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利用新型设备人工智能肠鸣音监测系统探索和分析假饲对促进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陕西省人民医院2020年12月—2022年9月收治的100例行LA的急性阑尾炎患者。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参与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各50例, 对照组行LA术后常规护理, 实验组行LA术后常规护理及假饲状态护理。采取双盲研究方法, 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恶心呕吐、腹胀、口干口臭及术后腹痛等并发症进行记录与收集。运用GraphPad Prism 9.0及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时间、腹痛等症状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为(8.92±0.56) h, 对照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0.55±0.88) h,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9, P<0.001);实验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20.10±0.50) h, 对照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为(20.96±0.59) h,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常规康复指导和中西医结合康复指导对早期开通肠内营养的胃癌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84例行胃癌根治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指导组和中西医结合指导组,常规指导组患者按常规护理进行指导,中西医结合指导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指导,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淋巴细胞总数(TLC)、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早期开通肠内营养后,BMI、ALB、TLC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P0.05),但常规指导组与中西医结合指导组间BMI、ALB、TLC并无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指导组肠鸣音恢复时间[(26.7±10.1)h vs(21.6±10.6)h,P=0.046]、肛门排气时间[(2.8±1.0)h vs(2.0±0.8)h,P=0.002]、住院天数[(9.8±3.6)d vs(8.2±3.1)d,P=0.027]均显著短于常规指导组。结论:给予中西医结合指导能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在胃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空肠营养管置入对幽门不全梗阻性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的151例胃窦癌合并幽门不全梗阻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其中, 术中留置空肠营养管69例(空肠营养管组), 术中未留置营养管的患者82例(常规组)。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围手术期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 并进一步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于术后30 d内)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与常规组比较, 空肠营养管组手术时间更长[(209.2±4.7)min比(188.5±5.7)min, t=2.737, P=0.007], 但术后首次进食时间[(2.7±0.1)d比(4.1±0.4)d, t=3.535, P<0.001]、首次排气时间[(2.3±0.1)d比(2.8±0.1)d, t=3.999, P<0.001]、引流管拔除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胆管扩张症术后胆道狭窄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就诊的因胆管扩张症术后出现胆道狭窄的78例患者资料。男性27例, 女性51例, 年龄(48.6±14.2)岁(范围:17~76 岁), 其中腹腔镜组38例, 开放组40例。78例患者中, 胆管空肠吻合口狭窄67例, 肝内胆管高位狭窄11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等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数据和随访资料。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02.6±76.4)ml比(162.5±105.9)ml]、术后住院时间[(10.5±3.7)d比(14.5±6.4)d]、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0±0.6)d比(2.5±0.9)d]均优于开放组(t=-2.874, P=0.005;t=-3.379, P=0.001;t=-2.827, P=0.006)。而两组手术时间[(252.8±54.7)min比(257.4±68.6)min]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1, P=0.742)。通过术后复查及随访发现, 两组结石残留率[5.3%(2/38)比5.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部非胃肠道手术后患者听诊肠鸣音指导患者进食的效果。方法将142例腹部非胃肠道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69例),对照组在患者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观察组在听诊有正常肠鸣音后开始进食,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禁食时间、腹胀程度、舒适度。结果两组患者腹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禁食时间、舒适度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以听诊肠鸣音指导患者进食,安全,可提高患者舒适度,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2月对32例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的护理分别采用ERAS护理(ERAS组)或传统护理(传统组)。结果 ERAS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9.3±2.1)h,明显短于传统组(12.8±2.4)h(t=-4.177,P=0.000);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16.4±2.5)h,明显短于传统组(22.3±3.8)h(t=-4.778,P=0.000);拔除胃管时间(17.8±2.3)h,明显短于传统组(24.5±3.5)h(t=-5.892,P=0.000);术后进食时间(18.0±2.4)h,明显短于传统组(46.6±11.2)h(t=-8.673,P=0.000);术后住院时间(6.0±1.3)d,与传统组(6.9±2.3)d无统计学差异(t=-1.237,P=0.226)。结论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手术应用ERAS理念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术中经皮空肠营养置管早期肠内营养对全胃切除胃癌患者的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13例胃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术中空肠营养管置入肠内营养组(66例)和肠外营养支持组(47例).两组均行全胃切除术,术后分别接受7d同等条件的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7d有关的实验室指标.结果 肠内营养组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肠外营养组[(4.1±2.2)d比(5.1±2.0)d,t=2.156,P=0.037];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相比,术后7d血清前白蛋白显著增高[(18±7)mg/dl比(14±7) mg/dl,t=2.370,P=0.022]、转铁蛋白水平明显增高[(205±45)mg/dl比(186±39) mg/dl,t=3.665,P=0.001];术后7d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相比,血清IgA[(2.3±1.0) g/L比(1.9±0.7) g/L,t=2.178,P=0.034]、IgM[(1.4±0.4) g/L比(1.0±0.4) g/L,t =2.124,P=0.039]、IgG[(9.5±1.9) g/L比(9.0±2.3) g/L,t =2.189,p=0.033]均显著增高;术后肠内营养组消化道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肠外组(3%比13%,x2=3.962,P=0.048).结论 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术中经皮穿刺空肠营养管置入予以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方便,营养状态及免疫水平改善均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在中老年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后炎性反应及免疫功能情况。方法选取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行腹腔镜根治性直肠癌切除且保肛未行造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FTS组(23例)和常规组(25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1 d和术后1、3、7 d时静脉采血检测CRP、CD4、CD8、CD4/CD8、IL-6水平。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TS组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常规组[(37±15)hvs(47±18)h,t=2.081,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更短[(185±13)h vs(198±25)h,t=2.23,P0.05]。术后24 h及术后72 h的CRP水平,术后72 h及术后7 d时的CD4、IL-6水平,术后7 d时的CD8水平,术后24 h及术后7 d时的CD4/CD8水平,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TS组和常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7%vs 28.0%,χ~2=0.250,P=0.617)。结论 FTS不会增加中老年直肠癌患者腹腔镜保肛手术并发症,并能够降低及缩短患者炎性反应,减轻炎性损伤,缩短免疫功能紊乱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在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2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传统组和FTS组各100例,比较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半流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与传统组比较,FTS组排气早[(28.0±4.4)h vs.(40.9±5.4)h,t=-18.520,P=0.000],排便早[(38.8±5.3)h vs.(50.7±4.3)h,t=-17.436,P=0.000],进半流食早[(2.3±0.8)d vs.(4.2±0.7)d,t=-17.874,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6.2±1.3)d vs.(9.2±1.6)d,t=-14.552,P=0.000],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6%vs.20%,χ~2=8.665,P=0.003)。结论 FTS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胃肠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早期进食对输尿管镜取石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输尿管镜取石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术后6h开始首次饮温开水20~30 mL,观察15~30 min患者若无恶心、呕吐、腹胀等不适,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开始逐步加量进食面汤、米汤等流质4~6次,24 h后开始进食半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普食;若首次饮水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不适,待肛门排气后再进食.对照组接常规护理,患者术后2~3 d排气后进食,进食量度进食种类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腹胀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观察组术后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早期进食有利于输尿管镜取石术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早期进食肠内营养制剂对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结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88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3例)和对照组(45例).试验组术后早期少量多次进水和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案.比较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3、7天IgA、IgG、IgM以及CD4+、CD4+/CD8+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ien,CRP)水平,记录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 试验组术后发热时间[(54±6)h比(65 ±6)h,=8.688,P<0.01]、排气时间[(58±8)h比(72 ±7)h,t=8.573,P<0.01]、住院时间[(6.9±1.4)d比(8.5±1.9)d,t=4.277,P<0.01]以及治疗费用[(41 868 ±3 168)元比(45 950±3 714)元,t=5.536,P<0.01]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18.6% (8/43)比22.2% (10/45),t=0.177,P>0.0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18.4±1.7)比(16.4±1.9),t=5.235,P<0.01]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第7天试验组CD4+、CD4 +/CD8+和Ig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3.639,t =2.255,t=2.119,P<0.05);术后第3天和第7天试验组IgA、IgG明显高于对照组(t=2.035,t =2.961,t=2.060,t =2.108,P<0.05);术后第3天和第7天试验组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 =7.308,t=3.435,P<0.05).结论 术后早期进食肠内营养制剂能够改善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应激反应、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2.
徐霞  郎琅 《护理学杂志》2012,27(10):84-85
目的观察早期进食对输尿管镜取石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输尿管镜取石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术后6h开始首次饮温开水20~30mL,观察15~30min患者若无恶心、呕吐、腹胀等不适,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开始逐步加量进食面汤、米汤等流质4~6次,24h后开始进食半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普食;若首次饮水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不适,待肛门排气后再进食。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患者术后2~3d排气后进食,进食量及进食种类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腹胀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早期进食有利于输尿管镜取石术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围手术期运用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1~12月40例行腹腔镜肾肿瘤剜除术患者,按住院号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FTS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外科常规围手术期护理,FTS组实行外科快速康复护理。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FTS组术后排气早[(30.3±11.7)h vs.(43.0±15.5)h,t=-2.924,P=0.006],开始进食早[(26.6±12.1)h vs.(56.1±18.1)h,t=-6.059,P=0.000],下床活动早[(33.6±16.8)h vs.(66.9±28.6)h,t=-4.490,P=0.000],留置导尿管时间短[(40.2±18.5)h vs.(83.4±39.6)h,t=-4.420,P=0.000],留置引流管时间短[(50.3±22.5)h vs.(102.9±46.0)h,t=-4.594,P=0.000],住院时间短[(5.5±1.5)d vs.(9.0±2.1)d,t=-5.911,P=0.000]。结论实施外科快速康复护理可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缩短住院时间,既保证手术治疗的效果,也实现了快速康复的目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应用于腹腔镜下Ⅰ型胆管扩张手术围手术期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行腹腔镜下Ⅰ型胆管扩张切除术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分为ERAS组(n=18)与传统腹腔镜组(对照组,n=19)。对比两组术前临床资料及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总费用、并发症、术后恢复质量等指标,评价其临床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ERAS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9.0±5.8)h vs.(46.0±10.6)h,t=6.001,P=0.048]、术后住院时间[(8.5±0.9)d vs.(9.8±1.6)d,t=3.054,P=0.030]、住院总费用[(34.7±3.9)千元vs.(42.9±6.8)千元,t=4.445,P=0.028]、并发症情况(3 vs.9,P=0.049)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恢复质量评分(QoR-15)方面,不同时间点内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47.3±9.1)分vs.(39.4±6.4)分,t=3.065,P=0.004]、第3天[(79.4±14.7)分vs.(61.5±9.3)分,t=4.443,P=0.046]、第5天[(130.7±9.5)分vs.(113.9±12.6)分,t=4.559,P=0.019]ERAS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腹腔镜下Ⅰ型胆管扩张切除术围手术期应用ERAS模式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少术后并发症,从而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治疗急性和慢性阑尾炎中疗效的优缺点,总结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手术经验.方法 连续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自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129例阑尾炎患者的资料,比较急性阑尾炎患者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以及急性与慢性阑尾炎的腹腔镜治疗效果.结果 对于急性阑尾炎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开腹组[(4.8±2.6)d比(7.0±1.3)d,t=0.679,P=0.006].在接受腹腔镜组阑尾切除术的患者中,急性阑尾炎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77±33) min比(55±23) min,t=3.431,P<0.01]、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3±1.2)d比(1.4±0.9)d,t=4.665,P<0.01]、术后首次进食时间[(2.3±1.4)d比(1.2±0.6)d,t=4.517,P<0.01)]均长于慢性阑尾炎患者.结论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安全可行;与慢性阑尾炎患者相比,急性阑尾炎患者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可能导致更多的术后腹腔脓肿和小肠梗阻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应用于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患者的效果。方法对接受TAPP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手术时间、患者术后24 h时的视觉模拟(VAS)评分、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本组手术时间(48.68±9.14)min,术后24 h时的VAS评分(2.69±0.26)分,首次下床活动时间(4.42±1.24)h,肠鸣音恢复时间(20.24±3.46)h,进食时间(22.26±1.56)h、肛门排气时间(26.46±5.62)h,排便时间(48.22±4.46)h。发生并发症3例(4.41%),其中阴囊血清肿2例、尿潴留1例,均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住院时间(3.45±0.26)d。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100%。结论 ERAS理念应用于TAPP,患者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与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82例施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资料, 全腹腔镜组和腹腔镜辅助组各41例。使用t检验、χ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对比分析全腹腔镜组及腹腔镜辅助组的术中指标(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指标(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长、辅助切口长度、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例数), 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全腹腔镜组手术时间[(152.76±8.84) min比(151.59±9.31) min, t=0.086, P>0.05]、淋巴结清扫个数[(21.27±1.52)比(21.65±1.41), t=0.065, P>0.05]、并发症发生率[19.5%(7/41)比17.1%(8/41), χ2=0.085, P>0.05]与腹腔镜辅助组基本相似,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全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明显早于腹腔镜辅助组[(2.00±0.24) d比(3.14±0.37) d, t=11.209, P<0.01];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腹腔镜辅助组[(6...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横筋膜(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11月北京朝阳医院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6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TAP组33例,麻醉插管后在超声引导下以0.375%罗哌卡因20 ml行双侧TAP阻滞;对照组35例,按同样方法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比较2组术后2、4、8、12、24 h静态及动态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NRS),以及术后肠蠕动恢复(有肠鸣音)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围手术期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AP组术后恢复肠鸣音早[(28.1±9.8)h vs.(35.6±9.4)h,t=-3.214,P=0.002],术后首次下床早[(1.7±0.6)d vs.(2.0±0.6)d,t=-2.030,P=0.046],术后住院时间短[(7.1±1.2)d vs.(7.8±1.7)d,t=-2.122,P=0.038]。TAP组术后2、4、8、12、24 h静态及动态疼痛NR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 h静态(3.3±0.8)分vs.(4.0±0.8)分,t=-3.922,P=0.000;4 h静态(2.8±0.9)分vs.(3.5±0.7)分,t=-4.090,P=0.000;8 h静态(2.5±0.6)分vs.(3.1±0.6)分,t=-4.535,P=0.000;12 h静态(2.4±0.6)分vs.(3.0±0.4)分,t=-5.074,P=0.000;24 h静态(2.3±0.7)分vs.(2.7±0.5)分,t=-3.239,P=0.002;2 h动态(4.1±1.0)分vs.(4.9±1.1)分,t=-3.261,P=0.002;4 h动态(3.9±0.8)分vs.(4.5±1.0)分,t=-3.001,P=0.004;8 h动态(3.5±0.8)分vs.(4.2±0.7)分,t=-3.742,P=0.000;12 h动态(3.2±0.8)分vs.(3.7±0.7)分,t=-3.350,P=0.001;24 h动态(2.6±0.7)分vs.(3.3±0.6)分,t=-4.706,P=0.000]。2组术后并发症(恶心、呕吐、肠梗阻、消化道出血、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心力衰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P阻滞能为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开腹胆囊切除术(OC)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分为开腹组(26例)和腹腔镜组(34例)。开腹组实施OC,腹腔镜组实施LC。比较2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及血清CRP水平。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手术后血清CRP水平低于O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OC比较,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对术后肠胃功能影响小,可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对腹腔镜肠道手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下肠切除手术患者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TEAS组和对照组。TEAS组在手术当天及术后3d内每天给予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位TEAS一次,对照组操作同TEAS组但不开启电源。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24、48、72h血清胃动素浓度;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3d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EAS组术后24h血清胃动素浓度明显升高[(218.5±52.3)pg/ml vs(141.8±45.8)pg/ml,P0.05],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19.4±3.2)h vs(29.6±7.8)h,P0.05]明显提前,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明显提前[(23.2±4.7)h vs(36.5±8.9)h,P0.05],术后3d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16.7%vs 36.7%,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促进腹腔镜肠道手术围术期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