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骨髓侵犯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及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对皮下结节、淋巴结活检标本行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链霉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SP)法免疫组化进行表型分析;应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以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4例ALCL中3例为系统型ALCL(sALCL),高热伴全身淋巴结肿大;1例为原发皮肤型ALCL(cALCL),局限单发皮下结节,真皮内有密集的瘤细胞浸润。皮下、结内或骨髓涂片内瘤细胞胞体大,核形不规则,核仁明显。免疫组化4例均显示CD30(++)、CD45RO(+),3例上皮细胞膜抗原(EMA)(+),2例间变淋巴瘤激酶(ALK)(+)患者均为sALCL且伴有染色体2p23异常,而cALCL患者ALK(-)。结论ALCL CD30(++),但cALCL与sALCL的异质性较大。临床病理、免疫组化、染色体核型的联合检测有助于ALCL的诊断、分型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骨髓侵犯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及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 对皮下结节、淋巴结活检标本行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链霉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SP)法免疫组化进行表型分析;应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以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4例ALCL中3例为系统型ALCL (sALCL),高热伴全身淋巴结肿大;1例为原发皮肤型ALCL(cALCL),局限单发皮下结节,真皮内有密集的瘤细胞浸润.皮下、结内或骨髓涂片内瘤细胞胞体大,核形不规则,核仁明显.免疫组化4例均显示CD30(++)、CD45RO(+),3例上皮细胞膜抗原(EMA)(+),2例间变淋巴瘤激酶(ALK)(+)患者均为sALCL且伴有染色体2p23异常,而cALCL患者ALK(-).结论 ALCL CD30(++),但cALCL与sALCL的异质性较大.临床病理、免疫组化、染色体核型的联合检测有助于ALCL的诊断、分型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道1例T细胞前淋巴细胞白血病(T-PLL)转变为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阴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ALK-),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采用MIC标准诊断。形态学检查包括骨髓涂片(瑞特染色法)、胸水涂片,细胞块、淋巴结活检、免疫化学染色;R显带技术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多色流式细胞仪分析免疫表型。结果该患者以T-PLL起病,骨髓中异常细胞表型:CD2+、CD3+、cCD3+、CD4+、CD7+、CD8-、CD10-、HLA-DR+、cTDT-、TCRα/β+,CD38、CD5部分阳性。染色体核型:46,XX。6个月后确诊为ALCL,染色体核型:94,XXX,-X,1q-x2,+3mar。结论 T-PLL可转变为ALCL,ALK-。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骨髓活检在诊断无明显病态造血的早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的无病态造血改变的早期MDS的染色体核型和骨髓活检组织切片特征.结果 9例MDS患者中,8例为轻度的异常核型,1例为复杂核型.4例有+8异常,2例有13、20号染色体异常,9、10、11、12、14号染色体受累各1例.骨髓切片CD61免疫组化示2例有微小巨核阳性,检出1例典型髓系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LIP),3例患者骨髓切片CD34+ 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数的比例较缺铁性贫血骨髓切片(8例对照)的CD34+细胞有增高趋势,但该3例患者骨髓涂片CD34+ 细胞并未显示增多.结论 联合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和骨髓活检有助于对没有明显病态造血改变的早期MDS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分子细胞遗传学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采集62例APL患者骨髓及外周血标本,用细胞化学染色法[瑞-姬氏染色、过氧化物酶染色(POX)、糖原染色(PAS)]检测细胞形态特征;用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 结果: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62例APL患者均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其中典型捆柴状Auer小体46例(74.19%),单个Auer小体12例(19.35%),无Auer小体的4例(6.45%);亚型分析发现,M3b型患者外周血WBC升高比例高于M3a型 (χ2=15.25,P<0.01)。56例APL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43例(76.79%)患者染色体核型t(15;17)(q22;q21)易位(单纯型);4例未见分裂相(7.14%),5例为正常核型(8.93%),附加染色体异常者4例(7.14%)[包括+8异常2例,+21异常1例,i(17q-)1例];FISH检测结果发现,PML-RARα融合基因检出率为96.43%(54/56),高于染色体异常检出率83.93%(4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P<0.05)。 结论: 细胞形态学联合分子遗传学检测可以提高APL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细胞遗传学检查在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受累中的作用。方法:总结74例初治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骨髓标本的形态学、细胞遗传学、流式细胞术和分子生物学的检测结果,比较单一检测和联合检测的异常检出率。结果:骨髓形态学、细胞遗传学、流式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21.6%、17.6%、23.0%和33.8%,4种方法联合检测可将检出率提高至44.6%。在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受累方面,细胞遗传学、骨髓形态学、流式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检测结果一致,无差异。结论:虽然细胞遗传学的检出率较低,但是在一些患者中可以检测出其它方法未检测到的异常。联合使用4种检测方法可以提高骨髓受累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1例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PDCN)患者的临床表型、形态学特点、免疫学表型、染色体核型等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和实验室人员对此类病例的认识。方法 分析1例BPDCN患者的临床表型、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与遗传学结果,并结合文献总结BPDCN的临床特征。结果 BPDCN患者骨髓涂片瑞氏-吉姆萨染色结果: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37.5%,该类细胞中等大小;核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细致,核仁隐显不一;胞质量中等,灰蓝色,无颗粒,部分细胞胞质中有沿细胞膜分布的空泡和伪足;原始细胞过氧化物酶(POX)染色阴性;过碘酸-希夫(PAS)染色为红色颗粒状阳性。骨髓流式细胞学检测结果:异常细胞群占有核细胞的13.15%,强表达HLA-DR、CD56、CD123,表达CD33、CD7、CD4,部分表达CD38,不表达cCD3、cCD22、cMPO、CD3、CD10、CD34、CD117。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46,XY(20)。骨髓细胞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结果均符合BPDCN的诊断标准。结论 临床表型、细胞形态学和免疫表型对于诊断BPDCN都有重要意义,其中免疫表型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8.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是一组来源不同、生物学特征各异的异质性疾病。大量研究表明,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常伴有特异性的染色体异常。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的发展,有关NHL染色体核型异常在NHL诊断、治疗乃至预后判断中的价值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本文就NHL的常见的几种染色体异常和染色体异常的检测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做一综述,并重点讨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分子异常,它不仅是其分子特点,而且是预测其预后和治疗反应的指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和免疫分型特征对NHL骨髓侵犯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104例NHL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骨髓涂片形态学特点,并行骨髓免疫分型分析,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和免疫分型对NHL骨髓侵犯的评估价值。结果:104例NHL白血病患者经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均有淋巴瘤细胞增多,其中B淋巴细胞型57例,T淋巴细胞型39例,NK/T细胞型8例;形态学特点为:淋巴瘤细胞胞体大,形状为不规则形或类圆形,胞浆量多,染色为蓝色,少数细胞可见少许颗粒,核为圆形或类圆形,部分有扭曲,染色质粗,核仁隐显不一,其中T细胞型患者淋巴瘤细胞形态具有较强异形性,核仁更明显。B淋巴细胞型主要表达CD19、HLA-DR、CD20,阳性率均≥70%;T淋巴细胞型主要表达CD7、HLA-DR、CD38,阳性率均≥40%;NK/T细胞型主要表达CD56、CD161,阳性率均≥50%。骨髓涂片与免疫分型检测的骨髓中淋巴瘤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细胞形态学和免疫分型特征在评估NHL白血病患者骨髓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和骨髓形态学分析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诊断及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6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通过单克隆相关抗体对其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进行骨髓形态学检查。结果:B细胞淋巴瘤相关抗体CD79a~+率为84.62%,CD20~+率为91.43%;T细胞淋巴瘤相关抗体CD45RO~+率为87.50%,CD3~+率为88.89%。10例(15.63%)发生淋巴瘤骨髓侵犯,8例(12.50%)患者进展为淋巴瘤-白血病期;20例(31.25%)患者淋巴瘤细胞低于5%。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有助于明确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T、B细胞淋巴瘤类型,而骨髓形态学分析能够明确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是否发生骨髓侵犯及进展为淋巴瘤-白血病期,其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背景: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含量极低,体外纯化、扩增活性好、分化潜能高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进一步研究至关重要。目的:进一步验证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表型及多向分化潜能。方法:通过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标记物表达,分别进行成骨、成脂诱导分化。结果与结论:成功纯化、扩增了高细胞活性、高分化潜能的骨髓问充质干细胞。所得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表达CD29、CD90,不表达CD45;成骨、成脂诱导分化后,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阳性。证实全骨髓贴壁法操作简单、对细胞活性损伤小,可以得到高纯度、高活性、高分化潜能、生物学形态和特征稳定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12.
背景: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已进行了10余年的临床试验,但试验结果在不同的患者中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鉴定哪些心血管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影响骨髓干细胞的水平和功能。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危险因素对骨髓祖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4例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冠心病患者,采集实验室和临床资料;术中经胸骨穿刺采集骨髓,应用 Ficol 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并应用锥虫蓝拒染法检测其活性;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CD34+、CD133+和CD34+CD133+细胞的水平;应用集落形成试验和细胞迁移试验评价骨髓祖细胞功能。结果与结论:术中经胸骨抽取20 mL骨髓可获得(10-89)×106个骨髓单个核细胞,活性在95%以上,等量的骨髓血获得的骨髓单个核细胞的量与患者年龄之间存在明显负相关关系(n=44,r=-0.788,P=0.001);流式细胞仪检测 CD34+细胞占(0.94±0.39)%,CD133+细胞占(0.46±0.28)%,CD34+CD133+细胞占(0.53±0.26)%;糖尿病患者骨髓 CD34+和 CD133+细胞水平明显低于非糖尿病患者;高龄、女性和心功能较差与骨髓祖细胞集落形成能力降低有关;CD34+细胞水平与骨髓单个核细胞的迁移能力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结果表明经胸骨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可获得足够数量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作为缺血性心脏病治疗的供体细胞,年龄、性别、糖尿病、心功能与骨髓单个核细胞数量和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3.
背景:骨髓基质干细胞来源广泛,分离方便,扩增迅速,具有多向分化潜能,适合自体移植的特点,同时是骨组织工程中合适的种子细胞。目的:总结分析采用骨髓基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并利用转基因或其复合支架修复骨缺损所具有的优势。方法:检索1990/2009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及CNKI数据库有关骨髓基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在骨缺损方面的应用,骨组织工程方面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Bone marrow stem cells,Repairing,Bone defect",中文检索词为"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骨缺损"。排除重复性研究,保留28篇进一步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文章从骨髓基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的优势,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成骨诱导及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骨缺损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利用骨髓基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与适当的支架材料结合,或用骨髓基质干细胞作为靶细胞,导入外源目的基因诱导成骨的基因治疗来修复骨缺损的方法,给骨缺损的治疗带来光明的前景。但同时也存在骨髓基质干细胞存化,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合适的条件,哪些因子能有效促进新骨形成,载体材料及体内植入方式,以及如何将骨组织工程与基因治疗的方法结合起来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使用西门子第三代双源CT(SOMATOM Force)探讨彩色编码双能量骨髓分析VNCa图像诊断骨髓水肿范围面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滨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11月—2021年9月收治的因急症外伤行下肢骨关节检查的患者34例.患者均行双能量CT及MR扫描,两种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7?d.采用双盲法由两名主治及以上医...  相似文献   

15.
背景:DNA去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目的:观察DNA去甲基化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组化法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D44和CD45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5-杂氮胞苷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组化法检测5-杂氮胞苷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表达或低表达CD45,高表达CD44.②与未加入5-杂氮胞苷组比较,5-杂氮胞苷干预48 h,6,12,24 μmol/L组显著促进细胞增殖活性(P<0.05),无浓度依赖性.③与未加入5-杂氮胞苷组比较,5-杂氮胞苷干预48 h,6,12,24 μmol/L 组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积分吸光度值显著增加 (P<0.05),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显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5-杂氮胞苷发挥去甲基化作用,激活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从而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正常人骶髂关节周围骨髓及L5椎体靠近下终板骨髓含水量的差异。方法对12例健康志愿者(男性7例,女性5例)进行骶髂关节T2图扫描,测量骶髂关节各个象限以及L5椎体靠近下终板骨髓的T2值,对双侧骶髂关节各个象限的T2值进行两两配对T检验,并对骶髂关节周围骨髓正常T2值与L5骨髓T2值进行比较。结果骶髂关节髂骨侧骨髓T2值大于骶骨侧骨髓T2值,大于L5椎体骨髓T2值,骶髂关节上下部的T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人骶髂关节髂骨侧骨髓含水量高于骶骨侧骨髓的含水量,高于L5椎体靠近下终板骨髓的含水量。  相似文献   

17.
Castration of normal male mice induces expansion of the bone marrow B cell population, an effect that can be reversed by androgen replacement. We employed in vitro cultures and two in vivo model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androgens exert these effects directly on marrow lymphoid precursors or whether actions on marrow stromal elements are required. Immature B cells from normal mouse bone marrow were not responsive to the suppressive effect of androgens unless they were cocultured with marrow stromal cells or with supernatants from androgen-treated stromal cells, suggesting that the androgen effects are exerted through marrow stromal elements by production of a diffusible mediator. Further experiments revealed that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produced TGF-beta in response to dihydrotestosterone (DHT), and neutralization of TGF-beta in the DHT-treated stromal cells reversed the suppressive effects. The stromal cell requirement for androgen-mediated effects was confirmed in vivo by experiments using chimeric animals created by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in which androgen receptor expression was restricted to either the stromal or lymphoid cells of the bone marrow. Androgens only affected B cell development in chimeric mice with androgen-sensitive stromal cells. These experiments suggest that effects of androgens on developing B cells are mediated through androgen receptors in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TGF-beta is a candidate mediator for these hormonal effects.  相似文献   

18.
背景:骨髓干细胞富集材料是目前研究热点,制备并筛选一种新型骨髓干细胞富集材料对于组织工程学发展及临床应用至关重要。目的:制备并筛选一种骨组织工程新型骨髓干细胞富集材料,应用选择性细胞滞留技术观察其富集骨髓细胞的效果。方法:用预先制备的人脱钙骨基质与不同体积分数(0.01%,0.05%,0.1%,0.5%,1%)的多聚左旋赖氨酸复合制备多聚左旋赖氨酸-脱钙骨基质材料,应用选择性细胞滞留技术富集骨髓干细胞进行实验。激光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鉴定材料成分;三维视频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富集材料孔径、孔隙率、表面及横断面超微结构;对富集前后骨髓有核细胞、纤维母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和血小板进行计数分析。结果与结论:多聚左旋赖氨酸-脱钙骨基质富集材料孔隙率高,孔隙内部有大量孔隙相互连通,材料内外表面有乳白色均匀致密的多聚左旋赖氨酸涂层覆盖,并在天然孔隙内形成更小、孔径较均匀的网孔结构。体积分数0.1%多聚左旋赖氨酸制备的富集材料对人骨髓有核细胞、纤维母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和血小板的浓度富集倍数分别为(3.18±0.31)、(5.25±1.40)和(3.88±0.68)倍,相应的黏附率分别达(53±12)%,(73±13)%和(34±10)%,对纤维母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的选择率为1.41±0.34。结果证实,实验制备并筛选的经多聚左旋赖氨酸修饰的脱钙骨基质具有天然骨海绵状支架网孔结构,对骨髓细胞的选择性滞留率高,是一种较理想的骨髓干细胞富集材料。  相似文献   

19.
背景:前期研究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促进肝星状细胞凋亡、抑制其活性,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目的: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控肝星状细胞凋亡过程中可能参与的凋亡相关基因。方法:将分离提纯的人骨髓间质干细胞与肝星状细胞在6孔 Transwel 板上建立上下共培养体系,单独培养人骨髓间质干细胞作为对照组,培养72 h。基因芯片分析单独培养组与共培养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改变情况,找出与调控肝星状细胞密切相关的凋亡基因。结果与结论:采用SABiosciences第2代功能分类基因芯片产品进行凋亡基因筛查发现,共培养后骨髓间质干细胞中显著上调的凋亡基因有:AKT1,PIK3R2,DAPK1,DHCR24,NOTCH2,BDNF等。结合前期研究结果,推测NOTCH有可能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控肝星状细胞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建立小鼠模型来证实补肾健脾方对环磷酰胺所致骨髓造血抑制的治疗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骨髓造血抑制组和补肾健脾方治疗组,骨髓造血抑制组和补肾健脾方治疗组腹膜注射环磷酰胺3d,第4天开始,补肾健脾方治疗组给予中药方剂灌胃治疗,其余两组给予饮水灌胃对照。治疗14d后,利用血细胞分析仪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小鼠外周静脉血血细胞计数、骨髓造血干细胞数目和骨髓单个核细胞增殖能力。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骨髓造血抑制组白细胞计数、骨髓造血干细胞数目、骨髓单个核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P0.01)。经补肾健脾方治疗后,补肾健脾方治疗组血小板计数、骨髓造血干细胞数目、骨髓单个核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骨髓造血抑制组(P0.05)。结论补肾健脾方能减轻环磷酰胺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化疗药物的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