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女,82岁,因面、颈、胸背部红斑2月,加重伴双上肢肌痛无力1月于我科就诊,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诊断为皮肌炎,因患者合并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结合组织病理、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检测诊断为皮肌炎伴发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予以甲强龙静滴及化疗,随访2月后去世。  相似文献   

2.
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样T细胞淋巴瘤(IBL-TC)是特殊类型的周围T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为发热;淋巴结、肝脾肿大;皮疹及高γ球蛋白血症。皮疹呈多种形态,随其发展主要为二型:丘疹结节型和红皮病型。淋巴结病理示淋巴结结构破坏,有异形淋巴样细胞、免疫母细胞和浆细胞样的所谓淡染细胞(palecells)浸润。免疫学示T细胞标记。  相似文献   

3.
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产产T细胞淋巴瘤(IBL-TC)是特殊类型的周围T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为发热;淋巴结、肝脾肿大;皮疹及高γ球蛋白症。皮疹呈多种形态,随其发展主要为二型;丘疹结节型和红皮病型。淋巴结是示淋巴结结构破坏,有形淋巴样细胞、免疫母细胞和浆细胞样的所谓淡染细胞(pale cells)浸润。免疫学示T细胞标记。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21岁。面部、躯干、四肢皮肤红斑、丘疹伴脱发6年,皮损基本损害为红斑,双眼睑见明显水肿性紫红斑,其他部位皮损为弥漫性对称性暗紫红色斑,双手可见Gottron丘疹。肌力正常。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轻度角化过度,基底膜增厚,真皮浅层水肿,血管周围单一核细胞浸润。诊断:无肌病性皮肌炎。给予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治疗2个月后皮损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39岁,反复全身风团伴发热,浅表、后腹膜及盆腔多发肿大淋巴结4个月,淋巴结活检、免疫组织化学及T细胞淋巴瘤克隆基因重排确诊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以风团样皮疹为首发表现的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少见,对于常规疗效不佳且伴有多发异常肿大淋巴结病例,结合全面体检及相关实验室病理检查,可早期发现,以免误诊漏...  相似文献   

6.
临床资料患者,女,77岁。主因全身红斑伴瘙痒3个月,于2007年10月31日来我院治疗。患者入院前3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肢散在红斑,渐增多,10天  相似文献   

7.
临床资料患者,男,76岁,农民。主因躯干、四肢皮肤多发红色肿物半年、右侧阴囊肿物3个月就诊。患者于半年前无意中发现躯干、四肢皮肤多个肿物,大小不一,呈红色,半球形,高出皮肤,无疼痛瘙痒等不适,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64岁,躯干部丘疹1个月,皮疹逐渐增多,瘙痒明显,淋巴结肿大伴高热。淋巴结病理检查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免疫组化示:Ki-67标记指数约90%、CD21及CD23(示FDC网结构紊乱)、CD3及CD5(+)、CD34(血管+)、CD30(免疫母细胞+)、BCL-2(+)。 诊断: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63岁,因皮肤红斑、剧痒,干咳于1986年8月18日入院.患者于1986年7月初,觉背部灼热、瘙痒,伴有痱子样皮疹,皮疹渐增多,有的为大片,夜间干咳.  相似文献   

10.
无肌病性皮肌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60岁。因前额、眼睑出现水肿性红斑1年,近3个月加重且伴剧烈瘙痒.于2000年12月18日我科门诊以“血管萎缩性皮肤异色症”收入院。患者诉1年前,因染发后前额出现肿胀、红斑,双眼睑红肿,被诊断为染发引起的“接触性皮炎”,随即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不见好转.反而进行性加重。患者余无不适,体温正常。曾予泼尼松40mg/d治疗2个月,面、额部红斑消退,但停药后红斑再次出现。患者有“高血脂”病史2年,1年前曾行“右侧乳腺纤维瘤”手术。  相似文献   

11.
12.
<正>临床资料患者,男,77岁。主因头面部及颈前红斑、水肿伴肌肉无力半年余于2009年11月24日来我院就诊。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面部红斑、水肿,就诊于某医院诊断为"脂溢性皮炎",  相似文献   

13.
皮肌炎与粘蛋白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无肌病性皮肌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史:患者男,51岁。6年前双眼脸原因不明出现紫红色水肿性斑片,并在其后的2年内,逐渐蔓延至整个颜面、颈部、上胸、肩胛及手背等处,无任何自觉症状,惟夏季日晒后感轻度刺痒。出现皮损以来无肌痛、肌无力、发热、关节痛,头晕及其他不适,家族中无同类疾病患者无药物过敏史。患病后曾在其他医院诊治,诊断为红斑狼疮,多形日光疹、扁平苷藓、面癣及皮肌炎,但从未行组织病理学及其他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5.
Pearson首次用“无肌病性皮肌炎(ADM)”来命名有皮肌炎的典型皮损而无肌肉损害的患者。然而大家对这一疾病的命名一直存在争议。复习大量文献后,笔者提出“皮肌炎样皮炎”这样的命名,并认为它是一种复杂的综合群,可以是皮肌炎的早期改变,也可以伴有严重的肺部损害或疾病或向红斑狼疮转归,让人忽略的是这样的皮炎还可以合并恶性肿瘤,是“副肿瘤综合征”的一种表现。对这类患者要加强随访,定期作肿瘤学检查和胸部放射学检查。  相似文献   

16.
报告1例无肌病性皮肌炎。患者女,55岁,眼睑红肿、面部头及皮红斑,伴瘙痒反复发生8年。发病以来无肌肉损害的临床表现,与肌肉损害有关的实验室检查及免疫学指标均正常,皮损的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皮肌炎诊断。  相似文献   

17.
皮肌炎是一种以对称性近端肌无力肌痛伴有特征性皮疹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为了解皮肌炎伴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92~2002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广东地区25例皮肌炎伴发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临床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44岁。因四肢肌无力伴胸闷、气促1年,于2004年11月收住我科。患者于2年前上胸部及双上肢出现紫红斑,2个月后消退,遗留深褐色色素沉着。1年前双上肢提物、上举及双下肢下蹲无力,右手中指末端指腹逐渐萎缩,呈缩带状。半年前面部出现水肿性红斑,并逐渐消退,遗留褐色色素沉着。头发易脱落,胸部、上肢亦出现红色丘疹,表面逐渐脱屑、结痂。双手皮肤遇冷呈青紫色,手指、肘及膝关节疼痛。随后出现间断发热,无口腔溃疡及口、眼干燥。体格检查:体温38.2℃,双肺可闻及湿音。皮肤科检查:颈部、胸部V型区、右手指背、肘部、双大腿见紫红色斑,其上…  相似文献   

19.
无肌病性皮肌炎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华  郑捷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35(10):645-647
目的:探讨无肌病性皮肌炎(ADM)的命名。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Euwer提出的ADM诊断标准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中2例进展为皮肌炎,1例进展为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CCLE)。间质性肺炎(ILD)发生率为68.8%,恶性肿瘤发生率为25.0%。结论:提出皮肌炎样皮炎的命名,并认为它是一种复杂的综合征,可以是皮肌炎的早期表现,也可以伴有严重的肺部损害或疾病向红斑狼疮转归,皮肌炎样皮炎可并发恶性肿瘤,因此需要行全身系统检查,并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20.
皮肌炎伴发恶性淋巴瘤死亡1例黎固信(广西区亭凉医院530022)患者,男性,48岁,工人,已婚。因面部紫色水肿性红斑伴肌无力2个月,于1995年3月23日入院。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皮肤科情况:颜面轻度水肿,双眼眶周,颧部、耳后、颈、上胸“V”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