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闫玉琴  贾琦  张山  刘红旭 《北京中医药》2021,(12):1375-1378
目的 基于肺-肠轴理论探讨益气通腑方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79例老年AECOPD痰热壅肺证兼气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9例予以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4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通腑方中药保留灌肠,疗程为14 d,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粪便...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通量微生物16S核糖体RNA(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的进步,呼吸道、肠道菌群的研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目前研究已经发现肠道菌群与肺部囊性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肺部感染等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其中COPD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两者的因果关系尚未被阐明。临床上COPD发病过程通常伴随着厌食、腹胀、便秘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及营养不良的表现,这与肠道菌群失衡密切相关。现代医学认为肠道微生态群主要通过“共同黏膜免疫系统”参与宿主营养能量代谢、免疫防御机制等参与疾病的过程,同时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也可通过远端器官的免疫调节,介导肺部免疫受损,引起肺肠微生态失调,影响COPD的发生发展。COPD在中医上属于“肺胀”范畴,COPD微生态失调的病机与肺、脾、肠密切相关,尤其在水谷精微物质的运化、抵御外邪方面与现代医学关于COPD肠道菌群紊乱的部分机制阐述颇有相通之处。深刻挖掘中医基础理论发现,从肺与大肠相表里,脾与小肠相通,肺脾太阴同气相求这3个方面可以更好地诠释COPD微生态失调的中医内涵。该文借鉴现代医学关于肺肠道菌群的部分研究成果,探讨其与...  相似文献   

3.
人类肠道微生物群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微生物群落,据统计,定植于人体肠道内的细菌数量约是人体细胞数量的10倍,种类多达1000多种。近年来,随着微生物组学研究的突破,诞生了“肺-肠”轴这一全新概念。目前研究显示,肠道微生态与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炎症性疾病等密切相关。在全球范围内,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正逐年攀升,随着对肠道菌群研究的日益深入,现普遍认为,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直接或间接参与哮喘发生发展,但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基于“肺-肠”轴理论,并结合前期研究探讨肺-肠轴、肠道菌群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及可能存在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老年冠心病因人群的特殊性而具有不同特点,笔者从补脾益气的角度治疗老年冠心病,取得较好疗效,治病求本,提出了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一个新思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目前认为,COPD的发病机制主要受环境因素、遗传易感性、炎症机制和氧化应激等作用机制的影响,然而,以上发病机制并无法完全解释COPD病程长、患病率高、临床治疗效果欠佳等问题。近年来,随着“肺-肠”轴概念的提出,肺部菌群、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机体生理病理状态的密切联系越发受到重视。因此关于深入探究肺部菌群、肠道菌群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对于阐明COPD的发生发展机制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肺-肠”轴理论为切入点,总结了COPD肺部菌群、肠道菌群的组成及生理特性,以及两者之间潜在的相互作用机制,并结合中西医现阶段的防治研究和团队的前期研究成果,探讨肺部菌群、肠道菌群及其相互作用与COPD的关系,为今后以肺部菌群、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为靶标的COPD早期诊断和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提供新的研究策略及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周怡驰  胡世平  晏军  冉云  李玲 《新中医》2021,53(14):186-189
近年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肠-肝轴参与脂肪肝的发病机制。胡世平教授将肠-肝轴和中医肝病实脾理论相结合,探讨脂肪肝的中医发病机理与治疗,指出脂肪肝主要责之肝脾同病,以脾虚调节脂代谢失常为本,肠道菌群失衡属脾虚的微观表现,肠-肝轴或为肝脾同病的病理基础;肝病实脾理论指导脂肪肝治疗的核心在于调脾,其机理或通过调节肠-肝轴,促进恢复肠道菌群稳态和肝功能,以延缓、阻止疾病发展。  相似文献   

7.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以慢性、阵发性、顽固性、持续或反复刺激性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特殊类型的哮喘,常因感冒、吸入冷空气、过敏、花粉、油烟、海鲜品等因素诱发,临床上又称过敏性咳嗽.西药运用茶碱类,支气管扩张剂可缓解症状,但疗效不能巩固.而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一定的优势,笔者在临证中采用补脾敛肺法,运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抽动障碍(tic disorder, TS)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期,以反复发作的、不自主的、多部位抽动和(或)声音抽动为主要特点,如眨眼、皱眉、摇头、耸肩、重复语言、秽语等[1]。多数患儿存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孤独谱系障碍等神经精神异常行为。随着家长对本病的重视和认识的提高,其患病率有上升趋势。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明确。现代研究普遍认为TS发病与多个神经递质失衡有关,其中以单胺类物质失衡为主[2]。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儿童哮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肺-肠轴因其共有黏膜免疫、微生物菌群、固有淋巴细胞归巢等成为儿童哮喘研究的热点。而肺肠微生物菌群可以促进骨髓造血,骨髓的造血功能是肺肠微生物菌群及其代谢物维持肺稳态和免疫功能的桥梁,因此肺、肠、骨髓三者关系密切。中医认为,儿童哮喘病位主要在肺、脾、肾三脏,故多以此论治,正如“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哮喘亦是如此,其亦与肺、肾、肠关系密切,三者相合,共同固护腠理皮毛,成为人体第一道防线;又可化髓生血,固本扶源,增强人体免疫机能。故文章基于肺-肠-髓轴,从中医肺、肾、肠角度出发,论述儿童哮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微生物-脑-肠轴(MGBA)角度探讨益气解毒方(YQ)治疗缺血性脑卒中(IS)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YQ低、中、高剂量组(1、5、25 mg˙kg-1),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首先采用神经行为学评分判断是否建模成功并对YQ的缺血性脑卒中保护作用进行评价,再通过16S rDNA测序技术比较大鼠MCAO造模前后及YQ给药后肠道菌群的变化,并分析该方作用可能相关的生物学通路。最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A(IL-17A)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在脑和肠组织中的表达,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脑皮层区和结肠的病理变化,对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验证。结果:YQ显著提高了MCAO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P<0.01),对在急性期由于富集病原体和机会致病菌引发的肠道微生物紊乱起到了较好调节作...  相似文献   

11.
王雪玲  梁宝仪 《新中医》2023,55(18):225-228
基于中医肺-脾-肠轴理论,梁宝仪认为小儿便秘的发生责之于三焦气机失调,即肺气郁闭、脾气失运、肠腑气结,治疗需注重调理三焦气机,旨在开肺降气、培土健运、散结通腑,自拟调气疏秘方加减内服,配合日常调护综合治疗小儿便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便秘属于一种复杂的常见临床症状,现代治疗多以对症治疗为主,常常存在停药后容易反复发作、长期服药耐药性高等不良并发症。根据《脾胃论》"百病皆由脾胃生"的主导思想,从整体观出发,应用"补脾益气法",辨证使用中药,不仅可以改善脏腑功能,消除全身症状,达到治疗便秘的目的,而且可以增强脾胃功能,预防便秘的发生,再加上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杨叔禹教授用补脾益气法治疗糖尿病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叔禹教授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厦门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福建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杨师长期从事糖尿病的理论和临床研究,造诣颇深,笔者侍诊左右,蒙其亲授,受益匪浅。现就其用补脾益气法治疗糖尿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起病隐匿,发病机制不清。便秘是PD常见的临床前驱症状,与病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肾司二便”,肾精不足导致肾阴、肾阳不能濡养或温煦肠道导致便秘。肾主藏精,精生髓,髓生脑,肾脑相关。肾虚在前,PD发生在后,这与便秘是PD的临床前驱症状相吻合。PD便秘与中医肾虚有密切关系。肠道菌群失调是便秘的发病机制之一,且可导致α-突触核蛋白(alpha-Synaptonucleoprotein, α-Syn)在肠神经系统中沉积,并通过迷走神经传导进入脑黑质积聚,进而促进PD发生发展。肠道菌群-肠道-脑轴理论与肾脑相关理论有高度契合性。肾虚血瘀是PD发生、发展的根本病因病机。补肾活血法治疗PD疗效确切,能改善PD患者便秘等胃肠功能障碍症状,提高脑内多巴胺(Dopamine, DA)水平。这可能与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炎症、修复肠道屏障功能以及DA能神经元炎症反应有关。对补肾活血法治疗PD内涵的进一步阐释,可为临床治疗PD提供新思路、开辟新策略。  相似文献   

15.
基于西医肠肾轴概念从中医脏腑理论谈孙伟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孙伟教授早在肠肾轴提出前已应用"补益肺肾,活血清利法"论治慢性肾脏病,为临床治疗慢性肾脏病指出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补脾益气方药对脾虚哮喘大鼠IL-13含量及IKKα表达的影响,揭示其平喘的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40只,分五组:对照组、脾虚哮喘组、哮喘组、脾虚哮喘中药组、哮喘中药组。ELISA检测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1L-13含量;HE染色观察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情况;免疫组化观察肺组织中IKKα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和脾虚哮喘组IKKα表达及IL-13含量显著增高(P<0.01),且脾虚哮喘组IKKα表达和IL-13含量均高于哮喘组(P<0.05),中药治疗组和哮喘两组比较,IKKα表达和IL-13含量均降低(P<0.05)。[结论]补脾益气方药能调控脾虚哮喘大鼠肺组织中IKKα的表达及BALF中IL-13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肺脏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部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肺脏与肠道不仅在结构上具有同源性,功能上还会相互影响。调节肠道微生物平衡不仅会影响胃肠道功能,还会影响远端肺部的稳态。清热解毒药具有养阴清热效果,在肺部炎症类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文章对清热解毒药参与“肺-肠”轴治疗肺部炎症类疾病的作用途径及其功能进行综述,探索肠道菌群对肺部炎症类疾病的潜在调节功能,以期为清热解毒药通过肠道菌群治疗肺部炎症类疾病的机制分析提供基础和支撑。  相似文献   

18.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局部关节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中医临床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RA的起病不仅与基因等先天因素相关,而且与饮食、微生物感染等环境因素相关。肠道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和免疫器官,定植其中的微生物促进了肠道的物质代谢、屏障保护和免疫调节功能。随着对RA发病和治疗研究的深入,肠道的结构和功能异常与RA发病、进展具有的潜在联系不断被揭示。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RA关节炎症与受损的肠道屏障功能、失调的免疫细胞及紊乱的肠道菌群几乎同时可见。“肠-关节轴”理论与中医的整体观念高度一致。在近期对中药治疗RA的药理研究中,人们发现治疗RA的有效中药复方及成分同时发挥了抑制炎症、保护关节和维持肠道功能的作用。因此,该文总结了“肠-关节轴”的基本内涵和中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改善微生物代谢来发挥肠道的屏障保护和免疫调节作用,从而缓解RA的机制。该综述为RA中“肠-关节轴”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从杨叔禹对糖尿病病因病机认识特点,主要为脾气虚弱,将本病分为糖耐量减低期、糖尿病期、糖尿病并发症期3期,治疗时注意调理饮食、调畅情志,对3期运用不同方药等经验。  相似文献   

20.
老年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笔者于2 0 0 2年开始运用补脾益气滋肾润肠法治疗老年性便秘86例,取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86例,平均年龄为(73 70±1 2 80 )岁。其中男5 9例,女2 7例;病程最短2年,最长30年,全部病例均为老年习惯性便秘。其中排便间隔超过4 8h 1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