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25-羟维生素D3[25-(OH)D3]联合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对儿童肥胖的诊断价值及应用维生素D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9月在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嵊州分院儿科门诊就诊的118例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健康组和肥胖组。比较两组儿童血清25-(OH)D3、IgA、IgM及IgG水平,分析血清25-(OH)D3、IgA、IgM及IgG对儿童肥胖的诊断价值及相关性,比较肥胖组儿童维生素D干预前后BMI、血清25-(OH)D3、IgA、IgM、IgG及糖脂代谢水平。结果 118例儿童中,70例儿童检出单纯性肥胖,单纯性肥胖率为59.32%。肥胖组儿童IgA、IgM及IgG水平[(199.46±33.58)ng/L、(201.62±35.48)ng/L及(221.63±70.86)ng/L]均高于健康组儿童[(112.53±22.18)ng/L、(118.64±30.19)ng/L及(140.98±61.25)ng/L],25-(OH)D...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同糖耐量肥胖儿童血清硫化氢(H2S)及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的变化及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集204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异常肥胖儿童的资料,根据OGTT结果将其分为空腹血糖受损(IFG)组、糖耐量受损(IGT)组、IFG合并IGT组以及糖尿病(DM)组。选择同期46例OGTT正常的肥胖儿童为单纯肥胖组,分别通过分光光度计法检测H2S水平,酶联免疫法检测25-(OH)D3水平。结果 IFG组、IGT组、IFG合并IGT组以及DM组血清H2S及25-(OH)D3水平均低于单纯肥胖组(P<0.05);IFG合并IGT组血清H2S及25-(OH)D3均低于IFG组、IGT组(P<0.05);DM组血清H2S及25-(OH)D3水平均低于IFG组、IGT组及IFG合并IGT组(P<0.05);IFG组血清H2S低于IGT组(P<0.05)。DM组血清H2S及25-(OH)D3水平均低于单纯肥胖组(P<0.05);IFG合并IGT组血清H2S及25-(OH)D3水平均低于单纯肥胖组(P<0.05)。相关性分析中,单纯肥胖组、IFG组、IGT组、IFG合并IGT组以及DM组血清H2S及25-(OH)D3与0 h PG、2 h PG、HBALC水平均呈显著性负相关(all P<0.05);单纯肥胖组、IFG组、IGT组、IFG合并IGT组以及DM组血清H2S与25-(OH)D3水平与呈显著正相关( P<0.05)。结论 血清H2S及25-(OH)D3水平与肥胖儿童糖耐量情况密切相关,其水平的明显下降可能是肥胖儿童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学龄期单纯性肥胖儿童血糖、血脂及内分泌激素水平。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单纯性肥胖儿童为研究组,收集同期正常体重儿童120例为对照组。抽取受试儿童空腹外周静脉血,离心收集血清,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游离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皮质醇、瘦素、血脂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使用指尖血测定空腹血糖水平;比较两组上述指标差异。结果研究组患儿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总胆固醇(4.89±0.56)mmol/L、甘油三酯(1.75±0.40)mmol/L、低密度脂蛋白(3.73±0.51)mmol/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1.10±0.19)mmol/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游离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皮质醇、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生长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存在血糖、血脂代谢紊乱以及内分泌激素水平异常现象,可影响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哮喘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浓度变化, 分析其与哮喘有关的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IgE)含量、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42例哮喘组、48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血清25-(OH)D3、TIgE含量, 以及肺功能指标, 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哮喘组儿童血清25-(OH)D3含量明显下降(P<0.01), 而血清TIgE含量则明显升高(P<0.01);哮喘组儿童血清25-(OH)D3与TIgE呈负相关(P<0.01), 与小气道用力呼气25%流量(MEF25)、用力呼气50%流量(MEF50)呈正相关(P<0.05)。结论 维生素D缺乏是导致儿童哮喘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能与25-(OH)D3对TIgE产生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学龄期儿童单纯性肥胖和正常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之间的相关性及与糖脂代谢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月在该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诊断为单纯性肥胖儿童85例(肥胖组),其中轻中度肥胖儿童35例(轻中度肥胖组)和重度肥胖儿童50例(重度肥胖组),正常体重健康儿童62例(对照组)。由专人予体格测量,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25(OH)D、空腹胰岛素、血浆皮质醇、C肽,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生化指标。结果肥胖组血清25(OH)D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肥胖组和重度肥胖组之间血清25(OH)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浓度与BMI(r=-0.456,P=0.000)、BMI SDS(r=-0.453,P=0.000)呈显著负相关;肥胖组中25(OH)D浓度与甘油三酯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329,P=0.002),血清25(OH)D50 nmol/L的肥胖儿童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高于25(OH)D水平≥50 nmol/L的肥胖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儿童的25(OH)D水平与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肥胖组儿童血清25(OH)D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儿童,血清25(OH)D浓度与BMI、BMISDS呈显著负相关,血清25(OH)D50 nmol/L的肥胖儿童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高于25(OH)D≥50 nmol/L的肥胖儿童,肥胖组中25(OH)D水平与甘油三酯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提示低25(OH)D浓度可能是儿童单纯性肥胖和血脂紊乱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不同严重程度肺炎的患儿25-羟维生素D3[25-(OH)D3]、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水平,研究血清25-(OH)D3水平与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严重程度及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75例CAP患儿作为病例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肺炎组(n=87),轻症肺炎组(n=88)。同期采用随机数字法收集在本院保健科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测定3组儿童的血清25-(OH)D3水平,同时检测所有肺炎组患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比例、血浆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体液免疫(IgA、IgG、IgM),细胞免疫(CD4、CD8、CD19、CD16/56)水平,并分析血清25-(OH)D3水平与炎性细胞及免疫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重症肺炎组、轻症肺炎组和对照组血清25-(OH)D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95,P<0.05),轻、重症肺炎组间白细胞计数、CRP、PCT、Ig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OH)D3水平与白细胞总数呈负相关(r=-0.30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OH)D3和IgG水平是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高危因素。结论 血清25-(OH)D3与IgG水平与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重症肺炎患儿血清25-(OH)D3与IgG水平明显低于轻症肺炎组,检测患儿的血清25-(OH)D3和IgG水平对于疾病的早期评估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动态监测不同胎龄新生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的变化,了解不同胎龄新生儿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探讨外源性维生素D的补充时机。【方法】 选择95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胎龄分为3组:A组30例(胎龄≤33周),B组34例(33周<胎龄<37周),C组31例(37周≤胎龄<42周),于生后第1天、第14天及第30天检测血清25-(OH)D3水平。【结果】 生后第1天A组血清(25-(OH)D3)平均浓度[(35.03±9.72) nmol/L]低于B组和C组血清(25-(OH)D3)平均浓度[(41.31±11.35) nmol/L和(42.05±15.93) nmol/L](P<0.05)。生后第1 、14天及第30天各有76.8%、53.7% 和75.8%的新生儿存在维生素D缺乏[25-(OH)D3<50 nmol/L]。【结论】 新生儿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生后应尽早补充维生素D。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血糖、血脂及内分泌激素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单纯性肥胖儿童180例为观察组;同期在本院体检的正常体重健康儿童180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皮质醇、游离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素、生长激素以及血脂指标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水平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胆固醇(4.80±0.74)mmol/L、甘油三酯(1.72±0.45)mmol/L、低密度脂蛋白(3.59±0.54)mmol/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生长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体内存在糖脂代谢异常、内分泌紊乱及生长激素减少的现象,可对儿童生长发育和慢性病的防控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学龄期肥胖与体重正常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其与儿童肥胖程度及糖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按照《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体块指数的生长曲线》标准,从学龄期儿童中筛选出超重和肥胖儿童作为肥胖组,并设置同年龄、体重正常儿童为对照组。采用ELSIA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生化指标。结果 肥胖儿童59人(男童45人,女童14人),平均年龄(9.58±2.39)岁,BMI 为25.14±4.02;对照组35人(男童23人,女童12人),平均年龄(8.92±1.56)岁,BMI为15.56±1.51。肥胖组儿童血清25(OH)D(45.40±11.86)n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59.56±16.08)nmol/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骨密度低于正常组儿童(P<0.001);血清25(OH)D浓度与BMI SDS、腰围、腰臀比及血甘油三脂呈显著负相关(P<0.05);25(OH)D低于50 nmol的肥胖儿童的甘油三脂水平[(2.08±0.26) mmol/L]明显高于25(OH)D大于50 nmol的肥胖儿童[(1.41±0.14) mmol/L]。 结论 肥胖儿童血清25(OH)D浓度明显低于体重正常儿童,血清25(OH)D浓度与儿童BMI SDS、腰围、甘油三脂呈负相关提示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儿童中心性肥胖和代谢综合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对糖脂代谢和下肢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学龄前单纯性肥胖儿童60例为单纯性肥胖组,体重正常的学龄前儿童45例为正常体重组。禁食12 h后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3 ml,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各血脂指标水平;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测定下肢骨密度。结果单纯性肥胖组空腹血糖(6.51±0.67)mmol/L、空腹胰岛素(60.69±4.81)mU/L、糖化血红蛋白(6.38±0.94)%、总胆固醇(5.06±0.72)mmol/L、甘油三酯(1.81±0.37)mmol/L、低密度脂蛋白(3.84±0.49)mmol/L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超声下肢骨密度值均呈正态分布,单纯性肥胖组下肢骨密度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学龄期单纯性肥胖儿童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下肢骨密度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存在明显的糖脂代谢异常,下肢骨密度降低,两者存在明显相关性,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钙、磷代谢水平与骨质疏松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2年10月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围绝经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共236例,根据是否发生骨质疏松划分为骨质疏松组(36例)及未骨质疏松组(200例)。对比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疾病患病情况、病程、空腹血糖(F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一般临床资料;血清中甲状旁腺素(PTH)、血磷、血钙、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25羟维生素D3[25(OH)D3]、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及N端骨钙素(OC)的表达水平。筛选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危险因素对围绝经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预测价值。结果 骨质疏松组患者血清PTH[(41.84±3.47)pg/ml vs.(44.04±3.05)pg/ml]、血磷[(2.52±0.38)mmol/L vs.(3.01±0.52)mmol/L]、血钙[(2.33±0.38)mmol/L vs.(2.6...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脂溶性维生素A、D、E水平与儿童特应性皮炎(AD)发病及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有效防治儿童A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8年3月—2020年3月选取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确诊的AD患儿64例为AD组和同期健康体检儿童64例为对照组,通过SCORAD评分评估AD患儿疾病严重程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维生素A(VitA)和维生素E(VitE)水平,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结果 AD组血清VitA和25(OH)D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6、4.312,P<0.05),AD患儿SCORAD评分为(37.8±15.3)分,轻、中、重度AD患儿血清25(OH)D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05,P<0.05),血清25(OH)D3水平与SCORAD评分呈负相关(r=-0.389,P=0.001),血清VitA和VitE水平与SCORAD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 AD患儿存在VitA、VitD缺乏或不足,血清VitD水平与AD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和T淋巴细胞亚群与儿童哮喘发病风险和控制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5月—2022年4月收治的83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哮喘组),另外选择5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健康组,比较2组儿童25-(OH)D3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根据哮喘控制水平分级标准将患儿分为良好控制组53例、部分控制组19例、未控制组11例,比较不同控制水平患儿的25-(OH)D3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分析25-(OH)D3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关系。结果 哮喘组患儿25-(OH)D3、CD3、CD4、CD4/CD8、NK细胞低于健康组(P<0.05);25-(OH)D3、CD3、CD4、CD4/CD8是哮喘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未控制组和部分控制组患儿25-(OH)D3、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低于良好控制组(P<0.05),且未控制组患儿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在单纯性肥胖儿童中的水平变化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本院儿科门诊或住院部收治的单纯性肥胖儿童106例为单纯性肥胖组,收集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78例为对照组。现场测量两组儿童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质量指数和腰臀比;抽取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检测Hcy、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以及各血脂指标水平,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单纯性肥胖儿童体质量指数、腰臀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单纯性肥胖组儿童血清Hcy、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明显高于对照组,HOMA-β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纯性肥胖组儿童总胆固醇(4.76±0.81)mmol/L、甘油三酯(4.76±0.81)mmol/L、低密度脂蛋白(2.25±0.53)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1.31±0.19)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Hcy与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均P0.01);血清Hcy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P0.01)。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Hcy明显升高,与糖脂代谢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新生儿血清维生素D(VitD)是否与空腹血浆胰岛素(INS)、C肽(CP)及血糖(GLU)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方法 选取1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足月儿58例,早产儿42例),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25(OH)D2]、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空腹血浆胰岛素(INS)、C肽(CP)及血糖(GLU)浓度,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足月儿组血清25(OH)D3、25(OH)D、空腹血浆INS、CP、空腹GLU浓度高于早产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血清25(OH)D3、25(OH)D与空腹血浆INS、CP呈正相关(r=0.515,0.324,0.523,0.335,P<0.05或<0.01),与空腹GLU呈负相关(r=-0.489,-0.514,P均<0.01)。早产儿血清25(OH)D3、25(OH)D与空腹血浆INS、CP呈正相关(r=0.509,0.367,0.598,0.432,P<0.05或<0.01),与空腹GLU呈负相关(r=-0.539,-0.587,P均<0.01)。结论 新生儿期血清VitD与空腹血浆INS、CP呈正相关,与空腹血糖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监测规律随访与未规律随访模式早产儿生后6~12月间(矫正月龄)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尿素(UREA)、前白蛋白(PA)的水平,探讨两种随访模式对早产儿营养状况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门诊就诊的143例早产儿资料,其中定期规律随访者79例设为A组,另外因各种原因未能定期规律随访者64例设为B组,同时将同期在本院儿保门诊随访的足月健康婴儿253例设为C组。婴儿于出生第6月至第12月(早产儿为矫正月龄)间抽血查血清25-(OH)D3、Ca、ALP、P、UREA、PA水平。结果 1)A组及C组的血清25-(OH)D3、Ca、PA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的血清25-(OH)D3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间血清ALP、P、UR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B、C三组25-(OH)D3测值评价结果比较:三组均无中毒病例,评价为25-(OH)D3值适宜的例数A组最多,B组最少。结论 1)定期规律随访并按儿保建议喂养的早产儿,其生后6至12月血清25-(OH)D3缺乏及低前白蛋白血症发生率低。2)早产儿喂养方案需个体化。3)部分早产儿营养评价指标(如:ALP)缺乏参考标准,仍需完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25-二羟维生素D [25(OH)D]水平与学龄期儿童肥胖程度及糖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学龄期肥胖儿童120例,根据肥胖程度分为轻中度肥胖组52例和重度肥胖组68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钙、膳食钙、甲状旁腺激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C肽水平;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胰岛素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25(OH)D水平,根据血清25(OH)D水平不同分为25(OH)D≥50 nmol/L组和25(OH)D50 nmol/L组,分析其与糖脂代谢的关系。结果 3组间体质量指数和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重度肥胖组和轻中度肥胖组患儿体质量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重度肥胖组患儿体质量指数明显高于轻中度肥胖组,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轻中度肥胖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5(OH)D≥50 nmol/L组血清TC、TG、LDL-C、血糖、HbA1c及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25(OH)D50 nmol/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25(OH)D水平与体质量指数、TC、TG及LDL-C水平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学龄期肥胖儿童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体重儿童,血清25(OH)D浓度与儿童肥胖程度及脂代谢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与患儿血清维生素A、D、E水平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7年1-12月采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6个月~15岁儿童资料,选取171例RRTI儿童为RRTI组,156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组儿童血清维生素A和E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维生素D3水平。比较RRTI组和正常对照组维生素A、D3、E水平的差异。结果 RRTI组平均血清维生素A水平为(0.30±0.06)mg/L,维生素D3水平为(72.41±25.59)nmol/L,维生素E水平为(8.90±2.32)mg/L,均低于正常组的(0.39±0.07)mg/L、(84.84±29.96)nmol/L和(9.72±2.61)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维生素A、D3缺乏率和不足率、维生素E的不足率在RRTI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维生素A水平低(<0.3 mg/L)(OR=19.225,95%CI:9.136~40.453)和维生素D3缺乏(<50 nmol/L)(OR=2.891,95%CI:1.186~7.044)使得儿童患RRTI的风险增高。结论 维生素A和维生素D3的亚临床水平缺乏可能与儿童RRTI相关,及时给予补充有助于儿童RRTI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不同分类新生儿的骨矿代谢状况,并对比各项骨矿代谢指标在骨营养代谢异常中的诊断价值,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90例新生儿,其中足月儿62例、早产儿2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12例,低出生体重儿16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骨钙素(OC)、β胶原分解片段(β-CTx)、血清钙(Ca2+)、25-羟胆骨化醇[25-(OH)D3]及甲状旁腺素(PTH)浓度,并采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早产儿组血清β-CTx浓度高于足月儿组(P<0.05),血清Ca2+和PTH浓度低于足月儿组(P分别<0.01和<0.05);早产儿组血清OC水平与Ca2+、25-(OH)D3呈正相关,血清β-CTx水平与Ca2+和25-(OH)D3呈负相关;极低出生体重(VLBW)组血清OC与Ca2+浓度低于低出生体重(LBW)组(P均<0.05),血清β-CTx浓度高于LBW组(P<0.05); VLBW组血清OC水平与Ca2+、25-(OH)D3呈正相关,血清β-CTx水平与Ca2+、25-(OH)D3呈负相关;新生儿血清OC、Ca2+水平与胎龄、体重正相关,血清β-CTx水平与胎龄、体重负相关。结论 新生儿血清骨矿代谢指标水平主要受胎龄、体重因素的影响,早产儿易出现骨营养代谢异常,且胎龄越小(体重越轻)越易出现骨营养代谢异常,临床上应尽早发现并及时合理补充VitD和钙。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三酰甘油(TG)的水平与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2月绍兴第二医院医共体总院9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组,同期92例体检健康绝经后女性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1,25(OH)2D3、IGF-1、TG及骨密度指标。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1,25(OH)2D3、IGF-1、TG与骨密度的相关性,以及血清各指标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折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1,25(OH)2D3、IGF-1、TG水平分别为(25.85±4.41)ng/L、(159.76±30.42)μg/L、(3.07±0.54)mmol/L;对照组血清1,25(OH)2D3、IGF-1、TG水平分别为(46.09±6.37)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