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TR Band桡动脉止血压迫器在桡动脉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33例行经桡动脉途径的PCI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63例使用TR Band桡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对照组70例使用常规的绷带压迫止血,观察比较2组止血效果、止血时间、患者的舒适度、压迫侧大拇指血氧饱和度及并发症。结果 2组1次止血成功率和压迫侧大拇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压迫止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PCI术后应用TR Band桡动脉止血压迫器安全有效,止血时间短,患者舒适度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不同方法压迫止血的安全性。方法:30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术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使用气囊压迫器、螺旋压迫器、绷带包扎进行桡动脉压迫止血,每组各100例。比较3组术后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及舒适度。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冠状动脉造影,3组患者穿刺部位渗血、血肿、瘀斑,皮肤水泡、破损,桡动脉狭窄或闭塞等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气囊压迫器组患者肢端肿胀、麻木、发绀发生率和患者舒适度评分显著优于螺旋压迫器组和绷带包扎组(P<0.01)。结论:气囊压迫器、螺旋压迫器、绷带包扎止血成功率均较高,血管穿刺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其中气囊压迫器的安全性明显优于螺旋压迫器和绷带包扎。  相似文献   

3.
莫秀凤  杨海玉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9):2303-2304,2306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与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并发症与舒适度,对比经桡动脉、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优缺点。方法:391例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按分为两组:桡动脉组(183例)和股动脉组(208例),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和舒适度的情况。结果: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患者术后局部血肿或伤口出血、血管迷走反射并发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组(P<0.05),动脉痉挛及闭塞发生率桡动脉组高于股动脉组(P<0.01);术后经桡动脉组腰背疼痛、尿潴留、便秘、平均卧床时间及换药次数明显低于经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可减少患者不适与痛苦,增加舒适度,同时减少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后Angioseal血管闭合器和人工压迫止血的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从2008年1月至2011年11月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的病例611人次,分为Angioseal血管闭合器组和人工压迫组,比较2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2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24 h后Angioseal血管闭合器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P<0.05)。结论:使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不能减少股动脉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尤其在24 h后并发症有增加的趋势,不推荐股动脉穿刺后常规使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动脉压迫止血器在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方法 20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6例,采用传统弹性粘贴固定绷带压迫止血;观察组104例,采用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比较两组术后平均止血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肢体疼痛程度等指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平均止血时间(348.4±18.7) min,与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357.1±21.5) m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并发症肢体肿胀、麻木、发绀发生率,创口渗血、血肿发生率,患者肢体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结论 动脉压迫止血器与传统弹性粘贴固定绷带均有较高的止血成功率,但前者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并可以减轻患者疼痛,增加患者舒适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TR-Band充气止血绷带两种不同放气方式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穿刺部位的影响。方法:将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395例随机分为A组206例和B组189例。A组术后压迫1 h开始初次放气,6~8 h放完;B组术后压迫4 h开始初次放气,8~10 h放完。比较2组患者末梢经皮血氧饱和度、压迫总时间、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末梢经皮血氧饱和度均在正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压迫总时间显著少于B组(P<0.01)。2组出血、血肿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肿胀、淤斑及患者主观不适情况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P<0.01)。结论:TR-Band充气止血绷带压迫1 h后开始放气,6~8 h放完的放气方式比较合理,既可有效压迫止血,又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周彤  王冬梅  黄娟  盛娟  王伟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1):1509-151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Trans radial coronary intervention,TRI)术后使用桡动脉加压气囊(TR Band)第一次减压时间的安全性及对患者舒适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TRI术后100例使用TR Band压迫止血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术后2 h开始减压,每隔1 h减压1次,每次放气2 mL,连续3次,余量气体在术后10 h内放完;对照组术后4 h开始减压,每隔2 h减压1次,每次放气2 mL,连续3次,余量气体在术后12 h内放完。比较观察2种减压方法的止血效果、患者舒适度、压迫侧食指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压迫处局部并发症的情况。结果:2种减压方法均能有效止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的SpO2监测均在正常范围内(P>0.05),术后2 h舒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术后4 h的SpO2监测和患者舒适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术后不同减压时间皮下瘀斑、局部水泡、发绀和麻木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TR Band第一次减压时间提前至术后2 h,解除压力阀的时间为术后10 h,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和桡动脉两种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的230例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同意接受冠状动脉介入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桡动脉介入组(TRA组)和股动脉介入组(TFA组),每组各115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穿刺点压迫时间、手术治疗时间、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TRA组穿刺点压迫时间为(3.8±1.9)min,完成PCI的手术时间为(62.0±9.5)min,手术成功率为95.65%;TFA组穿刺点压迫时间为(14.8±5.9)min,完成PCI的手术时间为(63.0±8.9)min,手术成功率为97.39%,两组患者的穿刺点压迫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R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22%)明显低TFA组(1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股动脉和桡动脉两种途径行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都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但经桡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少,在临床介入治疗急性心梗时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止血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随机等分为4组,分别是采用常规方法的弹力绷带止血组(对照组1)和螺旋压迫器止血组(对照组2)、联合云南白药的弹力绷带止血组(治疗组1)和联合云南白药的螺旋压迫器止血组(治疗组2)。观察四组患者的穿刺部位血管出血、并发症和术侧肢体舒适度等情况。结果两个治疗组的止血效果、止血时间、并发症及患者舒适度等均优于两对照组(P0.01)。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采用弹力绷带压迫止血及螺旋压迫器止血法联合应用云南白药均可以有效的缩短止血时间、减少穿刺点部位血管出血和并发症,提高患者舒适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桡动脉穿刺术后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0.
路世红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8):103-103,105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使用自制桡动脉辅助压迫止血垫后的效果。方法将356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后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80例患者术后使用传统止血方法,观察组176例患者术后使用自制桡动脉辅助止血垫压迫止血。观察两组患者穿刺口压痛、瘀血、手部肿胀、局部过敏情况及患者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术后穿刺处的各种并发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使用自制桡动脉辅助压迫止血垫在冠脉介入术后对桡动脉止血效果满意,穿刺周围皮肤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明显提高,不适感时间缩短而且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压迫止血法对经股动脉介入术后止血的效果。方法经股动脉穿刺行下肢动脉介入术后患者10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压迫法止血( n=50);观察组采用改良压迫止血法止血( n=50)。观察每组患者穿刺点止血时间、出血量以、皮下血肿的发生率,并对患者舒适度与术后疼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和出血量明显较对照组减少,且皮下血肿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患者舒适度、术后疼痛评分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压迫止血法可有效缩短经股动脉介入患者术后穿刺点止血时间,减少出血量和血肿的发生,减轻患者疼痛,提高舒适度,是一种有效的压迫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桡动脉穿刺失败后经肱动脉或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232例经桡动脉穿刺失败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肱动脉组(117例)及股动脉组(115例),比较不同穿刺途径的平均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术后穿刺点压迫时间以及穿刺部位出血、假性动脉瘤、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肱动脉组术后穿刺点压迫时间短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肱动脉组的假性动脉瘤发生率、拔除鞘管时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均低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途径中,桡动脉途径穿刺失败后,肱动脉途径可优先于股动脉途径作为替代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  相似文献   

13.
郭敏 《河北医学》2015,(1):146-148
目的:探讨术肢大拇指血氧饱和度调节桡动脉充气止血绑带压力对患者并发症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按照入院顺序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以来收治的9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诊疗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采用桡动脉充气止血绑带,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采用大拇指血氧饱和度调节桡动脉充气止血绑带,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压迫局部坏死及桡动脉闭塞经比较,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203,P>0.05);两组患者在手部肿胀度、舒适度上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肢大拇指血氧饱和度调节桡动脉充气止血绑带压力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提高患者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穿刺部位应用不同压力止血器的效果。方法选择住院经桡动脉路径行介入诊疗技术的患者195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65例。A组采用自黏型弹力绷带压迫止血,B组使用TR-band型桡动脉压力止血器,C组使用T2型桡动脉压力止血器,观察3组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情况。结果 C组患者使用T2型桡动脉压力止血器后穿刺点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B组。结论 PCI术后选择适宜的桡动脉穿刺部位止血器压迫止血,可以减少术后穿刺点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与满意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桡动脉止血器改良加压包扎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止血效果和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180例经皮穿刺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纱布绷带加压组(A组)、旋压式止血器组(B组)和旋压式止血器改良加压包扎组(C组),观察3组的止血疗效和病人的舒适度。结果3组病人桡动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血率A组高于B组和C组(P < 0.01和P < 0.05)。术后腕围A组和B组均大于C组(P < 0.01);血氧饱和度A组和C组均大于B组(P < 0.01)。术后淤青率、小肿块率、皮损率、桡动脉闭塞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大肿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淤青率A组高于B组和C组;小肿块率A组高于B组;皮损率A组低于C组,C组低于B组;桡动脉闭塞率A组低于B组(P < 0.05~P < 0.01)。结论桡动脉止血器改良加压包扎可以在有效止血的同时降低局部并发生的发生率,提高病人术后舒适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对照组按常规径路穿刺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舒适度显著提高(P〈0.01),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经桡动脉径路行介入诊疗术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极大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桡动脉止血装置TR Band(日本Terumo公司生产)在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Allen试验阳性并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的40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TR Band组(20例),“8”字绷带包扎组(20例),于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分别用桡动脉止血装置TR Band及弹力绷带“8”字包扎止血,比较两种方法的止血效果、止血耗时、患者舒适度、静脉回流情况、压迫侧大拇指血氧饱和度、压迫侧手部、前臂肿胀、青淤现象。结果:TR Band组与“8”字绷带包扎组比较,在止血效果、压迫侧大拇指血氧饱和度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止血时间、患者舒适度上TR Band组优于“8”字绷带包扎组(P〈0.05),静脉回流障碍、压迫侧手部、前臂肿胀、青淤现象少于“8”字绷带包扎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应用桡动脉止血装置TR Band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应用血管缝合器与血管封堵器对患者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及舒适度的影响,评估血管缝合器及血管封堵器止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2年2月-2014年3月江西省人民医院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住院冠心病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成为人工压迫组(A组)60例、血管缝合器组(B组)60例、血管封堵器组(C组)60例,观察3组术后止血时间、制动时间、血管创口处理时间、住院时间、患者舒适度、并发症发生率、相关费用及随访情况。结果 B组和C组术后止血时间、制动时间、血管创口处理时间、住院时间较A组均缩短,腰背酸痛、术侧肢体疼痛、腹胀、排尿困难、烦躁发生率较A组均降低(P<0.01);B组与C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3例(38.3%),B组2例(3.3%),C组2例(3.3%),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3,ν=2,P<0.001);其中B组和C组低于A组(χ2值分别为22.28和22.28,P<0.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A组费用为(62±8)元,B组为(2 930±12)元,C组为(2 888±13)元,3组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8,P<0.001);B组、C组费用高于A组(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3个月,复查股动脉血管彩超,B组、C组患者未见血管闭塞或严重狭窄。结论 与人工压迫止血方法相比,血管缝合器和血管封堵器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止血效果较好、并发症少、舒适度高,但经济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制桡动脉止血带在冠脉介入术后止血过程中对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患者300例,随机分成三组,A组(对照组)100例,B组(每小时松放1cm)100例,C组(每小时松放1.5cm)100例,观察三组术后止血效果及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和C组止血时间少于A组,出血率、血肿发生率、血栓形成及血管闭塞发生率、肢端麻木发生率均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止血时间少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在出血率、血肿发生率、血栓形成及血管闭塞发生率上均无差异性,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肢端麻木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简易桡动脉止血带在术后止血过程中每隔1小时松放1cm及1.5cm并发症均较少,松放1.5cm使患者感受到的舒适性更高。  相似文献   

20.
陈莉  刘丽 《中国医疗前沿》2011,(12):76-76,50
目的观察桡动脉穿刺点使用TR-Band压迫型止血器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选择住院经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术后患者100例,按术后是否使用压迫型止血器分为2组,观察组50例使用TR-Band动脉压迫止血器对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另选取对照组50例使用弹力绷带对穿刺部位进行包扎止血,观察两组患者穿刺点出血情况,以及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肢体肿胀麻木、桡动脉急性闭塞、迷走反射性晕厥发生率。结果桡动脉急性闭塞及迷走反射性晕厥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肢端肿胀、麻木发生率及穿刺点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压迫止血器明显优于弹力绷带压迫,且具有良好止血效果,操作简便,血管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