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深低温停循环(DHCA)的同时顺行或逆行脑灌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脑保护方法。在这个回顾性研究中,我们比较顺行、逆行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8年10月~2011年1月,63例患者行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均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行全弓置换。其中选择双侧顺行脑灌注的A组病人54例,B组采用上腔静脉逆灌(RCP)脑保护的病人9例。结果 B组与A组比较在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心肌阻断时间、脑灌注时间差异不明显,而B组短暂脑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拔管时间、ICU滞留时间、住院时间有所增加。结论顺行脑灌注较上腔逆灌降低短暂脑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从而拔管早,缩短ICU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选择性单侧与双侧脑灌注在急性Stanford A型夹层矫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行256排螺旋CT确诊,均急诊手术治疗,行顺行性脑灌注,其中32例行选择性单侧脑灌注,28例行双侧脑灌注。术后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双侧脑灌注组深低温停循环(DHCA)时间及体外循环(CPB)时间均较单侧脑灌注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双侧脑灌注组的术后清醒时间、住ICU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较单侧脑灌注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选择性单侧脑灌注,选择性双侧脑灌注应用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矫治术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术后患者恢复清醒较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孙式手术外科治疗的体外循环(ECC)管理方法,总结深低温停循环(DH-CA)过程中的器官保护方法,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2009年2月至2009年12月,对我院108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孙式手术,均采用DHCA选择性顺行脑灌注(SACP)方法,脑灌注流量5~10 ml/(kg.min)。心肌保护均采用血液停搏液。术中采用洗血球机以及ECC中应用超滤技术。结果平均ECC时间(189±48)min,平均心肌阻断时间(98±27)min,ASCP时间(21±5)min。DHCA时鼻温/直肠温(19.8±1.5)℃/(23.4±2.5)℃,降温时间(38±10)min,复温时间(91±16)min。气管插管时间7~450(48±68)h,ICU时间10~455(60±71)h。院内死亡4例(3.7%)。结论针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孙式手术,采用合理的ECC管理方法可以得到满意的临床结果,有效减少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中顺行性脑灌注期间使用不同流量控制方法对患者脑保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5年8月,7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流量控制方法将患者分为3组:T1组(单纯流量控制组),22例,脑灌注流量5~10 ml/(min·kg);T2组(左侧桡动脉压控制组),24例,脑灌注期间维持左侧桡动脉压力40~70 mm Hg;T3组(泵压控制组),24例,脑灌注期间维持泵平均压70 mm Hg。对比患者术后清醒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短暂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TND)、永久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PND)的发生情况。结果 T3组术后患者清醒时间与呼吸机辅助时间、TND与PND发生率均低于T1组与T2组。结论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中顺行性脑灌注期间使用泵压控制流量,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少,脑保护效果确切,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温度下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在急性I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0年10月至2019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51例进行急性I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温度差异将患者分为A组(18~22℃,20例)和B组(23~28℃,31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和术后情况。结果B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总住院时间均比A组降低(P<0.05),术后永久性神经损伤的发生情况减少(P<0.05)。结论急性I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中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时的不同温度,中低温(23~28℃)显示出更少体外循环机工作时间和术后永久性神经损伤的发生情况,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患者深低温停循环(DHCA)顺行选择性脑灌注(ASCP)流量的选择,探讨选择性脑灌注流量的最小安全范围,从而减少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Stanford A型夹层动脉瘤患者107例,全组患者均在DHCA+ASCP体外循环方式下行主动脉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术前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示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和/或合并有脑血管疾病病史被排除研究之外。根据术中不同的ASCP流量分为3 ml/(kg·min)小流量组(M组)、5 ml/(kg·min)低流量组(D组)。术中应用近红外光谱(NIRS)监测仪连续监测DHCA+ASCP流量下5个时间点。分别为:麻醉诱导后(T1)、阻断升主动脉后(T2)、恢复循环10 min(T3)、开放升主动脉10 min(T4)和停体外循环后5 min(T5)。记录双侧局部大脑氧饱和度(r SO2)数值、静脉血乳酸含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无术后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ASCP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转机时间、手术时间、转中最低温度、术中输血量、各个时间点乳酸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T3、T4两个时间点r SO2变化有统计学差异,M组低于D组(P0.05)但M组的r SO2仍在安全范围内,可维持患者脑氧代谢,其余各时间点r SO2变化无统计学差异、患者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术后二次开胸止血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主动脉夹层行DHCA+ASCP,在一定时间内3~5ml/(kg·min)的脑灌注流量时r SO2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能够为大脑提供足够的血流,满足大脑氧代谢所需,均能获得满意的脑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单、双侧顺行脑灌注技术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20例急性复杂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其中51例采用单侧脑灌注技术、69例采用双侧脑灌注技术,统计病人死亡率及并发症率。结果:单侧脑灌注组与双侧脑灌注组总的院内死亡率分别为5.88%、4.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枢神经系统总并发症率分别为37.25%、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侧脑灌注技术用于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优于单侧脑灌注,安全、简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经右侧腋动脉顺行脑灌注(ACP)和经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RCP)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河南省胸科医院行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7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按脑灌注方式分为2组,A组(46例)行经右侧腋动脉ACP,B组(3...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选择性顺行脑灌注技术在主动脉全弓替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 :3例行主动脉全弓替换术的患者应用经无名动脉和左颈总动脉插管的方式进行选择性顺行脑灌注 ,脑灌注流量为 2 0ml/(kg·min)。结果 :选择性顺行脑灌注时间 63~ 92min(平均 80min) ,停循环时间 3 0~ 65min(平均 4 6min) ,术后恢复顺利 ,6~ 8h清醒 ,1 2~ 4 8h拔除气管插管 ,未见脑及脊髓并发症。结论 :在主动脉全弓替换术中应用选择性顺行脑灌注技术可以更加安全地延长深低温停循环时间 ,并提高脑保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单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时神经系统保护的经验和方法。方法对26例患者以新型单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在体外循环下完成各种以单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并采用改良心肌保护液灌注,手术均在深低温停循环+顺行性脑灌注下进行,根据术前脑动脉、主动脉CTA检查结果,选择单侧顺行脑灌注(UACP)或双侧顺行脑灌注联合灌注(BACP)的方法对脑和脊髓组织行持续灌注。结果 2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中神经系统灌注采用BACP+腋动脉灌注6例,右侧UACP+腋动脉灌注20例。体外循环平均时间(126.66±11.65)min,主动脉阻断平均时间(56.29±6.26)min。深低温停循环平均时间(26.90±6.02)min,选择性脑灌注平均时间(23.4±11.5)min,停循环最低鼻咽温度平均(16.8±3.8)℃,术后呼吸机辅助平均时间(17.52±5.18)h,术后1例患者出现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放弃治疗,5例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5例出现一过性肾功能障碍,无手术中死亡,无术后严重低心排和多脏器功能衰竭,25例患者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25个月,所有患者无新发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术后3个月复查主动脉CTA显示人工血管通畅,6~12个月后恢复正常。结论新型单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时,手术中采用深低温停循环及选择性脑灌注的体外循环方法,保证了术中脑和脊髓的持续灌注,降低了患者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神经系统保护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