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滋阴活血汤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方城县中医院收治的86例中风后偏瘫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滋阴活血汤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生活质量[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0%(39/43),高于对照组的67.44%(2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MBI、SS-QO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FMA、MBI、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滋阴活血汤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后偏瘫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90例,参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联合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的临床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联合组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较对照组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予以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运动再学习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运动再学习疗法) 30例和对照组(运动再学习疗法) 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药物治疗,治疗周期为6周。比较2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L)、功能性步行量表(FAC)、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FMA-L、FAC、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周后,2组患者的FMA-L、FAC、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运动再学习可以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综合康复训练结合醒脑开窍针法对偏瘫早期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2017年5月-2018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和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治疗组除以上治疗外,还需给与综合康复训练,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实验数据。结果:经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治疗组疗效优于治疗前,同时也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综合运动康复训练结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急性脑卒中偏瘫,可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丁勇 《中医学报》2016,(12):2025-2028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太极推拿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两组给予降血压、抗凝、降血糖、调血脂等治疗,康复治疗采用Bobath方法。对照组加用醒脑开窍针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太极推拿法。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eural deficit scores,ND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Ashworth评分法评价治疗前后痉挛程度,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BBS)评价平衡能力,采用Fugl-Meyer(FMI)量表评价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量表采用Barthel指数(BI量表)评价。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7.27%,高于对照组的70.91%(χ~2=4.453,P0.05);治疗后观察组水平凝视功能、面瘫、言语、上肢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步行能力等NDS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Ashworth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减轻(P0.05),治疗后观察组Ashworth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BI、BBS和FMI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治疗后观察组BI、BBS和FMI量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太极推拿治疗脑卒中偏瘫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痉挛程度,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临床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10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仅开展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肢运动功能、治疗不同时间生活质量。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治疗结束后2、6周,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可更明显改善肢体功能,更大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8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给予丹红注射液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维脑路通治疗。采用欧洲脑卒中量表(E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分,并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ESS和ADL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及早改善脑缺血状态,并有效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促通技术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单纯进行促通技术治疗,以Fugl-Meyer评分法、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价。结果:治疗组在肢体运动功能方面治疗后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促通技术有助于脑卒中患者尽快恢复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结合针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及头针治疗.治疗组在针刺基础上加上康复训练.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由同一医生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结合针刺比传统单一针刺更加有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及运动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王俊敏  王志永  王栋 《黑龙江医学》2021,45(22):2367-2369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CI)偏瘫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因子及可溶性E-选择素(SES)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荥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间收治的95例CI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予以醒脑开窍针刺法,观察组予以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4周后神经功能、脂肪细胞因子(脂联素、内脂素及抵抗素)及SES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26,P<0.05);治疗后,两组内脂素、抵抗素及SES水平均升高,脂联素水平均降低,但观察组内脂素、抵抗素及SES水平低于对照组,脂联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42、7.554、6.570、6.558,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CI,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调节脂肪细胞因子、SES水平均衡,促进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对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济源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80例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和悬吊运动训练,针刺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干预后,针刺组上下肢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宁都县中医院收治的66例中风后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评分、运动能力评分[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水平及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WBC)]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和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P、IL-6和WB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生活和运动能力,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其效果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虚拟情景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虚拟情景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虚拟情景康复训练,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Fugl-Meyer量表(FMA)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MoCA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且高于对照组(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上、下肢FMA评分均升高,其中观察组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ADL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虚拟情景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并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术后3~14天加醒脑开窍针法及康复治疗,对照组术后单纯予常规药物治疗。评定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比较治疗前后Glasgow昏迷评分(GCS)、简化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改良Barthel指数(MBI)等,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早期采用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39%,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治疗组GCS、FMA、BI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采用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早期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术后314天加醒脑开窍针法及康复治疗,对照组术后单纯予常规药物治疗。评定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比较治疗前后Glasgow昏迷评分(GCS)、简化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改良Barthel指数(MBI)等,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早期采用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39%,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治疗组GCS、FMA、BI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采用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偏瘫上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0月浙江康复医疗中心就诊的脑卒中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动作观察疗法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醒脑开窍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试上肢部分(FMA-UE)、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的评分。结果 治疗6周后,两组FMA-UE评分、WMFT评分和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FMA-UE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动作观察疗法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手功能、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确切,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方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予以硫酸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化痰通络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表(FMA)]评分、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头晕目眩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脑前、中、后动脉Vm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化痰通络方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FMA评分和Vm,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和NIHSS评分,效果优于单纯醒脑开窍针法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活血汤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在脑梗死(CI)早期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开封市祥符区中医院84例CI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自拟益气活血汤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40/42)]较对照组[78.57%(33/42)]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较对照组高,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汤联合醒脑开窍针法用于CI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开窍通络针法联合清开灵及醒脑静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风偏瘫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开窍通络针法联合清开灵及醒脑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77.08%,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及AD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开窍通络针法联合清开灵及醒脑静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剌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76例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开窍针剌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和脑动脉[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平均血流流速。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下肢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晕头痛、口舌歪斜、肢体麻木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CA、MCA、PCA等脑动脉平均血流流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剌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偏瘫患者可提高脑动脉平均血流流速和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和NIHSS评分,其效果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