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早期预测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入组2019年3月至2019年10月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病人。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3、5、7天检测病人血清PCT、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水平,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漏分为吻合口漏组与非吻合口漏组。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清PCT、CRP、WBC、NEUT水平的差异,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和比较PCT、CRP、WBC对吻合口漏预测的准确性,并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及最佳临界值。采用DeLong测试计算两条ROC曲线下面积(AUC)之差,并进行AUC间的比较。结果共入选112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病人,术后8例(7.14%)发生吻合口漏,吻合口漏组术后血清PCT、CRP水平显著高于非吻合口漏组。PCT、CRP预测术后吻合口漏的准确性均优于WBC;CRP在各时间点中术后第3天预测吻合口漏准确性最高;PCT在术后第3、5天预测吻合口漏准确性均优于术后第3天CRP预测吻合口漏准确性;术后第3、5天P...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对于评估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118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吻合口漏组(14例)和未出现吻合口漏对照组(104例),分别在术前、术后第1~5天检测血清PCT水平,使用SPSS 18.0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来表示;运用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价PCT在早期诊断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方面的价值,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吻合口漏组患者PCT水平在术后第1天开始上升,在术后第2天PCT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直到明确诊断出术后吻合口漏。术后第5天PCT水平在预测术后吻合口漏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最具有优势;此时处于临界水平的PCT对于吻合口漏的阴性预测值为99%,提示当患者在术后第5天PCT水平低于1.22 ng/ml时,几乎不会发生吻合口漏,能够作为早期出院的客观依据。结论结果提示,通过检测患者术后血PCT水平,能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患者的早期出院提供客观依据。当患者术后第3天PCT值小于1.94ng/ml和/或者术后第5天小于1.22 ng/ml时,可以相对安全的认为患者不会出现吻合口漏,能够早期出院。  相似文献   

3.
吻合口漏是直肠前切除术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尽管吻合器械及外科手术技术不断进步,但吻合口漏发生率并无显著下降。随着更多关于吻合口漏早期诊断的研究发表,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如发热、首次排粪时间、腹部CT、C-反应蛋白(CRP)水平、降钙素原(PCT)水平、基质金属蛋白酶-9、其他细胞因子和生物标志物(IL-6、TNF-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术后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规律和作用以及与病情转归的关系。方法:检测45例患者术后1天、3天、5天、7天、10天的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的血清浓度,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同时记录发病时病情评分。结果:术后第一天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即达峰值,第三天呈下降趋势,第十天已基本恢复正常,血清C-反应蛋白延迟于白细胞介素6出现,第一天即升高,到第三天达峰值,以后逐步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二者增高程度都与病情密切相关(P<0.01)。结论:急性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术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的测定对判定脑组织损害轻重,机体免疫状态和临床上判定疗效和预后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肛覆膜支架预防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手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1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留置经肛覆膜支架分为支架组(n=59)与对照组(n=65),对比分析两组术后炎症指标变化、吻合口漏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住院费用等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术后第5天、第7天,支架组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术后未发生吻合口漏,对照组发生2例(3.08%),两组吻合口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3.39%(2/59),对照组为4.62%(3/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住院总费用平均(66 528.5±3 573.2)元,对照组平均(65 684.0±3 500.9)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肛覆膜支架应用于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手术可有效降低炎症反应,促进术后吻合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对早期诊断结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胃肠外科2009~2012年期间收治的183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未发生吻合口漏171例(无吻合口漏组),发生吻合口漏12例(有吻合口漏组),所有患者在术前和术后均无其他感染性并发症。对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浓度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有吻合口漏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35±5)d,术后死亡3例(25.0%),长于或高于无吻合口漏组的(12±2)d及5例(2.9%),P〈0.05。术后2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在发生漏早期无明显差异,有吻合口漏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在漏出现临床症状时显著升高(P〈0.05)。术后2组患者C反应蛋白浓度都较术前增高,无吻合口漏组患者在术后第3天开始逐渐降低;有吻合口漏组患者在术后第4天至第11天与无吻合口漏组患者相比明显增高(P〈0.05)。结论 C反应蛋白相对于白细胞计数在早期诊断吻合口漏方面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术后第4天以后出现的C反应蛋白下降后再次上升或持续性升高可能提示有吻合口漏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联合白蛋白、前白蛋白预测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吻合口漏的临床价值,为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治疗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于本院确诊为直肠癌且采用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96例,根据其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漏将其分为发生组20例和未发生组76例,比较2组患者血清MMP-9、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并对血清MMP-9、白蛋白、前白蛋白与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吻合口漏发生组血清MMP-9在术后第3天、第5天、第7天均高于未发生吻合口漏组(P<0.05),血清白蛋白在术后第3天、第5天明显低于未发生吻合口漏组(P<0.05),血清前白蛋白在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均低于未发生吻合口漏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MP-9、白蛋白、前白蛋白均为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MMP-9联合白蛋白、前白蛋白预测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漏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高于血清MMP-9、白蛋白、前白蛋白单项检测。结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肾移植术后急性阑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6年5月至2022年12月急性阑尾炎受者资料, 33例肾移植术后急性阑尾炎受者设为观察组。经倾向性评分匹配, 66例自体肾功能正常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炎症相关指标(白细胞计数、中细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费用、术后引流量、术后第1次排气时间、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前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66例)相比, 白细胞计数较低[11.85(9.54~13.99)×109/L比13.74(12.42~14.66)×109/L, Z=-3.908, P<0.01], 中性粒细胞比率也较低[85.00(73.65~89.60)%比88.20(83.85~90.20)%, Z=-2.522, P=0.012], 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前两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 d两组的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两家医院接受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治疗的358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情况,分为吻合口漏组与无吻合口漏组,吻合口漏组有52例(14.53%)患者存在吻合口漏现象,306例为无吻合口漏组。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各类别中患者占比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吻合口漏形成的单、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营养状况(≥3分)、吻合口距肛门距离(<5 cm)、术前贫血及术前血清白蛋白(<35 g/L)为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0岁)、营养状况(≥3分)、吻合口距肛门距离(<5 cm)、术前贫血及术前血清白蛋白(<35g/L)等,可对患者术后的恢复状况造成不良影响,显著提高了患者发生吻合口漏发生率,不利于患者术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开放(OA)疗法治疗腹部创伤术后严重腹腔感染的有效性,并进行临床经验总结。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收治的17例腹部创伤术后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2例,女5例;年龄36~63岁,中位年龄48岁。观察患者行OA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估测(APACHE)Ⅱ评分、器官衰竭评分(sepsis-related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core,SOFA)、腹腔压力、尿量及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变化。结果共11例患者最终治愈出院。行OA治疗后患者的腹腔压力、尿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APACHEⅡ评分以及SOFA评分指标均显著改善,与OA治疗前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例患者放弃治疗或死亡,其中中感染致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腹腔内出血1例,呼吸心跳骤停1例。结论腹腔开放疗法治疗腹部创伤术后严重腹腔感染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直肠静息压力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关系及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3年7月间收治的89例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治疗组46例:术后给予扩肛治疗;对照组43例:术后未行扩肛治疗。应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术前、术后直肠静息压变化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吻合口漏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89例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对照组术后直肠静息压平均值(5.37±2.43) kPa,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6, P=0.012);治疗组术后直肠静息压平均值(1.56±0.79) kPa,显著低于术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1、t=4.526, P=0.027、P=0.035)。吻合口漏发生率比较:治疗组(4.3%)吻合口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26, P=0.01)。结论术后直肠静息压高低与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有一定关系,降低直肠静息压可以预防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与C反应蛋白(CRP)、CRP与白蛋白比值(CAR)的关系,比较CRP、CAR对术后吻合口漏的预测效能,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162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第1天(POD1)、术后第2天(POD2)、术后第4天(POD4)的CRP值、CAR、CRP(POD4/POD1)、CRP(POD4/POD2)。结果:POD2观察到CRP的峰值水平。吻合口漏患者的CRA(POD4)、CRP(POD4/POD1)、CRP(POD4/POD2)均高于无吻合口漏患者。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中,POD1、POD2、POD4所测CRP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9、0.790与0.887。POD4的CRP截断值为86.70 mg/L,最佳组合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100%与80.4%。结论:CRP(POD4)是预测吻合口漏的良好指标,在预测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方面,CRP(POD4)较CRA(POD4)、CRP(POD4/POD1)、CRP(POD4/POD2)更可靠。  相似文献   

13.
吻合口漏是直肠癌保肛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会显著延长患者住院时间, 导致功能障碍, 甚至增加患者的围手术期病死率, 缩短患者总生存期和局部无复发生存期。若要避免吻合口漏造成的严重后果, 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术前和术中的预测至关重要。而新辅助放化疗、保护性造口和腹腔镜手术等常见操作, 对发生吻合口漏的影响尚存争议。通过术中对吻合口血供的辅助判断, 如吲哚氰绿成像或血流动力学超声等, 有望实现吻合口漏的源头控制。根据术后患者临床表现、引流液性状以及外周血、引流液和肠道菌群的检测, 识别其中高危因素如发热、腹泻和感染指标增高等, 及时完善CT联合造影剂灌肠, 能够实现吻合口漏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乳酸脱氢酶在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选择2016年10月—2019年5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胰头癌患者236例。在患者入院后、术后第1、4、7天分别检测患者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乳酸脱氢酶水平,并评估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II评分,根据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并对各项指标行组间比较。结果:并发症组患者住院天数显著长于无并发症组(P0.05)。术后第1、4、7天两组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乳酸脱氢酶水平及APACHE-II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并发症组升高较无并发症组更明显(P0.05)。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乳酸脱氢酶水平均与APACHE-II评分呈正相关(r=0.712、0.635、0.816,P0.05)。结论:对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乳酸脱氢酶及APACHE-II评分有助于判断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情改善状况,便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预后营养指数(PNI)早期预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漏(AL)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血清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水平,计算NLR与PNI。比较不同时点AL组与无AL组的NLR、PNI,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PNI、NLR及两者联合检测对AL预测的准确性,并计算其灵敏度、特异度与截断值。结果:共入选89例患者,术后13例(14.6%)发生AL,其中A级AL 3例,B级8例,C级2例,诊断时间为术后4~10 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最大直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史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L组术后住院时间长于无AL组(P<0.05),术后第3天、第5天血清NLR高于无AL组,PNI水平均低于无AL组。术后第3天PNI、NLR单独及两者联合检测预测AL的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0.818、0.835、0.867,术后第5天为0.84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末端回肠置管造瘘术防治直肠癌同期放化疗术后吻合口漏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中低位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16例,均接受术前放化疗,治疗结束后5~8周行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在TME术中行末端回肠置管造瘘术,观察其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情况及恢复指标。 结果本组患者16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2例,占12.5%,予生长抑素及保守治疗后吻合口漏愈合。未发生吻合口漏14例,占87.5%,吻合口愈合良好,术后第10~14天出院。 结论末端回肠置管造瘘术可有效减少及治疗直肠癌同期放化疗术后吻合口漏,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影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在湖南省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怀化市第三人民医院和湖南省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行肠吻合的直肠癌患者的病历资料1 256例。结果 1 256例手术患者中发生吻合口漏88例(7.0%)。吻合口漏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手术者、肠道准备情况、肿瘤位置、肿瘤分期等有关,与手术方式、术中是否使用生物蛋白胶、是否使用吻合器等无关。结论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与多个危险因素有关。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术中规范细致操作、围术期完善的处理有利于吻合漏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保护性横结肠襻式造口术对减少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及狭窄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2月浙江大学金华医院收治的128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后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其中61例采用保护性横结肠襻式造口(造口组),67例未采用保护性横结肠襻式造口(未造口组).比较两组患者吻合口漏及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病情程度和治疗转归.患者术后采用门诊复诊、入院化疗就诊及电话等方式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5月.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128例直肠癌患者术后总体吻合口漏发生率为7.03%(9/128),其中造口组发生为率6.56% (4/61),未造口组发生率为7.46% (5/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0.05).造口组患者中4例发生吻合口漏患者全身反应轻,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未行再次手术治疗;未造口组患者中5例发生吻合口漏患者全身症状重,其中4例行再次手术治疗,再次手术率为4/5,1例经保守治愈,两组再次手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8例直肠癌患者术后总体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13.28% (17/128).造口组患者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19.67%(12/61),其中重度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8.20(5/61);未造口组患者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7.46% (5/67),其中重度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33,P<0.05).结论 保护性横结肠襻式造口术不能降低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可减轻吻合口漏的相关症状,能降低再次手术率.但保护性横结肠襻式造口术可增加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因此应慎重选用该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伴有不全梗阻的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营养状况、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确诊为不完全性肠梗阻的4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于术前5 d、术后1周接受肠外营养支持(含10%鱼油脂肪乳100 ml),对照组术前5 d、术后1周接受肠外营养支持(不含鱼油脂肪乳),两组同时行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营养指标(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免疫功能指标(IgG、IgA、IgM及CD3~+、CD4~+、CD8~+、CD4~+/CD8~+)、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介素-6)水平的变化。结果:术后第7天,实验组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IgG、IgA、IgM及CD3~+、CD4~+、CD8~+、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介素-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于伴有不全梗阻的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而言,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了炎症反应,提高了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和治疗对策。方法回顾2001年9月至2006年11月对227例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前期(90例)主要通过保护性造口预防和治疗吻合口漏,后期(137例)采用充分的引流、留置肛管、使用生物蛋白胶等预防措施和保守治疗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227例中12例(5.28%)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前期和后期手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分别为5.6%(5/90)、5.1% (7/137),χ^2=0.022,P=0.88,但前期5例吻合口漏中有4例行腹腔镜再手术并预防性造口,后期手术中6例(占6/7)吻合口漏经保守治疗后愈合,另1例因术后早期发生吻合口漏而接受再手术。5例再手术均于腹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腹病例,后期再手术1例未行保护性造口。结论腹腔镜下再手术是治疗直肠手术后吻合口漏的有效方式,腹腔镜于术预防吻合口漏的一系列措施增加了保守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