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早期评估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预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SAE患儿45例, 在入院72 h内使用脑功能监测仪进行床旁监测, 收集患儿一般临床资料, 对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异常程度进行分级, 并完善Glasgow昏迷评分(GCS)及儿童危重症评分(PCIS), 以出院后3个月为期限对患儿进行儿童脑功能分类(PCPC)量表评估脑功能预后。应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aEEG与GCS评分及PCIS评分的相关性, 以及三者与PCPC脑功能预后评分的相关性, 并运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aEEG、GCS评分及PCIS评分对脑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45例SAE患儿中预后不良的发生率为17.78%, 不同性别、年龄及感染部位神经系统预后不良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aEEG分级、GCS及PCIS评分分级神经系统预后不良发生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 aEEG分级与GCS评分及PCIS评分均呈负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r=-0.647(P=0.000)及r=-0.5...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儿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其变化率和血小板容积指数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和小儿死亡危险因素评分(PRISMⅢ)的相关性,及其对脓毒症患儿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5月昆明市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105例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存活组(82例)和死亡组(23例)患儿白细胞计数(WBC)、NLR、48 h NLR、NLR变化率、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PCIS、PRISMⅢ的差异;分析脓毒症患儿48 h NLR、NLR变化率、MPV、PDW、PCT与PCIS、PRISMⅢ分数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48 h NLR、NLR变化率、MPV、PDW、PCT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48 h NLR、NLR变化率、MPV、PDW、PCT水平及PRISMⅢ分数均较存活组明显升高,PCIS分数明显降低(P<0.05),而入院时两组WBC、NLR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 h NLR、NLR变化率、PCT与PCIS分数呈负相关(r=-0.308、-0.242、-0.262,P<0.05),MPV、PDW与PCIS分数无相关性(P>0.05),而48 h NLR、NLR变化率、MPV、PDW、PCT与PRISMⅢ分数呈正相关(r=0.193~0.346,P<0.05).各指标评价脓毒症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从高到低依次为MPV、48 h NLR、PRISMⅢ、PCIS、PCT、PDW、NLR变化率.结论 MPV和48 h NLR可能是评估脓毒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和预测疾病预后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ediatric Clinical Illness Score ,PCIS)和儿童死亡风险评分(Pediatric Risk of Mortality Score ,PRISM )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于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入住本院重症监护室(ICU )的符合重症手足口诊断标准的424名患儿。收集小儿PCIS和PRISM评分系统的相关生理参数及结局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的面积(AUC)来评估评分系统对并发症和结局的分辨力。【结果】死亡组患儿总住院天数和住IC U天数明显少于存活组患儿,且两者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死亡组患儿肺水肿和肺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存活组,且两者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采用PCIS和PRISM评分来评价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发现,死亡组PCIS评分要明显低于存活组(Z=-6.48,P =0.000),死亡组PRISM 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Z=-7.39,P =0.000),而且两评分系统存在相关性。PCIS和PRISM两评分系统分辨是否发生肺水肿、肺出血和死亡的AUC分别是0.74和0.78、0.82和0.87、0.83和0.87。【结论】PCIS、PRISM 均能够反映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重程度,且相关程度高。两评分系统对重症手足口病发生严重并发症或者死亡的分辨力均到达可接受水平,且PRISM评分系统更优。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儿童重症细菌感染死亡风险模型并同儿科早期预警评分(pediatric early warning score, PEWS)、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 PCIS)和小儿死亡风险评分Ⅲ(pediatric risk of mortalityⅢ, PRISM Ⅲ)进行比较。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PICU2017年5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78名危重患儿。在获得父母/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后, 收集患儿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 以及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等指标。在患儿进入PICU 24 h后进行评分, 根据入院后28 d生存状态将患儿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构建死亡风险模型, 并绘制列线图。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 并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评估和比较死亡风险模型、PEWS、PCIS和PRISM Ⅲ预测死亡风险的价值。结果 178例危重患儿中11例因资料严重缺失、住院未超过24 h被排除。共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小儿危重症评分(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PCIS)和血乳酸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某医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脓毒症患儿204例,入院后进行小儿危重症评分,并检测24 h内血RDW和乳酸水平。根据临床转归及病情严重程度分组,比较各组血RDW、乳酸的水平及PCIS评分,对血RDW和乳酸及PCIS评分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存活组PCIS评分、RDW(%)、LAC(mmol/L)分别为76.84±3.79,14.12%±0.10%和1.24±1.01 mmol/L,死亡组为71.13±5.55,16.21%±0.32%和4.38±4.27 mmol/L,死亡组较存活组PCIS评分降低,RDW及乳酸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9,8.06,8.33,均P0.05)。三项指标与PCIS 71~80组(14.44%±1.69%,1.70±2.37 mmol/L和18.3%)相比,PCIS≤70组(15.73%±2.25%,3.76±3.61 mmol/L和62.9%)RDW及乳酸水平均升高,死亡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7,4.22,χ~2=13.08,均P0.05)。三项指标与非严重脓毒症组(77.09±3.65,14.26%±1.57%,1.18±1.42 mmol/L和8.18%)相比,严重脓毒症组(73.34±5.56,15.13%±2.06%,3.08±2.99 mmol/L和46.8%)PCIS评分降低,RDW、乳酸水平及死亡率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7,3.4,5.28,χ~2=21.63,均P0.05)。与RDW≤14.0组(76.54±4.47,1.57±2.12 mmol/L和12%)相比,RDW14.0组(74.53±5.17,2.40±3.04 mmol/L和36%)PCIS评分降低,乳酸水平和死亡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9,2.18,χ~2=8.09,均P0.05);RDW水平与PCIS评分呈正态分布,两者呈负相关(r=-0.305 7,P0.05),RDW水平与乳酸水平呈正相关(r=0.195 4,P0.05)。结论严重脓毒症患儿及死亡患儿入院24 h内RDW水平明显升高,RDW水平与PCIS评分及乳酸水平具有相关性,RDW水平与脓毒症患儿疾病严重程度和死亡率相关,RDW适用于评价脓毒症患儿危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脑外伤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的判断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明确在病程中正确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的重要性。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4月至2010年1月因急性颅脑损伤出现意识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317例,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9~12分85例,GCS〈8分者232例;开颅手术214例,保守治疗103例。结果按GOS结果分级评定:Ⅴ级205例,Ⅳ级37例,Ⅲ级9例,Ⅱ级3例,Ⅰ级63例。GCS评分〈8分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GCS评分9~12分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21.76,P〈0.01),痊愈率低于GCS评分9~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P〈0.05)。结论正确评估脑外伤患者的意识障碍的程度对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诊监护室(EICU)危重病患者血清硫化氢(H2S)浓度改变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Ⅲ(APACHE Ⅲ)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72例入住EICU的危重病患者及12 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2S浓度,并对危重病患者进行APACHE Ⅲ评分;分析血清H2S浓度与APACHEⅢ评分及死亡率的关系.结果 72例患者血清H2S浓度为(45.6±17.2)μmol/L,存活组血清 H2S 浓度(41.1±14.7)μmol/L,死亡组血清H2S浓度(62.8±15.5)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2例患者APACHEⅢ评分(43.6±26.0)分,存活组APACHEⅢ评分(37.7±22.2)分,死亡组APACHEⅢ评分(65.0±29.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血清H2S浓度与APACHEⅢ评分呈正相关(r=0.7422,P<0.01),随各组血清H2S浓度增高,APACHEⅢ评分值亦增高(F=33.69,P<0.001),各组死亡率也随之增高(χ2=24.48,P<0.01).结论 急诊危重病患者血清 H2S浓度较健康者明显增高,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和小儿死亡指数(PIM)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中适用性。方法应用PCIS及PIM对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中符合1994年欧美联席会议定义的ARDS患儿进行评分,选取4个时段,即入PICU1h、在PICU病情最重时、入选ARDS1h、ARDS病情最重时的评分结果。PIM直接通过因特网(http://www.sfar.org/scores2/pim22.html)进行计算,根据存活或死亡的临床结果进行分组,比较PCIS及PIM评分结果。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软件。两组间人口学资料、住院时间及评分的比较使用曼-惠特尼U检验,组间病死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分别建立两种评分法相应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curve),该曲线下的面积(AUC)是评估评分法分辨能力的重要参数,该值≥0.75被认为有临床意义。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ARDS病情最重时PCIS(P=0.006)及PIM(P=0.013)评分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入选ARDS1h的PIM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各时段PCIS与PIM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小于0.75。结论PCIS和PIM虽然对评估ARDS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发展趋势有一定帮助,也可初步判断预后好坏,但对预测死亡风险的价值仍然有限。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脓毒症患儿早期血乳酸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监护室收治的56例脓毒症患儿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将患儿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根据小儿死亡危险评分(PRISM评分)评定56例患儿严重程度,同时观察两组患儿入监护室时、治疗24h血乳酸的变化,血乳酸与PRISM评分、患儿预后的关系。结果:56例患儿分存活组37例(66.1%)、死亡组19例(33.9%);入监护室时死亡组血乳酸及PRISM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血乳酸值与PRISM评分显著正相关(r=0.314,P<0.05)。治疗24h时存活组血乳酸水平、PRISM评分下降,分别为(2.3±0.6)mmol/L、13.4±3.2,死亡组血乳酸水平、PRISM评分升高,分别为(7.3±4.4)mmol/L、29.6±4.5,两组血乳酸水平、PRISM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动态监测乳酸是判断脓毒症患儿的危重程度及预后的良好方法之一,且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interdialytic weight gain,IDWG)变异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0月~2021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肾内科229位MHD患者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及患者转归资料。根据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变异度(interdialytic weight gain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IDWG-CV)三分位数0.374(0.287,0.410),将患者分为IDWG高变异组、IDWG中变异组和IDWG低变异组3组。分析IDWG-CV与全因死亡、心血管事件死亡之间的关系。结果229例患者平均年龄(61.79±14.47)岁,平均透析龄(58.93±21.10)月,死亡患者55例(24%),其中心血管事件死亡24例(10.5%)。IDWG-CV高变异组心血管事件死亡率高于IDWG-CV中变异组和IDWG-CV低变异组(χ^(2)=8.724,P=0.013),全因死亡率高于IDWG-CV中变异组和IDWGCV低变异组,但无统计学意义(χ^(2)=5.219,P=0.074)。结合IDWG是否达标的亚组分析显示,IDWG未达标且高变异组的全因死亡分别高于其他5组(χ^(2)=22.351、2.030、11.379、0.765、11.831,P<0.001、0.154、0.001、0.382、0.001)心血管死亡较其他5组相比最高(χ^(2)=11.672、7.506、10.201、1.851、7.305,P=0.001、0.006、0.001、0.174、0.007)。COX回归分析显示,高龄(HR=2.365,95%CI:1.160~4.822,P=0.018)、少尿(HR=0.525,95%CI:0.284~0.972,P=0.040)、低蛋白血症(HR=0.291,95%CI:0.162~0.522,P<0.001)和高IDWG(HR=3.385,95%CI:1.909~6.002,P<0.001)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低蛋白血症(HR=0.223,95%CI:0.087~0.575,P=0.002)和高IDWG(HR=3.318,95%CI:1.387~7.940,P=0.007)是MHD患者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IDWG未达标的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患者的累积生存率均低于达标的患者(χ^(2)=26.570、10.423,P<0.001、0.001);IDWG高变异的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患者的累积生存率低于低变异组和中变异组的患者(χ^(2)=7.116、10.097,P=0.028、0.006)。结论MHD患者IDWG变异度较大的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死亡风险高,其中IDWG不达标且变异度大的患者死亡率更高。控制IDWG达标且低变异度可能更有益于提高MHD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尿激酶溶栓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闭塞的临床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动静脉内瘘血栓闭塞患者,观察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统计是否患糖尿病、内瘘使用时间、血栓闭塞段长度、血栓闭塞时间、血红蛋白水平及内瘘解剖因素对手术成功率的影响。结果共纳入84例患者,成功开通69例,手术成功率为82.1%。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7.1%,无严重并发症。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成功率在性别(χ^(2)=0.202,P=0.653)、糖尿病(χ^(2)=0.387,P=0.534)、内瘘位置(χ^(2)=0.082,P=0.774)、内瘘建立时间(χ^(2)=2.889,P=0.089)、血栓闭塞长度(χ^(2)=1.445,P=0.229)、内瘘闭塞时间(χ^(2)=0.082,P=0.774)、血红蛋白(χ^(2)=0.365,P=0.546)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与内瘘解剖因素密切相关(χ^(2)=29.238,P<0.001)。其中有2条静脉流出道(χ^(2)=18.287,P<0.001)或3条静脉流出道(χ^(2)=24.199,P<0.001)相对于有1条静脉流出道者手术成功率有显著差异,但前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χ^(2)=0.002,P=0.967);多因素分析显示内瘘静脉流出道的数量是影响手术成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OR=8.296,95%CI:2.724~25.267,P<0.001),内瘘建立时间是影响手术成功的保护因素(OR=0.976,95%CI:0.959~0.993,P=0.006)。结论尿激酶溶栓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闭塞安全有效。内瘘静脉流出道数量是影响手术成功率的危险因素,内瘘建立时间是影响手术成功率的保护因素,而性别、糖尿病、内瘘的位置、血栓闭塞长度、闭塞时间、血红蛋白水平均不影响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持续加压供氧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1日~2018年7月1日就诊的NRDS患儿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两组患儿均护理至出院;比较两组血气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pO_2)]、血压、心率、胸片改善时间、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小儿危重病历评分表(PCIS)、第三代小儿死亡风险评分(PRISMⅢ)评估两组危重情况及死亡风险。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aCO_2低于对照组(P0.01),PaO_2、SpO_2高于对照组(P0.01),心率低于对照组(P0.01),血压高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胸片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PRISMⅢ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PC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CPAP持续加压供氧治疗的NRDS患儿实施整体护理可改善其血气指标,缩短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改善患儿病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全面无反应性量表(FOUR)评分以及赫尔辛基CT评分评估重型创伤性颅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150例重型创伤性颅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2周内预后结局分为死亡组(65例)、存活组(85例)。比较2组GCS评分、FOUR评分及赫尔辛基CT评分差异。采用Pearson直线分析评估FOUR评分及赫尔辛基CT评分与GCS评分的相关性。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FOUR评分、赫尔辛基CT评分和GCS评分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与存活组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血小板(PLT)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死亡组FOUR评分及赫尔辛基CT评分较存活组高,GC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创伤性颅脑出血患者FOUR评分及赫尔辛基CT评分与GCS评分呈负相关(P<0.05)。FOUR评分以及赫尔辛基CT评分是重型创伤性颅脑出血患者入院2周预后的危险因素(OR=2.913,P=0.036;OR...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危重患者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69例危重病患者按28 d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fVEP N2波峰潜伏期差异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相关评分的关系.根据原发病情况将患者分为原发颅内病变组和其他意识障碍组,分别进行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相关分析,评价fVEP及相关临床评分对预后预测的效果.结果 死亡组fVEP N2波峰潜伏期明显较存活组延迟[(228.6±41.7)ms比(190.5±49.2)ms,P<0.01];死亡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APACHEⅡ)评分((25.9±6.4)分比(22.5±6.7)分]和感染相关器官衰竭评分系统(SOFA)评分[(6.7±2.0)分比(5.4±2.5)分]高于存活组(P均<0.05),死亡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低于存活组[(6.3±2.4)分比(7.0±3.0)分,P<0.05];N2波峰潜伏期与GCS呈显著负相关(r=-0.332,P<0,01).原发颅内病变组与总体病死趋势类似.其他意识障碍组死亡患者N2波峰潜伏期明显长于存活组[(226.0±46.7)ms比(1 68.8±54.1)ms,P<0.05],N2波峰潜伏期与SOFA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526,P<0.05);N2波峰潜伏期和SOFA评分预测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0±0.104(P<0.05)和0.6504-0.131(P>0.05),N 2波峰潜伏期用于判断预后有显著意义.结论 fVEP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危重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对非原发颅内病变意识障碍患者,fVEP在预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和死亡上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血管通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18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其中内瘘组130例,导管组52例,随访2年比较2组全血细胞、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C反应蛋白(CRP)及部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随访开始2年后导管组与内瘘组相比,淋巴细胞(χ^(2)=-2.338,P=0.019)、NLR(χ^(2)=2.347,P=0.019)、CRP(χ^(2)=2.688,P=0.007)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与白细胞(β=0.287,P<0.001)、血小板计数(β=0.944,P<0.001)呈正相关。随访前后导管组与内瘘组相比,血红蛋白(χ^(2)=2.460,P=0.015)、白蛋白(χ^(2)=4.101,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中心静脉隧道导管作为血管通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更重,NLR更高,贫血和营养不良更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血氧饱和度(SpO_2)、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和血清乙酰胆碱酯酶(Ach E)与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以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我科收治的中毒后24 h内入院的AOPP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比较半个月存活和死亡患者的SpO_2、GCS评分、血清Ach E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及其相关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的SpO_2、GCS评分和血清Ach E水平均明显升高,APACHEⅡ评分明显下降(P0.05)。76例AOPP患者半个月死亡率为6.6%,且死亡患者的SpO_2、GCS评分和血清Ach E水平低于存活患者,APACHEⅡ评分则高于存活患者(P0.05)。AOPP患者SpO_2、GCS评分和血清Ach E水平与其APACHEⅡ评分均呈负相关(r=-0.858,-0.842,-0.835,P0.05),血清Ach E水平与其APACHEⅡ评分则呈正相关(r=0.826,P0.05)。AOPP患者SpO_2、GCS评分和血清Ach E水平与其半个月死亡率均呈负相关(r=-0.879,-0.891,-0.852,P0.05)。结论 :AOPP患者的SpO_2、GCS评分和血清Ach E水平低而APACHEⅡ评分和半个月病死率较高,其昏迷程度、缺氧程度和病情严重,预后情况差,且其SpO_2、GCS评分和血清Ach E水平与其病情和预后均相关,SpO_2、GCS评分和血清Ach E可能作为AOPP病情和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胃管减压联合鼻肠管营养支持对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为鼻肠管组和鼻胃管组,每组各45例。收集两组患者入组时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收集每例患者治疗后1、7、14 d白蛋白水平及肠内营养热卡;记录并比较各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病死率情况。结果鼻肠管组及鼻胃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20.5±6.4)分vs.(20.3±6.9)分]、GCS评分[(6.1±1.3)分vs.(5.5±1.5)分]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40、0.270,P=0.888、0.787)。鼻肠管组患者治疗后14 d的血白蛋白水平[(37.5±2.8)g/L vs.(34.2±5.6)g/L]及获得肠内营养热卡[(2 147±625)kcal vs.(1 791±768)kcal]较鼻胃管组显著升高(t=3.548、2.412,P=0.001、0.017)。同时,鼻肠管组患者吸入性肺炎(5/45 vs.20/45)、营养液潴留(3/45 vs.19/45)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鼻胃管组患者(χ~2=12.462、15.401,P=0.001、0.001)。而两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时间(t=1.149,P=0.253)、ICU住院时间(t=0.763,P=0.447)、总住院时间(t=1.251,P=0.214)及病死率(χ~2=0.403,P=0.525)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重症神经系统患者早期进行胃管减压联合鼻空肠管营养更能有效改善其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改善患者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结局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102例SAP患者,将入选者按照入院后90天转归情况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其中生存组88例,男性57例,女性31例,年龄55.5(40.3~69.8)岁;死亡组14例,男性5例,女性9例,年龄63.0(50.8~80.8)岁。通过比较2组间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筛选出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采用卡方自动交互检测法(CHAID)构建SAP患者的结局预测模型。收集2018年8月1日至2019年7月1日的50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结果对得出的结局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1)通过卡方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生存组及死亡组临床资料比较得出组间并发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比例、机械通气、感染性休克比例、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Ranson评分及APACHEⅡ评分,死亡组均高于生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54,P=0.018;χ^2=5.585,P=0.018;P=0.008,Z=-3.007,P=0.003;Z=-2.982,P=0.003;Z=-3.257,P=0.001);(2)通过卡方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实验室指标比较得出生存组及死亡组间MPV、CRP、MCHC、pH、PCO2及NRBC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466,P=0.014;Z=-2.689,P=0.007;Z=-2.238,P=0.025;Z=-1.977,P=0.048;Z=-2.239,P=0.025;P=0.000),死亡组NRBC阳性率较生存组高,其余指标均较生存组低;(3)决策树CHAID法得出预测方案:当SAP患者满足Ranson评分≤3分时判定存活;当满足Ranson评分>3分且外周血中NRBC呈阴性判定存活;当满足Ranson评分>3分、NRBC呈阳性且APACHEⅡ评分≤21分时判定存活;当满足Ranson评分>3分、NRBC呈阳性且APACHEⅡ评分>21分时,判定预后不良;(4)验证组共收集50例SAP患者,实际生存43例,死亡7例,用方案预测患者结局准确率为94.0%(47/50)。结论有核红细胞联合Ranson评分及APACHEⅡ评分可预测SAP患者的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老年(年龄≥80岁)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90 d临床结局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好组之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预后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结果结局不良组和结局良好组基线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3.33±2.04)分 vs (11.50±3.47)分]、基线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美国)评分(NIHSS)评分[(9.55±6.01)分vs (15.63±8.29)分]、24 h GCS [(14.48±0.99)分 vs (11.74±3.51)分]、24 h NIHSS[(4.80±3.83)分 vs (15.76±9.69)分]、既往抗血小板情况(1例 vs 8例)、脑出血(0例 vs 4例)及死亡情况(0例 vs 14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12,P=0.007;t=-3.694,P<0.001;t=4.640,P<0.001;t=-6.509,P<0.001;χ2=6.571,P=0.010;χ2=4.438,P=0.035;χ2=17.96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前舒张压、溶栓前血糖、24 h NIHSS是溶栓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论改善24 h NIHSS、溶栓前血糖、溶栓前舒张压可改善高龄脑梗死患者静脉rt-PA溶栓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移酶(GGT)和尿酸水平与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患儿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PICU收治的247例患儿,根据患儿在PICU期间的临床结局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患儿临床资料、儿童死亡风险(PRISM)评分、GGT及尿酸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患儿PICU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不同指标预测患儿PICU期间预后的诊断效能。结果247例患儿在PICU住院期间共出现31例死亡,死亡率为12.55%。死亡组的GGT、尿酸水平、PRISM评分及菌血症发生率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GT、尿酸水平及PRISM评分是患儿PICU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GGT、尿酸与PRISM评分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0.967,95%CI 0.920~1.000)显著高于三项指标单独预测,联合预测在评估PICU患儿死亡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55%和94.91%。结论GGT、尿酸水平在评估患儿PICU住院期间死亡风险方面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两者与PRISM评分联合预测患儿PICU死亡风险的效能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