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形成的盆底残腔容易导致盆腔感染扩散、粘连性肠梗阻, 并可能增加放疗患者放射性肠损伤发生概率。手术中重建盆底能够避免小肠坠入骶前残腔, 减少肠梗阻和放射性肠损伤的风险, 预防或减轻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 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低位前切除术后肛门功能, 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直接缝合盆底腹膜和带蒂大网膜填充是目前常用的2种盆底重建方式, 操作较为简单, 容易推广, 值得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T)测量直肠癌患者内脏脂肪面积, 探讨内脏脂肪含量对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8年6月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直肠癌根治手术的135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其中男89例, 女46例, 年龄30~88岁, 中位年龄63岁。根据术后30 d内是否发生严重并发症, 将患者分为并发症组(n=16)和对照组(n=119), 分析患者内脏脂肪含量与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其中, 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 Q3)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 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模型对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早期严重并发症的预测能力。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  相似文献   

3.
手术治疗是食管癌最重要的治疗方式, 但食管癌手术尤其是新辅助放化疗后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一直较高。因此, 如何预防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发生后又如何进行处理, 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食管癌围手术期与手术相关常见并发症包括吻合口漏、消化道气管瘘、乳糜胸和喉返神经损伤等;同时, 以肺部感染为代表的呼吸和循环系统并发症也并不少见。食管癌手术相关并发症是心肺并发症的绝对高危因素。此外, 食管癌术后远期吻合口狭窄、胃食管反流和营养不良等并发症也较为常见。有效地降低食管癌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对改善患者预后和术后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直肠癌是消化道的高发肿瘤, 对于女性患者而言, 卵巢转移居腹腔内器官转移第二位。其症状隐匿、极易漏诊, 对全身治疗不敏感, 因此预后较差。直肠癌卵巢转移的研究相对较少, 目前无相对标准诊治手段。积极手术是直肠癌卵巢转移患者首选治疗方式, 无论是否能完全R0切除, 降低肿瘤负荷与患者的预后相关。随着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技术不断发展, 减瘤可达到细胞水平, 能显著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对于有卵巢转移高风险的患者, 是否预防性卵巢切除仍是极具争议的课题。本文对直肠癌卵巢转移的诊疗及预防策略进行综述, 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应用支架法肠道转流术与临时性回肠造口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回肠改道方式的不同分为肠道转流组36例和回肠造口组21例。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在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肠道转流组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回肠造口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0.5±2.3)g/L比(38.1±2.6)g/L、(26.4±2.7)mg/dl比(24.5±2.0)mg/dl、(137.6±5.9)g/L比(134.0±7.0)g/L, t=3.605、2.743、2.085, 均P<0.05]。肠道转流组的治疗总费用也明显低于回肠造口组[(57 100±7 500)元比(69 300±9 100)元, t=-5.477, P<0.05]。结论支架法肠道转流术应用于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后预防吻合口漏相较于传统的回肠造口术在减少创伤、降低费用、改善患者的营养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埋线提升术在面部年轻化治疗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及Embase数据库中采用埋线提升术进行面部年轻化治疗的相关文献。各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2年4月20日。制定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符合标准的相关研究。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采用STROBE声明中针对横断面研究的规范要求进行质量评分, 总分0~22分, 评分>11分认为是高质量研究。采用Stata16.0软件进行埋线提升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meta分析。采用Egger检验及绘制漏斗图评估文献的发表偏倚。结果最终纳入33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 包含8 919例患者。28篇文献的质量评分>11分, 其余5篇均为11分, 文献的整体质量尚可。meta分析中涉及的结局指标包括感觉异常、感染、面部不对称、面神经损伤、轻度凹凸不平或轮廓不规则、术后过敏、术后血肿、疼痛、线材外露或可见、淤青、肿胀等11个指标。各结局指标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感觉异常(1%)、感染(0)、面部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充气式纵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胸外科2017年9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69例接受充气式纵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IVMTE组)或胸腹腔镜联合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MIME组)的患者资料。IVMTE组47例, 男性31例, 女性16例, 年龄(68.6±7.5)岁(范围:54~87岁);MIME组222例, 男性159例, 女性63例, 年龄(66.8±8.8)岁(范围:42~93岁)。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患者进行1∶1匹配, 匹配后MIME组38例, IVMTE组38例。采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IVMTE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96.0±39.2)ml比(123.8±49.3)ml, t=-2.627, P=0.011], 手术时间较短[(239.1±47.3)min比(264.2±57.2)min, t=-2.086, P=0.040], 术后3 d引流量较少[85(89)ml比675(573)ml...  相似文献   

8.
多数文献将伸膝迟滞定义为膝关节主动伸直的角度无法达到被动伸直的角度, 也有文献将膝关节无法完成最后15°的伸直定义为伸膝迟滞。伸膝迟滞是膝关节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严重影响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术后长期制动导致的废用性萎缩、因疼痛和(或)肿胀导致的关节源性肌肉抑制、术中对伸膝装置的直接损伤以及支配股四头肌的神经功能障碍均会造成伸膝迟滞。通过加强康复锻炼、物理因子以及药物治疗可以显著改善伸膝迟滞症状, 但因伸膝装置损伤所致的伸膝迟滞必要时需手术治疗。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康复介入的不断提前, 预防伸膝迟滞的发生、最大程度减少术后伸膝迟滞的角度需引起患者、医生及研究者的足够重视。通过对膝关节术后伸膝迟滞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明确病因、治疗、预防及预后情况, 为临床处理提供依据及指导。  相似文献   

9.
ISR作为低位直肠癌的极限保肛术式, 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因其在保证肿瘤学安全性的基础上, 可使部分低位直肠癌患者免遭切除肛门的痛苦, 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开展。ISR综合体现了学界对低位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精确理解、肛管局部解剖的再认识以及外科技术的进步和保肛手术的不断探索。相较传统开放手术, 随着手术平台的迭代和外科技术的进步, 采取微创方法如腹腔镜及机器人平台下的ISR似乎具有更佳的短期结局[1-2]。目前, 无论单纯经腹入路还是经腹经肛联合手术入路, 以及不同的吻合口重建形式, 相关针对技术层面的研究呈现百花齐放之势[3-4]。然而, ISR在可接受的功能学结果基础上, 良好的肿瘤学预后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主要治疗策略是以手术为核心的综合治疗。直肠癌根治术后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功能障碍成为困扰患者的重要问题, 特别是男性功能的损伤, 严重影响手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部分患者因为担心性功能和泌尿功能受损而放弃直肠癌的根治手术。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 是术中盆腔自主神经的损伤。其中骨盆自主神经的保留主要是下腹神经, 其主要负责男性射精功能。骨盆内脏神经主要司男性阴茎的勃起。本文对这两种神经的解剖来源、分布及其对相关的泌尿生殖功能的影响进行详细阐述, 并介绍有关保留自主神经的手术分类、操作要点和效果评估。在微创外科快速发展的今天, 在实施直肠癌根治手术的同时, 充分了解盆腔自主神经的解剖学概念, 应用现代微创外科手术技术实现对患者骨盆自主神经的保留, 是结直肠外科医师的重要必修课程, 也是直肠癌外科手术规范化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1.
目前的直肠癌根治手术尚没有建立分型体系, 不能依据肿瘤的临床分期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 因而难以达到个体化治疗的目的。本文基于盆腔膜解剖的四筋膜、三间隙理论, 并结合该理论和宫颈癌根治术Querleu-Morrow分型的膜解剖基础, 依据直肠侧方的切除范围, 提出了基于膜解剖的直肠癌根治手术新分型, 将直肠癌根治术分为ABCD四型, 并依据自主神经的保留与否增加了相应的亚型。其中A型为保留泌尿生殖筋膜的全直肠系膜切除(TME)、B型为经典TME, C型为扩大TME, D型为侧方扩大切除术。本直肠癌根治手术分型统一了盆腔膜解剖名词, 验证了利用四筋膜、三间隙理论对直肠癌手术进行分型的可行性, 旨在为今后制定统一规范的盆腔肿瘤根治手术分型体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在结直肠癌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错配修复基因缺陷(dMMR)或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的结直肠癌患者是免疫治疗的主要获益人群。dMMR或MSI-H结直肠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免疫治疗的缓解率接近100%, 其中病理学完全缓解率为60%~67%。新辅助免疫治疗在dMMR或 MSI-H结直肠癌, 尤其是直肠癌人群的应用前景, 在于可获得持续临床完全缓解, 以达到器官保留和避免手术以及放疗后对生育能力、性功能、肠道和膀胱功能产生的不良影响。研究表明, 部分错配修复基因正常(pMMR)或微卫星稳定(MSS)的结直肠癌患者联合其他治疗手段如放疗、化疗等对新辅助免疫治疗可产生应答。在 pMMR或MSS结直肠癌中, 优化新辅助免疫治疗方案和寻找有效的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是重要的研究方向。在新辅助免疫治疗中, 克服原发和继发性耐药、甄别新辅助免疫治疗的假性进展和超进展是需要关注的临床挑战。本文就新辅助免疫治疗(主要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面临的争议与挑战以及未来探索的方向进行了全面的评述, 期望为结直肠癌新辅助免疫治疗的发展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1984年, Rudolf Schiessel第一次提出了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 ISR)。如今, 这一术式已经被外科医生用作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一种保肛手段。ISR技术虽然能够提升患者的保肛率, 但是超适应证的应用也可能会给患者带来痛苦, 导致患者不能控制排便进而影响生活质量, 不得不接受永久性肠造口。有些超适应证的ISR手术甚至会增加肿瘤的局部复发风险。因此, 严格掌握ISR的适应证, 是使这项技术造福于患者的基础。笔者认为, 患者能否适合接受ISR手术, 需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损伤(AKI)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结直肠癌手术3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AKI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AKI组(n=29)和非AKI组(n=347), 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围手术期状况、实验室检查结果,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76例患者中有29例(7.7%)患者术后发生AKI。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合并高血压(OR=3.487, 95%CI:1.081~11.251, P=0.037)、术前贫血(OR=3.158, 95%CI:1.114~8.953, P=0.031)、术中输注晶体量不足(OR=0.998, 95%CI:0.997~0.999, P=0.007)、术中最低平均动脉压值较低(OR=0.915, 95%CI:0.863~0.970, P=0.003)及术后Hb中~重度下降(OR=4.105, 95%CI:1.487~11.335, P=0.006)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低位直肠癌患者采取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可提高其保肛率。然而, ISR手术吻合口面临吻合口漏、吻合口分离、继发吻合口狭窄、慢性骶前窦道、直肠阴道瘘和直肠尿道瘘等吻合口结构性愈合不良的并发症, 进而引起预防性造口不能回纳或二次永久性造口, 从而不能保肛而丧失经肛排便的机会。本文对ISR术后吻合口结构性愈合不良的术前高危因素及其特点以及患者住院期间、出院至术后1个月、术后1个月至预防性造口回纳前后等各个阶段吻合口的管理进行系统阐述, 以期对ISR吻合口在整个愈合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风险有较清晰的认识, 从而及时发现并积极处理相关并发症, 有针对性地对吻合口进行全程管理, 从而降低永久性造口的比例, 真正实现ISR手术生命延长与生活质量改善的双生愿望。  相似文献   

16.
肠造口的相关技术是结直肠外科医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 预防低位直肠癌术后肠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肠造口的早期并发症包括造口回缩、造口缺血坏死、造口水肿和周围皮肤炎等;远期并发症包括造口旁疝、造口狭窄和造口脱垂等。另外, 少见或者容易忽视的造口癌、造口还纳困难和社会心理障碍等相关并发症也应该引起外科医生重视。有效减少肠造口并发症, 可使患者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也是结直肠外科医生对"以患者为中心"治疗理念的最佳诠释。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9年1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因直肠癌行直肠前切除手术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8例患者中16例发生吻合口漏, 发生率为12.5%。确诊吻合口漏的时间自术后第2~9天, 平均为(6.13±2.00)d。肿瘤下缘距肛缘的距离是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 距离>7 cm的患者吻合口漏发生率明显低于距离≤7 cm患者(χ2=6.022, P=0.014)。手术后第3~5天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升高均与吻合口漏的发生密切相关(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 术后第3~5天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曲线下面积均>0.5。结论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对早期诊断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新发房颤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18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围手术期新发房颤47例, 无围手术期新发房颤133例。结果围手术期新发房颤组中年龄、术后平均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80, P=0.002;t=-2.184, P=0.030)。与对照组相比, 围手术期新发房颤组住院时间长、进食时间晚,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72, P=0.001;t=-2.577, P=0.01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围手术期新发房颤、较高的术后平均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肿瘤低分化、肿瘤分期晚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835, P=0.018;HR=1.008, P=0.017;HR=1.950, P=0.046;HR=1.300, P=0.047)。围手术期新发房颤组与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9.05个月和63.23个月,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在接受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中, 围手术期新发房颤的发生与高龄和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合并冠心病的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性手术后发生心脏并发症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20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接受根治性手术的449例合并冠心病的结直肠癌患者资料。男性306例, 女性143例, 年龄(68.7±8.9)岁(范围:44~89岁)。统计术后心脏并发症, 包括新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引起临床症状的新发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心脏并发症预后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44例(9.8%)患者术后至少发生1次心脏并发症, 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30例次, 新发心律失常19例次, 心力衰竭9例次。经心内科会诊后予积极扩张血管、抗血小板/抗凝治疗、控制心率或利尿等支持治疗后, 42例患者病情好转。术后30 d内3例死亡, 2例死于心脏并发症, 1例死于吻合口漏所致感染性休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80岁、合并2型糖尿病、急诊手术、二次手术、吻合口漏、术后肠道菌群失调、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升高与术后心脏并发症有关(χ2值:4.308~12.219, P值均<...  相似文献   

20.
外科手术是治愈胃癌的关键。安全实施胃癌根治术离不开充分的术前评估、精细的术中操作和严密的术后管理。充分的术前评估旨在确定病期、识别潜在可能导致术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包括患者高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体质指数、术前合并疾病和低蛋白血症等术前状态因素;术中出血量和联合脏器切除等术中操作相关因素), 并通过预康复等手段优化患者身体机能状态, 以利于术者制定合理的外科治疗决策, 以促进患者术后顺利康复。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广泛普及和应用下, 旨在优化术前心肺功能和骨骼肌功能的预康复干预越来越受到关注。尽管有随机对照研究显示了预康复措施的有效性, 但学界仍需在预康复的具体措施、有效评估指标、适应人群和干预时间等问题上达成共识。兼顾效率和安全, 才能更好地推动术前评估举措在胃癌临床实践中应用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