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磊  李琳  杜俊涛  童心  卢燕  李飞 《针刺研究》2022,(2):154-159
目的:探讨针刺华佗夹脊穴结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核心肌群的影响.方法:将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核心肌群训练组和综合组,每组32例.针刺组给予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取第5、7、9、11胸椎及第1-5腰椎相应的华佗夹脊穴;核心肌群训练组给予核心肌群训练;综合组在针刺华佗夹脊穴的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求自拟丹芪补心汤联合西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2016年4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单盲抽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丹芪补心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心功能、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LVEF、SV、6MWT均较观察组低,而对照组的LVDEd、BNP较观察组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丹芪补心汤联合西药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受力、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BNP浓度、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核心肌群肌力结合电针训练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单中心单盲随机对照方法,将78例住院患者按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成两组。基础治疗均为电针,治疗组39例,采用核心肌群肌力训练;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肌力训练。观测徒手肌力评定以及表面肌电图肌电积分以及中值频率,连续治疗8周,判定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肌群肌力训练对肌力的改善优于常规肌力训练,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腹部透灸法对脑卒中患者核心肌群肌力、耐力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31例,脱落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基础治疗、针刺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腹部透灸,每次约50 rain,每天1次.两组均每周5次,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采用表面肌电图测量两组患者...  相似文献   

5.
张子震 《河南中医》2019,39(4):624-628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肌张力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痉挛情况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三维步态分析时空参数、时相参数及下肢关节活动范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AS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FMA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步速、步频、跨步长大于本组治疗前,步宽显短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步速、步频、跨步长大于对照组,步宽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患侧支撑相百分比、患侧/健侧支撑相比值、双支撑相百分低于治疗前,患侧摆动相百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侧支撑相百分比、患侧/健侧支撑相比值、双支撑相百分比低于对照组,侧摆动相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关节活动度大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疗法有利于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肌张力恢复,从而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偏瘫所致的步态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气养血通络针法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卒中后偏瘫的效果。方法:82例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1例,两组均行核心肌群训练,研究组加用益气养血通络针法。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ugl-Mayer、MWS、ADL数值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益气养血通络针法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卒中后偏瘫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卒中偏瘫患者治疗期间采用平衡训练以及肌力练习,探究其对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根据自愿参与原则在该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卒中偏瘫患者中随机选取48例患者参与该次探究,分组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共计2组,组别是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24例。参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常规卒中后康复指导,实验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常规卒中后康复指导、平衡训练以及肌力练习,将2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后得出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出统计学数值并分析对比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患肢骨骼肌含量、膝关节伸展肌力、髋关节伸展肌力、踝关节背曲肌力、FMA(患肢运动功能)、FIM(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性更佳,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在卒中偏瘫患者治疗期间采用平衡训练以及肌力练习,可对患者下肢功能恢复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对提高脑瘫患儿下肢肌力、肌张力的疗效。方法:将52例下肢肌力2级以上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患儿均给予运动疗法、站立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减重支持系统训练,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下肢肌力及肌张力变化。结果:试验组肌力、肌张力恢复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对下肢肌力2级以上的脑瘫患儿的下肢肌力及肌张力恢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针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应用任务导向结合肌力训练后对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18年10月至该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遗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划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康复方案,观察组患者使用任务导向结合肌力训练方案,治疗完成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及步速均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康复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康复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应用任务导向结合肌力训练能够较好地促进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最大程度提高其运动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补髓柔筋推拿配合平衡肌力训练对小儿痉挛型脑瘫下肢功能及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99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脱落2例)和联合组(47例,脱落3例)。对照组接受平衡肌力训练,联合组予平衡肌力训练配合补髓柔筋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下肢活动度、表面肌电图信号均方根(RMS)值、肌张力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下肢活动度和GMFM评分高于对照组,表面肌电图RMS值和MA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补髓柔筋推拿联合平衡肌力训练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疗效良好,可提高患儿下肢功能与粗大运动功能,降低肌张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针灸联合核心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大脑神经功能、肌电图特征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西北大学附属神木医院2020年3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及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核心训练,观察组采用针灸联合核心训练,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神经功能评分(NIHSS)及平衡功能评分(BBS)、肌电图特征、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S-100β蛋白(S-100β)及中医症候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各项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BBS、BI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SE、BDNF、S-100β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NSE、BDNF、S-100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股四头肌、胫骨前肌、腓肠肌均方根振幅(RMS)水平...  相似文献   

12.
施赟华 《新中医》2017,49(1):133-136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现代康复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肢体肌力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联合组和训练组各40例。训练组予以现代康复核心肌群训练方案,联合组在训练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肌力分级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联合组、训练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7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CA的Vm水平均较治疗前提升,RI、PI则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3项指标分别与训练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肢体肌力恢复优良率及生活质量优良率分别为60.0%、55.0%和32.5%、27.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现代康复核心肌群训练同针灸治疗相结合,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状态,对促进其肢体肌力恢复、提高其预后质量等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联合摩擦步训练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下肢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至2015年12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96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钙尔奇联合骨化三醇治疗;观察组采用独活寄生汤联合摩擦步训练治疗,治疗8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测定临床疼痛缓解和骨密度,评定下肢肌力,采血测定血清骨代谢指标,同时比较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静息性腰背痛、翻身痛、前屈后伸痛降低,腰椎L2-4和右股骨颈骨密度升高,慢速伸肌肌力、屈肌肌力和中速伸肌肌力、屈肌肌力升高,钙、磷水平升高,AKP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静息性腰背痛、翻身痛、前屈后伸痛较低,腰椎L2-4和右股骨颈骨密度较高,慢速伸肌肌力、屈肌肌力和中速伸肌肌力、屈肌肌力较高,钙、磷水平较高,AKP水平较低(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有效率为91.6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联合摩擦步训练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显著提高骨密度和下肢肌力,改善骨代谢指标和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血栓通对脑卒中后肢体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肢体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2组均予西医常规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穴位注射血栓通注射液(取穴为环跳、殷门、足三里、丰隆)治疗,隔天1次,1周3次.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临床痉挛指数...  相似文献   

15.
马晓丽  张思雨  刘清伟 《新中医》2023,55(23):70-75
目的:观察破瘀醒神汤联合张力平衡针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肌力、肢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4例脑梗死偏瘫患者按入院顺序编号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和张力平衡针法,观察组另加用破瘀醒神汤口服,疗程均为30 d。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肌力、肌张力、肢体功能及独立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23%,高于对照组68.09%(P<0.05)。治疗后,2组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头晕目眩、痰多且黏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Ashworth肌张力评分降低(P<0.05),Lovett肌力、Fugl-Meyer量表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升高(P<0.05),且观察组Ashworth肌张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Lovett肌力、FuglMeyer量表和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平均肌电值(aEMG)、积分肌电值(i...  相似文献   

16.
饶骞  谭支文 《四川中医》2022,40(3):163-166
目的:研究祛风化痰通络汤联合针刺+推拿治疗风痰瘀阻型急性脑梗死(ACI)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上肢肌力的影响。方法:将90例风痰瘀阻型ACI偏瘫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45例(祛风化痰通络汤联合针刺+推拿治疗)和对照组45例(针刺+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结果、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及上肢肌力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比治疗前低,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MA、WMFT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治疗组肌力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风痰瘀阻型ACI偏瘫患者祛风化痰通络汤联合针刺与推拿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缓解ACI病发后上肢痉挛,提高上肢肌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偏瘫患者膝反张及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物理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膝反张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步行速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改善膝反张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步行速度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膝反张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拟复方芪莪汤与米托蒽醌膀胱灌注联合治疗非浸润性膀胱癌术后患者疗效及对VEGF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手术治疗的115例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1例采用米托蒽醌膀胱灌注治疗,研究组64例在米托蒽醌膀胱灌注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复方芪莪汤治疗,对比2组术后随访1~3年复发情况、VEGF水平、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QLQ-C30)。结果研究组平均复发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且随访的1~3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VEGF水平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QLQ-C30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复方芪莪汤与米托蒽醌膀胱灌注联合治疗对非浸润性膀胱癌术后疗效、VEGF及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影响,且可减少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扶正补土"针灸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20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扶正补土"针灸法,连续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下肢肌力、平衡能力、步行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下肢肌力分级均优于治疗前(P 0. 05),且观察组肌力分级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BBS、FMA、Holden步行能力、SSQO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0. 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扶正补土"针灸法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能更好促进患者肌力、平衡及步行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7,(6):1244-1247
目的:观察自拟活血通脉汤联合外科手术对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氧化-抗氧化系统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06例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3例)和对照组(n=53例),对照组给予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术后给予自拟活血通脉汤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两组治术后皮下血肿、硬结、瘀斑及患肢麻木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静脉疾病临床严重程度评分(RVCSS评分)、静脉功能不全生活质量问卷中的VEINES-Sym评分及VEINES-QOL评分、洪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评分(HVVSS评分)变化情况;检测两组治疗前后氧化-抗氧化系统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周、4周的皮下血肿、硬结、瘀斑及患肢麻木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2周、4周的RVCSS评分、VEINES-Sym评分、VEINES-QOL评分、HVVSS评分均有改善,观察组上述评分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2周、4周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升高,丙二醛(MDA)水平降低,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低、中、高切)、血浆黏度及红细胞比积均有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外科手术治疗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基础上,采用自拟活血通脉汤治疗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并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疗效及生活质量,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并改善血液流变学,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