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卫生》2008,(3):22-27
“治未病”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前沿的命题,体现了中医学先进和超前的医学思想。“治未病”一词始见于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经过几千年来的不断充实和完善,“治未病”逐步形成了具有深刻内涵的理论体系。倡导人们珍惜生命,注重养生,防患于未然,其思想价值奠定了医学理论的基础和医学的崇高目标,“上工治未病”成为历代医学家追求的至高境界。 几年前,吴仪副总理提出了开展“治未病”的工作要求。有关部门进行了大量探索性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承担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医‘治未病’及亚健康干预”项目,正在试行一项简称KY3H的健康保障服务模式,积极探索一个融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于一体的中国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日前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首届“治未病”高峰论坛暨“治未病”健康工程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有关领导以及来自不同学科的专家就“治未病”理论的继承和创新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2.
祖国传统医学关于养生有着丰富的见解和实践经验,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有明训:“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所谓“治未病”就是主张预防为主,即把养生放在治病之前。养生不外乎养神和养形,而养神是养生的关键。按中医理论“心主神明”,中医认为人的精神(心理)活动是由心所主宰的,因此养生必先养心。  相似文献   

3.
朝建 《长寿》2006,(2):12-12
圣人者,旧时指品格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例如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人们所尊崇的孔子、孟子等,这谁都知道;然而“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什么意思,如果不做一番说明,恐怕是要闹出笑话的。  相似文献   

4.
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理论精髓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基本意义,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是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2008年4月,长宁区积极创建全国中医“治未病”试点区工作,2008年10月经市卫生局批准,上海市“治未病”发展研究中心落户长宁区,本中心也成为了上海市首批“治未病”试点单位。在试点实施过程中,中心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定位,积极探索实现“治未病”理念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努力构建有中医特色的社区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梁媛琦 《健康必读》2009,8(1):39-39
祖国医学即中医学,对疾病的预防问题已早有深刻的认识和措施,它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并提出“治未病”要从正邪两方面入手。祖国医学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民的保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关于“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防病养生谋略,很多人都听说过。最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启动了“治未病”健康工程。今后针对在体检中发现的“危险指标”,医生将可能采用中药或中医等手段进行干预,以防止由“疾”逐步变成“病”。  相似文献   

7.
李瑛 《社区卫生保健》2009,8(6):385-385,427
“治未病”是中医学防治理论体系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在中医学漫长的发展进程中,“治未病”思想与实践一直贯穿始终。中医学理论奠基之作《黄帝内经》最早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之说,而后历代医家对“治未病”不断丰富,逐步构成了“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把握了中医预防保健的三个主要层次:“未病先防”强调未雨绸缪,摄生以预防疾病。  相似文献   

8.
衣食无忧使人们自我保健需求不断增加,健康人生的话题一时成为了社会上的热门。是不是没有生病就是健康了,答案恐怕并不简单。例如,虽然医学检测指标还都在正常范围内,却无精打采,浑身没劲,吃饭不香,头昏脑涨,感觉不舒服。这种现象被称之为“亚健康”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们,仍然享受不到健康生活的快乐要改变它的确需要总结和积累一点”养生之道”。  相似文献   

9.
“治未病”是中医预防思想的体现,是中医学防治理论中一条非常有特色的重要原则。黄帝内经已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观点。综观历代医家医著,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主要分3个层次:一为“未病先防”,即采取各种手段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治未病”就是未雨绸缪 《黄帝内经》有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充分说明祖国医学早已认识到对疾病应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可见中医历来防重于治。“治未病”就是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11.
“治未病”学说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特色和优势。此学说开创了中医对这一领域的独特认识和精辟见解,是目前国内外医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论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随着中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治未病”一词的由来 “治未病”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这里的“治”有调养、调摄之意;“未病”指尚未患病的机体,“治未病”就是调养、调摄尚未患病的机体.防患于未然,防止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3.
《健康大视野》2010,(4):112-113
腊月寒冬,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里却是春意盎然,1月16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第三届“治未病”高峰论坛在这里如期召开。本期论坛主题为“治未病——维护提升健康状态”的高峰论坛,延续了前两届论坛的学术与实践相结合的务实风格,既与前两届论坛的主题一脉相承,又体现了认识的深化,并以期推进实践的深入。  相似文献   

14.
冬季,感冒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而在我们2009年的冬季,感冒对人们思维的冲击力尤为强大。面对流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药王孙思邈认为:“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下面,我们从呼吸系统的第一道屏障——“鼻”,来开始探讨如何预防感冒。  相似文献   

15.
有时读书,真是佩服古人的睿智和聪明。比如“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这句话.那简直叫绝了,流传了好几千年,到现在还有用——不,岂止有用。那就是真理.颠扑不破,光芒万丈,一句顶好几句、好几十句甚至好几百句。你若想再发明一句话来替代它,我劝你甭费劲了,你都找不出合适的词!然而你要是弄明白了,理解透了,哈,用去吧,百用百灵,让你能受用一辈子。真的,这话一点儿也不夸张。这种例证俯拾皆是,不用多想便可信手拈来,例如我们今天要谈的老慢支就是一个证明。对这个病,虽说医学在不断地进步,反正迄今为止,你要是得上了,任你吗样的“圣人”也难以根除。所以提早预防,不让它近身,才是最明智的选择,也因此越想“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这句话,越觉得真是“大哉至矣”,佩服得不得了!当然,这只是一种情况。另一种情况是:如果不幸染患,那也不必悲伤,不用绝望,因为我们还有二级预防,即有效地控制病情,使它减少复发的频率,经常保持与“好人”一样的状态.照样可以享受高质量的晚年生活,细想想,这似乎也属于“治未病”的范畴。那就更对啦,更让人信服啦!好,下面就让我们遵循古人“治未病”的遗训.一起来谈谈——  相似文献   

16.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中医“治未病”包含“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三个方面,与社区卫生服务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有着密切的联系。《黄帝内经》有“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的说法,就是要重视预防和保健,防患于未然,这是中医预防疾病思想的最好体现。以医疗为载体、人民健康为最终目的,把人民健康建立在预防保健的基础上,就是“上工治未病”的精华所在。  相似文献   

17.
古时.七十岁已是古稀之年.秦始皇祈求长生不老的愿望也化作泡影。在中国2132年封建王朝的349个历代帝王中长寿者屈指可数逾70岁者仅有7人.80岁以上者仅有2人.乾隆皇帝也只活了89戥因此.长寿历来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养生之道也自然而然成了热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开展“治未病”健康教育,构筑特色预防保健体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国家启动"治未病"健康工程,各级医疗机构积极探索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的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围绕"治未病"健康教育的核心理念、创新"治未病"健康教育的内涵和形式、发挥各方作用促进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研究,说明开展"治未病"健康教育对构筑特色预防保健体系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董仲舒广川人,今河北省景县有大董故庄,即仲舒故里。仲舒出生与逝世时间无文献查考,根据《汉书。匈奴传》、《赞》:“仲舒亲见四世(即孝惠、文帝、景帝、武帝)之事。”以此推算仲舒当生于汉高祖末年或汉惠帝初年,即公元前二世纪初叶,享寿九十多岁。  相似文献   

20.
心脑血管病是如今我国人民健康的最大杀手,我国古代医书中便有“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预防疾病的发生方才是正道。对于心脑血管病的预防,控制其危险因素很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