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个旧市适龄儿童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率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层分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个旧市出生的适龄儿童1260名,使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率以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首针及时接种率91.11%,全程及时接种率85.40%,全程接种率95.71%;出生地点、家庭与接种地点的距离、父母文化程度及对乙肝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与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全程及时接种率及全程接种率密切相关.结论 应增强对乙肝预防的宣传,并设置合理接种点及接种时间,以便儿童能够及时接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目前本地区医院产房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方法根据2006年各助产机构出生活产统计报表,对3411名新生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院产房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接种率、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7.24%、97.10%。结论营口开发区医院产房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开展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坊子区实施城乡卫生一体化改革后,医院产房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接种和母亲HbsAg的筛检情况。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托管前2005年和托管后2010年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接种和母亲HbsAg筛检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托管后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及时接种率为99.10%,高于托管前的9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39.14,P<0.01);母亲HBsAg阳性率分别为0.81%、1.35%,流动人口高于常住人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3 495.81,P=0.00)。结论坊子区实施城乡卫生一体化改革后,各镇街医院产房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开展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重庆市渝北区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及时率和全程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方法抽取 3 791名2004~2006年出生的儿童,调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率79.5%,第1针及时接种率72.3%,从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疫苗以来,其接种的及时率和全程率显著上升.结论 乙型肝炎疫苗及时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逐年提高.影响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原因,主要是加大对乙型肝炎疫苗预防知识的普及,提高农村产妇住院分娩率,落实分娩医院乙型肝炎疫苗第1针的及时接种,是提高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兴山县医院产科新生儿首针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兴山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医院产科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617名新生儿进行调查。结果医院产科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接种率、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7.73%、92.37%,母亲HBsAg阳性率0.61%。结论兴山县医院产科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接种率达到了国家乙肝防治规划规定的接种率达90%的目标。加强产科接种点建设是提高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潍坊市医院产房新生儿首针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潍坊市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医院产房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5 921名新生儿进行调查。结果医院产房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接种率、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8.14%、97.10%,母亲HBsAg阳性率1.30%。结论潍坊市医院产房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开展较好。  相似文献   

7.
孔云燕  赵红霞 《医学动物防制》2010,(11):1064-1064,1066
目的了解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发现问题,促进工作。方法采取查阅新生儿的基本资料情况、乙肝疫苗接种或未接种原因进行调查。结果 2007-2009年出生的新生儿的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全程及时接种率的情况。结论提高新生儿出生乙肝疫苗接种率,探讨合理有效的宣传模式,解决流动儿童免疫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8.
1 计划免疫网络的因素冷链装备 :冷链是疫苗效价的保证 ,也是贮存和运输的必备设施。对乙肝疫苗而言 ,冷链在各级 ,尤其是在乡、村两级的充分配备 ,是确保及时对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的前题。而目前 ,由于受经费限制 ,各地的冷链装备仍不完善 ,少部分地区的冷链甚至未能覆盖整个县级 ,村级单位只有 5 %左右具备普通冰籍。近年来 .我国政府采取多种措施 ,对乡、村的冷链设施进行了装备 ,但是由于乡、村两级冷链基础薄弱 ,现阶段村级的冷链设备仍得不到保障。免疫服务周期 :由于乙肝疫苗接种时限的特殊性 ,对免疫服务周期的要求也比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院产科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进一步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方法:对南通市某三级医院2006~2008年出生的共1 616例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情况进行调查,对未及时接种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该医院2006~2008年出生1 616例新生儿,乙肝疫苗及时接种1 558例,及时接种率96.4%,乙肝疫苗未及时接种的原因主要是新生儿健康因素,占未及时接种总数79.4%,其中早产儿占19.0%?足月低体重儿占15.5%;健康新生儿未及时接种及“二联单”填写项目齐全无法判断接种时间的各占10.3%?结论:提高医院产科医务人员对乙肝首针及时接种重要性的了解,规范接种流程,正确掌握禁忌证,可提高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进一步了解学龄儿童乙肝病毒的感染率和小学生的乙肝疫苗接种率、抗-HBs阳性率和HBsAg阳性率,抗体滴度及保护效果。方法观察小学1-6年级小学生,年龄范围在7—13周岁之间,辖区内部分中学生,检测HBsAg、抗-HBs,用固相放免方法检测。在有效期内严格接操作说明书进行检测及判断结果。判定:S/N≥2.1;以≥10mIU/ml为阳性。采用x^2检验的统计学检验分析。结果乙肝疫苗接种率,市区小学生高于郊区学生(x^2=54.58,P〈0.01),HBsAg的阳性率呈下降趋势,检测到的1134名小学生中,抗-HBs阳性率平均在89.2%.HBsAg阳性率,城区小学生低于郊区学生(x^2=18.35,P〈0.01),且均随乙肝疫苗接种率的增高而下降。市区学生HBsAg阳性率2.65%;郊区学生HBsAg阳性率2.76%,差异无显著意义(x^2=1.35,P〉0.05).近期加强接种了重组乙肝疫苗的中学生,抗HBs-抗体阳性率97.7%。结论随着乙肝疫苗接种率和抗-HBs阳性率的增高,HBsAg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在乙肝高发区.尽管推行了乙肝疫苗全程免疫规划,但从长远的免疫篆略考虑,有必要制定加强免疫计划。  相似文献   

12.
黄宝卫 《医学动物防制》2010,(8):721-722,725
目的了解医院产房自将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纳入免疫规划后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及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2006~2009年鹿寨县所有医院产房出生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医院产房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接种率99.96%,及时接种率93.84%,影响未及时接种的因素以"早产、低体重、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新生儿疾病"为主,非疾病因素以"产程延长、胎膜早破、过期妊娠、羊水过少、婴儿吐奶、监护人拒接种等"为主。结论医务人员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和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治力度,有利于及时接种首针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免疫规划乙肝疫苗的使用情况,为合理使用乙肝疫苗和制订乙肝疫苗使用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查对接种单位疫苗账目,与一类疫苗报表中乙肝疫苗报告数进行比较,参照差值评价法进行评价。结果2007年大埔县共使用乙肝疫苗16550支,报告接种乙肝疫苗17865支,乙肝疫苗实际使用数较报告数少7.36%,结果“不可信”。16个接种单位结果判定为“不可信”,其中7个接种单位乙肝疫苗实际使用数大于报告数,9个接种单位乙肝疫苗实际使用数小于报告数。结论大埔县乙肝疫苗的使用还不够规范,非目标人群使用疫苗和虚报接种数的情况并存。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加大督查力度,及时纠正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新生儿接种国产5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从东莞市石碣医院预防接种门诊登记的,2005年7~12月出生的,按规定接种程序完成乙肝疫苗接种的新生儿中随机抽取303名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结果新生儿免疫后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为(201.36±14.89)mIU/ml。母亲乙肝HBsAg阳性/阴性、母亲乙肝HBeAg阳性/阴性、男/女、是否出生低体重、是否早产、本地/外地的新生儿之间抗-HBs抗体GMT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阳转率为97.69%,达到卫生部规定的免疫成功率指标(85%)(t=6.19,P<0.001);母亲HBsAg阳性/阴性、HBeAg阳性/阴性的新生儿之间抗-HBs阳转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HBsAg阳性率0.33%,母亲乙肝HBeAg阳性/阴性的新生儿HBsAg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后母婴传播阻断保护率为96.16%。结论新生儿接种国产5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与乙肝免疫球蛋白100 IU联合使用,有良好的母婴传播阻断保护作用。母亲乙肝感染状况(HBsAg、HBeAg阳性)是影响新生儿乙肝抗-HBs阳转率的危险因素;母亲乙肝HBeAg阳性是影响新生儿乙肝疫苗母婴传播阻断保护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进一步了解学龄儿童乙肝病毒的感染率和小学生的乙肝疫苗接种率、抗-HBs阳性率和HBsAg阳性率,抗体滴度及保护效果。方法 观察对象为我市的人群,分为儿童组,8~10岁的363名易感儿童,青年组16~18岁的287名,壮年组30-47岁135名,老年组50~65岁53名。检测HBsAg、抗-HBs,用固相放免方法检测。在有效期内严格按操作说明书进行检测及判断结果。判定:S/N≥2.1;以≥10ml U/ml为阳性。采用χ^2检验的统计学检验分析。结果乙肝疫苗接种率,市区小学生高于郊区学生(χ^2=54.58,p〈0、01),HBsAg的阳性率呈下降趋势,检测到的1134名小学生中,抗-HBs阳性率平均在89.2%。HBsAg阳性率,城区小学生低于郊区学生(χ^2=18,35,p〈0.01),且均随乙肝疫苗接种率的增高而下降。市区学生HBsAg阳性率2.65%;郊区学生HBsAg阳性率2.76%,差异无显著意义(χ^2=1.35,P〉0.05)。近期加强接种了重组乙肝疫苗的中学生,抗-HBs抗体阳性率97.7%。结论 随着乙肝疫苗接种率和抗-HBs阳性率的增高,HBsAg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在乙肝高发区,尽管推行了乙肝疫苗全程免疫规划,但从长远的免疫策略考虑,有必要制定加强免疫计划。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解决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无应答问题的方法。方法 程序为 0 1 6,效果考核采用流行病学和血清学分析 ,检测采用ELISA法。结果  61例加强免疫后抗 HBs阳性率为 3 0 .79% ,男 3 5 .14 % ,女 2 9.17% ,差异无显著性。原使用血源性疫苗为 3 4 .3 7% ,原使用基因疫苗为 3 1.0 3 % ,差异亦无显著性。结论 对免疫无应答者应加强免疫 ,这种方法是有作用的 ,应继续观察以得出确切结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的流行病学效果。方法收集接种人群历年的报告、现场调查接种情况;分析接种后历年来传染病疫情报告;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收集接种儿童的血清标本,应用固相放射免疫法(SPRIA)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HBs和抗-HBc,并与接种初期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其乙型肝炎发病率由接种初期l8.59~20.52/10万(χ2=58.26,P<0.01)降至0.39~2.38/l0万;HBsAg携带率由2.82%降至0.60%,下降约80.00%(χ2=10.75,P<0.01)。结论给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广州市长期应用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对乙型肝炎(乙肝)免疫防病效果。方法在广州市全市12个区、县级市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以家庭为单位对1~59岁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包括检测HBsAg、抗-HBs,对HepB接种史及主要乙肝感染危险因素进行问卷调查,评估人群HepB接种率,分析和比较不同年龄组、不同家庭感染状况下接种与未接种HepB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指标,评价HepB免疫防病效果。结果 1~16岁年龄组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88.11%(2535/2877),17~59岁人群有乙肝疫苗免疫史为20.75%(470/2113)。在推行新生儿HepB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后出生的1~16岁人群,HBsAg阳性率为1.29%,而出生时尚未开展HepB接种的20~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为13.72%。1~16岁人群中有HepB接种史人群HBsAg阳性率0.99%,无接种史人群为5.56%,疫苗保护率为82.19%。20~59岁人群接种HepB,基本都不是在新生儿时期,疫苗保护率为52.01%。新生儿接种HepB,母婴乙肝传播阻断率为94.16%,并能有效阻断家庭内水平传播。结论长期实施新生儿接种HepB能控制、消除受种人群乙肝病毒感染,非新生儿人群接种HepB也能显著降低乙肝病毒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无)应答人群复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有效方法。方法:乙肝疫苗低(无)应答对象208例,随机接受2种复种方案,A组105例,予乙肝疫苗30μg1次接种;B组103例,予乙肝疫苗10μg按0、1、6月免疫程序接种,分别于首次接种后1个月、2个月、7个月检测抗-HBs。结果:复种后1个月和2个月,A组抗-HBs阳性率分别为53.33%(56/105)和60.95%(64/105),B组分别为9.71%(10/103)和22.33%(23/103),A组的1月和2月抗-HBs阳性率均高于B组(χ^2=45.679,31.876,P=0.000);复种后7个月抗-HBs阳性率,A组55.24%(58/105)和B组46.60%(45/10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52,P=0.213)。B组随接种次数增加及时间延长,抗-HBs阳性率逐渐增加,不同时间抗HBs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为6.098~30.385,P均〈0.05)。结论:低(无)应答人群复种乙肝疫苗时,增加单次剂量可提高免疫应答,并减少接种次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某大学本科生乙型肝炎免疫状况的调查和分析,了解大学生乙肝免疫水平,并探讨其预防干预措施,为指导大学校园内乙肝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体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某大学不同年级本科生进行乙肝抗-HBs检测。结果:大一新生乙肝抗-HBs阳性率低于其他年级(P〈0.05);男生乙肝抗-HBs阳性率低于女生(P〈0.05)。结论:大学新生入学体检的同时进行乙肝防治健康教育,并进行乙肝疫苗强化接种,对于提高大学生乙肝保护性抗体,建立人群乙肝免疫屏障,降低大学生乙肝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