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小儿消化性溃疡临床诊治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雁冬 《医学信息》2010,23(4):1131-1132
目的 探讨小儿消化性溃疡的诊治方法优化.方法 对我院2008年4月~2009年12月89例消化性溃疡患儿,进行纤维内镜检查诊断和中西医联合治疗.结果 89例患儿获得明确诊断,总有效率98.9%,治愈率97.8%.结论 诊断中广泛应用纤维胃镜,以利明确病情,三联法药物治疗对快速控制小儿消化道炎症及溃疡面有利,病程迁延反复患儿予以中药辅助治疗,可降低复发率及避免药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内型脑膜脑膨出的诊断和鼻内镜微创外科治疗的方法。方法4例表现为鼻腔和鼻咽部肿块患者。例1.女性,11个月,患儿出生后反复右鼻流水样分泌物,经常高烧,且持续时间长,CT检查见右侧筛顶部有颅骨缺损,脑膜突入鼻腔。例2,男性,5岁,行CT及MRI检查,发现鼻腔有新生物,诊断为“鼻腔脑膜脑膨出”。例3,男性,49d,出生后发现患儿右鼻塞,鼻窦CT检查右侧筛顶部有颅骨缺损,诊断为“右鼻腔脑膜脑膨出(鼻内型)”。例4,男性,65岁,右鼻腔阻塞1年在当地医院就诊.拟诊为“鼻息肉”行鼻内镜手术,术中发现鼻腔新生物来源于筛顶,暂停手术,行鼻窦CT检查见右侧筛顶部有颅骨缺损,诊断为“右鼻腔脑膜脑膨出(鼻内型)”。4例患者病理脑组织检查符合脑膜脑膨出诊断。总结先天性鼻内型脑膜脑膨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外科治疗方法。结果患侧水样鼻漏、鼻塞、鼻腔肿块是鼻内型脑膜脑膨出的重要临床表现.尤其是有反复高热和脑膜炎表现的患儿,必须做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对鼻内型脑膜脑膨出.无论缺损部位在筛顶或颅底均可采用鼻内镜修补手术。结论CT和MRI在诊断鼻内型脑膜脑膨出具有重要价值。鼻内型脑膜脑膨出可选择经鼻内镜的鼻内进路手术方式.鼻内镜下经鼻进路手术修补鼻内型脑膜脑膨出具有安全、简便、微创、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鼻腔异物临床诊断、治疗要点,探讨提升鼻腔异物患儿临床疗效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选择因鼻出血、鼻塞、流粘脓涕就诊,且经治疗病情反复疑似伴有鼻腔异物患儿26例为研究对象。于CT与鼻内镜检查下取出异物并给予对症治疗。结果 CT与鼻内镜检查发现异物情况比较存在显著差异(50%VS100%);根据鼻内镜检查给予对应取出方法和治疗1w后,显效20例(76.92%);有效6例(23.08%),无效0例(0.00%),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鼻腔异物的治疗需要配合鼻内镜,在充分了解患儿异物情况后给予对应治疗,是确保临床治疗准确、快速、有效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4.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患者并发抑郁焦虑情况.方法:对50例SAHS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整夜多导睡眠图(PSG)检查,分别对其进行抑郁、焦虑症状评定.结果:SAHS组SAS量表、SDS量表标准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SAHS组抑郁和焦虑发生率分别为42.0%和32.0%.SAHS组抑郁焦虑情绪与夜间总睡眠时间、NREM和REM睡眠时间呈显著负相关(r>0.6),与觉醒次数及睡眠潜伏期呈正相关(r>0.3).结论:SAHS患者存在显著的抑郁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联合放大胃镜(NBI-ME)技术在低级别瘤变和早期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12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检查的192例胃部低级别瘤变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入选患者依次接受白光内镜、NBI-ME检查。比较白光内镜、NBI-ME检查结果与组织学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分析NBI-ME下低级别瘤变及早期癌变与胃小凹Sakaki分型的关系。结果 NBI-ME下低级别瘤变与早期癌变诊断准确率均明显高于白光内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NBI-ME下,胃小凹SakakiⅡ+Ⅲ型与非Ⅱ+Ⅲ型在诊断低级别瘤变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SakakiⅤ+Ⅵ型与非Ⅴ+Ⅵ型在诊断早期癌变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相比白光内镜,NBI-ME对低级别瘤变和早期癌变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结合Sakaki分型可提高低级别瘤变和早期癌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在可疑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7年7月至2011年7月163例有消化道症状但经常规胃镜、肠镜检查和放射线检查无阳性发现的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其中男性113例,女性50例;年龄15~82岁,平均年龄47.8岁。计算胶囊内镜检查成功率,全小肠检查完成率、诊断阳性率、平均运行时间及各种疾病检出率等。结果 163例患者检查成功161例,成功率为98.8%,全小肠检查完成率92.6%,7.4%的患者因电池电量耗尽未见进入回盲部。诊断阳性率68.1%,主要为小肠炎35.1%(39例)、多发溃疡16.2%(18例)、黏膜下隆起14.4%(16例),余可见肿物、蛔虫、血管畸形、克罗恩病等。平均工作时间9.47 h。疑胃内嵌顿需内镜辅助7例(4.3%)。结论胶囊内镜操作简便,检查舒适,并发症低,病变检出率高,使得其在可疑小肠疾病的诊断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对消化道间质瘤的诊断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常规胃镜及结肠镜检查发现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并行超声内镜检查诊断为间质瘤患者92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48例;年龄18~71岁,平均年龄44岁。根据术前超声内镜检查显示起源层次及大小,分别采取内镜下治疗、手术治疗及随访。结果超声内镜诊断间质瘤共92例,食管39例,胃44例,十二指肠5例,结肠4例。发生于黏膜肌层47例,发生于固有肌层45例。内镜下治疗26例,其中高频电凝电切术6例,内镜下套扎术12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8例,内镜治疗术后出血1例,经内镜下保守治疗止血成功。外科手术治疗8例。内镜下治疗中14例病理检查均为良性间质瘤,手术治疗中3例为交界性间质瘤,5例为良性间质瘤。结论超声内镜对消化道间质瘤定性诊断有较高的特异度及灵敏度,使对消化道间质瘤内镜下治疗成为更快速、损伤更小、更为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在可疑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7年7月至2011年7月163例有消化道症状但经常规胃镜、肠镜检查和放射线检查无阳性发现的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其中男性113例,女性50例;年龄15~82岁,平均年龄47.8岁。计算胶囊内镜检查成功率.全小肠检查完成率、诊断阳性率、平均运行时间及各种疾病检出率等。结果163例患者检查成功161例.成功率为98.8%.全小肠检查完成率92.6%,7.4%的患者因电池电量耗尽未见进入回盲部。诊断阳性率68.1%,主要为小肠炎35.1%(39例)、多发溃疡16.2%(18例)、黏膜下隆起14.4%(16例),余可见肿物、蛔虫、血管畸形、克罗恩病等。平均工作时间9.47h。疑胃内嵌顿需内镜辅助7例(4.3%)。结论胶囊内镜操作简便,检查舒适.并发症低,病变检出率高.使得其在可疑小肠疾病的诊断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自 1998年 - 2 0 0 0年 8月以来 ,我院对 132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进行紧急内镜诊治 ,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男 96例 ,女 36例 ,平均年龄 4 6 .5岁 (17- 80 )岁 ,出血方式 :呕血者 2 3例 ,呕血黑便皆有者 4 5例 ,单纯黑便者 6 4例。1.2 器械与方法内镜采用FujinonWG - 88-FP - 10 0型 ,注射器为OLympusNK - 1K型。紧急内镜检查时间选择在出血发生后 2 4h内 ,内镜下见到出血灶分别选用镜下喷洒止血药 :(1)8%去甲肾上腺素 ,每次 2 0 - 5 0ml或凝血酶 10 0 0u溶于 0 .9%生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引起儿童致残率增高的重要原因,提高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有利于对其早期干预并改善惑儿的预后,降低该病的复发风险.方法 对我院2005年10月~2007年1月收住院并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1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8个月~8岁,其中3~8岁占70%.9例首发症状为肢体无力或偏瘫;感觉障碍4例;构音障碍3例:惊厥发作1例.行头颅CT检查4例均显示有缺血性改变.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6例均显示缺血改变,包括梗塞灶或软化灶.所有患儿均给予内科治疗,其中7例(70%)患儿治愈,预后好,其余3例(30%)患儿均留有部分的肢体运动障碍.结论 儿童缺血性脑血管病多发生在3~8岁,头颅CT和MRI检查可作为儿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首选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可改善预后,减少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测侧脑室后锁孔入路神经内镜下的解剖结构,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对10例成人头颅模拟内镜下经顶内沟侧脑室后锁孔入路手术,进行内镜下的解剖观察与测量.结果:经顶内沟侧脑室后锁孔入路,内镜下可清晰显露侧脑室三角区,以及部分侧脑室颞角、枕角等.顶内点至大脑纵裂的距离为(35.4±1.1)mm,顶内沟的深度为(19.2±1.0)mm,顶内沟底部至三角区皮质厚度为(21.3±1.3)mm.结论:经顶内沟侧脑室后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解剖研究,能清晰显露侧脑室三角区的解剖结构,可应用于侧脑室三角区和体后部内的临床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两种截骨顺序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3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行TKA的80例(80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截骨顺序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40膝,先行股骨截骨;对照组40膝,先行胫骨截骨。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胫骨内、外侧平台显露前后径范围、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情况及HS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8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6—14个月(平均11.3个月)。手术时间和术后引流量观察组分别为(53.4±13.8)min和(310±46)ml,对照组分别为(72.5±14.7)min和(425±40)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99、11.93,P值均〈0.01);胫骨外侧平台显露前后径观察组为(44.1±3.7)mm,对照组为(21.8±3.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5,P〈0.01);胫骨内侧平台显露前后径观察组为(45.6±3.5)mm,对照组为(43.5±4.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43,P〉0.05);观察组术后6周和12周的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87.6°±14.2°和103.6°±7.4°,对照组分别为88.6°±13.6°和102.3°±6.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32和0.82,P值均〉0.05);观察组术后6周和12周的HSS评分分别为(90.12±8.6)分和(91.66±6.6)分,对照组术后6周和12周的HSS评分分别为(89.45±9.9)分和(91.87±7.5)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32和0.13,P值均〉0.05)。结论TKA中先行股骨截骨可以使胫骨的显露更为充分,起到简化手术操作,减少术中失血,缩短手术时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定位X射线侧位头颅片的检查技术,观察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腺样体肥大及颅骨测量,评估该方法在评估腺样体肥大及对上颌骨及下颌骨发育影响的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至2010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治疗的腺样体肥大患儿65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34例;年龄6岁1个月~7岁4个月,平均年龄7.10岁。并发分泌性中耳炎12例,慢性鼻-鼻窦炎20例,明显发育迟缓13例。在定位X射线侧位头颅片上把腺样体肥大程度分为Ⅰ组(n=35)A/N≥0.76,Ⅱ组(n=30)A/N≤0.75;以病程的长短分为A组(n=41)病程在3年以上(包括3年),B组(n=24)病程3年以下。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情况下两组的颅骨测量值。结果腺样体的体积越大,对患儿面颅骨发育的影响越明显,Ⅰ、Ⅱ组的∠SNA(84.15°±1.76°vs 82.18°±2.11°;P<0.01)、∠SNB(78.91°±1.35°vs 77.92°±1.97°;P<0.05)和∠ANB(5.18°±1.09°vs 4.25°±0.95°;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病时间越长对患儿面颅骨发育的影响越重,A、B组的∠SNA(84.02°±1.73°vs 81.89°±2.17°;P<0.01)、∠SNB(78.92°±1.36°vs 77.65°±1.99°;P<0.01)和∠ANB(5.06°±1.06°vs4.23°±1.03°;P<0.01)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定位X射线侧位头颅片可以很好地显示和测量腺样体;腺样体肥大可明显影响颅骨的发育;颅骨发育异常的严重程度与腺样体的体积和病程持续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翼腭窝及其毗邻结构的显微外科解剖关系,为临床开展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成人干性颅骨标本20个(40侧),在手术显微镜及鼻内镜下观测蝶腭孔、筛骨嵴、圆孔、翼腭管、翼管的形态、大小及相关解剖学参数。结果 翼上颌裂高度为(15.30±0.43)mm,蝶腭孔的前后径和上下径分别为(5.10±1.84)mm和(5.09±1.53)mm,蝶腭孔到中线的距离为(12.49±1.51)mm,前鼻棘至蝶腭孔前缘的距离为(51.32±3.28)mm,圆孔的直径为(3.14±1.26)mm,圆孔至中线的距离为(19.95±2.79) mm,前鼻棘至圆孔的距离为(61.86±3.67)mm,翼管至中线的距离为(10.82±2.98)mm,前鼻棘至翼管的距离为(59.47±3.42)mm。结论 熟悉翼腭窝、蝶腭孔、圆孔和翼管等解剖关系,有助于有效安全地开展鼻内镜下翼腭窝手术。  相似文献   

15.
PURPOSE: Deterioration of local immunity in the adenoids may make them vulnerable to infection by microorganisms, resulting in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To determine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is condition, we evaluated adenoid size, mucosal barrier, squamous changes of ciliated epithelium, IgA secretion, and BCL-6 expression in adenoids. MATERIALS AND METHODS: Seventeen children diagnosed with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OME group) and 20 children without any history of OME (control group) were enrolled. Their adenoids were sized by lateral view X-ray and stained with hematoxylin and eosin to detect squamous metaplasia. The adenoids were also stained with cytokeratin to evaluate mucosal barriers, and with anti- IgA antibody and anti- BCL-6 antibody to determine expression of IgA and BCL-6. RESULTS: The OME group showed greater incidence of squamous metaplasia, fewer ciliated cells, and lower expression of BCL-6 (p < 0.05 each). Deterioration of the mucosal barrier was detected in the OME group (p > 0.05). IgA secretion and adenoid size were the same for the OME and the control groups.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increased squamous metaplasia and lower BCL-6 expression in adenoid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susceptibility to OME.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Latarjet术的技术要点为基础,通过测量干燥肩胛骨关节盂与喙突的形态参数,分析关节盂与喙突变量间的相关性.方法:对入组标本测量关节盂形态参数3个,喙突参数5个.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关节盂高度(33.80±2.81)mm,前缘切迹高度(24.27±2.70)mm,宽度(18.94±2.71)mm;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临床手术中Meckel’s囊的切开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经10%甲醛固定成人尸头标本15具30侧,模拟乙状窦前(迷路后)入路及乙状窦后入路,内窥镜下观察Meckel’s囊口及毗邻结构。而后开颅取脑,三叉神经自Meckel’s囊处切断。解剖Meckel’s囊,观察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测量Meckel’s囊口的前后j至、宽度,Meckel’s囊的组成,与Dorello管外口、岩静脉、内耳道的距离。结果:Meckel’s囊口的最长径为(9.53±1.66)mm、最宽径为(2.99±0.43)mm,Meckel’s囊口上端到Dorello管口的距离为(6.99±1.30)mm。Meckel’s囊口到内耳道、岩静脉、岩上窦-乙状窦交点的最近距离分别为(9.80±1.61)mm、(9.40±1.65)mm、(38.41±2.49)mm。结论:部分Meckel’s外侧壁两层硬膜之间夹有独立的骨片,增加了Meckel’s囊区域操作的难度,解剖中测量的数据为Meckel’s囊附近的手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3DCT)技术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单侧髋臼发育不良Crowe分型为Ⅲ、Ⅳ型的患者25例进行THA,其中男性5例5髋,女性20例20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47.9岁。所有患者术前行骨盆正位数字X射线摄影(DR)及3DCT,依据髋臼三维重建数据指导手术,术后行骨盆正位DR,并对比手术前、后患侧与健侧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中心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来评价患侧髋关节旋转中心的恢复程度。结果CT显示髋臼前后径变小,髋臼后壁增厚,髋臼深径较浅。以上测量指标与正常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测量髋臼前后径为(32.98±1.02)mm,髋臼深径为(14.21±0.56)mm,与术前影像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中心的水平距离为16~38 mm,平均水平距离为20.15 mm。术后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中心水平距离为-2.0~9.3 mm,平均水平距离为2.95 mm,理想旋转中心外侧为正值,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6.74,P〈0.01)。术前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中心的垂直距离为18~42 mm,平均垂直距离23.58 mm。术后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中心的垂直距离为-6.0~13.4 mm,平均垂直距离为3.25 mm,理想旋转中心上方为正值,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4.53,P〈0.01)。结论成人髋臼发育不良行THA,3DCT技术可以量化指导如何选择合适的髋臼假体、髋臼骨移植重建部位、髋臼假体安放角度等;对于恢复头臼假体同心复位,恢复髋关节解剖结构,重建关节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西北地区国人正常髌股关节CT影像相关解剖学测量数据在不同性别间差异,为人工膝关节假体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7年5月—8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招募的78名志愿者156侧正常膝关节CT影像资料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美国GE Revolution CT机,对78名志愿者自髂棘至足底进行CT扫描及三维重建,测量两侧髌骨厚度、髌骨关节面厚度、髌骨宽度、髌骨外侧关节面宽度、髌骨纵向长度、髌骨关节面长度、股骨左右径、股骨前后径、前股骨偏心距、滑车沟角。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不同性别间各观测指标的差异;应用线性回归模型控制年龄、身高、体质量偏倚,再次分析不同性别间各测量指标的差异,并对所有观测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78名志愿者,不同性别间年龄、身高、体质量、BM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70、17.602、11.366、4.377,P值均<0.01)。在控制年龄、身高、体质量偏倚前,男性髌骨厚度、髌骨关节面厚度、髌骨宽度、髌骨外侧关节面宽度、髌骨纵向长度、髌骨关节面长度、股骨左右径、股骨前后径、前股骨偏心距分别为(22.39±1.53)mm、(11.75±0.94)mm、(47.04±2.81)mm、(27.18±2.16)mm、(45.18±2.74)mm、(30.60±2.28)mm、(86.31±3.94)mm、(66.76±3.26)mm、(6.37±1.38)mm,均明显大于女性的(19.75±1.29)mm、(10.91±0.95)mm、(40.47±2.30)mm、(23.37±1.61)mm、(38.74±2.51)mm、(26.76±1.70)mm、(74.28±3.00)mm、(60.07±2.89)mm、(5.63±1.36)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692、5.582、16.024、12.518、15.303、11.969、21.545、13.581、3.381,P值均<0.01);控制偏倚后,髌骨关节面厚度和前股骨偏心距男性、女性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他指标男性、女性之间差异仍均有统计学意义(t=2.057、6.581、5.207、4.673、3.045、8.053、2.331,P值均<0.05)。而滑车沟角男性为139.43°±4.78°,女性为138.29°±4.22°,无论是否控制年龄、身高、体质量偏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滑车沟角与年龄、髌骨关节面厚度、前股骨偏心距之间呈负相关,其他观察指标之间均呈正相关。在呈正相关的指标中,前股骨偏心距与其他指标相关系数均<0.30,呈弱相关性;滑车沟角除与髌骨外侧关节面宽度相关系数为0.32外,与其他指标相关系数均<0.30,呈弱相关性。结论 不同性别间正常髌股关节CT影像相关解剖学测量数据存在差异,即使在同样大小的股骨或髌骨时,前股骨偏心距与滑车沟角也可能存在较大的变异性。因此,在设计膝关节假体时不仅要根据性别不同满足患者的需要,同时应注意股骨前髁设计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量化评估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各分支图像质量,探讨冠状动脉CT成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对102例患者行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男60例,女42例,平均年龄(57.8±9.4)岁,平均心率(62.8±10.2)次/min。心率〈60次/min(n=40)为I组,60~70次/min(n=35)为Ⅱ组,〉70次/min(n=27)为Ⅲ组。4条冠状动脉分支(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分别用于图像质量分析。扫描原始数据以间隔10%在20%~80%时相分别回顾性重建冠状动脉图像,用横断面、曲面重建、容积再现等方法对冠状动脉显示率评估。用曲面重建方法测量冠状动脉各分支长度及近段和远段对比噪声比。结果①冠状动脉各分支平均显示长度:左主干(10.9±3.0)mm,左前降支(130.3±29.7)mm,左回旋支(82.8±19.8)mm,右冠状动脉(150.5±27.5)mm;②Ⅰ组60%和70%为最佳时相图像质量优,Ⅱ组60%时相为最佳时相图像质量优,Ⅲ组RCA较优的时相为40%,LM、LAD、LCX较优时相为60%。③所有冠状动脉分支平均对比噪声比10.9±3.2。结论16层螺旋CT有较好质量的冠状动脉图像,心率和时相影响冠状动脉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