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功能电刺激结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56例为对象。根据患者参与意愿,分为对照组、电刺激组、镜像组和联合组,各组患者人数依次为38、38、39和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电刺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功能电刺激治疗;镜像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镜像疗法治疗;联合组采取常规疗法、功能电刺激治疗和镜像疗法结合的方式治疗。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比较治疗结果。结果 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电刺激组和镜像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联合组评分高于对照组、电刺激组和镜像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电刺激组和镜像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联合组评分高于对照组、电刺激组和镜像组。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功能电刺激结合镜像疗法有效提高了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个体化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98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个体化NMES治疗,疗程均为12周。两组治疗前后的肢体功能评分参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进行测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测评。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的仰卧位到健侧卧位、从仰卧位到床边坐、坐位平衡、从坐位到站立、步行、上肢功能等MAS评分和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个体化NMES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减轻其残疾程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持续被动(CPM)运动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接受CPM运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统计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变化。结果治疗4、6周时观察组FMA评分较对照组高(均P<0.05);治疗4、6周时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CPM运动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于靖  赵沂敏 《北京医学》2010,32(10):804-806
目的探讨肌电诱发神经肌肉电刺激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3组,第1组为常规康复治疗组;第2组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神经肌肉电刺激;第3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测定上述患者肌肉静态及收缩时肌电值,应用简式Fugl-Meyer功能评价表评价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在疗程开始与结束时分别予以评价和比较。结果第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肉静态及收缩时肌电值、应用Fugl-Meyer评价表进行评分的分值均有显著性提高,在改善下肢运动功能上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训练和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P〈0.05)。结论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是一种有效的临床康复治疗方法,可以用于偏瘫患者足下垂治疗,其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方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联合早期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1年7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干预3个月后,比较2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2组康复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为(68.61±6.38)分、Barthel指数评分为(68.51±8.43)分,高于对照组的(56.29±5.51)分、(57.59±6.71)分;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6.67±2.51)分,低于对照组的(20.53±3.49)分(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康复依从性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联合早期康复训练能提高患者运动能力,改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质量,且患者康复依从性及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表面肌电分析运动想象疗法联合双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共选取4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运动想象组和联合组,每组15例。三组患者均根据自身肢体功能情况给予相应常规康复训练,运动想象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运动想象治疗,联合组则在常规康复训练、运动想象训练的基础上联合健侧肢体训练。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腕伸肌的RMS、MF、上肢FMA评分、MBI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提高(P0.05)。结论运动想象联合双侧训练能更好的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疗法联合健侧肢体运动诱导患侧肢体运动治疗卒中后偏瘫(HAS)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26例HA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健侧肢体运动诱导患侧肢体运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低频脉冲电刺激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血流速度(Vs)、阻力指数(RI)、平均血流速度(Vm)]水平、肢体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步行功能[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和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上肢、下肢和总分等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s、V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RI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BS、FAC、S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疗法联合健侧肢体运动诱导患侧肢体运动应用于HAS患者,可提高FMA、BBS、FAC、SIS评分,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健侧肢体运动诱导患侧肢体运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行神经肌肉电刺激、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8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强制性运动疗法。比较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上肢能力改善情况,评估疾病治疗效果,同时对两组上肢动作恢复情况进行评测。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肢运动能力、生活能力以及上肢动作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肢功能恢复率为95.3%明显高于对照组8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行神经肌肉电刺激、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患者上肢运动、动作能力明显改善,生活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接收的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作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同时实施强制性运动疗法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患肢肌力与痉挛程度、上肢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神经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BNF)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且观察组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DS)评分(10.98±2.42)分,比对照组(15.45±2.41)分低(P<0.05);观察组患肢肌力评分(4.28±0.48)分,患肢痉挛程度评分(2.62±0.42)分,分别比对照组(3.37±0.45)分、(2.94±0.54)分优(P<0.05);观察组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UEFT)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86.68±5.22)分,比对照组(77.95±5.21)分高(P<0.05)。结论 神经肌肉电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2月正定县正定杨建斌中医综合诊所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和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偏瘫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恢复患者的神经和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吕金龙 《浙江医学》2016,38(23):1913-1914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早期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早期合并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及神经肌肉电刺激,对照组仅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评估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提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联合石蜡疗法(蜡疗)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康复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及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联合蜡疗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疗效;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肌张力情况、肢体运动功能情况.结果 试验组的护理疗效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2组偏瘫患者肢体的肌张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但对照组的低于试验组(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和康复治疗时,应用心理护理联合蜡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肌张力和肢体运动功能,减轻感觉障碍,缓解疼痛,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定向透药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偏瘫的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龙岩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82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干预。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程度量表(MAS)评价下肢张力,采用综合痉挛量表(CSS)评价下肢痉挛程度,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患者平衡功能,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表(FMA)评价患者运动功能,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全自动血流变测试仪检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结果:观察组治疗后MAS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BBS、FMA、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易化区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 stimulation,NMES)对脑卒中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将91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治疗组(44例),对照组(47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采用北京奔奥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BA2008-II型四通道治疗仪,处方选择:神经肌肉电刺激,电极放置:采用Rood的易化区(诱发部位)患侧躯干:胸锁乳突肌-胸大肌,斜方肌-菱形肌,患侧上肢:旋前圆肌-旋前方肌;肱三头肌-前臂旋后肌,患侧下肢:臀中肌-缝匠肌,胫骨肌-腓骨肌,电极均放置于肌肤上,肉眼可见肌肉颤动收缩,患者感觉舒适放松.评定方法:上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采用Fugl-Meyer评定,ADL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 两组治疗前Fugl-Meyer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个月、2个月后Fugl-Meyer上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平衡功能、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易化区神经肌肉电刺激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提高ADL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联合体感模拟训练(SST)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12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FES联合SST)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训练8周后评估两组患者上肢功能、偏瘫肢体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神经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并比较两组表面肌电图检测结果。 结果训练8周后,两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偏瘫Brunnstrom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评分高于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P<0.05)。训练8周后,两组肱二头肌RMS值、肱三头肌RMS值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FES联合SST在提升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及神经认知功能方面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32例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按入院顺序编号的奇、偶数分为A组和B组,第1~3周A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辅以运动想象疗法,B组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第4~5周两组均不进行系统正规的康复训练及运动想象疗法(洗脱期);第6~8周B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辅以运动想象疗法,A组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前、治疗3周末、5周末和8周末采用Berg平衡量表对患者平衡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前A、B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末,A、B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且A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优于B组(P<0.05);治疗5周末,两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较治疗3周末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Berg平衡量表评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末,两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较治疗5周末改善(P<0.01),且B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优于A组(P<0.01).结论 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辅以运动想象疗法,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提高康复训练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出血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方法:95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敷贴组(敷贴组)31例、神经肌肉电刺激组(电刺激组)30例和穴位贴敷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组(联合组)34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评估患者肢体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联合组Fugl-Meyer评分治疗前14.06±6.24分,治疗1个月47±11.30分,治疗3个月69.88±7.64分。3组患者治疗1个月与治疗前,治疗3个月与治疗1个月比较,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3个月,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联合组高于电刺激组,电刺激组高于敷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6.44±4.87分,治疗1个月39.56±11.44分,治疗3个月78.09±11.15分。3组患者治疗1个月与治疗前,治疗3个月与治疗1个月比较,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3个月,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联合组高于电刺激组,电刺激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出血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且优于单纯穴位贴敷及单纯神经肌肉电刺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电刺激治疗联合被动运动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仅实施被动运动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神经电刺激治疗。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日常活动能力(ADL)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rthel指数)均明显提高,且两组治疗后评分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各项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神经电刺激治疗联合被动运动可以更好地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火针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火针联合NMES疗法,对照组采用NMES疗法。两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康复训练和药物基础治疗。所有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评价指标采用临床痉挛指数(Clinic Spastcity Index,CSI)、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Fugl-Meyer(FuglMeyer Assessment,FMA)量表。结果:两组治疗后CSI、FMA量表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联合NMES疗法在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痉挛状态和运动功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该疗法能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脑卒中偏瘫并发抑郁症患者抑郁及肢体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并发抑郁症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并进行健康宣教、心理咨询及心理疏导等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患者于生命体征稳定48h后,根据肢体功能障碍的不同性质、部位进行早期肢体功能锻炼。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周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8周后上田敏偏瘫上肢、下肢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SDS、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8周后上田敏偏瘫上肢、下肢和MBI评分均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而SDS、HAMD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均P<0.01)。结论脑卒中并发抑郁症患者尽早行肢体功能锻炼,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并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