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高海拔地区肱骨髁上骨折所致肘内翻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疗效及护理。方法。采用肱骨髁上外侧闭合性楔形截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方式治疗肘内翻19例,术后采用各种护理措施、石膏托屈肘90°中立位外固定(4~6)周并功能锻炼。结果:术后3个月肘关节屈伸及旋转功能均达到术前水平,按肘关节功能HSS标准均为优。肘关节提携角测量恢复至5°-15°,平均9°,随访无角度丢失。结论:肱骨髁上外侧闭合性楔形截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方式治疗高海拔地区肘内翻,方法可靠、损伤小,全部病例经完善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髁上截骨克氏针交叉加桡侧钢丝内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7例儿童肘内翻患者行肱骨髁上截骨克氏针交叉加桡侧钢丝内固定术治疗。结果随访8个月至5年,27例患者肘关节活动均恢复正常,术后提携角均在0°~10°,无肘内翻复发。结论克氏针交叉加桡侧钢丝内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具有固定牢固,彻底防止截骨后肱骨远折端向尺侧倾斜特点,利于骨折愈合及早期功能锻炼,防止肘内翻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髁上截骨克氏针交叉加桡侧钢丝内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7例儿童肘内翻患者行肱骨髁上截骨克氏针交叉加桡侧钢丝内固定术治疗.结果随访8个月至5年,27例患者肘关节活动均恢复正常,术后提携角均在0°~10°,无肘内翻复发.结论克氏针交叉加桡侧钢丝内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具有固定牢固,彻底防止截骨后肱骨远折端向尺侧倾斜特点,利于骨折愈合及早期功能锻炼,防止肘内翻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肱骨髁上楔形截骨克氏针内固定矫正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9年12月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童骨科采用肱骨髁上楔形截骨克氏针内固定矫正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畸形病例24例。测量手术前后提携角及肘关节屈伸活动度,拆除内固定后3个月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结果:24例患儿均获随访,术前提携角为(-15.23±4.21)°,术后提携角为(10.34±3.12)°,平均改变25°,经配对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肘关节伸直和屈曲活动分别为(-0.35±3.05)°、(112.54±15.78)°,术后肘关节伸直和屈曲活动分别为(0.06±1.02)°、(141.65±7.48)°,肘关节伸直活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肘关节屈曲活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拆除3个月后,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其中优15例、良6例、中3例。结论:肱骨髁上楔形截骨克氏针内固定是矫正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于华  苏杰  李红兵 《西部医学》2011,23(8):1538-1539
目的探讨肘外侧切口及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5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肘外侧切口及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结果经3~9个月随访,骨折愈合良好,且肘关节功能均在2个月内恢复,35例中优26例,良8例,可1例,差0例。结论采用肘外侧切口及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组织损伤小、利于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避免尺神经、桡神经损伤的优点,此外还可以有效防止肘内翻畸形的发生,有效预防血管、神经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内侧切口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内侧切口交叉克氏针固定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42例。结果:随访6~36月,平均24月。42例全部愈合,功能恢复良好,1例轻度肘内翻(〈5°)。按F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优35例,良好6例,可(轻度肘内翻)1例,优良率97%。结论:内侧切口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固定牢靠,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肢体美观。  相似文献   

7.
儿童肘内翻畸形是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发生率高达30%~50%。其治疗方法也很多,如肱骨髁上楔形截骨后钢板内固定、“∩”形钉固定、“M”型钉固定、克氏针固定、记忆钢钉固定等。笔者应用楔形截骨后克氏针交叉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小儿肘内翻27例。认为此术式方法简便,固定牢靠,效果好。兹作报道。  相似文献   

8.
肘内翻是肱骨髁上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告最高达57%,平均发生率大约30%[1],对于该畸形治疗,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为肱骨髁上截骨术,针对这一手术,目前国内外常见的截骨方法有单一外侧闭合楔形截骨、圆顶样旋转截骨、切掉阶梯外侧闭合楔形截骨,内固定方法有钢板螺钉,克氏针交叉固定,螺丝钉钢丝固定及两组粗丝线固定[2],但手术均较复杂,术后复发率高,并发症多,本科借鉴北京积水潭医院经验,采用肱骨髁上楔形截骨,一枚克氏针“三皮质“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肘内翻畸形.现将方法及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  相似文献   

9.
郭洪章  张生玉 《当代医学》2010,16(22):59-60
目的分析外侧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00年2月~2009年3月,采用外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53例。患者男31例,女22例,平均年龄6.5岁。采用肱骨远端外侧2~3cm小切口切开复位骨折,克氏针交叉内固定,石膏外固定。结果本组53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5(6~36)个月。骨折全部于6个月内骨性愈合,切口瘢痕宽度〈0.5cm。随访结束时患肘平均伸肘0°,平均屈肘130°。3例出现12°肘内翻,未发生Volkmann肌萎缩。结论外侧小切口手术治疗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创伤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侧分离法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及相关问题。方法21例患者均采用外侧入路手术开放复位分离法克氏针内固定,术中解剖复位,石膏托外固定2~3周。结果所有病例骨折达解剖复位,随访3~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未出现明显肘内翻情况,优良率90.5%。结论外侧分离法双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降低了肘内翻的发生率,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肘关节的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外侧切口开放复位同时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体会。方法:全部采用臂丛麻醉或全麻,取肘关节外侧口,清除骨折部的血肿和游离的组织碎片,准确复位,二枚克氏针交叉固定。结果:本组随访101例,发生肘内翻畸形12例,除3例内翻畸形大于10度以上后引起截骨矫形外,其他有明显骨折移位患儿均获得优良效果。结论:肘外侧切口开放复位,手术简单,微创不影响神经血管,不损伤伸肘装置,对位准确,交叉克氏针均由肘关节外侧直视下钻入安全可靠,较传统方法简单便捷。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采用改良外侧手术入路及克氏针内固定方式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比较改良的外侧手术入路及克氏针内固定方式与常规手术入路、克氏针内固定方式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的差异。结果:2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1月-4年零6个月,骨折复位对线对位良好,骨折全部愈合,经过功能锻炼后肘关节功能良好,1例轻度肘内翻(〈5°),发生率4%。参照朱盛修的疗效标准,本组优19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2%。结论:改良外侧手术入路、肱骨髁上外侧双克氏针内固定方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骨折复位容易,稳定性可靠,功能恢复良好,可避免医院性神经损害且不增加肘内翻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与方法:探讨交叉克氏针加“8”字型钢丝加压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对32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行交叉克氏针加“8”字型钢丝加压固定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32例中28例获得随访,随访30周~16个月,平均41.3周。随访期内无肘内翻发生,肘关节功能评价:优18例,良8例,可2例,差0例。关节活动范围平均为115°。结论:认为该方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可使肘内翻发生率降至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4.
饶旺 《中外医疗》2011,30(8):1+3-1,3
目的探讨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用肘外侧小切口克氏针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76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经肘外侧小切口行克氏针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并随访,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肱骨髁上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肘关节功能均得到恢复,恢复时间为3~6个月,其中肘关节功能优者67例,良者5例,优良率为94.74%。肘关节功能尚可者4例,均肘关节屈曲受限20~30°。3例合并有尺神经损伤者,尺神经功能感觉均得到良好恢复。结论经肘外侧小切口行克氏针内固定术能有效促进骨折解剖复位和早期肘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种预防和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以及并发肘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患者分为肱骨髁上骨折组(A组)及骨折后肘内翻畸形组(B组),采用自行设计的双克氏针交叉外翻张力固定方法治疗。术后随访并评价疗效。结果术后骨折及截骨均愈合良好,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A组肘内翻12例,发生率为3.9%,总优良率为88.9%;B组肘内翻复发2例,复发率为3.2%,总优良率为94%。结论克氏针交叉外翻张力固定是预防和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内翻的良好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春吉  黄富运 《广西医学》2009,31(7):1053-1054
目的探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52例儿童Ⅲ型肱骨髁上骨折,采用肘外侧切口,用两枚克氏针从内、外侧进针作交叉内固定。结果本组52例均获随访4-72个月。骨折复位良好,骨折全部愈合,按朱盛修疗效标准:优40例,良7例,可5例,优良率90.4%,轻度肘内翻5例(9.6%)。结论肘外侧切口内、外侧进针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损伤小、骨折复位好、固定稳定、功能恢复良好、肘内翻发生率低并可避免医源性神经损伤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式肘内外侧入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36例,均采用经肘外侧或肘内侧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术后屈肘位70°~90°石膏托固定,早期行手指或腕关节功能锻炼,2周取除石膏固定,适当练习肘关节伸屈,4周后取出内固定克氏针,继续加强肘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术后经临床及X线片复查随访4~20个月,平均12个月肘关节伸屈功能均在术后1~3月内全部恢复到正常范围,无一例前屈及后伸或肘内外翻并发症,经治疗神经功能恢复。结论采用肘内外侧切口入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创伤小、复位及固定可靠,术后无明显并发症,肘关节功能可及早恢复,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S型切口双侧进针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上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本组56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后正中S型切口,内、外髁两侧进针,用2枚克氏针作交叉内固定。结果:骨折复位良好,骨折愈合后肘关节功能良好,无肘内翻发生。结论:后正中S型切口内外克氏针交叉进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暴露清楚、骨折易复位、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且能有效防止肘内翻发生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严伟 《中外医疗》2010,29(19):48-48
目的探讨经肘外侧入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均采用肘外侧切口进行骨折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后外固定3~4周并加强肘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本组48例患儿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术后3周摄X线片示均达解剖复位,固定可靠,4~6周摄X线片见骨折线模糊或消失,骨折均愈合。优良率达97.92%(47/48)。无一例发生Volkmann挛缩和肘内翻畸形。结论经肘关节外侧入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可避免损伤肱三头肌,保留了伸肘装置的完整性,术野显露充分,创伤小,固定稳定可靠,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联合扇形克氏针外侧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自2014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12例。伸直型骨折104例,Gartland分型Ⅱ型43例,Ⅲ型61例;屈曲型骨折8例,Gartland分型Ⅱ型2例,Ⅲ型6例。手术方法采用骨折闭合复位加外侧髁扇形克氏针内固定,石膏托外固定3~4周,拆除石膏托后开始肘关节功能锻炼,术后6周门诊取出内固定克氏针。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3~26个月随访,平均8.6个月。疗效:优86例,良24例,一般2例。有2例取克氏针时发现针眼感染、渗液,经拔克氏针及换药数天后治愈。通过X线检查,所有病例均愈合,愈合时间2~4周。发生轻度肘内翻2例(内翻5°、10°),轻度肘外翻2例(外翻8°、15°)。有9例术后2个月时肘关节伸-5°~-30°受限,后经加强功能锻炼后均能伸至0°。结论闭合复位扇形克氏针外侧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功能好、无需二次住院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