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研究经直肠实时组织弹性成像(TRTE)、定量参数峰值应变指数(PSI)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00例疑似PCa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直肠超声(TRUS)和TRTE超声检查,记录患者TRUS和TRTE影像特点。以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计算PSI值,分析PSI判断前列腺病灶性质的准确性。结果 病理活检结果显示PCa 84例,前列腺良性病灶16例。TRUS和TRTE与病理结果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 = 0.612,0.797;P均 = 0.000)。TRUS和TRTE诊断PCa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PCa病变TRTE表现为病灶处呈局部蓝色或被蓝色覆盖,PSI判断前列腺病灶性质的AUC为0.854(95%CL = 0.735-0.973,S.E. = 0.061,P = 0.000),灵敏度为0.813,特异度为0.786,最佳截断值为11.75。PSI诊断PCa的灵敏度显著高于TRUS检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TRTE结合PSI定量参数诊断PCa准确性高,有助于提高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与实时组织弹性成像(UE)联合评分对乳腺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诊断为4类的乳腺病灶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6年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常规超声检查且诊断为BI-RADS 4类的158例患者共172个乳腺病灶行CEUS及UE检查,分别对每个病灶进行赋值评分,以穿刺或手术病理为金标准,构建ROC曲线,分析CEUS和UE联合评分法对BI-RADS 4类病灶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 结果172个病灶中,病理学诊断良性80个,恶性92个,单独应用CEUS评分法分析乳腺BI-RADS 4类病灶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0.894、84.78%、85.00%、84.88%;单独应用UE评分法分析乳腺BI-RADS 4类病灶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0.844、82.61%、82.50%、82.56%。把造影和弹性评分法联合,以7分为诊断界点(AUC为0.951),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为94.57%、93.75%、94.19%,均高于单独评分法(P<0.05)。 结论应用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联合评分法能够明显提高乳腺BI-RADS 4类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可作为BI-RADS分类的补充,减少不必要的术前活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超声技术对不同Gleason评分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接诊的125例可疑Pca患者,均接受TRUS、TRTE、CEUS检查。根据穿刺活检Gleason评分将Pca患者为高危、中危、低危三组。比较各项超声技术对各组的诊断效能。结果 TRTE与CEUS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接近(P0.05);相比TRTE、CEUS,TRTE+CEUS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阴性预测值明显更高(P0.05)。TRTE、CEUS对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相比TRTE、CEUS,TRTE+CEUS对低危组、中危组的阳性检出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 TRTE、CEUS在Pca早期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二者联用能有效提高Pca尤其是中低危型Pca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美国放射学会超声造影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ACR CEUS LI-RADS)和世界超声医学和生物学联合会-欧洲超声医学和生物学联合会(WFUMB-EFSUMB)肝脏超声造影指南对于高危人群肝细胞癌(HCC)的诊断效能。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HCC高危患者319例(334个病灶),按照ACR CEUS LI-RADS 2017版和WFUMB-EFSUMB肝脏造影指南分类标准对334个病灶的超声造影视频进行判读,以手术或穿刺活检组织学病理、临床诊断及随访结果为参考标准,分析ACR CEUS LI-RADS各分级类别对HCC的诊断效能。分别计算ACR CEUS LI-RADS LR-5类和WFUMB-EFSUMB标准诊断HCC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采用χ2检验及DeLong's检验进行诊断效能比较。计算两者联合诊断HCC的ROC曲线下面积,并分别与2种诊断标准的ROC曲线下面积进行比较。 结果本研究纳入的334个肝脏病灶,按照ACR CEUS LI-RADS分类,LR-5类病灶114个,LR-4类病灶25个,LR-3类病灶12个,LR-M类病灶162个,每个分类诊断HCC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9%、40.0%、16.7%、24.7%。ACR CEUS LI-RADS LR-5类标准与WFUMB-EFSUMB标准诊断HCC的敏感度分别为66.9%、83.8%,特异度分别为96.0%、73.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037、38.025,P均<0.001);2种标准诊断准确性比较(82.0% vs 7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52,P=0.245);2种标准诊断HC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4、0.7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1)。两者联合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与ACR CEUS LI-RADS LR-5类及WFUMB-EFSUMB标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1)。 结论ACR CEUS LI-RADS和WFUMB-EFSUMB标准对高危人群HCC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价值。ACR CEUS LI-RADS LR-5类标准和WFUMB-EFSUMB标准诊断HCC的效能类似。然而,2种标准在提供诊断信息时存在差异,ACR CEUS LI-RADS LR-5类标准的诊断特异度更高,而WFUMB-EFSUMB标准的诊断敏感度更高,2种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补。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直肠实时组织弹性成像(TRTE)评分法与比值法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67例疑诊为PCa患者经直肠超声二维及弹性成像表现,并对结节进行弹性评分及应变指数(SI)的测量,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确定SI的诊断点,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TRTE评分法及比值法对PCa的诊断价值。结果:TRTE比值法显示良恶性病灶SI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直肠指检(DRE)及常规经直肠超声(TRUS)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比较,TRTE比值法与二者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分法与TRU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评分法与比值法之间比较,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TE可提高PCa的诊断率,TRTE比值法为PCa的诊断提供相对客观、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联合中国版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C-TIRADS)分类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行甲状腺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的116位患者121个甲状腺结节,进行C-TIRADS分类和超声造影评估。以手术病理和细针穿刺(FNA)活检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C-TIRADS分类、CEUS评分法及两者联合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 C-TIRADS分类、CEUS评分和联合诊断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0、0.824、0.886,最佳分类阈值分别为4C类、2分、4C类。CEUS联合C-TIRADS分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单独应用C-TIRADS分类和CEUS评分(Z=3.183,P<0.01;Z=2.070,P=0.038)。结论 超声造影对C-TIRADS 4类结节有校正价值。CEUS联合C-TIRADS分类有助于提高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超声造影(CEUS)5分法与CEUS预测模型对不同大小BI-RADS 4类乳腺病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的乳腺病变患者165例(166个病灶,均为BI-RADS 4类),均行常规超声和CEUS检查,根据病灶大小分为直径≤2.0 cm组101个和直径>2.0 cm组65个,分析并比较两组良恶性病灶的10项CEUS特征(包括增强强度、增强时相、增强方式、增强形态、增强边界、增强均匀性、灌注缺损、增强范围、蟹足征及滋养血管)。应用CEUS 5分法和CEUS预测模型判断病灶良恶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两种方法鉴别诊断不同大小乳腺病灶良恶性的效能。结果 直径≤2.0 cm组中良恶性病灶的10项CEUS特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直径>2.0 cm组中良恶性病灶的CEUS特征除增强强度、增强方式及灌注缺损外,其余7项特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EUS 5分法、CEUS预测模型鉴别诊断直径≤2.0 cm病灶良恶性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4、...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乳腺超声造影(CEUS)的增强特征,构建乳腺病变CEUS预测模型,探讨该模型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8月于丽水市人民医院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乳腺病变患者192例共195个病灶,所有病灶均为常规超声检查BI-RADS分类4类及以上,均经穿刺活检或手术取得病理结果。将病例分为CEUS组120例共123个病灶,均经CEUS检查;CEUS+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组72例共72个病灶,均接受CEUS及DCE-MRI检查。对CEUS组120例患者的CEUS模式特征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乳腺恶性病变的CEUS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以CEUS+DCE-MRI组72例患者的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CEUS预测模型与DCE-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 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诊断乳腺恶性病灶的CEUS特征性表现为增强后病灶范围增大(OR=12.941,P=0.003),"蟹足"征或血管扭曲缠绕(OR=7.553,P=0.009),灌注缺损(OR=5.670,P=0.024)。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即Logistic回归方程为:Y=-4.108+2.560X6+2.022X7+1.735X8。该模型预测乳腺良恶性病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3。以穿刺或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CEUS风险预测模型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性分别为93.0%、73.3%、93.0%、73.3%、88.9%;DCE-MR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性分别为94.7%、73.3%、93.1%、78.6%、90.3%。CEUS风险预测模型与DCE-MR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一致性较高(Kappa值=0.70)。 结论乳腺CEUS预测模型对鉴别良恶性病灶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且操作相对简单、检查时间短、可重复性好、价格相对低廉,不失为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一种有效和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CEUS)与常规超声在卵巢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差别,探讨CEUS在卵巢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经病理或临床诊断证实的52例卵巢肿块分为良性组(30例)和恶性组(22例),回顾分析2组常规超声与CEUS对肿块血流的显示情况及CEUS的灌注情况。结果 CEUS对卵巢肿块内血流的显示率高于常规超声[100.0%(52/52)比76.9%(40/52),(P<0.001)];常规超声诊断卵巢恶性肿块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低于CEUS(P<0.05),ROC曲线下面积亦低于CEUS(Z=2.765,P<0.01)。结论 CEUS显示卵巢肿块内血流能力显著高于常规超声,能更准确显示病灶内部微血管分布及血流灌注情况,提示CEUS能显著提高卵巢肿块定性诊断的效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和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联合评分对不同大小BI-RADS 4 类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8月—2021年10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超声科就诊的158例患者(共167个肿块)常规超声诊断为BI-RADS 4 类的乳腺肿块,分为大肿块组(>20mm)和小肿块组(≤20mm),均进行SWE和CEUS检查,并分别对每个肿块进行SWE、CEUS单独和联合赋值评分,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SWE、CEUS单独及联合评分对两组肿块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大肿块组SWE/CEUS单独评分的AUC分别为0.786/0.820,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和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分别为:79.5%/81.8%、68.7%/75.0%、76.3%/78.9%、79.5%/81.8%和71.9%/75.0%;SWE单独评分与CEUS单独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37,P>0.05);大肿块组联合评分临界值为6.5分时,AUC为0.885,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0.791-0.947,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PPV和NPV分别为88.6%、87.5%、88.2%、88.6%和84.8%,均高于单独评分法,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53、2.287,P均<0.05)。小肿块组SWE/CEUS单独评分的AUC分别为0.730/0.778,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PPV和NPV分别为61.0%/70.7%、68.0%/70.0%、64.8%/69.2%、61.0%/65.1%和68.0%/72.9%;SWE单独评分与CEUS单独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88,P>0.05);小肿块组联合评分临界值为5.5分时,AUC为0.868,95%CI为0.781-0.930,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PPV和NPV分别为:87.8%、84.0%、86.8%、83.7%和89.6%,均高于单独评分法,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040、2.746,P均<0.05)。结论:SWE和CEUS联合评分对不同大小BI-RADS 4 类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特别是对于小肿块,适当降低诊断临界值,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性,减少不必要的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灰阶超声(GSU)、超声造影(CEUS)及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在周围型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建立周围型肺结核的Logistic回归诊断模型。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胸科医院就诊并经病理及Gene X-pert MTB/RIF检查证实的周围型肺结节患者61例,共61个结节。将患者分为结核病组43例,非结核病组18例。所有患者均行GSU、CEUS、超声引导经皮肺穿刺术,记录病灶形态、内部回声、支气管征、造影到达时间(AT)、造影剂到达病灶与邻近肺组织时间差、灌注模式、增强程度等超声特征及活检组织完整性,并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各项参数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建立周围型肺结核的Logistic回归诊断模型,并绘制ROC曲线,计算该模型预测周围型肺结核的诊断效能。 结果结核病组与非结核病组的病灶形态、造影剂AT、造影剂到达时间差、灌注模式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811、5.770、5.960、5.728,P均<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结节形态、造影剂到达时间差、灌注模式4个变量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回归方程式为:Logit(P)=-3.565+1.868X2+2.469X3+1.734X7+2.650X8。回归模型预测周围型肺结核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1,以Logit(P)≥0.50为截断值,其预测准确性为87.3%,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6%、72.2%、87.5%、86.7%。 结论以周围型肺结节患者年龄、病灶形态、造影剂到达病灶与邻近肺组织时间差、灌注模式为纳入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有助于诊断周围型肺结核。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对卵巢-附件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O-RADS)4~5类病灶良恶性鉴别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O-RADS 4~5类肿物超声造影图像,分析病灶CEUS增强开始时间、增强水平、增强形态的特点,选取恶性病灶典型CEUS特征,对常规超声O-RADS分类进行调级,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分析比较联合CEUS调整前后O-RADS分类的诊断效能。结果 (1)良恶性肿物的CEUS表现各不相同,早增强的鉴别诊断效能最高,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59.38%、92.50%、92.68%、58.73%、72.12%,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2)常规O-RADS分类诊断O-RADS 4~5类附件病灶良恶性的AUC为0.72,联合CEUS后调整O-RADS分类的AUC为0.8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60,P<0.001)。结论 CEUS在O-RADS 4~5类病灶的定性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常规超声O-RADS分类系统与CEUS相结合有助于提高附件肿物定性诊断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使用常规超声、超声造影(CEUS)评估BI-RADS 4a类乳腺病变,建立恶性风险评估模型并评估该模型诊断价值。方法:纳入457例经我院常规超声检查评为BI-RADS 4a类乳腺病变,且行CEUS检查的患者,对比良、恶性病变临床资料及常规超声特征、CEUS特征差异,建立恶性风险评估模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获取截断值,并调整BI-RADS分类,检验其对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在457例BI-RADS 4a类病变中,良性病变413例,恶性病变44例。基于患者年龄>50岁;常规超声特征:最大直径>1.5 cm、边缘不光整;CEUS特征:蟹足样增强、造影后病灶范围扩大建立恶性风险评估模型,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6(P<0.01,95%CI:0.93~0.98)。以4分为截断值诊断恶性并调整BI-RADS分类,共393个良性病灶降为BI-RADS 3类,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8%、95.1%、93.9%、64.3%、98.0%。结论:常规超声结合CEUS模型能较准确地评估BI-RADS 4...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典型与非典型超声造影表现,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肝脏常见的良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材料与方法:2014年6月-2016年3月对205例肝脏局灶性病变的307个病灶行超声造影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CEUS诊断FNH的诊断效能,并着重总结不典型FNH病例CEUS增强特征。 结果: 205例307个病灶中共161例213个病灶获得病理诊断,其中31例确诊为FNH共34个病灶,CEUS诊断FNH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91.2%(31/34)、97.8%(175/179)、88.6%(31/35)、98.3%(175/178)及96.7%(206/213)。其中3个FNH病灶造影表现为动脉期呈高或等增强,门脉期或延迟期减退为低增强的恶性病灶不典型增强特点。 结论:CEUS对FNH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对少数不典型增强病灶的诊断, 需结合肝炎背景、AFP及其它影像学资料,必要时应行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明确组织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CEUS)联合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技术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12月确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治的100例疑似PTMC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ARFI、CEUS检查及穿刺活检,记录穿刺活检结果、ARFI及CEUS检查参数。结果:100例疑似PTMC患者经穿刺活检,58例确诊为PTMC,占58.00%;PTMC组病灶内部剪切波速度(SWV)值高于良性组(P<0.05);两组周边组织SWV值比较(P>0.05);PTMC组峰值强度(Peak)值低于良性组(P<0.05);两组达峰时间(Tp)、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值比较(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显示:SWV、Peak、SWV+Peak诊断PTM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4、0.824、0.845,根据最佳临界值,当SWV>2.780 m/s时,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07、0.786;当Peak<40.780%时,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57、0.534,而SWV+Peak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05、0.569。可见SWV+Peak诊断PTMC的AUC、灵敏度均高于单项指标检测,其诊断价值更高。结论:CEUS与ARFI诊断PTMC具有较高价值,且两种方式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鉴别诊断涎腺局灶性病变性质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128例涎腺局灶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超声影像资料。以手术或穿刺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其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128例均行常规超声(US)、实时超声弹性成像(RTE)及超声造影(CEUS)检查,记录并分析3种模态的超声图像特征。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间病灶的超声图像特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US、US+RTE、US+CEUS、US+RTE+CEUS诊断涎腺局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以及ROC曲线下面积。 结果128例中,病理诊断良性病灶85例,恶性病灶43例。良性组病灶中91.8%(78/85)边界清晰、58.8%(50/85)形态规则,分别高于恶性病灶的58.1%(25/43)、18.6%(8/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恶性组病灶中46.5%(20/43)RTE分级为Ⅲ级、72.1%(31/43)CEUS模式表现为Ⅱc型,良性组病灶中仅16.5%(14/85)RTE分级为Ⅲ级、11.8%(10/85)CEUS模式表现为Ⅱc型,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US+RTE任意一项结果阳性即诊断恶性对涎腺病变良恶性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为0.767、0.800,ROC曲线下面积和约登指数为0.784、0.567。US+CEUS任意一项结果阳性即诊断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791、0.882,ROC曲线下面积和约登指数为0.837、0.673。US+RTE+CEUS中任意2项或以上结果阳性即诊断为恶性,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767、0.941、0.883、0.868、0.889,ROC曲线下面积和约登指数为0.854、0.708。 结论多模态超声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超声对涎腺局灶性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VTIQ)技术在术前评估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转移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因乳腺癌收住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患者,共72例患者的72个SLN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取得病理结果,术前均行常规超声、CEUS及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SLN分为转移组21个和非转移组51个。比较2组SLN的超声造影模式及VTIQ剪切波速度(SWV)值。绘制ROC曲线比较超声造影、SWV及联合诊断预测乳腺癌SLN转移的效能。 结果转移性SLN与非转移性SLN的CEUS增强模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53,P=0.000),2组VTIQ的SWV最大、最小、平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79、7.12、8.75,P均=0.000)。CEUS判断SLN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9,最佳截断值为1.5,即I型增强模式为非转移性,II、III、IV型增强模式为转移性。以最佳截断值为SLN转移的判定标准,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1%、70.59%、54.54%、92.31%。绘制SWV最大值、最小值及平均值诊断SLN转移的ROC曲线,AUC分别为0.910、0.873、0.937,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06、2.23、2.64 m/s。以SWV平均值2.64 m/s为判定标准,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19%、94.23%、88.89%和90.74%。联合CEUS与VTIQ诊断SLN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24%、96.08%、90.91%、96.08%。绘制CEUS与VTIQ联合方法诊断SLN转移的ROC曲线,AUC为0.957。 结论CEUS联合VTIQ技术可以提高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为乳腺癌术前腋窝淋巴结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及定量分析对延迟相廓清的肝炎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对38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肝炎性病灶的患者共38个病灶进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检查(CEUS)及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并与同期行CEUS检查的66个HCC病灶进行比较。 结果 肝炎性病灶组和HCC组之间的性别、症状、CA125、AFP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史等临床特征存在差异(P <0.05)。CEUS特征分析,肝炎性病灶与HCC相比,强化的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P <0.01);肝炎性病灶与HCC相比,门脉相增强强度低增强:等增强:高增强比例为30:8:0 vs26:34:6,门脉期增强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CEUS定量分析显示肝炎性病灶的增强曲线下面积(AUC)显着大于HCC(p <0.01);肝炎性病灶的下降时间与平均通行时间比HCC更短(p <0.05)。在CEUS定量分析中,显示出统计学意义的单变量区分肝炎性病灶与H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4-100.0%和68.2-73.7%。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后,在鉴别肝炎性病灶和HCC的定量分析中,增强AUC> 365.281有助于正确诊断肝炎性病灶。结论 CEUS为延迟相廓清的肝炎性病灶与HCC的鉴别诊断可提供重要信息,CEUS定量分析可更客观地显示肝脏炎性病灶的血流灌注特征,对延迟相廓清的肝炎性病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直肠实时组织弹性成像(TRTE)联合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RI)引导前列腺靶向穿刺活检的价值。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嘉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疑诊前列腺癌患者105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105例患者分别行TRTE和MRI检查后,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穿刺采用常规6点穿刺活检和上述检查阳性征象部位针对性靶向活检。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TRTE、MRI、TRTE联合MRI引导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手术病理证实,本组105例患者中,前列腺良性结节44例,前列腺癌61例。前列腺癌56例。TRTE诊断为前列腺癌的52例中,手术病理证实45例。MRI诊断为前列腺癌的56例中,手术病理证实48例。TRTE、MRI及TRTE联合MRI引导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4%、84.0%、78.0%、0.865、0.698,78.6%、81.8%、80.0%、0.857、0.734,90.1%、88.6%、89.5%、0.916、0.866。TRTE联合MRI引导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TRTE及MRI。结论 TRTE和MRI均有各自的优势。穿刺前的精准定位,有助于制定前列腺穿刺个性化方案,二者联合应用可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及超声造影在肾细胞癌伴下腔静脉瘤栓合并血栓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纳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行手术治疗的肾细胞癌合并下腔静脉瘤栓患者113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下腔静脉超声检查,对无法确认瘤栓或者血栓的22例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均取得术后病理结果。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合并血栓组27例、不合并血栓组86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及超声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绘制不同参数评估血栓形成的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应用四格表计算超声造影诊断下腔静脉瘤栓合并血栓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 结果合并血栓组较不合并血栓组的瘤栓Mayo分级更高(P=0.011);肿瘤最大长径更小[(7.42±2.87)cm vs(9.37±2.88)cm,P=0.013];瘤栓更宽[(25.82±13.79)mm vs(19.79±10.73)mm,P=0.019];残余管腔未见血流信号者更多[(19/27,70.4%)vs(37/86,43.0%),P=0.016];肾肿瘤未见无回声坏死区者更多[(17/27,63.0%)vs(34/86,39.5%),P=0.046];瘤栓肾静脉入口处前后径更大[(26.90±8.12)mm vs (20.59±6.87)mm,P<0.001];腔静脉节段性切除比例更高[(12/27,44.4%) vs (9/86,10.5%),P<0.001]。绘制肿瘤最大长径评估血栓形成的ROC曲线,得出AUC为0.668(P=0.006),最佳截断值为<6.90 cm;瘤栓宽度评估血栓形成的AUC为0.669(P=0.016),最佳截断值为>24.6 mm;瘤栓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入口处前后径评估血栓形成的AUC为0.766(P<0.001),最佳截断值为>23.6 mm。超声造影诊断下腔静脉瘤栓合并血栓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4%、93.3%、86.3%、83.3%及87.5%。 结论肿瘤越小、瘤栓越宽越容易形成血栓;超声造影可提高下腔静脉瘤栓合并血栓的诊断效能,但仅依据栓子是否增强鉴别血栓和瘤栓可能存在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