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胜才 《四川医学》1997,18(6):398-400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华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610041)唐胜才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类型。成人和年长儿童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是众所周知的。近年研究证明,早产儿PDA的发生率特别高,可达80%~90%,而且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成人...  相似文献   

2.
容跃  杨正春  冉素真  黄泽君 《重庆医学》2015,(36):5098-5100
目的:探讨超声血流参数预测早产儿动脉导管早期是否自然关闭的价值。方法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住院且生后24 h 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早产儿13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分别于72 h 及7 d 对早产儿行超声心动图检查,7 d 内动脉导管未自然关闭者为动脉导管早期未自然关闭组(PDA 组);自然关闭者为动脉导管早期自然关闭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组间比较。首次超声检查(24 h 内)测量收缩期降主动脉与肺动脉的压差、肺动脉收缩压及卵圆孔分流速度。结果(1)PDA 组与对照组比较:①降主动脉与肺动脉的压差低于对照组(P<0.001);②肺动脉收缩压高于对照组(P<0.001);③卵圆孔分流速低于对照组(P<0.05);(2)利用降主动脉与肺动脉的压差、肺动脉收缩压、卵圆孔分流速预测早产儿动脉导管早期自然关闭的最佳临界点值分别为:19.69 mm Hg 、33.76 mm Hg 及57.16 cm/s 。结论超声血流参数对预测早产儿动脉导管早期能否自然关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早产儿具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动脉导管未闭(HsPDA)与无血流动力学改变的PDA (nHsPDA)并发症的差异,以及不同内径组HsPDA并发症的差异。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的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NICU住院的早产PDA患儿71例,按照有无血流动力学改变分为HsPDA组和nHsPDA组,其中,HsPDA组又按照动脉导管内径大小分为大中小型3组,数据采用列联表独立性Fisher检验、t检验分析。 结果 nHsPDA组20例,HsPDA组51例,大型HsPDA组(>3.0 mm)15例、中型HsPDA组(1.5~3.0 mm)34例、小型HsPDA组(<1.5 mm)2例;HsPDA组[(2.67±0.97) mm]与nHsPDA[(1.77±0.75) mm]组的动脉导管内径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sPDA组与nHsPDA组在性别、胎龄分布、体重、Apgar评分、多胎以及干预措施(PS、机械通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sPDA组与nHsPD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中小型HsPDA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大型HsPDA组ROP (7/15,46.67%)、IVH (4/15,26.67%)发生率均高于中小型组。不同内径对HsPDA出院前动脉导管是否关闭无显著影响。 结论 HsPDA组较nHsPDA组的平均动脉导管内径大,但对并发症无显著影响;不同动脉导管内径组HsPDA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A优先采用保守支持治疗,必要时采取药物或手术封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对动脉导管未闭的诊断价值。方法:超声测量50例正常小儿、50例动脉导管未闭(PDA)、50例室间隔缺损(VSD)和10例VSD合并PDA患者的主动脉峰值流速(VP)、平均流还、流速时间积分(VIT)和心排指数(CI)。结果;PDA组主动脉VP、Vm、VTI和CI各参数明显高于正常组,VSD合并PDA组各参数亦主于VSD组。10例VSD合并PDA患者中超声检出PDA6例  相似文献   

6.
7.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riosus,PDA)是先天性心脏病的常见类型之一,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肺动脉高压.近几年研究证明,早产儿PDA的发生率可达80%~90%,而且胎龄愈小,出生体重愈低,发生率愈高.本院于2004年对早产儿且体重在(1 050~1 200)g的极低体重儿实施开胸结扎未闭动脉导管手术3例,手术均获成功,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燕旭东 《医学综述》2012,18(5):723-726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早产儿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或加重呼吸窘迫、慢性肺疾病、颅内出血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发展,它的存在与早产儿死亡率和后遗症发生率提高密切相关。早产儿发生PDA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因胎龄及出生体质量所致的组织形态学和病理生理学上的因素、产科因素、其他并发症、遗传、环境因素等。对其危险因素进行综述有助于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超声诊断动脉导管未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燕 《海南医学》2008,19(12):82-83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上疑诊为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进行多切面扫查,仔细观察降主动脉起始处与肺动脉分叉处之间有无异常通道。结果118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76例单纯性PDA,2例PDA合并主动脉弓离断,18例PDA合并肺动脉高压,3例PDA合并肺动脉瓣狭窄,5例PDA合并室间隔缺缺,6例PDA合并房间隔缺损,3例PDA合并肺动脉瓣闭锁,3例PDA合并主动脉弓缩窄,2例PDA合并法洛氏四联征(F4)。结论超声对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诊断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早产儿由于动脉导管壁肌层发育不良,导管收缩能力差,对前列腺素等松弛动脉导管的敏感性高,诸多因素使得动脉导管易发生持续性开放,即动脉导管未闭(PDA),引起血流动力学紊乱,对全身各脏器造成不良影响[1]。及时关闭动脉导管对促进早产儿发育、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我们对52例早产儿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正>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类型之一,约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总数的10%。胎儿时期,动脉导管的被动开放是血液循环的重要通道,它分流了超过一半的右心室输出量绕过未膨胀的肺进入脐循环进行气体交换,从而增加了胎儿的氧合作用,确保胎儿在宫内的发育。出生后,随着首次呼吸的建立,动脉氧分压的增高,肺循环阻力的降低,动脉导管逐渐关闭。而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方法 经心脏彩超确诊的有症状早产儿PDA患者86例,予以口服或鼻饲布洛芬.观察布洛芬治疗效果,记录各相关因素包括性别、体重、日龄、治疗前动脉导管内径、首剂布洛芬应用时的日龄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本组早产儿经布洛芬治疗,PDA关闭率为78.0%.患儿出生体重和首次布洛芬应用时间对PDA的关闭效果有显著影响(P<0.05).而孕周、性别、治疗前动脉导管内径对布洛芬使用效果无影响(P>0.05).结论 布洛芬对关闭早产儿PDA有良好效果,安全,其效果随着早产儿出生体重增加而增强;首剂布洛芬应用时间越早,PDA关闭率越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前后左心系统房室大小和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 记录22例PDA患者在介入手术前、术后2~3 d及术后3个月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颈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及左房内径(LAD),并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内径缩短分数(FS).并与2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LAD对照组为30.3±3.8 mm,PDA组术前为35.9±6.3 mm(P<0.01),术后3个月时为31.5±5.1 mm(P>0.05).对照组为46.2 3.3 mm,PDA组术前为59.1 8.5 mm(P<0.01),术后3个月时为50.3 7.0 mm(P<0.05).LVEF对照组为0.64±0.05,PDA组术前为0.61±0.08(P>0.05),术后3个月时为0.58±0.10(P>0.05).结论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安全、有效,术后3个月时PDA引起的左室容积和功能的改变已经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15.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早产儿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在早产儿中的发生率为10%~15%。未闭的动脉导管使肺动脉接受主动脉的血,肺循环血量增加可能导致肺水肿、心力衰竭、呼吸困难等严重临床症状,故早期关闭PDA尤为重要,布洛芬治疗PDA在国内外有较多报道,故本文旨在探讨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PDA的疗效及相关因素对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The assessment of left-right ductal shunting flow in 35 children with PDA by 2-DCE with 35 normal children as a control was shown in the study. A close relationship was demonstrated between the grade of the diastolic negative contrast at the distal ends of the pulmonary artery and Q p/Qs. The diastolic negative contrast effect of 2-DCE could be used as a new important index in the assessment of left-to-right ductal shunting flow. Four parameters which were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Qp/Qs were selected from 8 parameters by the stepwise multilinear regression procedure. The 4 parameters were grade II DNCE, LVPWER, grade I DNCE, LADR. A regression equation which was capable of assessing Q p/Qs noninvasively in children with PDA was derived from the 4 parameters. The accuracy of calculation of Qp/Qs by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was 80%.  相似文献   

17.
姜红 《中国医学创新》2007,4(8Z):149-150
目的观察口服美林与消炎痛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及副作用比较。方法早产儿PDA42例,随机分为美林组(n=22)和消炎痛组(n=20),均予以口服或鼻饲给药。美林组首剂给予10mg/kg,于24、48h后各给予5mg/kg。消炎痛组0.2mg,/kg·次,每间隔12h1次,共3次。用药期间观察尿量、胃肠不耐受、黄疸、胃肠道出血情况。治疗结束后复查肾功能、超声心动图。结果美林组PDA关闭率为81.8%,消炎痛组关闭率为80%,两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χ2=0.059,P〉0.05)。美林组2例(9.09%)出现一过性少尿,消炎痛组8例(40%)合并少尿,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χ2=3.94,P〈0.05)。美林组治疗前后尿素氮和肌酐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消炎痛组7例血尿素氮增高,6例血肌酐增高,两个项目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口服美林治疗PDA的疗效与口服消炎痛相同,且口服美林更为安全,对胃肠道刺激小、尤其引起肾脏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价值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早产儿PDA 53例,随机分为布洛芬组(n=31)和消炎痛组(n=22), 布洛芬组根据出生体质量分为≥1500 g组(n=20)及<1500 g组(n=11),均予以口服或鼻饲给药.布洛芬组首剂给予10 mg/kg,于24、48 h后各给予5 mg/kg.消炎痛组0.2 mg/(kg·次),每间隔12 h 1次,共3次.用药期间观察尿量、胃肠不耐受、黄疸、胃肠道出血情况.治疗结束后复查肾功能、血常规、超声心动图.结果 布洛芬组PDA关闭率为74.2%,消炎痛组关闭率为77.3%,两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χ2=0.07,P>0.05).布洛芬组出生体质量≥1500 g PDA关闭率好于出生体质量<1500 g(χ2=5.21,P<0.05),疗效与出生体质量有关.布洛芬组4例(12.9%)出现一过性少尿,消炎痛组9例(40.9%)合并少尿,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χ2=5.45,P<0.05).布洛芬组治疗前后尿素氮和肌酐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消炎痛组8例血尿素氮增高,6例血肌酐增高,两个项目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有效、方便、安全,能显著减少少尿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静脉与口服消炎痛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5例患PDA的早产儿均用消炎痛治疗,其中14例通过静脉给药,11例通过口服给药,观察两组的动脉导管关闭率及不良反应。结果静脉组关闭率92.9%,口服组关闭率63.6%,静脉组关闭率明显高于口服组。主要不良反应有少尿、低钠血症等,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静脉用消炎痛治疗早产儿PDA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口服制剂布洛芬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早产儿PDA 106例,给予口服布洛芬混悬滴剂,每24小时给药一次,剂量分别为(10-5-5)mg/kg。用药期间和结束后监测PDA关闭情况、循环功能、肾功能、出凝血功能和颅内出血发生情况。结果:(1)经治疗99例(99/106,93.4%)PDA关闭。(2)疗效与胎龄有关,胎龄≥34周疗效为96.4%(54/56),优于胎龄34周的疗效90%(4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质量≥2000 g疗效与出生体质量2000 g相当,分别为94.2%(49/52)和92.6%(50/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良反应表现为一过性少尿(46.2%),肌酐和尿素水平正常。未发现血小板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29.2%,程度较轻,未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未发现颅内出血加重。结论:口服布洛芬可以关闭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近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尚需观察其远期不良反应,以评价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