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科学的方法,构建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分诊工具,为急诊临床实践提供客观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以HEART评分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甘肃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回顾性资料,采用Delphi法对22名从事急诊护理管理、急危重症、心内科临床或护理工作的专家进行2轮函询,并确定指标权重。结果 2轮函询专家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是0.931、0.832,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是0.223、0.305(P<0.001)。最终形成的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分诊工具包括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36项。结论 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分诊工具构成合理,研究方法适用,研究结果可信度高,为急诊胸痛分诊提高效率、优化流程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急性胸痛作为急诊中常见的症状,由于其病因繁多且部分危及生命在临床中备受关注,迅速识别病因并开展治疗是成功救治患者的关键一步。而在临床中研究也逐渐发现正确的急诊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急性胸痛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本文将对近年来急诊护理在急性胸痛患者中的应用做一综述,旨在推动急诊护理在胸痛患者中的应用及发展,进一步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3.
胡庆申 《临床医学》2013,33(1):43-44
目的 提高对急诊胸痛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总结108例以胸痛为主要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病因、症状、体征、辅助检查以及治疗资料的统计和分析.结果 心源性胸痛占60.2%,非心源性胸痛占39.8%.结论 在临床工作中,急诊医生应高度重视其筛查诊断,使患者尽早得到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4.
对398例急性胸痛患者的急诊分诊进行回顾总结,提出制定相应的分诊流程即首先判断病情严重性、快速获得病史、必要的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对症治疗等,通过分诊流程有效降低分诊的失误率,提高分诊效率。  相似文献   

5.
李琳  徐晓春   《护理与康复》2021,20(6):69-71
目的 观察胸痛优先标识在胸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应用胸痛优先标识前后进行分组,应用胸痛优先标识前收治胸痛患者277例为对照组,急诊门诊患者采用医院就诊流程诊治,院内患者采用院内诊治流程诊治;应用胸痛优先标识后收治胸痛患者390例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胸痛优先标识.比较两组患者首份心电图时间、肌钙蛋白检测结...  相似文献   

6.
胸痛是急诊常见的临床症状,心源性与肺源性胸痛已为绝大多数医师所熟悉,虽食管源性胸痛也越来越受重视,但多诊断为返流性食管炎,对于异物哽咽史不明显而表现为急性胸痛的食管异物患者,在急诊就诊中易误诊或漏诊.现就我们接诊的3例食管异物患者的误诊经验,谈谈急诊胸痛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学科合作优化急诊流程在急诊胸痛患者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胸痛分诊人数12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分诊流程对胸痛患者进行处理;将2020年胸痛分诊人数163例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多学科合作优化急诊流程。比较两组高危胸痛分诊准确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分诊效率。结果:观察组高危胸痛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1),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检验时间、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多学科合作优化急诊流程应用于急诊胸痛患者诊疗中,可提高胸痛分诊准确率和分诊效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很多医院实行病人护理通道或护理规划以指导住院期间患者的护理,为了提高一致性和适用性,在医院护理工作者中应用以研究为基础的管理指南,以促进患者康复,我们在急诊中心开展了急诊治疗通道。通道的开展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包括急诊医师、注册护士、临床医师、呼吸科专家以及会诊医师。例如,心脏病专家和导管室医务人员参与胸痛治疗通道和可疑充血性心衰治疗通道,肺病专家和儿科医师协助呼吸急促和可疑肺炎治疗通道,急诊临床护理专家负责执行、更新治疗通道以及护理人员的培训。  相似文献   

9.
急诊胸痛患者86例诊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急诊胸痛病因的认识,并总结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总结86例以胸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病因、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诊断以及治疗资料的统计和分析。结果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疾病病因以心源性胸痛为主(占62.7%),其中以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常见,非心源性胸痛(占37.2%)中以支气管炎为主。结论在临床急诊工作中,导致急性胸痛的病因比较复杂,临床表现呈多样化,急诊医生应高度重视其筛查诊断,使不同病因的患者尽早得到适当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模式与传统常规诊疗流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胸痛患者的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胸痛中心成立运行后收治的确诊ACS 45例急性胸痛患者为观察组,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胸痛中心成立前收治的ACS 43例急性胸痛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门急诊分诊到就诊时间、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肌钙蛋白(cTnI)检查时间、进医院大门-球囊扩张时间(Door to balloon time,D2B time)、救治成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胸痛中心运作后,观察组患者进行急诊分诊的时间、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和肌钙蛋白检查时间显著少于胸痛中心成立前的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门-球囊扩张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中心运行模式显著提高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等急性胸痛的临床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诊胸痛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救治的急诊胸痛患者27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我院自制的急诊胸痛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测评表评估急诊胸痛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273例急诊胸痛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得分(59.85±14.35)分。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学历、医疗费用承担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居住情况、家庭住地、体检情况、患病史/家族史、自己或家人是否接受过急救培训、转运方式、进院前是否寻求帮助是影响急诊胸痛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的相关因素(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体检情况、患病史/家族史、自己或家人是否接受过急救培训是影响急诊胸痛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诊胸痛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呈现中等水平,医护人员需要重视急诊胸痛患者对症状的习惯反应,加强教育和急救系统的运用,督促相关患者定期体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痛护士标准化工作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急诊科诊断的急性心肌梗死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100例患者根据有无胸痛护士参与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无胸痛护士参与,实施急诊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患者有胸痛护士参与,实施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首份心电图时间、建立静脉通路及抽血时间、肌钙蛋白T(cTnT)检测时间、双联抗血小板药口服时间以及急诊停留时间。结果:观察组首份心电图时间、建立静脉通路及抽血时间、cTnT检测时间、双联抗血小板药口服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胸痛护士标准化工作流程能够显著缩短急性心梗患者救治流程中的多个时间节点,缩短急诊停留时间,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急诊胸痛标准化分诊的流程及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诊是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的优先原则和合理利用急诊资源对患者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我科自2005年底开始对急诊非创伤性胸痛标准化分诊模式进行了探索.该标准化分诊目标主要有:①快速筛查出高危胸痛患者并给予紧急处理措施;②缩短胸痛患者在急诊室的停留及等候就诊时间,改善急诊拥堵情况;③降低低危胸痛患者的住院率;④减少过度医疗引起的有限医疗资源的浪费.其分诊方法和步骤主要有:①预检护士询问并记录重要相关病史;②进入胸痛绿色通道,5~10 min内完成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③经过急诊胸痛诊疗流程筛查出可能的高危胸痛并进入下一步骤相应的医疗干预;④中低危胸痛患者由绿色通道转至普通急诊进一步诊治或门诊就诊.初步实践证明,该标准化分诊模式改变了以往依靠预检护士个人经验指导并决定急诊胸痛患者获得医疗服务紧急程度的现状,初步成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2年7月收治的62例急诊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心源性与非心源性胸痛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21例心源性胸痛患者在胸痛发作时多数患者的心电图较正常,41例非心源性胸痛患者在胸痛发作时多数患者的心电图表现不正常。临床上急诊胸痛的患者多患有非心源性胸痛疾病,胸痛发作时患者心电图表现多数正常。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316例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病因、症状、体征、辕助检查、诊断、治疗及护理资料的统计和分析.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疾病病因以心源性胸痛为主(69.8%),其中尤以心绞痛(53.6%)和心肌梗死(11.6%)常见,非心源性胸痛中以支气管肺炎为主(13.6%).认为在急诊患者中,导致急性胸痛的病因比较复杂,临床表现呈多样化,急诊工作中应高度重视,提高分诊的准确性,使不同病因的患者尽早得到适当治疗和相应的护理.  相似文献   

16.
胸痛是急诊室最常见的主诉之一,也是许多疾病的表现。胸痛的临床危险性与胸痛的病因、性质密切相关,不同的病因使胸痛的危险性和预后大相径庭。因此,对胸痛的早期识别、正确诊断并拟定恰当的治疗对策,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中心于2003年7月成立胸痛中心,配备专职医护人员,在医院内建立快速诊治通道,为胸痛患者提供了1个良好的就诊平台,通过对胸痛的早期判断及给予正确的治疗与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急性胸痛的诊断与处理策略及程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胡大一 《临床荟萃》2004,19(3):152-153
胸痛或胸部不适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 ,其临床表现多样而复杂。每一胸痛患者表现各异 ,临床危险性存在较大差别 ,因此 ,胸痛患者的诊断与处理对临床医师仍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为了更好地识别胸痛的危险性 ,制定胸痛的临床决策以及规范胸痛患者的管理 ,以提高胸痛的诊治效果 ,减少不良事件 ,降低医疗费用 ,欧洲心脏病学会有关专家组成的工作小组公布了胸痛处理的指南。1 胸痛的症状、检查与临床诊断评价分析患者胸痛症状的性质对判断胸痛患者是否高危或是否需进入快速通道有重要意义。不仅要注意一些常见的缺血性胸痛 ,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  相似文献   

18.
连思君  沈韵  张洁  韩芸 《循证护理》2021,(4):534-536
目的:探讨优化绿色通道流程在急诊胸痛病人分流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急诊科就诊的150例胸痛病人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胸痛流程;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0月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50例胸痛病人为研究组,采取优化绿色通道、抢救流程。对比两组病人的滞留时间、诊断时间、护理满意度、存活率等。结果:研究组病人滞留时间、抢救时间、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优化绿色通道和护理流程可以有效提升急诊胸痛病人的护理效果,缩短急诊各环节所需时间,提升病人救治的有效率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的分诊方法对急诊胸痛患者分诊准确率的影响。方法分别选取低、高年资分诊护士各10名,对400例以非创伤性胸痛为主诉的急诊就诊患者以分诊记录单Ⅰ和分诊记录单Ⅱ分别分诊,并记录和比较分诊结果;对分诊护士进行访谈并修改分诊记录单Ⅱ。结果使用分诊记录单Ⅱ后,低、高年资护士的分诊准确率均有明显提高(P<0.01);低年资护士的分诊错误明显多于高年资护士(P<0.01),而且错误内容不同。结论分诊记录单Ⅱ的使用可以帮助护士提高急诊胸痛患者的分诊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共识制定前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急诊危重患者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治疗医护知、信、行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急诊医护人员对急诊危重症患者首选EN治疗方面认识一致、接受度高,但是在知识储备、行为实践方面仍存在明显差异。基于此,在多位专家共同努力下,制定《中国急诊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以规范临床实践,进一步提高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