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疾病 ,在我国 ,其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外科治疗冠心病已成为一种公认有效的方法。我院自 1994年 7月份至 2 0 0 1年 6月共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2 5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男 2 3例 ,女 2例 ,年龄 32岁 72岁 ,平均61.5岁 ;其中稳定性心绞痛 18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7例 ;有陈旧性心肌梗塞病史者 17例 ,脑梗塞 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例 ,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心胸比例 0 .4 10 .5 6,EF值 2 7.8% 65 .8% ,平均4 3.5 1% ,其中低于 30 %者 2例 ,伴室壁瘤 3例 ,冠状动脉造影 3支以上病… 相似文献
3.
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总结70岁以上老年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的结果,讨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对80例接受CABG的7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处理的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内乳动脉使用率100%,人均旁路移植(3.2±1.2)支,围术期死亡率5.0%,并发症发生率22.5%,平均住院时间(12.7±5.9)d.结论:CABG可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术前充分评估、术中合理选择手术方案和术后精细处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及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安阳市人民医院年龄≥60岁的冠心病患者152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CCABG组83例和OPCABG组69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并应用中文版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静脉桥血管远端吻合口数、手术时间、二次开胸率及围手术期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CABG组输血量、呼吸机支持时间、ICU天数、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CCAB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CABG组SF-36的社会功能、精神功能、总体活力、情感职能及总体健康评分显著高于CCAB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SF-36的躯体疼痛、生理功能及生理职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G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手术创伤少,术后并发症少,康复时间短等优点,有利于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总结应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早期效果和经验。方法 :3例病人均采用正中开胸 ,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移植血管全部用自身大隐静脉。 2例搭 3支桥 ,1例搭 4支桥。结果 :术后 3例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 ,术后无严重并发症 ,无手术死亡。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CABG)治疗冠心病的早期效果和经验。方法 :2 5例冠心病病人92 %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 1 0例左室射血分数 ( EF)≤ 45 % ,其中 4例 <30 %。所有患者均有心绞痛症状 ,CCS ~ 级。 1 0例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手术 ,余为低温体外循环 ( CPB)下手术。 1 4例采用左乳内动脉与左前降支搭桥 ,余均为大隐静脉桥 ,人均搭桥 3.0 8支。同期行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 ( TMLR) 3例。结果 :2 5例 CABG临床效果良好 ,无手术死亡。术后 96%的患者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结论 :CABG是一种治疗冠心病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围术期抗凝干预对老年伴高危因素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术前接受低分子肝素抗凝、非抗凝治疗的老年伴高危因素冠心病患者各50例,分别设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接受CABG治疗,试验组术前低分子肝素2 000 U/次、2次/d皮下注射,术前12 h停用,对照组则不进行抗凝干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48 h胸腔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末次随访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增加非体外循环CABG患者术中失血量,且相比非抗凝干预,未能降低围术期心肌梗死及随访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外科治疗最主要的方法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俗称冠状动脉搭桥术。目前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获取自体非重要部位的口径相宜的血管,在冠状动脉狭窄处以远与升主动脉之间建立旁路,或某些带蒂动脉远端直接吻合于冠状动脉,从而恢复心肌的供血。该手术是较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发展很快 ,我院于2 0 0 0年 6~ 10月行此手术 17例。现将术中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5例 ,女 2例 ;年龄 5 6~ 75岁 ,平均 6 6 .2± 3.4岁 ;体重 4 5~ 85kg ,平均 6 1.6kg。临床表现不稳定型心绞痛 9例 ,稳定型心绞痛 5例 ,混合型 3例。合并糖尿病 4例 ,高血压病 6例。冠脉造影显示 2支病变 3例 ,3支病变 10例 ,4支病变 2例。1.2 方法 手术均在全麻常温下进行 ,正中切口进胸 ,常规取左胸廓内动脉及大隐静脉 ,有 5例取桡动脉备用。小剂量肝素化 (1mg/… 相似文献
10.
《河南医学研究》2018,(2)
目的探讨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TACR)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脏外科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治疗的9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病情及其意愿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66)。观察组患者接受全动脉化(乳内动脉+桡动脉)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乳内动脉+大隐静脉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围手术期并发症、主动脉球囊反搏、房颤、胸腔引流量、ICU滞留时间等。随访1~2 a,观察患者心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桥血管吻合口数目、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次数、房颤发生率、胸腔引流量、ICU滞留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桥血管及大隐静脉平均流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随访1~2 a,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不适症状,心功能Ⅰ~Ⅱ级。结论全动脉化桥血管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中安全有效,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术后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特点。方法 对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我院PCI手术病例登记资料中有CABG史者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共 10例CABG术后施行PCI的患者 ,男 8例 ,女 2例 ,年龄 5 3~ 73岁 ,平均为 (6 5± 7)岁。PCI距CABG手术时间为 0 .5~ 15年 ,平均为 (8± 6 )年。 10例患者共有桥血管 2 6支 ,其中 13支完全闭塞 ,3支有显著性病变。共对其中 12支血管 (14个病变 )行介入治疗 ,其中 9支为原先的自身旁路目标血管 ,2支为旁路目标血管外的自身血管病变进展 ,1支为退变的静脉桥血管。共置入 11枚支架。 10例患者均获得影像学成功 ,住院期间无重大并发症 ,心绞痛症状改善或消失。随访过程中有 2例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心脏事件。结论 PCI可作为治疗CABG术后心绞痛复发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冠心病的近期治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冠心病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比较行CABG的冠心病患者(实验组,n=75)术前、术后的心功能情况、EF值变化以及随访期内的冠心病死亡率、自主症状改善率和无症状生存率,并与未手术组(对照组,n=100)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全部存活患者,术后自主症状明显改善,术后心功能级别(NYHA分级)及EF值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年的随访期内,两组同期因冠心病病死率实验组低,无症状生存率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也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有效手段,对己有明显症状或己出现并发症的冠心病毒者,早期治疗效果优于非手术记录。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与生活质量,对于其他治疗手段(如PTCA)失败或出现紧急并发症者,CABG术成为改善心肌血运,挽救急者生命的惟一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停跳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方法 56例中,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11例,在常温体外循环下不停跳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45例。应用左侧乳内动脉,其中合并应用右侧乳内动脉11例,合并应用桡动脉38例,单纯应用左侧乳内动脉7例。结果全组56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随访3~6个月,无早期死亡。结论对于老年冠心病人合并有重要脏器的损害及静脉血管采取困难者,采用不停跳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并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beating heart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n-Pump BHCABG)对中高危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例并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观察组)与20例体外循环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对照组),评价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移植血管数、红细胞输注量、血浆冷沉淀输注量、血小板输注量、IABP置入率、死亡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体外循环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均明显缩短,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量较少,住院总费用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并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以缩短中高危冠心病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减少术后监护和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对于不适于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中高危患者,建议优先考虑并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全组42例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常规气管插管,均常规正中开胸,18例在体外循环(CPB)下手术,其余24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OPCABG),取大隐静脉(SVG)与左乳内动脉(LIMA)同时进行,LIMA与前降支(LAD)搭桥42例,平均每例搭桥(2.4±0.8)支。结果全组均无死亡,平均手术时间(3.2±0.5)h,平均带气管插管时间(12±6)h。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显著,恢复和重建心肌血运确切,手术安全,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式对老年冠心病(CHD)患者血栓调节蛋白(TM)及心肌力学特性(MM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8年6月入住我院的老年CHD患者128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OPCABG组(n=64)与CCABG组(n=64)。OPCABG组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治疗,CCABG组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1 d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桥血管数、血液制品用量、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6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术前、术后7 d血清TM水平,左心室整体面积应变值(GAS)、径向应变值(GRS)、圆周应变值(GCS)、左室整体长轴应变值(GLS)等MMP指标,术后并发症。结果 OPCABG组手术时间、术后1 d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血液制品用量、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等均小于CCABG组(P<0.05)。两组桥血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OPCABG组GAS、GRS、GLS均高于CCABG组,TM低于CCABG组(P<0.05)。术后7d,两组GC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PCABG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病率低于CCABG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LVED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G治疗老年CHD创伤小,可减轻血管内皮及心功能损伤,减少生成TM,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进步和发展 ,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由于适应证选择不当或其他因素的存在 ,术后短期内仍有心绞痛复发或疗效不佳 ,从而减弱了冠心病介入的疗效 ,给患者造成严重的负担和社会资源的浪费。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自 1 996年 1 2月~ 2 0 0 1年 1 2月间 ,介入治疗后心绞痛复发而再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共1 35例 ,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 .对象 :全组 1 35例中 ,男 1 2 0例 ,女 1 5例。年龄 31~ 79岁 ,平均 58岁 ,体重 44 .5~ 1 0 3kg(72 5kg± 1 0 2kg)。具有糖尿病史者 3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诊治21例冠心病患者,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基础上,升主动脉灌注冷血停跳液,冠状动脉切开,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心绞痛症状完全缓解,无死亡病例,术后心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介绍非体外循环(OPCAB)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发展历史、技术优势、手术适应证以及在高危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认为OPCAB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比,术后脑功能意识障碍、记忆力降低等并发症明显减少,心肌损伤的发生率降低,肾功能损伤减少,全身系统的炎症反应轻,术后出血减少,在高危冠心病患者手术治疗中其优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