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ASARP)治疗肛门闭锁直肠前庭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1999年采用ASARP治疗肛门闭锁直肠前庭瘘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术后获随访2个月至5年,肛门功能临床评分达优13例,良3例;切口感染1例。结论 本方法疗效满意,是治疗肛门闭锁直肠前庭瘘较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按国际分类法(1970年)分高、中、低三型。低位型肛门闭锁应采用会阴肛门成形术,无瘘管者生后就须手术,有瘘管者可在6个月后手术。除常见的会阴瘘外,女孩尚有前庭瘘。前庭又称舟状窝,为阴唇后联合与处女膜间的隐窝。瘘口位于前庭的肛门闭锁,分肛门前庭瘘和直肠前庭瘘两种,鉴别方法主要根据探条插入瘘道的走行方向:直肠前庭瘘时探条沿阴道后壁而上,闭锁盲端距离肛门较远,X线造影可显示直肠盲端远离肛门标志。此外,直肠前庭瘘可伴有肛穴不明显,外括约肌发育不良及内括约肌未发育等表现,故属于中位型肛门直肠畸形,需采用骶会阴(尾后路)肛门成形术。肛门前庭瘘时。探条指向肛穴,闭锁盲端距肛门较  相似文献   

3.
直肠前庭瘘是女性肛门直肠畸形的一种类型,给患儿及家庭带来经济及心理负担,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我院2006~2011年采用经肛门直肠隧道式瘘管剔除、瘘口荷包缝合治疗直肠前庭瘘30例,术后效果均良好。为探讨直肠前庭瘘手术治疗策略,本文回顾性分析30例直肠前庭瘘的手术方式、诊治经过以及术后生活质量评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经会阴离断直肠末端一期手术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并肛前瘘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临床资料,其中肛门闭锁合并直肠前庭瘘9例、直肠阴道瘘2例、直肠会阴瘘7例和直肠尿道瘘1例。均经会阴离断直肠末端一期行经会阴肛门成形和肛前瘘修补手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平均随访3年(1个月~6年),瘘管未复发,肛门排便和控便功能满意。结论经会阴离断直肠末端一期肛门成形和肛前瘘修补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并肛前瘘创伤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直肠前庭瘘是女性肛门直肠畸形的一种类型,治疗不当常给患儿带来很大痛苦。我院1993~1999年5月采用经肛门直肠粘膜遮盖术修补后天性直肠前庭瘘2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女星直肠前庭展(本文指有正常肛门者)是小儿外科常见病之一,我院自1989年1月至1996年12月共收治39例后天性女婴直肠前庭瘘,均采用直肠内层管修补术治疗,效果良好。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39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12岁、平均主6岁。渗管外D直径均在O.SC。  相似文献   

7.
肛肠疾病是小儿外科最具代表性的病种,主要包括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先天性巨结肠以及肛肠会阴杂病,如肛瘘和女孩的感染性直肠前庭瘘等。近年来随着对小儿控便机制和肛门直肠畸形病理基础及临床研究的深入、先进的检查手段的临床应用、腹腔镜手术器械的创新和改进,特别是随着相关治疗方法长期随访结果的逐步明确,对小儿肛肠外科疾病的治疗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有了一些新的改进。现就治疗现状分别作一些回顾。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经直肠修补术治疗后天性直肠前庭瘘的经验,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11例儿童后天性直肠前庭瘘采用经直肠修补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儿有10例1次手术治愈,1例术后1周复发、3个月后经再次手术治愈。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11例均无复发。结论:经直肠修补术是治疗后天性直肠前庭瘘最简单、有效的首选术式。术中二层纵横交错缝合修补肛门括约肌,保留直肠黏膜的完整,是防止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女婴直肠前庭瘘的合理手术方法。以提高治愈率。方法:对我院1991年4月至1998年12月收治的44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经直肠内瘘修补术,结果:随访38例,随访率为86.4%,最长7年,最短半年,瘘复发2例,占5.3%。结论:经直肠内瘘修补术简单易操作,疗效确实,是治疗伴正常肛门的女婴直肠前庭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经肛门浆以鞘内结肠拖出术加内括约肌成形术治疗小儿直肠阴道瘘的手术效果,方法:自1999年采用该术式治疗小儿直肠阴道瘘15例,12例为第一次手术,3例为复发瘘,结果:手术时间平均72(60/90)min,术中出血约5-10ml,术后24h内恢复肠道功能,2d开始进食,平均住院时间7.4d,术后1月每日排便4-8次,6月后每日排便1-2次,无1例瘘复发。结论:经肛门浆肌层鞘内结肠拖下术结合内括约肌成形术治疗小儿直肠阴道瘘,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复发率低,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2例小儿腹腔镜辅助治疗直肠阴道瘘的成功经验。经腹腔镜在腹腔内先剪开腹膜反折行下段直肠前壁的游离,至瘘管上缘,进而弧形游离瘘管口两侧,然后在腹腔镜的引导下,于肛门处把瘘口上缘游离的全层直肠前壁切开并出肛门,覆盖瘘管口并与远端直肠全层吻合,瘘口及瘘口以下到肛门的直肠黏膜全部予以剔除。手术时间66,70min,出血2ml,无术中并发症,伤口无感染,愈合良好,排便功能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剪口结扎结合PPH术治疗混合痔的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0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剪口结扎结合PPH组、剪口结扎组及PPH组,每组各100例,分别采用剪口结扎结合PPH、剪口结扎、PPH治疗。观察术后直肠阴道瘘、直肠尿道瘘、术后大出血、急性尿潴留以及肛门狭窄、肛门失禁情况,直肠肛管测压对肛门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三组患者术后均没有发生直肠阴道瘘和直肠尿道瘘,剪口结扎结合PPH组在肛门狭窄、肛门失禁和术后大出血方面均明显低于剪口结扎组(P〈0.01),在肛门狭窄、肛门失禁方面低于PPH组(P〈0.05),直肠肛管测压均优于剪口结扎组(P〈0.01)和PPH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急性尿潴留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术式治疗混合痔能很好地保护肛垫组织,保持肛管正常的解剖结构,不仅有很好的临床疗效而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肛管直肠畸形发病率占新生儿1:1500~5000,居消化道畸形首位.该病的手术方法较多,如术式或操作方法不当,常出现并发症,术后排便功能不佳.近年来我们采取经尾路肛门成形术治疗肛门闭锁(中、低位)直肠阴道瘘、直肠前庭瘘19例,注重了并发症的预防,疗效满意,未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女婴直肠前庭瘘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5年至2006年期间20例女婴直肠前庭瘘手术治疗经过。本组均采用直肠内修补术。结果加倒病例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无复发及并发症出现。结论女婴直肠前庭瘘直肠内修补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女婴直肠前庭瘘系婴幼儿时期肛周感染,脓肿向会阴和前庭破溃形成。治疗困难,我院肛肠外科2000-2008年采用经直肠内修补缝扎术治疗女婴直肠前庭瘘9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em-o—lok在腹腔镜肛门成形术处理直肠尿道瘘中的价值。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腹腔镜治疗15例中高位肛门闭锁,在距球部、膜部或膀胱颈部尿道0.5cm处应用Hem—o—lok夹闭瘘管处理直肠尿道瘘。结果均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肛门成形+尿道瘘修补术,腹腔镜手术(包括会阴手术)操作时间90~150min(平均120rain)。出血量10~20ml(平均15m1),无需要输血者,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7d拔除尿管,无排尿困难。15例随访2~12个月(平均5个月),术后排尿功能基本正常,无尿道瘘复发,无尿道狭窄发生,肛门外观正常,2例患儿轻度直肠黏膜脱垂。结论腹腔镜辅助下Hem-o-lok夹闭处理直肠尿道瘘,更加精准、方便,降低手术难度,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肛管直肠畸形发病率占新生儿1:1500~5000,居消化道畸形首位。该病的手术方法较多,如术式或操作方法不当,常出现并发症,术后排便功能不佳。近年来我们采取经尾路肛门成形术治疗肛门闭锁(中、低位)直肠阴道瘘、直肠前庭瘘19例,注重了并发症的预防,疗效满意,未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改良Okada手术治疗女婴肛门直肠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肠前庭瘘是女婴最常见的肛门直肠畸形。基于pena手术的观点,Okada设计一种新的手术入路即前矢状切口肛门直肠成形术。经过会阴正中皮肤切口切开肛门外括约肌的前部将直肠从括约肌的中央拖出体外,肛门开口于正常位置,称之为Okada手术。  相似文献   

19.
女婴直肠外阴瘘经肛直肠内修补术3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应用经肛直肠内修补术,治疗女婴直肠外阴瘘,治愈率96.4%。认为此术式设计合理,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治愈率高的优点。术后能保持肛门及会阴体生理功能及解剖形态的完整性。为保证疗效,对手术中关键性操作,做了某些改进,分析了阴唇瘘复发的原因,提出术中一些补救措施,对预防术后瘘复发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不少学者对肛门直肠畸形病儿的盆腔结构进行解剖组织学研究证明,该畸形不仅肛门直肠本身有闭锁和发育不全,同时盆底肌肉也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肛门直肠畸形的位置越高,这种改变越明显,越严重。 耻骨直肠肌改变:Stephens对29例肛门直肠畸形病人尸体进行解剖,发现2例高位肛门直肠畸形的男婴,耻骨直肠肌依附于尿道后壁。1例直肠阴道瘘者,该肌附着于阴道后壁并向前移位。而在患前庭瘘和肛门闭锁的病例中,该肌处于正常位置。并指出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