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原发灶临床病理特征和BRAFV600E基因突变的关联性,阐明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因PTC在本院手术治疗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灶部位和数量,淋巴结转移数量和位置;病理学资料,包括肿瘤的位置、大小、数目和包膜侵犯,瘤周纤维包裹,检出砂粒体,脉管和神经受累。检测PTC组织中BRAF V600E基因突变情况,分析颈部淋巴结转移与PTC患者临床特征、病理学特点和BRAF V600E基因突变的关联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共选择PTC患者321例,其中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者129例(40.2%)。279例(86.9%)患者伴有BRAF V600E基因突变,但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PTC淋巴结转移无关联(P>0.05)。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与患者发病年龄、肿瘤最大径、甲状腺双侧叶多原发灶、检出砂粒体和脉管受侵有关联(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TC患者年龄(OR=0.7...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与汉族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BRAF V600E突变率及分布情况,进而评估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甲乳外科及病理科收集2017-1~2019-12行手术治疗的20例汉族与40例蒙古族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存档石蜡组织进行基因检测及分析。结果:蒙古族PTC患者BRAF V600E突变率显著高于汉族患者(P<0.05)。蒙古族BRAF V600E突变与PTC患者是否合并桥本、淋巴结转移及被膜侵犯有关,而与年龄、性别、肿瘤直径、病灶数目、有无钙化无关。结论: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与汉族BRAF V600E突变率不同,蒙古族患者BRAF V600E突变与PTC患者是否合并桥本、淋巴结转移及被膜侵犯有关,这些发现可为PTC患者手术方案的制订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杨峰 《中国厂矿医学》2014,(9):1056-1058
目的 评估免疫组化法检测BRAF基因V600E突变对甲状腺乳突状癌的诊断价值,进一步明确BRAF基因V600E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外扩散的相关性。方法 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37例经病理确诊甲状腺乳突状癌患者,对于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肿瘤进行染色强度分类。评估年龄、甲状腺外扩散、侵袭淋巴管血管、区域淋巴结转移病理变化。结果 直接测序法显示28例(75.7%)PTC BRAF基因V600E阳性;免疫组化染色显示25(67.6%)BRAF基因V600E阳性。以直接测序法为标准,免疫组化法对BRAF基因V600E特异抗体检测突变的敏感性为89.3%、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75.0%。 结论 免疫组化染色是检测甲状腺乳突状癌中BRAF基因V600E突变准确的方法,能够量化BRAF基因V600E表达,预测肿瘤侵袭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V600E突变及超声造影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7月—2022年12月收治的5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一般资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癌组织标本及癌旁组织中BRAF V600E突变情况,根据癌组织标本有无BRAF V600E突变分为BRAF V600E突变组和无突变组,比较两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及超声造影检查结果。结果:癌组织标本BRAF V600E基因突变阳性率为77.59%,高于癌旁组织的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AF V600E突变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于无BRAF V600E突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AF V600E突变组和无突变组超声造影增强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增强、等增强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于弱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增强、等增强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BRAF V600E突变率明显升高,与颈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收集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基因资料并整理分析,探究PTC基因突变与其侵袭性的相关性,并探讨BRAF V600E单基因突变与中央区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相关性,以期细化PTC的精准治疗。  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符合入组标准且同意入组的PTC患者,收集入组患者临床病理及基因资料并整理分析:(1)各基因突变作观察组、野生型作对照,对比各基因型突变与野生型的差异;(2)多基因突变作观察组,单基因突变作对照,对比多基因突变与单基因突变的差异; (3)cN0患者中:BRAF V600E单基因突变作观察组,无基因突变作对照,分析BRAF V600E突变与中央区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相关性。  结果  (1)BRAFV600E突变: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CLNM)、N1占比大,转移淋巴结数目多,TPO-Ab降低(P < 0.05);TERT突变:高龄、男性、侧颈淋巴结转移占比大,侧颈淋巴结转移数目多,T分期晚(P < 0.05);RET突变:侧颈淋巴结转移占比大、侧颈转移淋巴结数目多,T分期晚(P < 0.05),NTRK3与ETV6均融合突变,结果一致:突变组侵犯甲状腺包膜占比大(P < 0.05);RAS突变:Tg-Ab水平低(P < 0.05);TP53,CCDC6:突变组与野生型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2)多基因突变组侵犯包膜、侧颈淋巴结转移占比大、侧颈转移淋巴结数量多,M分期晚(P < 0.05);3.cN0患者中:BRAF V600E单基因突变组CLNM占比大,中央区转移淋巴结数目较多(P < 0.05)。  结论  (1)PTC中,BRAF V600E突变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2)多基因突变较单基因突变表现出更强的侧颈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能力;(3)cN0 PTC患者中,BRAF V600E单基因突变与隐匿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中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淋巴结以及其他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利用荧光PCR法检测经过手术切除及中央区和/或患侧淋巴结清扫的PTMC患者中BRAF V600E基因的突变情况,深入研究BRAF V600E基因和PTMC淋巴结转移两者之间的联系.结果 在患者性别、年龄以及...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0):131-134+169
目的研究CK34βE12、Galectin-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以及与BRAF~(V600E)基因突变的关系,评价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甲状腺乳头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K34βE12、Galectin-3的表达情况,AMERS法检测BRAF~(V600E),采用χ~2检验方法分析CK34βE12、Galectin-3蛋白阳性率与BRAF~(V600E)基因突变率关系。结果在PTC组织中,CK34βE12、Galectin-3呈强阳性表达(P0.01),与患者年龄、性别、是否淋巴结转移等均无关联(P0.05);BRAF~(V600E)基因在PTC中有84.3%突变;BRAF~(V600E)基因突变率与患者年龄、性别、是否淋巴结转移等无关联(P0.05),与CK34βE12、Galectin-3蛋白表达无关联(P0.05)。结论 PTC组织中,CK34βE12、Galectin-3对鉴别甲状腺良恶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但CK34βE12、Galectin-3表达升高与BRAF~(V600E)基因突变的相互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RAF~(V600E)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本次研究要求,研究对象选择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患者100例,患者均在本院实施了淋巴结手术切除。对所选患者进行DNA中BRAF~(V600E)点突变情况的检测,使用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并依据数据统计结果分析DNA中BRAF~(V600E)点突变与患者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统计数据显示,PTC患者基因突变比例为58%,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为55%;PTC患者淋巴结转移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是否单发病灶、肿物是否钙化及患者有无神经压迫症状等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年龄在45岁以上、多发病灶、肿瘤在40 mm以上且出现钙化的PTC患者其淋巴结转移的机率更大。数据分析结果表明,BRAF~(V600E)突变与PTC患者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且患者肿瘤大小及是否钙化与BRAF~(V600E)基因突变正相关。结论 BRAF~(V600E)基因突变与PTC患者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但BRAF~(V600E)基因突变不是造成PTC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的唯一因素,患者年龄及肿瘤大小和钙化的PTC患者,其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机率更高。  相似文献   

9.
BRAF基因突变与甲状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RAF是甲状腺癌最常见的分子遗传学改变,是MAPK信号传导通路RAS→ RAF→MEK→ERK中的重要激酶。15外显子的单个碱基错义突变(T1799A)导致翻译蛋白 质600位密码子的缬氨酸(Valine)被谷氨酸(Glutamate)替换,成为活化蛋白质激酶(BRAF V600E)。典型PTC、高细胞亚型PTC组织BRAF T1799A(V600E)的突变率最高,阳性突 变基因型PTC浸润甲状腺周围组织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高,是对放射性I131辅助治疗 不敏感和预后不好的指标。检测BRAF V600E基因突变可进一步提高术前细针抽吸活检(fine needle aspiration, FNA)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诊断率。甲状腺癌的BRAF基因分 型诊断对进一步提高甲癌的临床治疗水平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国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v-Raf)致癌同源体B1(BRAF)基因V600E点突变与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方法 采用多重突变等位基因PCR方法检测18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石蜡包埋组织BRAF基因V600E点突变。利用BRAF基因V600E突变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系K1和BRAF基因野生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系RO82-W-1进行灵敏度检测。 结果 多重突变等位基因PCR方法可检测最低达1%含量的BRAF基因V600E突变。甲状腺乳头状癌样本检测发现BRAF基因V600E突变率为63.64%(119/187),在甲状腺良性病变中均未检测到BRAF基因V600E突变。单因素分析显示,BRAF基因V600E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年龄(≥ 45岁)、肿瘤分期和预后有关(P<0.05);BRAF基因V600E突变在仅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组(49.32%)与中央区及颈侧区均有转移组(75.34%)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BRAF基因V600E突变(OR=2.471,95%CI:1.149~5.312)和颈淋巴结转移(OR=0.333,95%CI:0.114~0.973)是肿瘤远处转移/复发的独立因素(P<0.05)。 结论 BRAF基因V600E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年龄、肿瘤分期相关,是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BRAF基因突变及Ki67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及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46例PTC组织标本(PTC组)及16例良性甲状腺肿瘤组织标本(对照组)。采用基因测序法检测BRAF基因突变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Ki67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PTC组BRAF基因突变率为32.6%(15/46),其中Ⅰ、Ⅱ、Ⅲ、Ⅳa期突变率分别为14.3%、22.2%、60.0%、75.0%,Ⅰ、Ⅱ期与Ⅲ、Ⅳa期BRAF基因突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淋巴结阳性者BRAF基因突变率为69.2%,阴性者为18.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肿瘤直径≥2cm BRAF基因突变率为40.6%,<2cm者为14.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对照组未发现BRAF基因突变。BRAF基因突变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32.6%(15/46),但特异性为100.0%(16/16)。2)PTC组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9.6%(32/46),其表达与PTC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均无明显关系,但其表达率随病情恶化程度呈逐步上升趋势;对照组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8.6%(3/16),且均为低表达;Ki67蛋白阳性表达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灵敏度为69.6%(32/46),特异性为81.4%(13/16)。3)在PTC中,15例BRAF基因突变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0.0%(12/15),31例无BRAF基因突变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4.5%(20/31),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检测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灵敏度为80.0%(12/15),特异性为35.5%(11/31)。结论BRAF基因突变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随临床分期增加和淋巴结转移其突变率增加;Ki67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阳性表达率高,但与病情进展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BRAF V600E突变及其与甲状腺超声表现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反应扩增及DNA直接测序法检测34例PTC患者手术切除的新鲜甲状腺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的BRAF V600E突变情况,比较PTC发生和未发生BRAF V600E突变患者的甲状腺超声检查影像。结果:34例PTC癌组织标本中有18例发生BRAF V600E突变,16例未发生突变;34例PTC癌旁组织标本均未检测到BRAF V600E突变。PTC BRAF V600E突变患者与未发生突变患者甲状腺超声检查的癌块大小、边界是否清楚及有无钙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中BRAFV600E突变率较高;BRAF V600E突变与甲状腺超声表现无明显关系。甲状腺超声表现不能预测PTC中BRAF V600E突变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近年来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发生复发和转移的患者也在增多。本文意在探索在PTC中BRAFV600E突变对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表达的影响,寻求BRAF基因影响PTC发展及预后的机制,指导临床进行精准治疗。 方法 收集2015年9—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4例PTC患者的术前血清及术后新鲜病理组织,组织提取DNA进行基因测序。根据有无BRAFV600E突变将患者分为BRAF突变阳性组和BRAF突变阴性组,运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组织中HMGB1蛋白的分布和含量;荧光定量PCR检测组织中HMGB1 mRNA的水平;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HMGB1蛋白的水平。Western blot数据应用Image J软件计算灰度值,采用相对定量法计算荧光定量PCR数据,用2-△Ct进行分析,应用ELISA Calc回归/拟合计算程序计算血清中的HMGB1蛋白浓度。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Western blot、荧光定量PCR和ELISA数据分别用χ2检验、Mann-Whitney-Wilcoxon test和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淋巴结转移和腺体外浸润与BRAFV600E突变发生的关系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在PTC组织中,HMGB1蛋白主要定位于胞浆,BRAFV600E突变阳性组HMGB1的转录水平及蛋白水平均低于BRAFV600E突变阴性组(Z=2.117,P<0.01;χ2=19.989,P<0.05),而这种变化在外周血中并未呈现(t=1.135,P>0.05)。BRAFV600E突变增加淋巴结转移和腺体外浸润的风险(χ2=6.117,P<0.05;χ2=5.587,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PTC中的HMGB1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PTC (Z=-2.216,P<0.05;t=-2.217,P<0.05),发生腺体外浸润的PTC也呈现此种趋势(Z=-2.267,P<0.05;t=-3.885,P<0.01)。 结论 在PTC中,BRAFV600E突变可能通过下调HMGB1的表达加速肿瘤的恶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2月病理诊断为PTC的患者337例及甲状腺组织正常者50例,分析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灶双侧性和多灶性、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腺外侵犯等临床特征.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进行BRAF V6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文章主要论述BRAF~(V600E)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诊断,中医治疗及预后方面的相关性,并大体概括其在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方面的应用现状,以期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个体化精准诊治制定提供科学线索。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2月辽宁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二病区诊治的200例经病理学诊断为PTC的手术患者的病理蜡块组织,应用RT-PCR法进行BRAF~(V600E)基因检测,分析比较BRAF~(V600E)基因的突变情况与研究对象临床特征的关联。结果 PTC患者中BRAF~(V600E)基因突变率为74.0%,其在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病变类型性(单发多发)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患者临床分期、肿瘤原发灶情况、区域淋巴结受累、是否有远处转移等相关特征存在关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现PTC进展(远端转移)情况在不同年龄组、临床分期、肿瘤原发灶分期、肿瘤病变类型性(单发多发)和BRAF~(V600E)突变中的分布不同,提示这些因素可能是影响PTC预后的预测因子。结论 BRAF~(V600E)基因在PTC中突变率高,且对于预测PTC的恶性程度及预后情况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BRAF V600E基因检测对超声高危、细胞学BethesdaⅠ类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以及与BRAF V600E基因突变相关的临床超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经超声诊断为高危且细针穿刺判读为细胞学BethesdaⅠ类的甲状腺结节共780例,其中行BRAF V600E基因检测且有组织病理结果的共70例,将这些患者纳入研究。计算BRAF V600E基因检测在诊断超声高危、细胞学BethesdaⅠ类甲状腺结节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阳性率,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RAF V600E基因检测对这类结节的诊断效能;应用χ2检验分析与BRAF V600E基因突变相关的临床超声特征。结果 BRAF V600E基因检测诊断超声高危、细胞学BethesdaⅠ类甲状腺结节的特异度为88.2%(15/17),敏感度为90.5%(48/53),阳性预测值为96.0%(48/50),阴性预测值为75.0%(15/20),阳性率为71.4%(50/70),曲线下面积为0.894。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安徽省皖南地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主要基因突变。方法:收集PTC石蜡包埋组织33例,进行DNA提取,聚合酶链反应法扩增和基因测序检测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基因(BRAF)中的缬氨酸(V)被谷氨酸(E)替代(V600E)和K-ras基因的12和13密码子基因突变。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和促甲状腺激素。结果:33例样本中有13例检测出BRAF基因V600E突变,突变率39.4%;而K-ras基因的12和13密码子没有发现突变;BRAF基因V600E突变与患者性别、年龄和肿瘤直径无关;BRAF基因突变患者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均低于基因非突变患者(P<0.05~P<0.01),基因突变患者血清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明显高于非突变患者(P<0.01),而两者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AF基因V600E突变是皖南地区PTC患者的高发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利用甲状腺穿刺物行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的可行性及联合细胞学诊断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2年7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标本114例,具有完整的细胞学诊断、BRAF V600E突变检测及术后组织诊断结果,分析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一般临床特点的关系及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与细胞学诊断联合诊断甲状腺癌的可行性。结果:114例甲状腺穿刺标本中有70例(61.4%)出现BRAF V600E基因突变;BRAF V600E基因突变率在年龄≤60岁患者中明显高于>60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63,P<0.05);BRAF V600E基因突变率在细胞学诊断不同类别标本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71,P<0.001);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联合细胞学诊断,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性由85.33%提高至94.67%,诊断准确度由85.09%升高至91.23%。结论:甲状腺穿刺物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联合甲状腺穿刺细胞学诊断可提高甲状腺癌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RAF基因对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方法整群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确诊结直肠癌并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53例,其中BRAF基因突变阳性的患者18例(实验组),BRAF基因突变阴性患者135例(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具有完整的随访资料。回顾性分析两组的随访资料,总结BRAF基因突变的突变类型,并分析BRAF基因突变阳性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在该研究中,发现BRAF基因突变型18例(11.8%),其中位于V600E突变15例,占所有突变患者83.3%;位于exon11上的甘氨酸环的突变为3例,占所有突变患者14.3%,未见其他位点突变。 BRAF基因突变多见于近端结肠,而远端结肠及直肠较少见,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BRAF基因在肿瘤分化程度、病理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时间为1~60个月,生存时间为3~60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35.2±21.5)个月。生存分析实验组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9.7±16.8)个月,术后1、2、3、4、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1.1%、27.8%、22.2%、5.6%、5.6%。 Log-rank检验显示两组间总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BRAF基因突变率与患者生存率成负相关,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碘摄入量与BRAF V600E基因突变以及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为合理碘摄入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间,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邢台地区共124例PTC患者为观察对象,设为观察组,留取住院前尿液10 m L,监测尿碘水平并计算其中位数,并行BRAF V600E突变基因检测,同时选取同期同地区的120例甲状腺正常人群设为对照组,以相同办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观察组PTC患者中位尿碘值(median urinary iodin,MUI)水平为343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甲状腺功能正常者192μg/L(P<0.05);观察组124例PTC患者中发生BRAF V600E基因突变80例(64.5%),明显高于对照组0%(P<0.05);突变基因型在尿碘值分组间比较,碘缺乏组、碘足量组、碘超足量组及碘过量组中BRAF V600E基因突变率分别为16.7%、50.0%、64.9%及74.6%,BRAF V600E基因突变率伴随着尿碘值增加而增加,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