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比较全身亚低温与局部亚低温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全身亚低温治疗组(30例)、局部亚低温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在给予脑出血常规治疗的同时,全身亚低温治疗组加用全身亚低温(电子冰毯)治疗,局部亚低温治疗组加用头颅局部亚低温(电子冰帽)治疗.观察脑内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的变化.结果 入组后7 d各组的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入组后14 d时,全身亚低温治疗组血肿体积(14.22±14.06 ml)较局部亚低温治疗组(20.54±16.41 ml)和对照组(22.26±13.20 ml)显著缩小(P<0.05);全身亚低温治疗组血肿周围水肿体积(16.25±12.31 ml)和局部亚低温治疗组(22.01±12.08 ml)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均与对照组(28.21±10.02 ml)相比,均有显著缩小(均为P<0.01),而全身治疗组与局部治疗组相比亦有显著改善(P<0.01);入组后14 d时全身治疗组与局部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分别为15.02±9.86分和20.15±10.02分)较对照组(26.18±11.26分)均有显著改善,而全身亚低温治疗组较局部亚低温治疗组亦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 全身亚低温治疗及电子冰帽局部亚低温治疗均能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水肿的消退,改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而全身亚低温还有减小血肿范围的作用,其促进血肿周围水肿的消退,改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要优于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头部亚低温与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4例急性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2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头部亚低温与醒脑静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以及脑血肿、脑水肿体积变化。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脑水肿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与醒脑静治疗可促进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明显改善脑水肿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观察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 ( 2 0例 )和对照组 ( 2 0例 )。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 ,对照组为单纯药物综合治疗。 7天后两组进行脑水肿体积对比及瘫痪肢体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结果 7天后 ,观察组脑水肿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 (P <0 .0 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提高 (P <0 .0 1)。结论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可以减轻脑出血患者的脑水肿。  相似文献   

4.
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尼莫地平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8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颅内血肿体积及血肿周围水肿带面积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血肿周围水肿带面积缩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差异明显(P<0.01);血肿体积改变差异不明显.结论 尼莫地平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脑出血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四种不同方法 治疗基底节中等量(25ml-40ml)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79例患者随机分为内科保守治疗组(内科组)、亚低温治疗组(亚低温组)、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微创组)及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方法 组(联合组)进行治疗.评价其治疗后第14天时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第30天时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FAM)评分和第90天时Barthel指数.结果 联合组与内科组、亚低温组、微创组比较治疗有效率均较高(均P<0.05),微创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内科组(P=0.032).联合组SSS评分、FAM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较其他组好(均P<0.05),其他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脑出血有一定优势,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懿  徐金枝 《中国康复》2007,22(4):261-261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佐治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出血患者40例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各20例,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亚低温组同时维持头部温度32-35℃。结果:治疗第7天时,脑卒中评分(NIHSS)2组均比治疗前下降,第14天时亚低温组下降速度快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第30、60、90天Barthel指数评分亚低温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局部亚低温治疗可促进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脑出血患者按1∶1配对分为亚低温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给以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局部亚低温治疗48h,监测患者鼓膜温度和生命体征,采用多田氏公式计算脑水肿量,采用欧洲卒中评分方法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1周及2周后对照组脑水肿量分别为(21.52±5.52),(19.48±5.47)mL;而亚低温组脑水肿量分别为(17.14±4.57),(12.57±4.01)mL;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66,8.45,P<0.05)。治疗1周及2周后对照组欧洲卒中评分分别为(53.95±8.78),(62.43±7.95)分;亚低温组欧洲卒中评分分别(60.90±8.73),(71.38±7.21)分;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脑保护治疗结合常规治疗能减轻脑出血患者脑水肿量,减轻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对中少量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病灶周围水肿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中少量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1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8例)和治疗组(90例),2组均给予脑出血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黄芪、葛根素或丹参注射液(各30例)静脉滴注,同时配合给予活血化瘀方口服;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14、21、28 d行头颅CT检查测定血肿周围水肿的体积;于治疗后14 d和28 d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同时观察2组的病死率及再出血率。结果:对照组治疗14 d后病灶周围水肿体积开始明显小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治疗7 d后病灶周围水肿体积即开始明显小于治疗前(P<0.01);治疗14 d后,治疗组病灶周围水肿体积即开始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NFD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NF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再出血率和病死率无差异。结论:活血化瘀法能有效减轻脑出血的病灶周围水肿,并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脑顶核电刺激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搜集5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入院时、治疗21 d分别测定血肿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结果:治疗21 d两组血肿体积及CSS评分均较入院时显著减少(P<0.01),其中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有利于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的吸收,改善脑出血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联合依达托奉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9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加依达拉奉治疗组(康复组)、依达拉奉组(药物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康复组与药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早期康复加依达拉奉治疗与依达拉奉治疗.治疗前、后行头颅CT检查,根据多田公式计算脑血肿、水肿的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用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用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分.对以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康复组、药物组脑血肿和脑水肿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或0.01),康复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BI评分优于药物组和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早期康复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可明显促进脑出血患者脑血肿和脑水肿的吸收及神经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的ADL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高压氧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凝血纤溶生物标志物水平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早期凝血纤溶生物标志物水平、血肿与水肿指标、神经功能和疗效。结果 干预前,两组早期凝血纤溶生物标志物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体积、绝对水肿体积、相对水肿体积、表观扩散系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早期凝血纤溶生物标志物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效果、血肿体积、绝对水肿体积、相对水肿体积、表观扩散系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调整早期凝血纤溶生物标志物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7例重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n=27)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脑出血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局部亚低温治疗,两组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对比。结果两组治疗第15天及30天神经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15天及30天的神经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脑出血对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有效,可用于重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6):3709-3710
将我院在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20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其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试验组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8.3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使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死亡率,并显著的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2526-2527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基础治疗联合头颅局部亚低温与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治疗后血肿及水肿的情况。结果观察组血肿、水肿体积减小情况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本文研究分析,头颅局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有显著疗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在该疾病工作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周围水肿改善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于入组第1、7、21天利用CT测量血肿体积、水肿面积,并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以此判断疗效。治疗组给予静滴灯盏花素20mg,1次/d,连用14d。结果:治疗组水肿面积、血肿体积和疗效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灯盏花素有益于促进脑出血患者的血肿吸收、水肿消退和神经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6),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方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肿体积、水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血肿、水肿体积均显著减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减低;而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辅助治疗急性脑出血,有利于血肿的吸收及周围水肿的减轻,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 方法将9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加依达拉奉治疗组(康复组)、依达拉奉组(药物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康复组与药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早期康复加依达拉奉治疗与依达拉奉治疗。治疗前、后行头颅CT检查,根据多田公式计算脑血肿、水肿的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用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用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分。对以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康复组、药物组脑血肿和脑水肿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或0.01),康复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BI评分优于药物组和对照组(P<0.05或0.01)。 结论早期康复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可明显促进脑出血患者脑血肿和脑水肿的吸收及神经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的ADL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在急性脑出血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将90例经头颅CT证实为基底节脑出血的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降颅压、营养脑细胞及止血降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尼莫地平100ml(1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用10~14d。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病人的颅内血肿、血肿周围水肿带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变。结果尼莫地平治疗组较对照组血肿周围水肿带面积明显缩小(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P〈0.01),血肿体积则改变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应用尼莫地平治疗可明显改善其病情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亚低温应用于急性脑出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2015-01—2016-06期间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随机化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亚低温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变化情况,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定结果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身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较对照组更优,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应用于急性脑出血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减少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水蛭素局部应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10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除常规治疗外,治疗组53例采用微创颅内抽吸血肿并引流管注入水蛭素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并引流管注入尿激酶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两周分别计算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比较其头颅CT上血肿周围水肿带面积。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血肿及血肿周围的面积明显缩小。结论微创并水蛭素局部应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明显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及预后,疗效优于尿激酶治疗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