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同感心对患者心理和护患关系的重要性。通过护士利用同感心与患者进行沟通,来感受患者心理的变化,并介绍怎样培养同感心,以及利用同感心和患者沟通的技巧。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伴有焦虑、抑郁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方法200例伴有焦虑、抑郁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左室射血分数( LVEF),评估心功能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干预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LVEF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 <0.05),且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干预组心功能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治疗能改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及心功能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心理干预对改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症状及行为方式的影响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SAS、SDS评分,治疗依从性。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SAS、SDS评分、治疗依从性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观察组SAS、SDS评分、治疗依从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护患沟通技巧的核心概念——"同感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同感心最早是应用于心理辅导(咨询)与心理治疗领域里的一个概念。后来,在护理学领域里也得到了推广、应用与发展。目前,同感山已经是现代护理专业领域里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护士必须具备的一种照顾病人的沟通能力。因此,本文将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介绍这个概念的定义、组成部分、表达方式及其重要性,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眼球摘除义眼植入患者的心理反应特点及最佳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分析35例眼球摘除义眼植入患者的心理状态,应用同感心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循序渐进的心理辅导。结果35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通过心理护理缓解了患者的心理压力,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增强了术后的自信心。结论具有同感心的心理护理能促进患者与护士的互动,提高心理护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同感心护理对初产妇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5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对观察组实施同感心护理,对照组实行传统护理。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评估心理健康状况。比较2组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分娩结局(包括分娩方式、总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及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结果:1观察组抑郁、焦虑因子分低于对照组(t=-2.127、-2.116,P<0.05);2观察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χ~2=72.516,P<0.05);观察组的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t=-2.454,P<0.05)。结论:同感心护理有利于减轻分娩初产妇的负性情绪,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伴有抑郁、焦虑情绪障碍的87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3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降低(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慢性支气管炎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提高其心理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9.
王影 《吉林医学》2012,33(15):3332
目的:分析并评价心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伴抑郁与焦虑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9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44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治疗,分析治疗前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SDS与SAS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慢性支气管炎伴抑郁、焦虑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增强患者的心理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激励式心理干预结合同感心在助产分娩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0月~2019年1月收治的顺产产妇300例,随机编号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助产护理,观察组使用激励式心理干预结合同感心护理。统计两组不同产程(第一、第二、第三)及总产程时间,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在不同产程时的疼痛程度,对比分析两组产后出血率、出血量及自然分娩率。结果观察组各产程时间及不同产程VAS评分均短/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方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激励式心理干预结合同感心护理能缓解顺产产妇的疼痛程度,并能提高自然分娩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抑郁患者抑郁情绪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抑郁诊断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干预组则在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心理干预,抑郁情绪严重者服用适量抗抑郁药物,疗程3个月。结果 (1)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抑郁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2)治疗组(NYHA)心功能分级、LVEF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抑郁患者,心理干预能减轻抑郁情绪,进一步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李潞芳 《大家健康》2016,(11):26-26
目的:探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干预的情绪及心功能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接收治疗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84例患者为研究资料,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先后分两组,每组42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患者的 SAS、SDS 评分情况与对照组相比(P <0.05);关于护理后心功能情况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到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不但能使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改善,而且还能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缓解,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慢性心衰患者99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并与全国常模对比,分析影响焦虑抑郁的相关因素。结果:99例慢性心衰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43.17±14.47分和45.33±11.29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的29.78±10.07分和33.46±8.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9例(39.40%)存在焦虑,38例(38.39%)存在抑郁。心脏射血分数、糖尿病、家庭收入、病程为SAS的独立影响因素,心脏射血分数、糖尿病为SD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需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必要时给予适当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和焦虑障碍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4例为观察组,100例健康老年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试评分,并分析评分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不同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和焦虑障碍的标准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24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有38.7%存在抑郁障碍,35.5%存在焦虑障碍,女性、病程长、心功能症状重、农村地区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和焦虑障碍评分高.结论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障碍,且影响因素多.临床可根据SDS、SAS进行评定抑郁和焦虑障碍,从而指导和进行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药物干预对伴有焦虑抑郁症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入选的1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290)、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的测评对SDS得分粗分大于41以及SAS得分粗分大于40,定为有抑郁和焦虑倾向,共63人入选。将入选患者随分为干预组34例,对照组29例。干预组在常规心内科治疗的基础上+抗精神药物+心理干预。对照组在常规心内科治疗基础上+安慰剂。2组治疗前后SAS、SDS、SCL290评分,心功能分级进行比较。结果:1.干预组不同时段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干预组治疗后SCL290评分除躯体症状人际关系敌对性外其余评分高于治疗前(P〈0.01)。3.干预组治疗后与常模均值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躯体症状、人际关系、敌对性)。4.干预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抑郁、焦虑、躯体化、人际关系、敌对性、精神病性等心理健康问题,精神药物+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健康水平。通过认知的改变,可以减轻负性情绪对躯体状态的影响,抑制已改变的病理生理过程,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宁杰良 《当代医学》2011,17(7):136-137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影响,探讨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各项常规护理及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及治疗的基础上加行心理护理干预,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SAS评分、SDS评分及PSQI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CHF患者入院后应积极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缓解不良负面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合并抑郁情绪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7月在浙江省宁波市第二医院心内科治疗的72例合并抑郁情绪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6例,A组仅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和治疗。B组患者则加用心理干预,干预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在焦虑抑郁情绪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B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得分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患者的SF-36量表中各维度指标得分均明显高于A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合并抑郁情绪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心血管疾病终末期表现,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CHF是原发性心肌损害和长时间容量和(或)压力超负荷使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发生异常改变,从而导致心脏充盈或射血功能受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焦虑、抑郁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见的精神并发症,近年来,其患病率越来越高,且还在不断增加。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焦虑、抑郁、认知障碍等心理障碍的患者被称为“双心”患者。研究显示,焦虑、抑郁与慢性心力衰竭的不良预后息息相关。基于“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提出的双心治疗,兼顾患者器质性疾病与心理疾病,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焦虑、抑郁的“双心”患者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不良预后。本文就双心医学的研究背景、诊治进展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抑郁、焦虑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126例 CHF 患者进行评分,其中有心理障碍者45例作为观察组,在无心理障碍者中抽取4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及 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126例 CHF 患者中抑郁发生率26.2%,焦虑发生率20.6%,其中11.1%为抑郁、焦虑患者;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经济状况、病程、心功能分级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经济状况、病程、心功能分级、生活质量评分是 CHF 患者并发心理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P <0.05)。结论CHF 患者有较高的焦虑、抑郁发生率,经济状况、病程、心功能分级、生活质量评分是其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9例确诊CHF患者分为2组,常规护理组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组在心内科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系统化心理护理,2组均连续护理干预3个月,观察2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2组护理干预后QOL单项评分和总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护理组干预后QOL单项评分和总分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CHF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和改善预后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对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继续探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