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 比较普外科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及干预效果.方法 对普外科手术中甲状腺、乳腺及疝修补术3类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在干预前使用率是55.98%,干预后是8.7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天数,干预前与干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占总药品费比例明显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手术部位均无感染.结论 普外科甲状腺、乳腺及疝修补术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可以节约资源,且不会导致切口部位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干预措施促进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合理应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东莞康华医院普外科甲状腺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浅表肿物切除术3种I类切口手术所有病例,干预前105例作为对照组,干预后139例作为干预组,调查分析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从100.00%降至35.25%(P〈0.05),品种选择、给药时机等指标合理性显著提高(P〈0.05),而术后切口感染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预措施有效可行,能够提高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手术室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观察组实施品管圈活动管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较两组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率、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中的效果确切,可提高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率,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及合理性。方法随机抽查2011年7~12月我院普外科300例Ⅰ类切口手术病历,统计分析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为100.00%;单一或二联用药率分别为91.67%和8.33%;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涉及5类12个品种;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居前3位的依次为头孢孟多(51例次)、头孢呋辛(49例次)和头孢西丁(48例次);91.33%的患者于术前0.5~2 h给药,术后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时间大于48 h者占32.66%。结论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用药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药物品种选择不当、用药时机不当及术后用药时间过长等严重的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5.
吴涛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3):114-116
目的探讨药学服务对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干预途径,规范医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与管理。方法选择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我院同期不接受干预的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00例设为对照组,研究药学服务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并对选用的抗菌药物品种、用程、用药频度、联合用药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对比与评价。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硝基咪唑类、第3代头孢、林可酰胺类使用频次较低,而大环内酯类、第1代头孢使用频次明显较高;②观察组单用药使用频次较高,联合用药使用频次明显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非限制级抗菌药物应用频次明显提高,限制及特殊级抗菌药频次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预防用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9,P〈0.05),观察组住院的各项费用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⑤接受药学服务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后合理用药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恰当的药学服务措施能有效提高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齐秀萍  李小荣  张国如  喻学海 《重庆医学》2018,(11):1528-1530,1533
目的 探讨临床药学干预措施在规范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中的作用.方法 依照卫生部和外科学会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建立和使用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核查表.以2016年1-4月使用核查表前的1 199例住院手术患者为干预前组,以2016年5-7月使用核查表后的1 039例住院手术患者为干预后组,对两组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合理率和手术切口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Ⅰ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31.3%、17.9%,抗菌药物选用品种合理率分别为71.2%、95.7%,溶媒剂量合理率分别为84.7%、99.8%,用药时机合理率分别为54.6%、80.4%,工类切口维持用药时间合理率分别为22.8%、85.0%,Ⅱ类切口维持用药时间合理率分别为2.1%、74.0%,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预前组、干预后组患者Ⅰ类切口感染率分别为3.06%、0.89%,Ⅱ、Ⅲ类切口感染率分别为2.11%、0.9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90、0.063).结论 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核查表明显提高了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合理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普外科在围手术期对抗菌药物的预防性用药的合理性及疗效。方法:收集普外科200例手术患者的诊疗资料,观察其围手术期抗茼药物的预防使用情况,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结果:200例手术患者均在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其中单用一种抗菌药物30例,联合两种抗菌药物105例,联合三种65例;用量用法不合理21例,用抗菌药的时机不恰当17例,选药不恰当12例,治疗时间过长50例,合理用药100例;合理使用预防性抗茼药物后,发生术后感染1例(感染率l%),用药不当的100例患者中发生术后感染15例(感染率1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能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剖析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部分指标,探索更有效可行的操作方案。方法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依据相关政策对我院2011年4-12月间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干预、统计分析,重点监测给药时机、手术部位感染、合理率、未用药率。结果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给药时机准确率、合理率、未用药率等明显提高,而手术部位感染率没有明显增加。结论把握好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给药时机,减少预防用药,安全性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加强抗菌药物监管前后普外科清洁手术围手术期用药情况,为确定下一步工作重点提供参考。方法 2012年6月以来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加强了抗菌药物的临床监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抽取2012年至2013年普外科清洁手术患者出院病历176份,对加强监管干预前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干预后的2013年下半年与加强监管干预前的2012年上半年比较,普外科Ⅰ类手术、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的预防用药率分别由68.42%和72.41%降至21.82%和8.11%(P均〈0.01),而术后切口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2.63%vs 1.82%,P〉0.05);普外科Ⅰ类手术抗菌药物无适应证用药率由46.15%降至5.46%(P〈0.01);预防性联合用药率降为由5.26%降为0%;但手术用药时机及术后用药疗程合理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普外科Ⅰ类手术预防用药主要以一、二代头孢和克林霉素为主,个别病例选用头孢曲松钠。药物利用指数均〈1.0。结论干预后,普外科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多项指标得到明显改进,手术用药时机等指标监管力度须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骨科收治的Ⅰ类切口择期手术患者300例,随机分为方案组149例及对照组151例。对照组采用盲法(不进行干预,按医生习惯)给予抗菌药物;方案组按照制定的方案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比较两组体温变化、切口愈合、切口感染情况及主要经济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切口均愈合,且未出现切口感染、呼吸道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患者,术后体温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方案组77.2%的患者仅在术前使用抗菌药物1次,22.8%的患者术前及术后均使用抗菌药物,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均为24h以内,而对照组患者术后抗菌药物平均使用(5.43±2.72)d。方案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药品费用及抗菌药物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术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并在24h内停药可显著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相关的各项费用,促进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规范化及合理化,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应用效果,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574例择期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分为对照组(897例)和观察组(677例)。对照组不预防使用抗生素;观察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d、2d、3d、7d的体温变化。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术后7d,比较2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感染率。结果手术前,2组患者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2组患者均未见高热病例出现,且2组术后1d、2d、3d、7d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前,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5.69±0.82)×109/L,观察组为(5.65±0.86)×109/L,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6.23±0.87)×109/L,观察组为(6.18±0.90)×109/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切口甲级愈合率、感染率分别为92.20%、5.91%,观察组分别为93.35%、5.02%,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和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并不能有效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提高其切口甲级愈合率,只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患者护理,可以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郭宝均 《中外医疗》2016,(12):38-40
目的:探讨在该院的手术条件下,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653例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按照患者有无高危因素、是否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进行分组,统计各组患者切口感染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有高危因素的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组比有高危因素的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组患者切口感染率提高了17.28%;无高危因素的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组比无高危因素的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组患者切口感染率只提高了0.31%。结论在该院的手术条件下,有高危因素的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应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有效地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率;无高危因素的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可无需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手术预防,切口感染率变化不大,验证了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指征在该院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加强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细菌耐药。方法抽取我院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病历180份,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等相关规定,对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预防性使用抗生素52例,使用率为28.89%。2种抗生素联用6例,占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病历数11.54%;术前0.5 h~2 h内预防用抗生素43例,占82.69%;总用药时间超过48 h 21例,占40.38%。结论我院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应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和合理用药的行政管理,规范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眼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干预效果,促进眼科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分别随机抽取2010年及2013年眼科Ⅰ类(清洁)切口病例各350份,调查手术预防抗菌药物情况。结果2013年眼科清洁手术全身抗生素使用率明显低于2010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0年全身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明显比2013年多,术后感染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学科联合干预,加强临床科室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管理,促进了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专项整治对规范清洁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规范化使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12月甲状腺、乳腺、疝气3种Ⅰ类切口手术切口患者120例(对照组)和2012年5~12月开展专项整治后的同类手术及切口的患者125例(干预组)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及其合理性.结果 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率、二联用药率(96.7%、21.5%)均明显高于干预组(20.8%、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对照组选药合理率(12.33%)明显低于干预组(85.19%),干预组平均住院天数(8.42 d)少于对照组(11.39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切口感染率(1.3%)稍高于干预组(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专项整治后,3种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的合理性明显改善,应继续深化抗菌药专项整治,促进抗菌药规范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剜除术(未穿透子宫壁,下同)围手术期是否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对照比较89例子宫肌瘤剜除术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和185例使用抗菌药物的子宫肌瘤患者的术后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术后感染率和切口愈合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和住院总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均未发生术后感染。结论:子宫肌瘤剜除术完全不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普外科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和使用合理性.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阳春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54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不同类型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给药时机、用药疗程、抗菌药物种类及联合应用情况.结果 542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205例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与手术部位感染的关系.方法 整群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2281例患儿,比较手术前后腋下体温变化及手术部位感染情况.结果 术后患儿体温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甲级愈合率为100.00%,手术部位感染率为0.00%.结论 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会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率增加;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可不用抗菌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相似文献   

19.
李清  徐勇军 《基层医学论坛》2014,(11):1362-1364
目的:调查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2年我院清洁手术病例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使用强度和用药频度进行调查分析,并随机抽取500例清洁手术患者,比较术前、术后体温变化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差异。结果5592例清洁手术患者中,有3719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6.51%,平均使用强度(DDD)为37.83,涉及7大类31个品种,其中二代头孢菌素类用药频度(DDDs)最高。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与未应用抗菌药物的感染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洁手术围术期过高比例地使用抗菌药物是不必要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必须掌握其用药指征及用药时机。良好的无菌技术和手术技巧,是预防手术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对我院2013年372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72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111例,使用率为29.84%;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18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首选头孢菌素类及喹诺酮类。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情况,应加强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