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分析调强放疗宫颈癌不同治疗模式改变及缩短总治疗时间的可行性及急性反应差异.方法 107 例根治性放疗宫颈癌患者,外照射用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37 例、常规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26 例和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HT)44 例.3D-CRT 外照射40Gy/4 周后加后装放疗,1 次/ 周,总治疗时间9-10 周;IMRT 和HT 组外照射3 周后加后装放疗,2 次/ 周,总治疗时间为6-7周;后装放疗均为6-7 次.结果 放疗期间膀胱Ⅰ级反应发生率在3D-CRT 组、IMRT 组和HT 组分别为56.76%、23.08%和18.18%,3D-CRT 与其他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χ2=6.13,P<0.05) ;直肠Ⅰ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6.49%、53.85% 和29.55%,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χ2=10.37,P<0.01).结论 外照射采用常规IMRT 和HT 技术根治性放疗宫颈癌比3DCRT缩短治疗时间2-3 周,且放疗反应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螺旋断层放疗(TomoTherapy)系统的发展情况及特点,并阐述了其在临床治疗中的优势,指出螺旋断层放疗的不断发展将会为肿瘤病人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放疗机构现状,为今后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地区分布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现有的17家放射治疗单位进行电话及邮件联系方式调查,总结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放疗机构、设备、人员、业务开展情况。结果:截至2007年9月30日,全疆共有放疗单位17个,人员共398位,其中放射肿瘤科医师142位(包括住院医师70位),技术员58位,护士172位,物理师17位,工程师9位。设备中直线加速器20台,60Co治疗机2台,模拟定位机15台,近距离治疗机7台,治疗计划系统12台,剂量仪15台,X刀5台,γ刀2台(头部刀2台),病床数546张。结论:我区放疗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高速发展,不少单位还采用了最新技术,但与我区人口相比还是不足。今后在建立新放疗单位同时应保证放疗质量,开展再培训,特别是实际工作中再培训,制定适合我区情况的放疗质量保证及质量控制系统并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4.
肿瘤放疗发展速度快,已成为癌症治疗中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放疗几乎可用于所有的癌症治疗,但是肿瘤的放疗会给患者带来副作用,患者在接受放疗的同时,不仅要做好放疗前、中、后的护理,同时也要做好对放射治疗所产生副反应的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多野照射、三维适形放疗(3DCRT)及调强适形放疗(IMRT)的早期、长期疗效及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情况.方法 120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多野照射组(A组)、3DCRT组(B组)和IMRT组(C组),放疗结束后比较三组患者症状缓解情况、钡餐造影改善情况、血常规、肝功能、胰淀粉酶、以及三年内的生存率和复发率,晚期迟发性放射性脊髓病的发病率.结果 三种放疗方法对胃癌术后的疗效均可排序为C>B>A,对周围组织脏器的影响程度C<B<A,且除钡餐结果外,其余指标B组、C组与A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3DCRT和IMRT较普通多野照射能更好提高胃癌疗效,且IMRT优于3DCRT.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行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的鼻咽癌患者急性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评价其效果。方法采用国际方法,比较两组采用相同化疗方案,不同放疗方法: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在治疗结束时,急性不良反应差异。结果调强放疗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放射性皮炎主要表现为I-Ⅱ度,而三维适行放疗组主要表现为Ⅲ-Ⅳ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同程度放射性皮炎、张口苦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调强放疗与适行放疗相比,使患者121干、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放射性皮炎等急性不良反应程度降低,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sIMRT与IMRT调强放疗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利波  董丽华 《吉林医学》2009,30(21):2705-2706
随着放射物理、放射生物、临床肿瘤学等理论的发展,尤其是医学影像设备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使放疗技术得以不断完善和发展,更好地满足临床的要求。从最开始的普通放疗技术到三维适形放疗(3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是一次飞跃,从此放疗进入了精确放疗时代,肿瘤局部复发及正常组织并发症的发生率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常规放疗(CR)、三维适形放疗(3D—CRT)、四野及五野调强放疗(IMRT)靶区剂量分布差异。方法随机选择14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为每例患者设计上述4种照射技术的治疗计划。处方剂量为50Gy/25次。所有计划都使90%-95%靶区体积达到处方剂量要求。分别比较靶区剂量适形性、均匀性以及心肺所受剂量。结果3D—CRT和IMRT靶区剂量均匀度和适形度明显优于CR;IM—RT技术在正常组织的保护方面优于3D—CRT,3D—CRT技术优于CR。IMRT技术使患侧肺、心脏高剂量区体积降低,低剂量区增加,使对侧肺平均受照剂量增加。与四野[MRT相比,五野IMRT虽然改善了靶区的均匀性及适形度,但增加了患侧肺V5、V10及右肺平均剂量,而心脏及患侧肺高剂量区却无明显改善。结论与CR相比,3D—CRT和IMRT能够明显改善靶区均匀性和适形度,降低了患侧肺、心脏高剂量受照体积;在降低心脏及患侧肺高剂量体积方面,IMRT明显优于3D—CRT;四野IMRT是取代CR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静态调强放疗(sIMRT)、动态调强放疗(d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在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新辅助短程放疗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共16例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纳入研究。分别设计3种调强放疗计划(7F-sIMRT,7F-dIMRT,VMAT),采用三维计划验证系统进行剂量验证,比较3种技术之间计划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学、机器跳数(MU)、伽马通过率差异。结果 3组计划靶区98%、2%、50%靶区体积剂量(D98、D2、D50)、最大剂量(Dmax)、最小剂量(Dmin)、均匀性指数(HI)、适形度指数(C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剂量(Dmean)、107%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V107%)无明显差异(P>0.05)。3组左、右侧股骨头15 Gy剂量曲线覆盖的体积(V15)、Dmax,膀胱25、20、10 Gy剂量曲线覆盖的体积(V25  相似文献   

10.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T)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超强度无创治疗肿瘤的新技术.它使用兆伏级CT(MVCT)图像实时引导的调强放疗(IMRT),属三维适形放疗,是当前治疗肿瘤领域新技术,前景宽广.现就近年来出现的有关HT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HT)与常规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近期疗效.方法228例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HT组153例、IMRT组75例.盆腔淋巴引流区照射46-50.4Gy/23-28F;高危淋巴引流区60Gy/25-28F;残留肿瘤及肿大淋巴结64-66Gy/25-28F.阴道后装放疗2-3次,每次黏膜表面剂量8Gy.采用RTOG(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和EROTC(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on treatment of cancer)评分标准评价直肠和膀胱放疗反应及1-3年生存率.结果放疗期间HT组和IMRT组1级直肠反应为28.76%和42.67%(χ2=4.381, P=0.036);膀胱反应为10.46%和17.33%(χ2=2.143,P=0.143),两组均无≥2级急性放疗反应发生.HT组和IMRT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4.22%、89.13%、85.21%和93.86%、81.84%、71.11%(P=0.327).结论宫颈癌术后放疗急性反应HT组明显低于IMRT组,1-3年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保留功能的手术结合放疗是躯干四肢软组织肉瘤标准的综合治疗模式。术后放疗能够防止局部复发,对于高危患者还能延长生存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辅助治疗方法,但长期纤维化、水肿、关节僵硬的发生率较高。术前放疗的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率与术后放疗相似,但手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在术前和术后放疗中采用调强放疗技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组织,减少治疗后的并发症,维持良好的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从医学工程技术的角度评估和分析螺旋断层放疗系统的先进性,为医院采购此种放疗设备提供技术参考.材料与方法根据目前已发表的关于螺旋断层放疗系统的专业文献以及现在CT技术发展的工业水平逐一评估此放疗系统在图像引导放疗(IGRT)、调强放疗(IMRT)、剂量引导放疗(DGRT)等方而的先进性,并分析了该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方向.结果 与讨论螺旋断层放疗系统的IGRT功能可以实现每天为每一位放疗患者进行低剂量的螺旋扇形束兆伏(MV)级CT图像引导,实现治疗前的精确摆位.IMRT功能上可以实现在三维空间上剂量的高度适彤能力.DGRT功能上实现了真正的实时剂量验证功能以及依据实时剂量重建结果计算患者累积的受照剂量分布,指导放疗医生和物理师进一步高质量地完成后续放疗计划.在系统败率、运动校正方面还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结论 螺旋断层放疗系统是一款专门为图像引导调强放疗而设计的设备.CT与直线加速器的融合实现了螺旋断层放射治疗,并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剂量引导下的自适应放疗.它代表着以最大限度杀灭肿瘤细胞和最大程度保护正常组织为目标的精确放疗设备发展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研究调强适形放疗(IM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常规模拟机定位放疗等3种不同方法在食管癌术后预防照射中的优缺点.方法:15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采用IMRT方法进行治疗,应用同一治疗计划系统,制订模拟适形放疗和常规模拟机定位放疗方案,3种方案照射剂量均为1.8~2.0Gy/次,5次/周,50Gy/5~6周.结果:与3DCRT和常规模拟机定位放疗相比,食管癌术后照射中IMRT有最好的剂量分布,既可明显提高靶区的剂量,同时能较好地保护正常组织. 结论:食管癌术后采用IMRT优于3DCRT和常规模拟机放疗,是目前最佳的一种放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 和容积调强放疗(VMAT)技术在术后伴有中、高危因素的早期宫颈癌患者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术后伴有中、高危因素的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辅助放疗的最佳治疗模式。方法接受术后辅助放疗的120例具有中、高危因素的早期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3组,其中3D-CRT、IMRT及VMAT各40例,比较观察3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1、2、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使用IMRT和VMAT技术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P>0.05);急性胃肠道反应和泌尿道反应发生率,IMRT和VMAT技术优于3D-CRT技术(P<0.05);放射性肠炎及膀胱炎的发生率,3D-CRT、IMRT和VMAT技术未发现差异(P>0.05)。结论具有中、高危因素的早期宫颈癌术后患者,采用IMRT、VMAT和3D-CRT技术放疗,其短期生存率相似,IMRT和VMAT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3D-CRT;IMRT和VMAT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鼻咽癌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照射野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俐  刘翔宇  唐新生  严伟  舒晓镭  孙世良 《重庆医学》2007,36(14):1414-1415
目的 探索鼻咽癌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照射野设计两种方法,从剂量学上探讨设野的合理性.方法 对鼻咽癌常规设野和调强放疗的治疗范围和剂量分布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照射计划均能基本满足临床要求.IMRT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靶区剂量分布适形度好,正常组织受照射的范围和剂量减少.结论 IMRT对鼻咽癌患者无论是在靶区的剂量分布,还是保护正常组织都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7.
李新 《中外医疗》2009,28(28):40-40
目的观察早期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的毒副反应,以比较两者此方面差异。方法将33例早期鼻咽癌(Ⅰ—Ⅱ期)患者随机分为调强放疗组(17例)和常规放疗组(13例)观察放疗后2组副反应如口干、粘膜反应及皮肤反应。结果调强放疗组的皮肤反应及口干反应明显低于常规放疗组,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调强放疗的毒副反应明显低于常规放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具有不良预后因素的宫颈癌术后患者行盆腔适形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的急性放疗反应和近期疗效。方法:63例Ⅰ~Ⅱa期具有不良预后因素的宫颈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调强放疗组和常规放疗组,观察两组急性放疗反应和近期疗效。结果:调强放疗组急性不良放疗反应轻,无3级以上不良反应。两组在皮肤(χ2=46.96)及下消化道(χ2=25.49)急性放疗反应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放疗近期疗效及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RT进行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急性放疗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食管癌放射治疗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为食管癌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2010年3月~2012年10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71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常规放疗(CRT)、(CRT组,n=24)、调强放疗(IMRT) (IMRT组,n=23)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3D-CRT组,n=24),总剂量均为60 Gy.观察不同放疗组靶器官的受线量,各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①3D-CRT组患者肺、心脏和脊髓接受的放射线的剂量[(27.45±10.01)、(15.89±11.12)、(20.37±3.01)Gy]明显低于CRT组[(38.02±11.22)、(25.65±4.89)、(28.58±3.72)Gy]和IMRT组[(33.98±11.43)、(20.98±10.01)、(29.89±3.04)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IMRT组和3D-CRT组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RT组(P<0.05),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气管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IMRT组和3D-CRT组患者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低于CRT组,而白细胞未减少的概率高于CRT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种治疗计划均能满足靶区剂量要求,但IMRT和3D-CRT对周围的正常组织的伤害小,引起的并发症比较轻,适合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胰腺为腹膜后脏器,部位隐秘,临床确诊时已多为晚期病人,手术切除率不足20%。对局部晚期胰腺癌,放疗联合化疗已成为主要治疗手段。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可使靶区剂量增高,而周围正常组织受量下降,已广泛地应用于胰腺癌的治疗。作者回顾分析近12年不同分割方式对局部晚期胰腺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