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牙列重度磨损可造成低位咬合,颌间垂直距离显著降低。修复方法不同于一般的义齿修复。需对牙列咬合状态进行改造或重建。我科自1996年7月~1998年2月采用铸造牙合垫为牙列重度磨损的患者进行修复治疗,重建生理牙合关系14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5例。年龄40~73岁。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引起全口牙列均匀重度磨损3例。老年人长期缺牙未及时修复,余牙磨损9例。部分下颌骨切除术后,余留牙重度磨损2例。本组14例患者因牙合面磨损明显,垂直距离减短,髁突在关节凹的位置后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牙列缺损伴牙列重度磨耗患者的修复治疗.方法选择牙列缺损伴牙列重度磨耗患者13例,根据患者余留牙情况、息止牙合间隙等分析,其中9例患者采用牙合垫式可摘义齿修复,4例患者采用固定义齿修复.治疗后随访观察1年.结果随访1年后,11例患者咀嚼有力,12例患者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缓解,12例患者面型美观.结论咬合重建可缓解牙列重度磨耗患者颞下颌关节的相关症状,明显改善咀嚼功能,过渡性牙合重建修复可为永久性牙合重建修复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卓建  吴新 《黑龙江医学》2011,35(10):763-765
目的 通过对患者牙列缺损并余牙重度磨耗的设计及修复治疗,探讨(牙合)重建的有关问题.方法 选取牙列缺损并余牙重度磨耗患者31例,根据患者余牙情况采用(牙合)垫式可摘义齿修复,随访3-5年,观察修复治疗效果.结果 26例患者重建后,牙列形态、咬合面及面下1/3高度获得适当恢复,美观改善,咀嚼功能良好.5例患者咀嚼功能部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体在临床重度磨耗或伴牙列缺损咬合重建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5-2009年就诊的重度磨耗或伴牙列缺损患者7例,均为中老年患者。其中,重度磨耗无牙列缺损者共2例,采取树脂充填抬高咬合,先进行咬合重建,后期做固定修复;另有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5例,用塑料牙合垫式活动义齿对其进行咬合重建后采用烤瓷冠和可摘局部义齿联合修复。以上患者随访6~24个月,观察疗效。结果:修复后临床效果的主观评价为美观及感觉舒适6例;面型均有所改善,咀嚼有力5例,咀嚼改善2例;因口干综合征不适者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症患者各1例已缓解。修复后基牙无明显根尖病变、咬合痛及松动等现象。1例患者3个月出现少量烤瓷冠崩瓷,调牙合后无加重,其余均未见明显异常。牙槽嵴高度无明显改变。结论:重度磨耗或伴牙列缺损患者进行咬合重建后,应用塑料牙合垫式活动义齿过渡修复以及之后固定、可摘联合修复的永久修复方法可得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对老年患者由于牙列重度磨耗导致咬合垂直距离(OVD)降低进行咬合重建的疗效.方法:将65例老年牙列重度磨耗患者依据有无牙列缺损和颞下颌关节紊乱(TMD)分为三组.A组42例为牙列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不伴有TMD者;B组15例为牙列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且有功能性TMD者;C组8例为牙列重度磨耗伴有功能性TMD但无牙列缺损者.采用垫式可摘义齿和可摘式牙合垫在正常的正中牙合位进行重建或修复.结果:65例患者随访45d~9年,咀嚼功能明显改善,TMD症状缓解.结论:老年患者由于牙列重度磨耗导致的OVD降低,有必要对其进行咬合重建性修复,在正中(牙合)位行咬合重建修复效果满意,可作为其后固定修复的参考过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固定修复在咬合重建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回顾临床牙列重度磨耗10例病例,采用固定修复方法实施牙列重度磨耗咬合重建治疗。咬合重建前确定治疗计划;进行完善的牙髓、牙周治疗:采用过渡性垫确定颌位关系;3个月后固定义齿永久修复。通过系列治疗恢复正常的垂直距离、曲线、平面,重建良好稳定的咬合关系。[结果]固定义齿咬合重建后患者外形容貌、发音、咀嚼效能主观评价良好,咬合关系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有显著改善。治疗前后关节前间隙、后间隙改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固定修复治疗牙列重度磨耗,进行咬合重建的效果令人满意。详尽的治疗计划、过渡性垫、正确的颌位关系确定是固定修复咬合重建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咬合重建固定义齿修复的方案与效果。方法:选取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36例,进行修复并咬合重建固定义齿修复。修复3个月后,评估患者的咀嚼与颞下颌关节功能。结果:经过重建治疗,患者咀嚼功能评价优良率达97.22%,除3例患者颞下颌关节轻微功能紊乱外,其余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通过咬合重建固定义齿修复,恢复了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口颌系统、咀嚼肌、颞下颌关节的生理平衡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固定修复在咬合重建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回顾临床牙列重度磨耗10例病例,采用固定修复方法实施牙列重度磨耗咬合重建治疗。咬合重建前确定治疗计划;进行完善的牙髓、牙周治疗:采用过渡性垫确定颌位关系;3个月后固定义齿永久修复。通过系列治疗恢复正常的垂直距离、曲线、平面,重建良好稳定的咬合关系。【结果】固定义齿咬合重建后患者外形容貌、发音、咀嚼效能主观评价良好,咬合关系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有显著改善。治疗前后关节前间隙、后间隙改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固定修复治疗牙列重度磨耗,进行咬合重建的效果令人满意。详尽的治疗计划、过渡性垫、正确的颌位关系确定是固定修复咬合重建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杨春敏  陈莹 《中外医疗》2009,28(23):39-40
目的探讨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的修复治疗方法。方法对11例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患者经咬合重建后,再行烤瓷冠,固定桥、或全冠固定桥加活动义齿修复,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患者,通过咬合重建后再行冠、桥,或加活动艾齿修复,经过3个月~1年的随访观察,满意率较高(满意9例,基本满意2例,无不满意)。结论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患者经咬合重建后再行烤瓷冠、固定桥、或全冠固定桥加活动义齿修复,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合口腔CBCT观察咬合修复重建前后颞下颌关节的变化,指导临床如何建立稳定合适的新的咬合关系,并对咬合重建在口腔修复中的适应症、制作工艺、临床技术性等加以研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自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牙列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20例,结合口腔CBCT,观察修复前后颞下颌关节的变化,对其进行息止颌间隙分析,恢复其合适的咬合垂直距离,再行固定、可摘义齿修复,随访6-18个月,CBCT观察关节间隙变化等观察疗效。结果修复后,20例患者均咀嚼有力,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缓痛,面型较前美观自然。结论牙列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导致患者面下1/3垂直距离降低,结合口腔CBCT对其进行咬合重建后能更好的恢复其合适的咬合关系,再行牙列缺损修复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