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测不同葡萄糖耐量的非肥胖人群血浆网膜素-1(Omentin-1)水平,研究吡格列酮和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又称胰岛素泵(Continuoussubcutaneousinsulininfusion,CSII)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omentin-1水平的影响。方法:59例非肥胖的初发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患者据血糖水平分别接受吡格列酮治疗12周(P组,27例)和CSII强化治疗2周(CSII组,32例);用酶免法测定血浆omentin-1水平及相关代谢指标。结果:非肥胖T2DM患者空腹血浆o-mentin-1水平降低,以CSII组降低更为显著[(26.13±6.20)vs(22.01±7.51)vs(17.58±8.81)μg/L,P<0.05]。吡格列酮和CSII强化治疗均能使血浆omentin-1水平升高(22.01±7.51vs24.45±7.31)μg/L,(17.58±8.81vs22.32±8.69)μg/L,均P<0.05。结论:吡格列酮和CSII强化治疗均能升高血浆omentin-1水平,且血浆omentin-1水平可能与T2DM严重程度(表现为HbA1c)和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表现为HOMA-IR)有关。 相似文献
2.
肥胖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网膜素水平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测定肥胖及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网膜素水平,探讨网膜素与体脂参数、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69例2型糖尿病(T2DM)和74例正常糖调节(NGR)者按BMI≥25 ks/m2分为正常体重与超重/肥胖亚组,采用ELISA法检测空腹血清网膜素水平,同时检测空腹血糖(FP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OGTY-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各项指标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值(WHR),并以稳态模型(HOMA-model)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校正年龄及性别后,血清网膜素水平在T2DM组低于NGR组[(17.5±5.8)μg/L vs(20.0±7.6) μg/L,P<0.05];T2DM组和NGT组中的超重/肥胖者均低于非肥胖者[分别为(15.2±5.6)μg/L vs(19.0±5.8)μg/L和(17.4±6.4)μg/L vs(22.8±7.9)μg/L,均P<0.05)];且T2DM超重/肥胖组明显低于NGR超重/肥胖组.相关分析显示,血清网膜素水平与腰围、WHR、In(HOMA-IR)、甘油三酯、BMI、FINS、2 hPG均呈负相关(r=-0.166~-0.313,P<0.01或P<0.05);与HDL-C呈正相关(r=0.400,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HDL-C、腰围和In(HOMA-IR)是血清网膜素独立相关因素(分别为r2=0.155,r2=0.181,r2=0.201,均P<0.01).结论 血清网膜素水平与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及脂代谢相关,可能参与构成胰岛素抵抗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3.
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组织网膜素的mRNA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不同糖调节和体重人群脂肪组织网膜素表达差异及其与血清网膜素、体脂参数、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等的相关性.方法 36例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分为正常糖调节正常体重(NGR-NW)组,正常糖调节超重/肥胖(NGR-OW/OB)组和2型糖尿病超重/肥胖(T2DM-OW/OB)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 测定腹部皮下和网膜脂肪组织网膜素mRNA水平.用ELISA法检测空腹血清网膜素水平,同时检测空腹血糖(Fa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各项指标及-腹胰岛素(FINS),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值(WHR),并以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网膜脂肪组织网膜素mRNA水平显著高于皮下脂防组织[1.52±0.32比0.019±0.006,P<0.01(均以网膜素/β-肌动蛋白来定量)];男性和女性网膜素mRNA水平无差异(1.46±0.31比1.58±0.29,P=0.416);NGR-OW/OB组网膜素mRNA水平显著低于NGR-NW组(1.18±0.29比1.52±0.32,P<0.05),T2DM-OW/OB组网膜素mRNA水平显著低于NGR-NW组和NGR-OW/OB组(分别为0.98±0.37比1.52±0.32和0.98±0.37比1.18±0.29,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网膜脂肪组织网膜素mRNA水平与HOMA-IR、腰围、WHR、甘油三酯、BMI、FINS呈显著负相关(r=-0.196~-0.283,均P<0.05),与血清网膜素、HDL-C呈显著正相关(r=0.588、0.242,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血清网膜素、HOMA-IR和腰围是网膜素mRNA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相关系数r2=0.145、0.190、0.224,均P<0.05).结论 网膜素在不同个体的差异表达可能参与构成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2 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网膜素1(Omentin-1)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 年3 月-2017 年9 符合入选标准的T2DM 患者122 例,分为单纯
T2DM 患者67 例(对照组)和合并DPN 患者55 例(DPN 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itc 回归模型
分析DPN 的危险因素,作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索Omentin-1 诊断DPN 的效率,并应用线性回归
分析Omentin-1 与评估DPN 严重程度的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间关系。结果 ① DPN 组患者
Omentin-1 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Omentin-1 与胰岛素抵抗系数(HOMA-IR)(r =-0.375,P =0.000)
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r =-0.445,P =0.000)呈负相关。②多因素Logistic 回归示:HbAlc[O^R=4.003(95%CI:
1.016,10.776)] 和HOMA-IR[(O^R=4.595(95%CI :1.709,12.324)] 为DPN 的危险因素;而Omentin-1
[O^R=0.257(95%CI :0.112,0.589)] 为DPN 的保护因素。③ ROC 曲线示Omenitn-1 诊断DPN 的曲线
下面积为0.713(95%CI :0.622,0.804),且当Omentin-1 切值取18.8 ng/ml 时,其诊断效率最高,敏感性为
69.7%,特异性为71.8%。④ Omentin-1 与TCSS 评分负相关(r =-0.606,P =0.000)。结论 Omentin-1 是
DPN 的保护因素,在T2DM 患者中可辅助DPN 诊断及其严重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网膜素1水平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桂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新诊断T2DM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T2DM无斑块组(42例)和T2DM伴斑块组(43例),另外同期选择42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受试者血清网膜素1水平,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等指标,计算稳态模式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质指数(BMI)、腰臀比,分析网膜素1水平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血清网膜素1在对照组、T2DM无斑块组、T2DM伴斑块组中逐渐降低,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网膜素1水平与BMI、腰臀比、TC、TG、LDL-C、Hb A1c、hs-CRP、HOMA-IR、FINS、FBG均呈负相关(P<0.05),而与HDL-C呈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腰臀比、BMI、HOMA-IR是影响血清网膜素1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网膜素1水平的改变与胰岛素敏感性、肥胖密切相关,故可能参与胰岛素抵抗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与体重指数(BMI)、血浆胰岛素水平、游离脂肪酸(FFA)及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BMI水平将51名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肥胖2型糖尿病组(BMI≥25kg/m2)、正常体重2型糖尿病组,将28名正常体重非糖尿病者设为对照组。以ELISA法测定脂联素和FFA,化学发光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肥胖2型糖尿病组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非肥胖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P<0.05),后两组脂联素水平无差异。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脂联素与BMI及TG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59(P<0.01)和-0.3603(P<0.01),与FFA等无相关性。包括年龄、BMI、HDL-C、LDL-C、TG、TC、FPG、FINS、FFA和HOMA-IR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BMI和TG对脂联素的影响相当。结论 不同BMI个体的脂联素水平具有差异,在正常BMI范围内的2型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者血浆脂联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胰岛素抵抗程度对脂联素无明显影响。TG和BMI是一组很好的评估脂联素水平和作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06例内分泌科住院的初发T2DM患者(T2DM组)和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内脂素水平,同时检测2组患者血糖、血脂代谢参数水平。通过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探讨血浆内脂素水平与糖脂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 T2DM组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内脂素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显示,T2DM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分别与WHR(r=0.489,P〈0.01)、BMI(r=0.226,P〈0.01)、FPG(r=0.345,P〈0.01)、HbA1c(r=0.186,P〈0.05)、HOMA-IR(r=0.215,P〈0.01)呈正相关,而与性别、年龄、TC、TG、LDL-C、HDL-C、FINS无相关性(P均〉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WHR和FPG是影响血浆内脂素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血浆内脂素水平变化与糖、脂代谢关系密切,它可能在T2DM的发病机制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网膜素-1、内脂素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测定新诊断的2型糖尿痛(T2DM)及T2DM伴动脉粥样斑块患者的血清网膜素-1与内脂素水平,探讨网膜素-1、内脂素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66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行颈、髂、股动脉血管超声检查,按是否伴有动脉粥样斑块分为糖尿病斑块组(n=34)与糖尿病非斑块组(n=32).另取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3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三组均检测各项人口学指标及代谢性指标,采用ELISA法检测空腹血清网膜素-1、内脂素水平.各组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网膜素-1、内脂素与糖尿病伴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患者血清网膜素-1水平明显偏低,血清内脂素水平明显偏高(P均<0.05).糖尿病斑块组血清网膜素-1水平明显低于糖尿病非斑块组(P<0.05),血清内脂素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网膜素-1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体质量、体质重指数、腰围、臀围、空腹血糖的对数[In(FBG)]呈负相关(P<0.05).血清内脂素水平与年龄、空腹胰岛素的对数[ln(FINS)]、低密度脂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对数[ln(HOMA-IR)]、ln(FBG)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网膜素-1、内脂素与T2DM密切相关;血清网膜素-1与早期T2DM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网膜素、脂联素及内脂素水平的变化。方法 102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T2DM合并高血压组(n=50)和T2DM无高血压组(n=52)。检测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并检测糖耐量试验(OGTT)2 h后的血糖(2h BG)、胰岛素(2h INS)水平及空腹和OGTT 2 h后网膜素、脂联素、内脂素水平。结果 2组患者血脂、FBG、FINS、2h BG、2h INS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空腹网膜素、脂联素及内脂素水平与OGTT后2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合并高血压组患者空腹及OGTT后2 h网膜素和脂联素水平低于T2DM无高血压组(P<0.05),内脂素水平高于T2DM无高血压组(P<0.05)。血清内脂素水平与HOMA-IR和FINS呈正相关(P<0.05);血清网膜素和脂联素水平与HOMA-IR和FINS呈负相关(P<0.05)。结论 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网膜素、脂联素及内脂素水平明显改变,且与胰岛素抵抗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网膜素、内脂素水平,探讨网膜素与体脂参数、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及内脂素的相关性。方法:共选取研究对象73名,其中包括健康对照组28例和新诊断的T2DM患者45例,采用ELISA法检测空腹血清网膜素-1与内脂素水平,同时检测空腹血糖(FP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OGTT-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等各项指标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值(WHR),并以稳态模型(HOMA-model)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分析网膜素-1与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T2DM组血清网膜素-1水平明显降低[(68.6±11.27)μg/L比(29.8±5.19)μg/L,P<0.05],内脂素水平明显升高[(9.37±0.85)μg/L比(18.67±7.98)μg/L,P<0.05],血清网膜素-1水平与WHR、HOMA-IR、甘油三酯、2hPG、内脂素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310,-0.290,-0.460,-0.376,-0.040,P<0.05)。结论:网膜素-1水平的变化可能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脂联素在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体质指数(BMI)<25者定为非肥胖糖尿病组,BMI≥25者定为肥胖糖尿病组。选择8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用ELISA方法检测空腹血清脂联素浓度,同时测定各组的血糖、血脂、血压、胰岛素等,分析各指标与血清脂联素的相关性。结果①糖尿病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为(5.64±3.29)μg/m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3.47±6.94)μg/ml(P<0.001),肥胖糖尿病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为(4.77±3.29)μg/ml,低于非肥胖糖尿病组(P<0.001),有显著性差异。②血清脂联素与性别因素有关,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脂联素与BMI、腰臀比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正相关。③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腰臀比、HDL$C为影响脂联素水平的最为显著的因素。结论血清脂联素与肥胖及血脂异常相关,脂联素的增高可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8):704-708
目的探讨血清网膜素-1、游离脂肪酸(FFA)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动脉疾病(PA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92例,根据踝肱指数(ABI)将其分为T2DM无外周动脉疾病组(T2DM-NC组)43例和T2DM合并外周动脉疾病组(T2DM-PAD组)49例,另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为健康对照组(NC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3组受试者血清网膜素-1水平,酶比色法测定3组受试者血清FFA水平,并对各变量行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T2DM-PAD组、T2DM-NC组、NC组受试者血清网膜素-1水平分别为(25.45±4.03)、(33.28±6.50)、(43.08±5.94)μg·L~(-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FFA水平分别为(7.77±0.11)、(6.56±0.12)、(4.54±0.11)mmol·L~(-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血清网膜素-1与空腹血糖(FPG)(r=-0.215,P<0.05)、糖化血红蛋白(HbA1c)(r=-0.380,P<0.05)、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r=-0.366,P<0.05)、胆固醇(TC)(r=-0.208,P<0.05)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r=0.225,P<0.05)、ABI(r=0.566,P<0.05)呈正相关;血清FFA与FPG(r=0.231,P<0.05)、HbA1c(r=0.363,P<0.05)、HOMA-IR(r=0.328,P<0.05)、TC(r=0.345,P<0.05)、三酰甘油(TG)(r=0.239,P<0.05)呈正相关,与HDL-C(r=-0.221,P<0.05)、ABI(r=-0.348,P<0.05)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网膜素-1、FFA、HbA1c、病程为T2DM患者发生PAD的影响因素。结论血清网膜素-1、FFA可能参与了T2DM患者PA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发2型糖尿病(T2DM)的血清网膜素1(Omentin-1)及其基因Val109Asp多态性位点与肠道梭菌属和乳杆菌属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五附属医院就诊的98例新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同期来院体检的99例糖耐量正常(NGT)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T2DM组和NGT组,利用一般资料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身高和体质量等一般资料;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血清Omentin-1。使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Omentin-1基因多态性位点Val109Asp进行基因分型。采用16S rRN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定量检测粪样中梭菌属和乳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水平;分析梭菌属和乳杆菌属与空腹血糖、血脂、Omentin-1及其基因多态性位点Val109Asp的相关性,探讨肠道菌群和Omentin-1及其两者交互作用对新发T2DM影响。结果 T2DM组血清Omentin-1水平低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和NGT组的Omentin-1基因Val109Asp多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脂联素在2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并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T2DM患者45例。根据并发症情况分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MM)、单纯糖尿病组(NC)。比较各组间年龄、BMI、WHR、脂联素、血脂、HbA1c、HOMA-IR、HOMA-β、△I30/△G30等指标,观察血浆脂联素水平与上述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MM组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NC组(P〈0.01);MM组以脂联素为因变量,HbA1c、BMI、WHR、△I30/△G30、HDL-C、HOMA-IR为自变量作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bA1c(r=-0.446,P〈0.01)、BMI(r=-0.361,P〈0.05);NC组以脂联素为因变量,HbA1c、BMI、WHR、HDL-C、HOMA-IR、HOMA-β为自变量作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DL-C(r=0.587,P〈0.01)、HOMA-β(r=0.434,P〈0.01)。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并发症时血浆脂联素水平下降;血浆脂联素与BMI、WHR、HbA1c呈负相关,提示肥胖及血糖水平是影响血浆脂联素的重要因素;血浆脂联素与HDL-C呈正相关,对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六味地黄丸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六味地黄丸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OLETF鼠40只,随机分为六味地黄丸干预组和对照组,LETO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干预组从8周龄起以六味地黄丸2.4 mg·kg-1·d-1灌胃给药,其余两组以等量清水灌胃.定期OGTT试验,监测各组大鼠摄食及体质量增长情况,每周称量大鼠体质量和摄食量.于8、32和40周龄时分批宰杀大鼠.检测血浆脂联素、血浆胰岛素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血浆脂联素水平均明显增加.对照组血浆脂联素水平与LETO组相比显著降低.结论 OLETF鼠血浆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性呈正相关.六味地黄丸早期干预能明显增加OLETF鼠血浆脂联素水平,改善OLETF鼠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内脂素(visfatin)在2型糖尿病(T2DM)及其合并冠心病(CHD)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单纯T2DM组(n=30)、T2DM合并CHD组(n=34)及正常对照组(n=30)的血清内脂素水平和胰岛素(FINS)含量,用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FPG)、血脂,计算所有观察对象的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结果单纯T2DM组、T2DM合并CHD组内脂素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2DM合并CHD组显著高于单纯T2DM组(P<0.01);内脂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WHR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冠脉病变支数与内脂素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T2DM合并CHD患者血清内脂素表达与Homa IR、WHR及冠脉病变支数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在T2 DM及合并CH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前胰岛素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检测前胰岛素水平来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高胰岛素血症的原因。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2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血浆前胰岛素 (PIM)、胰岛素 (IRI)和 C肽 (CP)水平。结果 :2型 DM组空腹 PIM(2 7.89± 2 2 .37pmol/ L)、IRI(186 .6 3± 136 .97pmol/ L)水平和 PM/ IRI比值 (17.11± 9.35 %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IM (6 .75± 5 .6 2 pmol/ L ) .IRI(10 7.6 7± 2 6 .43pm ol/ L )水平和 PIM/ IRI比值 (5 .6 7±3.6 6 % ) (P均 <0 .0 1) ;两组之间空腹 C 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6 83.1± 5 87.4pm ol/ L比 5 2 8.0±2 0 1.3pm ol/ L,P>0 .0 5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胰素血症主要是高前胰岛素血症所致 ,可能是胰岛素抵抗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普罗布考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脂联素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随机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普罗布考和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14周后的血浆脂联素、血脂、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改变情况.结果 经普罗布考治疗后,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氧化低密度脂蛋白降低,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血浆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普罗布考在调节血脂、降低血糖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同时,可使糖尿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以及吡格列酮的影响。方法 用ELISA法检测49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6例非糖尿病对照组的血浆脂联素水平 ,并用随机双盲法比较28例2型糖尿病患者用吡格列酮和安慰剂干预治疗8周后的血浆脂联素、血糖、胰岛素抵抗水平改变。 结果 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对照组血浆脂联素水平无差别[(7.32±3.63)μg/ml和(7.99±3.39)μg/ml,P>0.05]。经吡格列酮治疗后 ,患者血糖、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 ,血浆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从(8.49±3.67)μg/ml到(16.37±9.86)μg/ml,P<0.05]。结论 吡格列酮除改善血糖及胰岛素抵抗外 ,还可使血浆脂联素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