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清胃蛋白酶原与幽门螺杆菌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检测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并探究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6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42例胃溃疡患者、57例胃癌患者、48例萎缩性胃炎患者、41例浅表性胃炎患者及25例不典型增生患者作为研究病例,同时选取54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查血清中的幽门螺杆菌(Hp)、胃蛋白酶原Ⅰ(PG Ⅰ)、胃蛋白酶原Ⅱ(PG Ⅱ)及胃蛋白酶原比值[PGR(PG Ⅰ/PG Ⅱ)]水平,从而确定Hp菌感染和萎缩性胃炎的发生率、定性分析血清IgG抗体。全部操作均按照说明书严格执行。观察各组患者的Hp感染阳性率和阴性率的比较情况以及各组研究对象血清中PG Ⅰ、PG Ⅱ及PGR水平。结果胃溃疡组、胃癌组、萎缩性胃炎组及不典型增生组患者的PG Ⅰ、PG Ⅱ及PG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浅表性胃炎组患者的PG Ⅰ、PG Ⅱ及PGR水平与对照组基本相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患者的Hp阳性感染率最低,胃溃疡组、胃癌组、萎缩性胃炎组及不典型增生组、浅表性胃炎组患者的Hp阳性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组、胃癌组、萎缩性胃炎组及不典型增生组、浅表性胃炎组中Hp阳性患者的血清PG Ⅰ、PG Ⅱ及PGR水平均与对照组患者基本相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与幽门螺杆菌lgG抗体检测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是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可以为临床上诊断胃癌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胃黏膜病变表现与胃蛋白酶原(PG)和胃泌素-17(G-17)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1年5月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诊治的胃黏膜病变患者101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联合免疫胶乳比浊法测定Hp抗体水平判断Hp感染情况。按照Hp感染情况分为Hp阳性组(n=71)和Hp阴性组(n=30),比较其胃黏膜病变情况,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上述患者胃蛋白酶原Ⅰ(PG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以及二者比值(PGR)和G-17水平,比较上述不同分组PGⅠ、PGⅡ和PGR及G-17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GⅠ、PGⅡ、PGR及G-17水平与Hp感染和胃黏膜病变程度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p感染患者胃黏膜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Hp阳性组饮食结构不合理患者多于Hp阴性组,胃黏膜病变程度严重例数高于Hp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38,U=2.240,P均<0.05)。Hp阳性组PGⅠ和PGR均较Hp阴性组降低,且G-17水平高于Hp阴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替普瑞酮改良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性胃溃疡患者的效果及对胃功能与肠道菌群的影响,为Hp感染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南昌市第一医院2020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行传统四联疗法,观察组则行替普瑞酮改良四联疗法,两组治疗时长均为4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胃功能、肠道菌群的变化,评估用药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88%)显著高于对照组(79.59%)(P<0.05);观察组Hp根除率为87.76%,高于对照组的65.31%(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黏膜严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蛋白酶原Ⅱ(PGⅡ)低于对照组,胃蛋白酶原Ⅰ(PGⅠ)和胃蛋白酶原比(PGR)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肠球菌、肠杆菌、葡萄球菌均低于对照组,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20%)与对照组(16.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普瑞酮改良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中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以及胃蛋白酶原Ⅰ和Ⅱ比值(PGR)的变化在临床病理研究中的意义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250例作为研究组,12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2组血清中PGⅠ、PGⅡ、PGR的水平,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2组血清中幽门螺旋杆菌(Hp)抗体IgG的水平并判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状态,比较2组间的差异;并用ROC曲线评价PGⅠ、PGⅡ以及PGR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同时分析胃癌组、健康对照组组内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PGⅠ、PGⅡ和PGR水平的差异以及胃癌组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下PGⅠ、PGⅡ以及PGR水平的差异。 结果 胃癌组血清PGⅡ水平和Hp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PGR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PGR对胃癌的诊断价值较高,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3;在健康对照组中,男性血清PGⅠ、PGⅡ水平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60岁以上者血清PGⅠ、PGⅡ水平均显著高于60岁以下者(P<0.05);在胃癌TNM分期中Ⅲ、Ⅳ期患者的PGⅠ水平显著低于Ⅰ、Ⅱ期(P<0.05);同时PGR水平与Hp感染与否有相关性。 结论 检测患者血清的PGⅠ、PGⅡ、PGR水平有助于胃癌的诊断,而PGⅠ的水平有助于胃癌的TNM分期。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1):23-25+30
目的 探讨胃息肉患者检测幽门螺杆菌及血清胃蛋白酶原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40例胃息肉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病例起止时间2018年4月~2020年4月,将其设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患者的病理结果,比较两组受检者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及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结果 ①观察组40例患者中经过检测后,16例为炎性息肉,22例为增生性息肉,4例为腺瘤,依据患病位置分为6例贲门,5例胃底,3例胃体,1例胃角,15例胃窦及10例多发位置并发。②观察组经过检测后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与对照组相似,对比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PGⅠ、PGⅡ及PGR水平比较,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息肉患者检测幽门螺杆菌及血清胃蛋白酶原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存在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四联方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实施奥美拉唑四联方案治疗,观察组实施雷贝拉唑四联方案治疗,比较两组胃蛋白酶原水平、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治疗优良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胃蛋白酶原I(PGⅠ)水平和PGI/胃蛋白酶原Ⅱ(PGⅡ)高于对照组,P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和反酸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5.12%(39/41),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四联方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可提高治疗优良率,改善胃蛋白酶原水平,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效果优于奥美拉唑四联方案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血清抗幽门螺杆菌(Hp)Ig G抗体、胃蛋白酶原水平与胃癌发病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5例原发性胃癌患者,设为研究组,选择同时期到本院体检的15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对象血清中抗幽门螺杆菌Ig G抗体、胃蛋白酶原水平水平。结果对比两组对象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水平,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血清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胃癌患者,Hp感染率较高,相较于PGⅠ,PGⅡ浓度可用于筛查胃癌。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胃蛋白酶原(PG)和胃泌素-17在不同胃黏膜疾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150例不同胃黏膜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胃溃疡组和胃癌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不同胃黏膜疾病患者血清中血清PGⅠ、PGⅡ和G-17水平,并计算PGⅠ/PGⅡ比值(PGR),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血清检测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三组的PGR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和胃癌组的PGⅠ、PGⅡ水平比胃溃疡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的G-17水平比胃溃疡组和萎缩性胃炎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萎缩性胃炎组的G-17水平比胃溃疡组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学检测胃蛋白酶原Ⅰ、Ⅱ和胃泌素-17水平的变化与不同胃黏膜有密切关联,可以作为胃癌和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部疾病的诊断和筛查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及幽门螺杆菌(Hp)检测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2年9月于江西省乐平市中医医院和江西省乐平市人民医院进行检查的90例胃部不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胃镜及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依据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早期胃癌组(38例)、萎缩性胃炎组(30例)及进展期胃癌组(22例),另选择30名均为同期于医院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入对照组。对比各组检查指标[胃蛋白酶原Ⅰ(PGⅠ)、蛋白酶原Ⅱ(PGⅡ)、G-17、胃蛋白酶原比值(PGR)];对比各组Hp阳性检出率,以及不同性质Hp患者血清各指标水平。结果 萎缩性胃炎组、早期胃癌组及进展期胃癌组PGⅠ、PG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G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早期胃癌组及进展期胃癌组G-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346、18.472、16.345、19.326,P均<0.01);萎缩性胃炎组G-17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21,P=0.060),且早期胃癌组与萎缩性胃炎组PGⅡ及PGR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  相似文献   

10.
李红  冯琴  杜春辉 《重庆医学》2012,41(31):3276-3277,3279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和胃泌素(Gs)含量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糜烂性食管炎(EE)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内窥镜检查诊断为EE的患者90例,其中A级28例,B级24例,C级22例,D级16例,对照组80例为同期正常体检无反流症状且经内窥镜检查排EE者。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中的PGⅠ和PGⅡ含量及其比值PGR,同时测定血清Gs水平。另外采用酶联免疫法分析血清抗Hp IgG抗体。结果 EE分级越高组的患者血清抗Hp抗体阳性比例越高,PGⅠ和Gs的含量越低;EE各分级组间PGⅠ、Gs和PG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清抗Hp抗体阳性比例和PG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G和Gs含量变化以及Hp感染与EE病变程度有关,联合检测PG、Gs和Hp对诊疗EE有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航天系统职工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感染状况,以及与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PGⅠ/PGⅡ(PGR)和代谢综合征(MS)各项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2018年1-12月于航天中心医院健康管理部进行健康体检的4 750名航天系统职工的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13碳-呼气试验(13CUBT)的检测结果,分析该人群H.pylori的感染特征,并将人员分为H.pylori阳性组和H.pylori阴性组,比较两组人员血清PGⅠ、PGⅡ、PGR和MS的诊断率及各项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胆固醇(HDL-C)、低密度胆固醇(LDL-C)、尿酸(UA)、体重指数(BMI)等水平的差异,分析H.pylori感染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4 750名航天系统职工H.pylori感染率为25.8%(1 225/4 750),MS诊断率为14.2%(673/4 750)。H.pylori阳性组血清中PGR(4.89±1.52)和HDL-C(1.07±0.46)mmol/L水平低于阴性组(5.23±1.67)、(1.11±0.46)mmol/L,MS检出率(16.2%)及TG水平(1.53±1.46)mmol/L高于阴性组(13.5%)、(1.41±1.53)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PGⅠ、PGⅡ、BMI、FBG、TC、LDL-C、U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pylori感染与TG水平呈正相关(r=0.551,P0.05),与PGR和HDL-C呈负相关(r=-0.542、-0.443,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清胃蛋白酶原和代谢综合征有相关性,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对于胃部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慢性胃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胃泌素17(gastrin17,G17)、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8例Hp感染慢性胃炎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四联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评估治疗前后炎症程度与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8.15%)高于对照组(8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炎症程度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IL-6、TGF-β1、G17均低于对照组,而PG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可提高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疗效,缓解炎症反应,改善相关症状,抑制胃泌素17释放,改善胃蛋白酶分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Hp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1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89例予以三联疗法治疗,研究组8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观察2组间临床症状评分、血清胃泌素水平相关指标,对比分析2组的疗效。 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84.27%)显著低于研究组(9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胃胀胃痛、口干口苦、嗳气、吞酸、嘈杂症状评分较低,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较低,治疗后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头晕、腹泻等,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49%)明显低于对照组(13.4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的慢性胃炎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减轻临床症状,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抑制胃泌素17及胃蛋白酶释放,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泌素17(G17)及胃蛋白酶原(PG)Ⅰ、Ⅱ检测在消化性溃疡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5月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就诊并行胃镜检查符合入选标准的75例患者。根据胃镜及结果分为健康对照组30例,良性溃疡组35例,恶性溃疡组10例。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5ml,离心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G17、PGⅠ、PGⅡ,并计算PGⅠ与PGⅡ比值PGR。分析比较各组血清学指标的水平变化。结果溃疡组血清PGⅡ和G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溃疡组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1)。消化性溃疡不同亚组和对照组之间的血清PGⅡ和G17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恶性溃疡组的PGⅡ水平显著高于良性溃疡组和对照组(P <0.05)。良性溃疡组G17水平显著高于恶性溃疡组和对照组(P <0.05)。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恶性溃疡组、良性溃疡组和对照组(P <0.05)。血清PGⅠ、PGⅡ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感染良恶性溃疡的风险因素(P <0.05),血清G17是患恶性溃疡的风险因素(P <0.05)。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Ⅱ和胃泌素17对判断消化性溃疡的溃疡性质及制定治疗方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随着病情加重(对照组-良性溃疡组-恶性溃疡组),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概率增高。血清PGⅡ、G17是患恶性溃疡的独立影响因素。血清G17对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效率最高,敏感度性最佳,血清PGⅡ特异度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胃泌素-17(G-17)、血清胃蛋白酶原(PG)、幽门螺杆菌(Hp)抗体检测在胃癌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0例患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分为胃溃疡组、胃息肉组、萎缩性胃炎组、早期胃癌组、进展期胃癌组,每组各30例;同时另外选取同期的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有参与研究的患者与人员进行G-17、PG、Hp检测,对比各组之间的检测指标差异。结果萎缩性胃炎组、早期胃癌组、进展期胃癌组的PGⅠ、胃蛋白酶原比值(PG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进展期胃癌组的PGⅠ、PGⅡ水平比早期胃癌组略低,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息肉组、胃溃疡组、早期胃癌组、进展期胃癌组的G-17水平则高于对照组(P>0.05),且以进展期胃癌组的G-17水平最高。早期胃癌组与进展期胃癌组中,Hp阳性人群的G-17水平均高于本组的Hp阴性人群(P>0.05)。结论 G-17与PG水平在胃癌及癌前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同时幽门螺杆菌感染对G-17的释放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伏诺拉生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诊治的Hp阳性合并CAG患者8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四联疗法)及观察组(伏诺拉生联合四联疗法),各40例,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病损面积、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胃肠激素[内皮素(ET)、表皮生长因子(EGF)、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胃黏膜环氧化酶-2(COX-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有效率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4、TNF-α、hs-CRP均降低,对照组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病损面积、PGⅠ、PG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损面积均减小、PGⅠ均升高、PGⅡ均...  相似文献   

17.
2005年5月至2006年10月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者276例,按病理诊断分组,设正常人对照12例。用免疫放射法定量测定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PGⅡ,定性分析血清抗幽门螺杆菌IgG抗体,计算PGⅠ/PGⅡ(PGR)。结果正常人对照PGⅠ为(146±40)μg/L,慢性浅表性胃炎组PGⅠ为(149±62)μg/L,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组PGⅠ、PGR降低,消化性溃疡组PGⅠ、PGⅡ升高。幽门螺杆菌感染与PG水平的变化有关。PG水平异常患者应进一步行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8):47-50+53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及幽门螺杆菌(Hp)检测在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治疗的168例胃部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浅表性胃炎45例、胃溃疡40例、萎缩性胃炎30例、非典型增生28例、胃癌25例,同时选取3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各组血清PGⅠ、PGⅡ、PGⅠ/PGⅡ(PGR)及G-17水平。~(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各组Hp并比较Hp感染阳性率。对各组及Hp阳性组、Hp阴性组血清PGⅠ、PGⅡ、PGR及G-17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其余各组相比,胃癌组PGⅠ明显降低,溃疡组PGⅠ明显升高(P0.01)。胃癌组、溃疡组及非典型增生组PGⅡ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胃癌组PGR明显低于其余各组,非典型增生组及萎缩性胃炎组PGR明显低于对照组、浅表性胃炎组及溃疡组(P0.01)。胃癌组G-17明显高于其余各组,萎缩性胃炎组G-17明显低于溃疡组、非典型增生组及胃癌组。溃疡组、萎缩性胃炎组、非典型增生组及胃癌组Hp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Hp阴性组相比,Hp阳性组PGⅠ及PGR明显降低,G-17明显升高(P0.01)。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及幽门螺杆菌检测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病的效果。方法:选取76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质子泵抑制剂(PPI)三联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比较两组幽门螺杆菌清除情况、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PPI三联疗法相比,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病的效果更显著,可明显提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降低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PPI)联合铝镁加混悬液治疗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溃疡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我院消化科在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ESD术后溃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便利抽样法分为C组和O组,C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O组在C组基础上增加铝镁加混悬液。对比两组的治愈率、胃蛋白酶原(PG)水平、术后不同时间点的溃疡面积、延迟性出血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O组的治愈率高于C组(P<0.05),两组延迟性出血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4周、8周,两组间的PGⅠ、PGⅡ、胃蛋白酶原比值(PGR)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O组的溃疡面积均小于C组(P<0.05)。结论:PPI联合铝镁加混悬液可提高ESD术后溃疡患者溃疡愈合的效果,缩小溃疡面积,但调节PG水平和降低延迟性出血的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