收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并使用上颌发育不足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前方牵引方向对颅上颌复合体的影响,以期为上颌前方牵引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名9岁上颌骨发育不足女性志愿者,采用螺旋CT扫描、数据传输与转录、Mimics10.0软件建立颅上颌复合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10.0软件,在上颌尖牙处施加与水平面呈-20°~50°的前方牵引力,大小为5N,分析颅上颌复合体的位移变化和内部应力分布.结果:垂直方向上,当牵引角度为-20°~30°时,颅上颌复合体呈逆时针旋转,且随着角度的增加而减小;30°~40°时,垂直向位移为零;≥40°时,颅上颌复合体顺时针旋转,且随角度的增加而增加.水平方向上,牵引角度在-20°~50°时,颅上颌复合体前移,且随着角度增加而减小:0°位移最大.近中方向上:颅上颌复合体及上颌牙弓有向近中位移的趋势,且随牵引角度增大而减小.随着角度的增大,最大主应力呈现递增趋势,范式应力先减后增;当牵引角度大于10°时,最大主应力和范式应力均递增,且递增速度较快.结论:当上颌前方牵引角度与水平面呈30°~40°时,颅上颌复合体平动;大于此范围,可能出现深覆(牙合),反之有开(牙合)的风险.牵引角度越大,颅上颌复合体前移量越小,应力越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并使用上颌发育不足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前方牵引力值对颅上颌复合体的影响,以期为上颌前方牵引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例9岁上颌发育不足的女性志愿者,采用螺旋CT扫描、数据传输与转录、Mimics10.0软件建立颅上颌复合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10.0软件,在上尖牙近中牙槽骨处加载与水平面呈向下30°的3~8N前方牵引力,分析颅上颌复合体的位移变化和内部应力分布。结果:不同力值下,N、A、ANS点在Y、Z向位移趋势一致,上颌骨向前上方移动;上牙弓后牙区近中向位移;随牵引力的增大,位移量及颅上颌复合体范式应力和最大主应力也增大。当牵引力大于5N/侧时,各向位移及应力更显著。结论:上颌骨的前方牵引可产生颅上颌复合体的前上方向位移以及上牙弓缩窄。慎用>5N的牵引力。  相似文献   

8.
上颌窦底提升植骨术作为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通过剥离提升上颌窦底壁的黏膜,形成容纳血液和骨移植材料的空间,从而增加上颌后部骨高度以满足种植体植入的需求。该技术包括经外侧壁开窗入路提升和经牙槽嵴顶入路提升两种术式,受诸如上颌窦底黏膜厚度、窦底解剖形态、上颌窦病变等的影响,其中上颌窦囊肿的存在会增加治疗的难度和手术风险。目前对于上颌窦底提升术中是否对囊肿进行处理以及如何进行处理仍存在争议,本文将针对上颌窦底提升植骨种植术中遇到的上颌窦囊肿问题的不同处理策略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正>上颌窦结石是一种罕见的上颌窦疾病,可伴有上颌窦区压痛、鼻塞、鼻溢等临床症状。本病例是在口腔科治疗中常规X线检查时意外发现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过小牙属于牙齿形态发育异常,普遍性牙过小,多见于遗传性疾病。个别牙过小多见于上颌侧切牙、多生牙和上颌第三磨牙,中切牙少见。 杨某,女,10岁,因上颌前牙外形小、不美观就诊。检查:替牙列,16,55,14,53,S,12,11,21,22,63,64,65,26;46,85,84,83,42,41,31,32,73,74,75,36。恒切牙釉质呈白垩色。乳牙冠颜色正常。  相似文献   

11.
上颌窦位于上颌骨内,自出生时开始气化,形成为多个骨壁围绕的锥体形空腔.上颌窦底壁与上颌后牙毗邻,关系密切.当上颌窦过度气化致使上颌后牙根尖紧邻上颌窦底,甚至突入上颌窦内时,对口腔多学科领域的诊疗将产生一定影响.先天性和后天环境性因素综合作用可影响上颌窦气化的程度,但上颌窦过度气化的发生机制及确切的影响因素尚不清楚.本文...  相似文献   

12.
上颌第二前磨牙多为一个根管或两个根管,出现3个根管的概率极低.我们在临床上发现l例上颌前磨牙3个根管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上颌复合体及上颌牙弓阻力中心位置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本研究采用三维有限元法,精确计算上颌复合体和上颌牙弓阻力中心的三维座标位置,研究结果发现:上颌牙弓的阻力中心的三维座标位置为(0,20.1,14.7),即在正中矢状面上,高度约在双尖牙根尖,前后位置约在第二双尖牙;上颌复合体的阻力中心三维座标位置为(0,17.6,16.6),即在正中矢状面上,高度约在梨状孔下缘,前后位置约在第二双尖牙和第一磨牙之间。另外,从尖牙牵引的牵引方向为-37°时,牵引线既经过上颌复合体的阻力中心,也经过上颌牙弓的阻力中心。  相似文献   

14.
上颌横向发育不足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表现为上牙弓较下牙弓小,上下牙弓宽度不协调,后牙区反牙合甚至反锁牙合,常伴拥挤、腭盖高拱、颊侧前庭沟间隙变宽。上颌扩弓是治疗上颌牙弓横向发育不足的主要手段。目前常用的上颌扩弓方法包括:快速上颌扩弓(Rapid Maxillary Expansion, RME)、慢速上颌扩弓(Slow Maxillary Expan-sion,SME)、手术辅助上颌快速扩弓(Surgically Assisted Maxillary Expansion,SARME)。每种方法的适应症不尽相同。本文着重对上述3种扩弓矫治手段在临床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翼上颌区种植体联合前部种植体修复后部萎缩的上颌无牙颌的短期临床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方法 回顾性研究筛选25例行前部和翼上颌区种植体支持的上颌固定修复并随访1年以上的上颌无牙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种植体存留率、种植体周软组织状态(包括探诊深度,改良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边缘骨吸收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前...  相似文献   

16.
上颌赝复体是因肿瘤切除后的上颌骨缺损修复的一种修复体,它能改善患者外形,重建语言、咀嚼等生理功能。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适时的心理护理,能解除患者的心理障碍;积极主动的护理配合,能有效地提高医疗质量,防止院内交叉感染;正确的口腔卫生保健指导,能满足患者尽快适应和使用赝复体的要求,达到治疗效果临床护理一、针对患者就诊前的心理特征,做好心理护理。1-心理特征:患者因手术造成面部凹陷畸形,说话时鼻腭音重,吐词不清,给生活、学习、社会交往等方面带来障碍。他们多数都存在着性格孤僻自卑,对外界事物不关心,心情沮…  相似文献   

17.
上颌窦霉菌病误诊为上颌窦癌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颌窦霉菌病表现的颌面部肿块与恶性肿瘤的肿块甚是相似,临床上容易误诊,为此,特将我科收治的2例典型病例报告如下,以供同仁参考。1 临床资料例1:男,39岁。因左侧面部肿胀伴鼻根部疼痛,左眼流泪半年余,曾在外地医院行抗炎治疗2月无效,后转来我院。外院CT提示左上颌窦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上颌窦内提升术在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和植入后一年的骨吸收量.方法:对本院2008年8月-2011年12月20例上颌后牙区骨萎缩患者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ITI种植体27枚.术前及术后1月,3月,6月,12月临床复查及X线片检查骨垂直高度.结果:3例发生上颌窦粘膜穿破,3例发生崩瓷.20例患者术前平均剩余垂直骨高度(RBH)为6.5±1.2mm,提升高度为3.7±1.3mm,均形成良好初期稳定性.术后半年与一年骨吸收的平均值为(0.48±0.21)mm, (0.65±0.28)mm,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上颌窦内提升术创伤小但存在穿破上颌窦粘膜风险.术前严格掌握适应症可降低风险,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锥形束CT影像分析无症状人群上颌窦底壁与上和后牙根尖位置关系,为上颌后牙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53例98侧无症状人群的上颌窦锥形束CT影像,三维重建后在选取的截面上测量784个根尖与上颌窦底壁的距离,上颌后牙根尖的位置据此分为4类,并将各例上颌窦底壁与上颌后牙根尖距离的均值进行95%置信区间估计。结果:上颌第一磨牙远中颊根根尖距离上颌窦底壁的平均距离最短,为(0.44±0.61) mm(置信度95%).上颌磨牙根尖广泛存在于上颌窦底壁密切接触的情况,其中上颌第二磨牙与上颌窦底壁的关系最为密切。结论:上颌磨牙根尖与上颌窦底壁位置关系密切,锥形束CT可精确了解上颌后牙区的解剖情况,从而降低医源性上颌窦炎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快速上颌扩展(RME)配合固定矫治技术对替牙期上颌狭窄、上牙列轻中度拥挤伴中线偏斜的矫治方法。方法选择24例替牙期上颌狭窄,上前牙轻中度拥挤,上中线偏斜大于2mm,前牙覆正常的患者,年龄8.2~11.4岁,平均9.8岁。临床检查及曲面断层片、头颅侧位定位片排除功能因素。采用Hyrax支架式快速扩大,开展的速度每日旋转2次,螺旋开大0.5mm至上后牙的舌尖咬在下后牙的颊尖为止,中切牙之间的间隙大于2mm。在快速扩弓保持期内配合固定矫治技术移动前牙,调整中线。结果腭中缝扩大后,上牙弓宽度增加,牙弓周长增加,为排齐牙列调整中线提供间隙,6个月保持期间配合固定矫治排齐上前牙,对正中线。结论 RME配合固定矫治技术能有效的矫治替牙期上颌狭窄、轻中度拥挤和中线偏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