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引导美蓝双重标记与经皮缝线牵引联合微创切除触诊阴性乳腺肿物的价值。方法对46例直径0.5~1.0cm的触诊阴性乳腺肿物,术前1h超声引导下应用美蓝对肿物及肿物四周行双重标记,术中经皮缝线牵引外提肿物,行手术准确切除肿物。术后1个月超声复查有无残留或误切。结果46例58个肿物均准确切除,无残留和误切。切除部分手术时间为10~20min。结论超声引导美蓝双重标记与经皮缝线牵引联合微创切除触诊阴性乳腺肿物,定位准确,手术时间短,创伤减轻,操作简单,便于普及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美兰定位在触诊阴性乳腺结节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不可触及或触诊不满意,但高频超声提示的178例共263个乳腺结节,采用超声引导下美兰染色定位后手术切除。观察美兰术中染色标识率,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263个结节,美兰均准确定位并完整切除病变,准确定位标识率100%。术后病理良性病变259个,浸润性导管癌2例,导管内癌1例,髓样癌1例。结论美兰染色定位对触诊阴性乳腺结节具有定位准确、标识率高、简单、经济等优点,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腺体损伤,值得基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乳腺病灶表面皮肤标记定位和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两种定位方法在超声可及、临床不可及乳腺病灶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分析超声引导乳腺病灶表面皮肤标记定位和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乳腺病灶后行开放手术切除病人的临床资料,比较其在定位率、定位时间、手术时间、标本重量、切除组织量/病灶组织量比值、手术标本切缘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在病灶定位成功率上没有差别.超声引导乳腺病灶表面皮肤标记定位组定位时间(7 min)较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组(18 min)明显缩短(P<0.01),但在手术时间上相反,前者需35 min,后者为23min(P<0.01),手术切除标本重量前者(65 g)大于后者(43 g)(P<0.01),切除组织量/病灶组织量比值前者(150)亦大于后者(67)(P<0.01).手术切缘阳性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没有差别.结论: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准确率高、可缩短手术时间,避免切除过多正常乳腺组织从而减少对乳腺外形的影响,是超声引导乳腺病灶表面皮肤标记定位方法较好的替代.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4):78-82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在不可触及乳腺病灶切除活检中与术前超声体表定位相比是否具有优势。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8年1月温州市中心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158例超声提示乳腺结节而临床触诊阴性的单病灶患者,按1:1随机分为体表定位组(79例)和导丝定位组(79例),两组均行手术切除活检,分别收集两组病例的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时间、切除组织体积、是否一次完整切除及术后病理结果,分别于术后6个月和1年B超随访1次,记录是否复发。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BMI、病灶长径、BI-RADS分类、病灶位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P0.001)、切除组织量(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病灶单次切除率、病理结果及术后6个月及1年的复发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超声引导下穿刺导丝定位在不可触及乳腺病灶活检中较术前体表定位能节省手术时间,减少正常乳腺组织损伤,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王彪  李娇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4):925-925,1018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微小乳腺病变术前超声引导下穿刺定位的价值。方法:对63例女性患者的71个临床触诊阴性的微小乳腺病变,在高频超声引导下穿刺置人金属导丝术前定位。结果:71个微小乳腺病变定位准确率为100%,全部经手术顺利切除,其中病理证实良性病变59个,恶性肿瘤12个。结论:超声引导下术前定位,对微小乳腺病变的切除准确可靠,有利于手术中迅速找到肿瘤,缩短了手术时间,最大限度降低创伤,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是目前理想的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定位导丝辅助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活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6例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穿刺病灶并用金属导丝标记定位,切除病灶,明确病理诊断。结果26例患者的30个病灶经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后全部准确切除,冰冻切片病理检查与术后石蜡病检结果一致。定位操作时间均〈15min,且无并发症出现。结论超声引导下定位导丝辅助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活检术是一种简单、准确、安全及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影像学手段检测出的乳腺小肿块或结节往往临床触诊阴性的,术中寻找难度大.近年来通过术前超声乳腺导丝定位技术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超声引导下进行病变穿刺,留置导丝于病变部位,引导外科医师对部位病变进行手术切除的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小肿块术前超声引导下穿刺定位的价值。方法:对42例女性患者的49个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肿块,在高频超声引导下穿刺置入金属导丝术前定位。结果:49个乳腺肿块定位准确率为100%,全部经手术顺利切除,其中病理证实良性病变47个,恶性肿瘤2个。结论:超声引导下术前定位,对乳腺肿块的切除准确可靠,有利于手术中迅速找到肿瘤,缩短了手术时间,最大限度降低创伤,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是目前理想的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9.
李家淑  方超 《吉林医学》2012,33(17):3682-3684
目的:评价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变术前超声引导定位的意义。方法:54例女性患者,年龄31~77岁的66个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变在超声引导下对病变表面注入无害色素进行标记,并行切除术。结果:66个乳腺病变经术前超声引导定位后全部被准确切除,7例(10.61%)为恶性肿瘤。结论: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病变经超声引导下色素标记定位是一种微创、简便、实用方法,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0.
肺内小结节的术前定位在胸腔镜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内小结节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术前采用CT引导下Hook-wire或亚甲蓝定位的临床价值。方法90例肺内小结节手术患者共94枚小结节,VATS术前均行CT引导下Hook-wire或亚甲蓝定位。评价术前定位的成功率、并发症、转开胸手术发生率、术后病理类型等。结果 Hook-wire钢丝定位72枚,成功率91.7%;亚甲蓝注射定位22枚,成功率86.4%。穿刺后发现并发少量血胸6例(6.4%),并发少量气胸8例(8.5%)。转开胸手术4例,占4.4%。术后经病理证实良性病灶36枚,占38.3%,恶性病灶58枚,占61.7%。结论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或亚甲蓝定位肺内小结节方法准确率高,并发症少,能提高VATS手术成功率,对肺内小结节的胸腔镜手术诊治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术前超声下导丝定位在切除乳腺触诊阴性病变(NPBL)的价值。方法 选取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超声医学科140例行乳腺检查的女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病变定位方法分为导丝定位组70例和常规定位组70例,导丝定位组在术前进行超声导丝定位肿物,常规定位组采用术中超声定位或者体表标记法定位肿物,手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除用时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导丝定位组术前超声下导丝定位肿物共76个,术后超声随访显示病灶均已切除,未发现病灶残留。两组NPBL患者手术切除用时比较,导丝定位组手术时间明显小于常规定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37,P=0.000)。两组NPBL患者满意度比较,导丝定位组满意度明显大于常规定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91,P=0.000)。结论 对于切除NPBL的治疗,术前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在准确地切除病灶、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赵群  张应战  王刚  蒋礼  蔡超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12):1674-1677
目的探讨CT导向弹簧圈联合亚甲蓝在肺小结节胸腔镜手术中术前定位的应用。方法选取肺小结节胸腔镜手术病人40例,抽签随机分配至弹簧圈联合亚甲蓝组(A组)和单纯弹簧圈定位组(B组),A组23例,B组17例。对比分析2组术前定位成功率、定位并发症发生率、术中探查时间、手术时间、中转开胸率、术中冷冻病理阳性率和住院时间。结果40例定位成功率和楔形切除率均为100%;2组定位时间、气胸和出血发生率以及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位点探查时间A组为(2.02±0.68)min,显著低于B组的(5.84±1.06)min(P < 0.01);B组中4例扩大切除,均为深部结节,A组为0例,2组切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弹簧圈联合亚甲蓝定位用于肺内小结节术前定位可以迅速帮助手术医生找到肺内小结节,尤其对于深部结节,切除率高,是一种简单、直观、安全、有效、精确的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下定位微创旋切在触诊阴性乳腺结节治疗中的有效性及美观性。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1月南城博瑷医院收治的60例触诊阴性乳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乳腺结节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下定位微创旋切术治疗。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术后疼痛程度、切口瘢痕情况、乳房美观度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2组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瘢痕长度、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20.690、16.161、38.176、14.388,P<0.05);观察组术后1 d、2 d、3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3个月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各维度(柔软度、色泽、厚度、血管分布)评分及总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t=3.188、5.226、5.340,t=2.249、3.092、3.006、2.673、5.036;χ2=4.320,均P<0.05);观察组乳房美观度高于对照组(χ2=6.405...  相似文献   

14.
《陕西医学杂志》2014,(7):867-869
目的:探讨乳腺不可触及病变在彩色超声引导下进行定位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乳腺不可触及病变切除的3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切除准确率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术前345例患者均一次性放置定位针成功,定位成功率为100%。462个触诊阴性病灶均一次性成功切除,成功率为100%;术后对乳腺不可触及病变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良性病灶数为386个,占病灶总数的83.55%,其中最大构成比是纤维腺瘤为46.32%。恶性病灶数为76个,占病灶总数的14.45%,其中构成比最大的是浸润性小叶癌占病灶总数的8.87%;良性及恶性的病灶最大径平均值分别为(1.04±0.38)cm、(1.08±0.34)cm,良性组发生术后乳腺瘀斑4.15%、术后局限血肿为4.66%,均高于恶性组的2.63%、2.63%,以上各指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对触诊阴性的乳腺病变进行切除具有很高的准确率,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引导切除触诊阴性乳腺肿块的应用价值.方法:全麻或局麻下,行超声引导下乳腺触诊阴性肿块切除术.超声引导方法分两种:一种是在超声引导下,用7号针头沿探头一端经皮穿刺到病灶的边缘,移去探头,固定穿刺针,当分离软组织至病灶附近时,穿刺针头略挑起病灶引导止血钳钳住肿块,分离并切除肿块;另一种方法是在超声引导下,用直的止血钳直接分离到病灶边缘并钳住肿块,分离并切除.结果:105例219个触诊阴性肿块均被一次性切除,定位准确率达100%.病理结果:纤维腺病57例(136个病灶)纤维腺瘤43例(78个病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3例(3个病灶),乳腺癌2例(2个病灶).结论:术中超声引导触诊阴性乳腺肿块切除定位准确,缩短手术时间,切口小,可减少正常乳腺组织的损伤,提高手术效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姜炬芳  邓五一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6):894-894,89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利用乳腺定位导丝进行穿刺定位对触诊阴性的乳腺微小病灶活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50例临床触诊阴性、超声检出乳腺微小病变的患者,对此类患者行超声引导下乳腺定位导丝穿刺定位,并随后手术切除定位的病灶.结果:所有病灶均完整切除送病理检查.术后病理报告:乳腺癌4例(8%),余46例为良性病变.手术中出现4例导丝移位.结论:超声引导定位导丝定位切除乳腺肿块是临床触诊阴性的微小病变定性诊断的有效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7):99-10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在触诊阴性的BI-RADS Ⅳ类及以上乳腺病变中的临床价值及应用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 年1 月~2017 年6 月150 例女性患者,临床触诊阴性且超声提示BI-RADS Ⅳ类及以上,术前通过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选择合理的穿刺点,定位针尽可能与皮肤垂直,术中沿导丝切除病灶。结果 150 例患者共检出BI-RADS Ⅳ类及以上乳腺病灶157 枚,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成功率100%,手术切除率100%。病理证实良性病例数100 例,病灶107 枚,恶性病例数50 例,病灶50 枚。良性病例行区段切除,恶性病例其中31例实施保乳手术,19 例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恶性病例穿刺点均一并手术切除,且未有因穿刺点选择不当而影响手术切口选择的病例。结论 术前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可以精准切除触诊阴性的BI-RADS Ⅳ类及以上乳腺病变。定位针尽可能与皮肤垂直,合理选择进针点,可以快速准确的切除病灶,又不会影响恶性病例后续手术切口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微小乳腺病变术前超声引导下穿刺定位的价值.方法对63例女性患者的71个临床触诊阴性的微小乳腺病变,在高频超声引导下穿刺置入金属导丝术前定位.结果71个微小乳腺病变定位准确率为100%,全部经手术顺利切除,其中病理证实良性病变59个,恶性肿瘤12个.结论超声引导下术前定位,对微小乳腺病变的切除准确可靠,有利于手术中迅速找到肿瘤,缩短了手术时间,最大限度降低创伤,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是目前理想的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在触诊阴性的BI-RADSⅣ类及以上乳腺病变中的临床价值及应用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150例女性患者,临床触诊阴性且超声提示BI-RADSⅣ类及以上,术前通过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选择合理的穿刺点,定位针尽可能与皮肤垂直,术中沿导丝切除病灶。结果150例患者共检出BI-RADSⅣ类及以上乳腺病灶157枚,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成功率100%,手术切除率100%。病理证实良性病例数100例,病灶107枚,恶性病例数50例,病灶50枚。良性病例行区段切除,恶性病例其中31例实施保乳手术,19例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恶性病例穿刺点均一并手术切除,且未有因穿刺点选择不当而影响手术切口选择的病例。结论术前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可以精准切除触诊阴性的BI-RADSⅣ类及以上乳腺病变。定位针尽可能与皮肤垂直,合理选择进针点,可以快速准确的切除病灶,又不会影响恶性病例后续手术切口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术前CT引导下硬化剂联合术中体表定位在肺楔形切除治疗外周性早期肺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河北邯郸市第一医院胸外科收治的202例外周性早期肺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硬化剂组和对照组,每组101例。硬化剂组采用术前CT引导下硬化剂联合术中体表定位指导肺楔形切除治疗,而对照组采用术中体表定位指导肺楔形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定位效果、手术相关指标、肺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硬化剂组患者的平均定位时长、结节距离胸膜穿刺点平均距离小于对照组,术前定位成功率(99.01%)高于对照组(93.07%),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硬化剂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日平均引流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用力肺活量(f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